<🌼好書共讀>
這周要跟大家分享『被忽視的孩子』
你也是被忽視的受害者嗎?
『被另一半忽略』『被父母忽略』
―――――――――――――――――
👉閱讀此書
如果你是父母
避免成為忽視孩子的父母
如果你曾是那位被忽視的孩子
這本書將告訴你療癒自我的方式
―――――――――――――――――
長大後會忽視他人的人,極有可能是在小時候被自己的父母情感忽視過。在成長過程中,他的情感需要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重視,而長大後,他也習慣了不去注意人們的情感需要。
出社會工作後,每天會碰到許多不同的人
在人際關係之中開始懷疑自我、缺乏自信。
內心深處藏著不安全感與焦慮的黑洞
閱讀後恍然大悟
原來"黑洞"是來自童年時的「情感忽視」
從前在父母嚴格教育下的孩子,說一只能做一
不敢違逆,也不敢說出自己真正的心情感受
在每一個親子間衝突的過程,停留在孩子內心的"情感忽視"
長此以往,造成了自卑、不信任、無安全感。
―――――――――――――――――
書中提到以下 #四個幫助自己療癒內心的方法:
❤關愛自己
向內心探求,不要排斥自己任何一個恐懼、負面的情緒,要懂得了解自己,關愛自我,學會對他們說"不"也就是真正專注到自己的喜惡,做到取悅自己,找到生活的樂趣。
❤提高約束能力
每天列出最不想做的事,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
如:每天運動(下樓跑三圈)、陪孩子玩遊戲或做家事等等
堅持之下可以提升對自我的評價,更提高自我約束力。
❤自我療癒
找到能療癒自己的方式,也許是有趣的影片或音樂,不開心時聽一下。
如同孩子從小就有一條形影不離的小被被,當害怕時撫摸被被就得到心情上的緩解,同等概念。
❤同情自己
我們常常同情別人,卻忘記我們也需慈悲同情自己。
允許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做到以上四點,我們療癒自我過程得到極強大的「愛與能量」後
―――――――――――――――――
#對孩子的教育:
❶重視孩子的感受,產生共情,給予及時的理解和認同,不只可緩和孩子心中的負面思緒,更可以讓孩子未來能與自己情緒共存、對話;並積極面對生活大小問題。
❷重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中國傳統思想常視孩子為自己的物品;雖然孩子因為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但他有他獨立的思想,我們必須尊重他們是獨立的靈魂。互相尊重之下才能給予最和諧溫暖的愛與支持。
🎉這樣成長的孩子當然就不會成為「情感忽略的孩子」了。
小編看完本書受益良多,與各位姐妹們分享!
當我們想成為“不忽視孩子的父母”時
記得自己首先 #關愛自己
一起共勉💖💖
也歡迎大家讀完本書留言分享妳的想法唷~~
同時也有7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4的網紅Jocelyn W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點擊 CC 觀看字幕] 數位聽歌:https://www.soundscape.net/a/18812 Jocelyn 9.4.0 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jocelyn_wang_music/ 上城娛樂Youtube :https://www.y...
「同情別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同情別人 在 Home Sho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同情別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同情別人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同情別人 在 Jocelyn Wa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同情別人 在 Rur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同情別人 在 PeatleStillShin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同情別人 在 楊照- 「人該不該同情別人,還是應該保持距離?」這是一個 ... 的評價
- 關於同情別人 在 絕對不要在職場上同情別人- 心情板 的評價
- 關於同情別人 在 【看youtube 學英文】對待他人,你用的是同理心還是同情心? 的評價
同情別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Get out》 和 Liberal Racism——膚淺和深沉的種族主義 | 盧斯達 on Patreon】
亞特蘭大發生「亞裔按摩沙龍」槍擊案,死了八個人。報道說,槍手是因為性上癮,最後發癲,要消滅「引誘自己的邪惡」。不管真相如何,由於涉及亞洲人,事情必須特別處理,升級為「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
美國肯定有種族歧視的,亞裔起來大吐苦水很 legitimate,但事情涉及亞裔和黑人必定「分別對待」,視為種族歧視事件,本身亦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結構性螺旋一樣。種族主義,以及任何事情都要賦予種族矛盾色彩的現代大論述,其實都是同一種 generalization。
拜登就職典禮,找到黑人少女念了一首漂亮的詩,標榜著拜政權「反對種族主義」,不過事情之後的發展就十分種族主義。各地出版社都在翻譯那首詩,有一個羅馬尼亞翻譯家 Victor Obiols 卻向外界控訴,因為他不是黑人、不是年輕女性、又不是激進主義者,所以出版社雖然認同他的文字才能,但還是應承了之後反口,最終決定不讓他接這個工作。
簡單來說,就是 Victor Obiols 作為男人、白人,慘被「逆向歧視」。
亞裔按摩沙龍槍擊案發生之後,美國人說,歧視是結構性的,民選政府一代一代跟替,都無法改變,唯有靠「教育」,一聽這些,你就預示到教育會被整得如何體無完膚。隨著自由派佔領媒體、娛樂產業、政府高層、教育事業,世界有得變得更加共融嗎?有,至少在表面上,但如果你敢異議,你就會被 cancel 。特朗普就是如此。
然而一些黑人卻告訴我們,事情沒那麼簡單,一個更聰明更深密的種族主義思想體系,在反種族主義的旗號下,已經出現,被剝削者的上空出現了一種更深的控制體系。
2017 年黑人編導 Jordan Peele 的《Get Out》就展開了充滿火氣的辯證。在故事中,黑人男主角交了白人女朋友,周末邀請他去住,最後發現自己墮入一個大陰謀。白人一家在拍賣黑人身體,通過催眠和換腦手術,將白人的意識搬進黑人體內,進行奪舍,長生下去。黑人主角和女朋友的爸爸聊天,發現他們對黑人很包容。未來外父說,自己爸爸是個長跑好手,在 1936 年的柏林奧運會跟一個黑人運動員比賽,最後落敗,這證明「黑人比較差劣」的神話破產云云。
然而這個白人家庭及一眾「白人親友」強調自己接納黑人時,也不斷強調男主角的黑人身份。有人問黑人的床上功夫是否特別好、有人問作為黑人活於這個時代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有人問他玩哪一種運動 (好像黑人必須是運動好手)……最後你發現,未來外父的爸爸——那個白人跑手——其實沒死,只是換了一個黑人身體,每晚還在練跑,輸給黑人的執念還未消散,就乾脆換一個黑人身體。其中一個人甚至直白地說,「黑人是新時尚」,最後的逆轉更揭發白人女朋友是「黑男集郵者」,將一個一個黑人誘拐,然後奪去其身體。
奧巴馬當了總統,舉世歡騰一個進步紀元來臨,但 Jordan Peele 卻用細節抽打著這種膚淺印象。未來外父對他說,奧巴馬是他遇過最好的總統,如果有機會,會再投給他,然後一家人又好喜歡女兒的黑人男朋友,這有甚麼問題?問題是戲中的白人,對黑人男主角的接納是虛偽的,首先是滿足了自己作為「非種族主義白人」的自以為義的虛榮心,另外他們對男主角的接納,說穿了是迷戀,尤如戀童癖愛兒童,他們則是戀黑癖,一切黑人的都是好,不管是他們的文化乃至身體。黑人特質是白人想像出來的,例如性能力、運動體能、甚至——必須被白人承認和拯救的受害者,白人投射出自己決定的黑人之後,再去居高臨下地憐憫之、承認之,從中繼續維持著「主人」的權力順位。
他們與黑人男主角的對話細節,完全表現出這種順時代的共融接納,並沒有諸族相忘的效果,反而是不斷增強黑人的特殊之處,維持著黑與白的嚴格界限。在他們的歡迎和愛慕之中,黑人男主角反而更知道自己被孤立,不屬於那裡。他需要有兩副面孔,一副是自己的,一副則是用來面對和取悅白人接納者的。在討論《Get Out》的評論中有人用這樣一個新詞形容這種結構性虛偽:Liberal racism。戲中的白人不只包藏禍心,更是種族主義,只是另一品種的種族主義。
如果將這種概念大而化之,有沒有 liberal sexism?大財團支持「粉紅經濟」,支持同運;政學商媒要修改法例,讓不願變性但自我認同為女人的男人進入女更衣室,是促成不同人們之間和光同塵,還是突出了差異?
美國開局就已經有黑人人口,故此才要有「種族共融」,是為了作為整體的美帝國,否則國家就會分裂;「第三世界有錢就會走向民主自由」的民主化理論,是為了華爾街和工業家走向中國市場的意識形態造勢;「多元文化」興起是因為世界經濟要逐漸走向一體化,經濟同體化要吸納不同國家的人口,那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信仰,因此實行出來,敏感的人就不會歡慶,而是察覺到當中的驚慄。
處於生產和經濟上游的國家,要不斷吸納各國菁英和有生力量,就要做好論述準備,但作為主人的他們,肯定不會真心覺得自己跟有色人種一樣。就像拜登也會 Freudian slip,說現在美國快要被印度人佔領。你以為他是玩笑,他是真心感嘆的。因為現代社會的訊息、交通、經濟甚至政治都在走向理想中的一體化,交往越來越多,人口流動越來越快,菁英的文化工程師就會不斷研發各種共融理論,將各種人群收服到系統中,令他們在菁英的幻術中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良好就會消費和向心,而不是破壞和脫群。
因為資本和權力的領土越擴張,就越需要「世界意志的統一」。以前是黑人、女人、勞工,現在還加入精神病者、跨性別、病態肥胖、伊斯蘭、亞非拉的不同族群……他們管這些人是「弱勢」,需要他們幫助,在幫助過程中他們也很爽;而有些被定義為「弱勢」的也很開心,因為他們可以分到一些平權政策下的特權和方便。
我們處於一個過於漂亮的時代,檯面的人在檯面上不會再抱持「有好圍籬才有好鄰居」 (Strong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的古訓,這太保守太不進步了,他們將圍籬搬到更深沉的結構之中,但在表面上卻宣稱他們已取消圍籬,建成了人類未曾達到的共融。(拜登最近要求墨西哥移民不要再湧入美國) 他們比納粹那些極端卻膚淺的剝削,聰明太多了。
關於香港在本地和國外應該如何表現自己的路徑,也一樣如此。黑人在種族剝削的社會裡,自然練就「以白人的定義」過活,香港人在外國人眼前,自然也是扮演既定形象。有時你看見他們那麼同情你,你也不好意思表達得太過兇猛,唯有馴服自己,做一個去性化的小朋友,否則大家就對不上戲。人生,就像人際交往,不也是裝個樣子嗎?所以上一代上了神檯的民主派,也總是告戒大家不要使用暴力,因為這樣國際就不再覺得我們馴良和值得救助了。然而 BLM 呢? BLM 使用暴力,我不看得那麼絕對。就算他們溫柔恭儉讓,溫柔恭儉讓給誰看?我們活著,總是想著滿足那雙凝視自己的眼睛,最後我們在別人的眼睛中失去自己。在同情者的同情中,你會發現自己是 Inferior.
在中國眼中,在西方眼中,香港人各自都有兩種模樣。為了「升 level 」,香港人一般有兩種精神變態的路徑。一種是投靠作為強國的中國,藉此消解 Inferior 的感覺;一種是希望成為白人。怎樣在意識上成為白人呢?就是擁得「同情別人」的位置。所以我們一向喜歡慈善,樂善好施,而且把白人世界的那一套搬來香港,別人同情黑人搞文革,他們也要同情,這才有「反送中為何不和應 BLM」的離奇質問,所以才有多年來很多人錯誤將中國新移民和政商菁英一併視為另一種 Inferior 再同情一番的做法,他們以為自己是西方,是美國。
據說尼采是這樣看憐憫這種美德的:
//我們最深切的、最個人的苦痛都是旁人無法理解和触及的,我們將它隱藏起來,甚至對那些最親近者,那些與我們同一個鍋裡吃飯的人。然而,無論何時,一旦別人發現我們在受苦,他們都只會輕浮地理解;同情的本質就是褫奪那些最真實地屬於我們個人的痛苦。由此,我們的「施主們」比我們的敵人更加貶損我們的價值和意志。絕大多數對於不幸者的施捨都含有冒犯他人的輕率,施捨者飾演命運的角色,卻又完全無知於你我不幸的根源與脈絡!
由這不幸導致你我靈魂新的統轄與平衡、舊傷的治愈、往事的安頓——所有與此不幸交織著的一切在親愛的同情者看來都無關緊要,他只想施予援手,卻根本想不到不幸對個人是必需的;想不到恐懼、匱乏、貧困、黑夜、冒險、承受風險和過失對於你我是必需品,正如它們的反面;真的,恕我說得神秘一些——惟有身臨其境地穿過整個地獄才能抵達個人的天堂。不,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同情的宗教” 命令他們施予援手,而他們相信伸出援手最快者便是最好的!//
所以當你說你是某一種弱勢,我不會有反應,我對自己的弱勢之處,也不反應。我不同情你,也不同情自己。因為我不想居高臨下去看你,我也不會看不起自己。你跟我不一樣,是應當的。在同情之中,人與人建築起頗為虛偽的連結,在催產素的作用下,我們有一刻覺得大家都是一樣,弱勢者不再弱勢。
但那只是幻象。弱勢者在別人的同情中,不用真實掙脫自己的弱勢,而是反而依靠著自己的剝削者渡日。這剝削的套路,比起明刀明槍打壓你,要深得多。
同情不會令人變強,憐憫他人不會令你自己變成貴族。自憐的人永遠不能真正站起來。這正是金字塔本身的設計。系統當然是不會想任何人破牆而出,不想任何人能夠 Being for itself。
最近在三藩市有個講廣東話的阿婆據報被白人男子欺壓。「系統性歧視」說是系統性,是不容易解決的,於是阿婆就用棍自己解決,打到對方流血送院。這……直接多了。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同情別人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Get out》 和 Liberal Racism——膚淺和深沉的種族主義 | 盧斯達 on Patreon】
亞特蘭大發生「亞裔按摩沙龍」槍擊案,死了八個人。報道說,槍手是因為性上癮,最後發癲,要消滅「引誘自己的邪惡」。不管真相如何,由於涉及亞洲人,事情必須特別處理,升級為「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
美國肯定有種族歧視的,亞裔起來大吐苦水很 legitimate,但事情涉及亞裔和黑人必定「分別對待」,視為種族歧視事件,本身亦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結構性螺旋一樣。種族主義,以及任何事情都要賦予種族矛盾色彩的現代大論述,其實都是同一種 generalization。
拜登就職典禮,找到黑人少女念了一首漂亮的詩,標榜著拜政權「反對種族主義」,不過事情之後的發展就十分種族主義。各地出版社都在翻譯那首詩,有一個羅馬尼亞翻譯家 Victor Obiols 卻向外界控訴,因為他不是黑人、不是年輕女性、又不是激進主義者,所以出版社雖然認同他的文字才能,但還是應承了之後反口,最終決定不讓他接這個工作。
簡單來說,就是 Victor Obiols 作為男人、白人,慘被「逆向歧視」。
亞裔按摩沙龍槍擊案發生之後,美國人說,歧視是結構性的,民選政府一代一代跟替,都無法改變,唯有靠「教育」,一聽這些,你就預示到教育會被整得如何體無完膚。隨著自由派佔領媒體、娛樂產業、政府高層、教育事業,世界有得變得更加共融嗎?有,至少在表面上,但如果你敢異議,你就會被 cancel 。特朗普就是如此。
然而一些黑人卻告訴我們,事情沒那麼簡單,一個更聰明更深密的種族主義思想體系,在反種族主義的旗號下,已經出現,被剝削者的上空出現了一種更深的控制體系。
2017 年黑人編導 Jordan Peele 的《Get Out》就展開了充滿火氣的辯證。在故事中,黑人男主角交了白人女朋友,周末邀請他去住,最後發現自己墮入一個大陰謀。白人一家在拍賣黑人身體,通過催眠和換腦手術,將白人的意識搬進黑人體內,進行奪舍,長生下去。黑人主角和女朋友的爸爸聊天,發現他們對黑人很包容。未來外父說,自己爸爸是個長跑好手,在 1936 年的柏林奧運會跟一個黑人運動員比賽,最後落敗,這證明「黑人比較差劣」的神話破產云云。
然而這個白人家庭及一眾「白人親友」強調自己接納黑人時,也不斷強調男主角的黑人身份。有人問黑人的床上功夫是否特別好、有人問作為黑人活於這個時代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有人問他玩哪一種運動 (好像黑人必須是運動好手)……最後你發現,未來外父的爸爸——那個白人跑手——其實沒死,只是換了一個黑人身體,每晚還在練跑,輸給黑人的執念還未消散,就乾脆換一個黑人身體。其中一個人甚至直白地說,「黑人是新時尚」,最後的逆轉更揭發白人女朋友是「黑男集郵者」,將一個一個黑人誘拐,然後奪去其身體。
奧巴馬當了總統,舉世歡騰一個進步紀元來臨,但 Jordan Peele 卻用細節抽打著這種膚淺印象。未來外父對他說,奧巴馬是他遇過最好的總統,如果有機會,會再投給他,然後一家人又好喜歡女兒的黑人男朋友,這有甚麼問題?問題是戲中的白人,對黑人男主角的接納是虛偽的,首先是滿足了自己作為「非種族主義白人」的自以為義的虛榮心,另外他們對男主角的接納,說穿了是迷戀,尤如戀童癖愛兒童,他們則是戀黑癖,一切黑人的都是好,不管是他們的文化乃至身體。黑人特質是白人想像出來的,例如性能力、運動體能、甚至——必須被白人承認和拯救的受害者,白人投射出自己決定的黑人之後,再去居高臨下地憐憫之、承認之,從中繼續維持著「主人」的權力順位。
他們與黑人男主角的對話細節,完全表現出這種順時代的共融接納,並沒有諸族相忘的效果,反而是不斷增強黑人的特殊之處,維持著黑與白的嚴格界限。在他們的歡迎和愛慕之中,黑人男主角反而更知道自己被孤立,不屬於那裡。他需要有兩副面孔,一副是自己的,一副則是用來面對和取悅白人接納者的。在討論《Get Out》的評論中有人用這樣一個新詞形容這種結構性虛偽:Liberal racism。戲中的白人不只包藏禍心,更是種族主義,只是另一品種的種族主義。
如果將這種概念大而化之,有沒有 liberal sexism?大財團支持「粉紅經濟」,支持同運;政學商媒要修改法例,讓不願變性但自我認同為女人的男人進入女更衣室,是促成不同人們之間和光同塵,還是突出了差異?
美國開局就已經有黑人人口,故此才要有「種族共融」,是為了作為整體的美帝國,否則國家就會分裂;「第三世界有錢就會走向民主自由」的民主化理論,是為了華爾街和工業家走向中國市場的意識形態造勢;「多元文化」興起是因為世界經濟要逐漸走向一體化,經濟同體化要吸納不同國家的人口,那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信仰,因此實行出來,敏感的人就不會歡慶,而是察覺到當中的驚慄。
處於生產和經濟上游的國家,要不斷吸納各國菁英和有生力量,就要做好論述準備,但作為主人的他們,肯定不會真心覺得自己跟有色人種一樣。就像拜登也會 Freudian slip,說現在美國快要被印度人佔領。你以為他是玩笑,他是真心感嘆的。因為現代社會的訊息、交通、經濟甚至政治都在走向理想中的一體化,交往越來越多,人口流動越來越快,菁英的文化工程師就會不斷研發各種共融理論,將各種人群收服到系統中,令他們在菁英的幻術中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良好就會消費和向心,而不是破壞和脫群。
因為資本和權力的領土越擴張,就越需要「世界意志的統一」。以前是黑人、女人、勞工,現在還加入精神病者、跨性別、病態肥胖、伊斯蘭、亞非拉的不同族群……他們管這些人是「弱勢」,需要他們幫助,在幫助過程中他們也很爽;而有些被定義為「弱勢」的也很開心,因為他們可以分到一些平權政策下的特權和方便。
我們處於一個過於漂亮的時代,檯面的人在檯面上不會再抱持「有好圍籬才有好鄰居」 (Strong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的古訓,這太保守太不進步了,他們將圍籬搬到更深沉的結構之中,但在表面上卻宣稱他們已取消圍籬,建成了人類未曾達到的共融。(拜登最近要求墨西哥移民不要再湧入美國) 他們比納粹那些極端卻膚淺的剝削,聰明太多了。
關於香港在本地和國外應該如何表現自己的路徑,也一樣如此。黑人在種族剝削的社會裡,自然練就「以白人的定義」過活,香港人在外國人眼前,自然也是扮演既定形象。有時你看見他們那麼同情你,你也不好意思表達得太過兇猛,唯有馴服自己,做一個去性化的小朋友,否則大家就對不上戲。人生,就像人際交往,不也是裝個樣子嗎?所以上一代上了神檯的民主派,也總是告戒大家不要使用暴力,因為這樣國際就不再覺得我們馴良和值得救助了。然而 BLM 呢? BLM 使用暴力,我不看得那麼絕對。就算他們溫柔恭儉讓,溫柔恭儉讓給誰看?我們活著,總是想著滿足那雙凝視自己的眼睛,最後我們在別人的眼睛中失去自己。在同情者的同情中,你會發現自己是 Inferior.
在中國眼中,在西方眼中,香港人各自都有兩種模樣。為了「升 level 」,香港人一般有兩種精神變態的路徑。一種是投靠作為強國的中國,藉此消解 Inferior 的感覺;一種是希望成為白人。怎樣在意識上成為白人呢?就是擁得「同情別人」的位置。所以我們一向喜歡慈善,樂善好施,而且把白人世界的那一套搬來香港,別人同情黑人搞文革,他們也要同情,這才有「反送中為何不和應 BLM」的離奇質問,所以才有多年來很多人錯誤將中國新移民和政商菁英一併視為另一種 Inferior 再同情一番的做法,他們以為自己是西方,是美國。
據說尼采是這樣看憐憫這種美德的:
//我們最深切的、最個人的苦痛都是旁人無法理解和触及的,我們將它隱藏起來,甚至對那些最親近者,那些與我們同一個鍋裡吃飯的人。然而,無論何時,一旦別人發現我們在受苦,他們都只會輕浮地理解;同情的本質就是褫奪那些最真實地屬於我們個人的痛苦。由此,我們的「施主們」比我們的敵人更加貶損我們的價值和意志。絕大多數對於不幸者的施捨都含有冒犯他人的輕率,施捨者飾演命運的角色,卻又完全無知於你我不幸的根源與脈絡!
由這不幸導致你我靈魂新的統轄與平衡、舊傷的治愈、往事的安頓——所有與此不幸交織著的一切在親愛的同情者看來都無關緊要,他只想施予援手,卻根本想不到不幸對個人是必需的;想不到恐懼、匱乏、貧困、黑夜、冒險、承受風險和過失對於你我是必需品,正如它們的反面;真的,恕我說得神秘一些——惟有身臨其境地穿過整個地獄才能抵達個人的天堂。不,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同情的宗教” 命令他們施予援手,而他們相信伸出援手最快者便是最好的!//
所以當你說你是某一種弱勢,我不會有反應,我對自己的弱勢之處,也不反應。我不同情你,也不同情自己。因為我不想居高臨下去看你,我也不會看不起自己。你跟我不一樣,是應當的。在同情之中,人與人建築起頗為虛偽的連結,在催產素的作用下,我們有一刻覺得大家都是一樣,弱勢者不再弱勢。
但那只是幻象。弱勢者在別人的同情中,不用真實掙脫自己的弱勢,而是反而依靠著自己的剝削者渡日。這剝削的套路,比起明刀明槍打壓你,要深得多。
同情不會令人變強,憐憫他人不會令你自己變成貴族。自憐的人永遠不能真正站起來。這正是金字塔本身的設計。系統當然是不會想任何人破牆而出,不想任何人能夠 Being for itself。
最近在三藩市有個講廣東話的阿婆據報被白人男子欺壓。「系統性歧視」說是系統性,是不容易解決的,於是阿婆就用棍自己解決,打到對方流血送院。這……直接多了。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同情別人 在 Jocelyn Wa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點擊 CC 觀看字幕]
數位聽歌:https://www.soundscape.net/a/18812
Jocelyn 9.4.0 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jocelyn_wang_music/
上城娛樂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mEW0hRhpo62rE-S7M_lsg
粉憂鬱
沈醉在你粉藍色的憂鬱
Jocelyn 940為廣大網友投稿的渣男系列主題,寫出一首輕鬆淡淡憂傷的復古R&B,
老掉牙的故事,讓人頭暈目眩的對象,我們稱這種憂鬱藍為baby blue
大家有遇過那種特別憂傷的男孩嗎
讓我們疼愛氾濫
同情他一切過往同意他所有過錯
結果都是套路
Baby Blue
詞曲: Jocelyn 9.4.0
愛上 你給的
藍色 天空 雲散了
臉紅 是曬得
晴朗 就停留 這片刻
原來你的彩色
都為別人留的
But babe if you got time for two
Then I ain’t got no time for you
Baby blue
陪你笑 陪你哭
你憂鬱的談吐
Made me wonder why my baby blue
看穿了
你的套路
分享你的難處
要我分擔你的baby blue
Baby baby blue
I know you’re sad but i’m too
Baby baby blue
Hate to see your baby blue
He said he’s lonely
Want you to come over
出於同情才聽他想說的
他不否定想前女友想瘋了
你卻走心先走進
他的藍色天空
想當個超人拯救
他忘不掉的星空
卻跟著墜落
製作人:Victor劉偉德
演唱:Jocelyn 9.4.0
配唱/錄音:劉偉德 Victor、Jocelyn 9.4.0
編曲: BigBadBeats、劉偉德 Victor
錄音室: 當道音樂Downtown Music
混音:劉偉德 Victor
攝影師: 張文綺 April
封面設計:P.W. CHEN Anthony
經紀公司|上城娛樂股份有限公司Uptown Entertainment LTD.
總監製| 劉偉德 Victor
營運| 劉偉德 Victor
統籌|劉偉德 Victor
行銷| 陳心瑀 Arielle
企宣|陳心瑀 Arielle
執行|陳心瑀 Arielle
藝人經紀 |陳心瑀 Arielle
同情別人 在 Rur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精一杯の感謝の気持ちを
どうしても伝えたいから
日本語が下手でも
この動画を頑張って作りました
気持ちだけを伝わると嬉しいです
そして、この国は悪い!
と言いたいわけではないです
育った国と環境は元々違うから
違う価値観を理解できなくても良いです
どの国でも自分の物語がありますよね!
お互いが理解してくれれば良いと思います☺️🌏❤️
日本、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大好きです☺
這次的日本東京奧運
日本的NHK主播介紹我們出場時
稱作我們為「台灣」而不是中華台北
當台灣疫情深陷水深火熱時
日本一次又一次的疫苗援助
今年三月中國宣布禁止進口台灣鳳梨
當台灣農民感到無助時
日本向台灣大量進口鳳梨
台灣鳳梨的進口總量也創下了日本新高紀錄
不談政治不談利益操作
我只希望我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永遠不能把別人的好心當作是施捨與同情
就像日本的311大地震,台灣大量金援日本
我眼中所看到的,是一種友情的牽絆
日本,謝謝🙏🏻

(影片右上角可以開啟中文字幕📣)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Twitter: https://twitter.com/rurutaiwan
Ina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mallbonee/
#台湾#東京奧運#日台友好
同情別人 在 PeatleStillShin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Peatle - Ritalin feat. D.ten (Prod. KUMA)
Peatle 「Undercurrent」 EP Coming Soon.
Spotify https://reurl.cc/O0vmn3
#hikarigang #peatle
Peatle
ㄧ早起床 服下第ㄧ顆ritalin
是新的ㄧ天但ㄧ樣留在鋼筋叢林.
超載的情緒現蹤跡 情感豐富 在感受裡加入更多身影
不找藉口給自己也不需同情
說者無心可惜傷害卻沒道理 在這
裡最擅長的事 奉獻給命運
想破關這個遊戲 但難度是終極
他們跟我ㄧ樣都注入 很多心血
我已經長大了 學著 解開心結
試著道歉試著付出我的愛
曾經壓抑的憤怒從今不再負載
像歌詞常說的 man do or die
人生只有ㄧ次它不可重來
該做的決定卻不只one time
在外支離破碎 也要記得回來
(ㄧ樣每天抽兩包煙
改變的是 曾不想改變
在心裡面蕩著鞦韆
我努力活著 所以不會糾結)
很多事其實沒有對錯 只是立場不同 還是只是你不認同就是罪過 反面的教材只怕副作用太多
大部分的人都等到時候再說
細膩跟我扯不上邊 ,破碎的家庭使我放不下戒備
體驗著更破碎的世界 ,看見裙帶關係為了利益變得嗜血
ㄧ樣場景 ㄧ樣夢見那天
刺眼光線 依舊向我身上堆疊
有天善惡有報 如何通往極樂世界
付出代價那天 我們的Pay day
也用最憤怒的音樂 歌頌生命 無盡
正義的無賴配最美麗的風景我願意相信
別讓 強硬 的個性 變成武器
只要努力活的像你自己
D.ten
別讓燈熄滅 在我離開之前
別說我累 還能勇敢一點
重播的音樂 詞改了又寫
寫下腦海中片段的畫面
別說破太多 讓我好過一點
別問太深 還沒走的太遠
我還沒看見 你說的樂園
繼續走吧總會到的那天
走在別人說是未來的路上
聽他們說著經歷跌跌撞撞
有些人說著編出的謊
有些人陪著你闖
有些人只是過客但在你身上留下傷
他們裝作巧合相遇都是意外
太過巧妙的偽裝連他自己都錯亂
反問著自己是誰也不知該怎麼辦
心急了愈來愈慌 他走得愈來愈快
不再迷惘也不再分錯對
再多的辛苦也不再喊累
用最單純的方式試著兌現 yeah
改變了曾經的不想改變
不再迷惘不在過去徘徊
再多的辛苦也不再喊累
用最單純的方式試著兌現 yeah
還留下的 讓我說聲謝謝
Directed & Edited by Kuma
Song Produced by Kuma
3D Design by RemisFF
Peatle https://www.instagram.com/peatlestillshiny/
Kuma https://www.instagram.com/kfrom70/
Dten https://www.instagram.com/dten_lin/
RemisFF https://www.instagram.com/remisff_design/
同情別人 在 絕對不要在職場上同情別人- 心情板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就跟我標題說的一樣,你同情對方形同自殺,絕對想不到對方會如何明裡暗裡捅你刀,尤其對方的薪水比你高,做的比你久,對方就好比新人殺手東巴, ... ... <看更多>
同情別人 在 【看youtube 學英文】對待他人,你用的是同理心還是同情心?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womany 編按: 同理心和同情心,Empathy 和Sympathy,無論中文或英文都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實給人的感受卻是天差地遠。同理心是擁抱別人的脆弱,同情心 ... ... <看更多>
同情別人 在 楊照- 「人該不該同情別人,還是應該保持距離?」這是一個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人該不該同情別人,還是應該保持距離?」這是一個真正現實上的困擾--我們看待別人的時候,我們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要承擔多少?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