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聯合文學雜誌 非常應景,
也體貼地在照片放上名字,不然很考驗辨識能力!
想起是第二次登上(?)聯文封面,
上一次是「情熱同志文學史」主題,
我騎著腳踏車從標題經過XDDDD
看到封面,想起了兩個月沒剪頭髮的日子,
也就是podacast裡面提的蘑菇型態......
雖然沒有人會知道,但我,剪了頭髮了喔!
同志文學史 在 劉育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活動已結束,謝謝大家)
【贈書活動】
子良出書了,和他的先生!
當 遠流粉絲團 行銷企劃告知我這則書訊,並且邀請我撰寫推薦文時,那股內心的喜悅真難言喻。一方面,是感動--從事平權運動何等辛苦,可總是有很多很多人持續走在這條路上,吾道不孤的感覺,真好;另一方面,是狂樂--嘿嘿,這本《兩個爸爸》,不就恰好跟我之前出版的《我有兩個媽媽》遙相呼應嗎?(甜笑)
恭喜,同時感謝 陳子良、陳海思鐸和愷樂,用他們一家三口的故事,為這個世界平添更多美麗色彩。
❤️🧡💛贈書活動💚💙💜
1. 寫下一段鼓勵打氣的話,給兩個爸爸&愷樂
2. 標籤兩位朋友
3. 公開分享此貼文
4. 截止時間:6/1(二)22:00
我會抽出三位朋友,由出版社寄贈《兩個爸爸》給您們。
*《兩個爸爸》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OXdG5v
誠 品 https://reurl.cc/DvaaYm
金石堂 https://reurl.cc/8yQ0Dg
momo https://reurl.cc/E2kkWv
🏳🌈🏳🌈🏳🌈小豪老師推薦文🏳🌈🏳🌈🏳🌈
#同志家庭最真實的悲歡成長
從獨自一人的住居,到兩人天地,再到三口之家;歷經「非法婚禮」、紐約市「居家伴侶」、紐澤西州「市民結合」,到最後於紐約州合法完成「同志婚姻」;從自我認同、雙人磨合,到悅納孩子的性向認同……每一步走來,陳子良和陳海思鐸所遭受的苦難折磨,從文字上讀來,若沒有類似經驗,可能僅止於讚佩其勇氣如此強大,但實際上的驚心動魄,真讓人不禁直冒問號:為何只因性傾向不同於主流,成家之路便如此漫漫無盡?
終究是個尚未真正性別平權的世界。
只能繼續奮鬥,懷著一股浪漫卻搆得著邊際的想像,去改變這個世界。感謝陳子良和陳海思鐸持續走在平權路上,以這本《兩個爸爸》承先啟後,加入寧靜革命般的出版戰隊,帶著我們看見同志家庭最真實的悲歡與成長。
🏳🌈🏳🌈🏳🌈感動推薦🏳🌈🏳🌈🏳🌈
尤美女(人權律師、前立法委員)
王大維(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助理教授兼社區諮商中心主任)
呂欣潔(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執行長)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祁家威(同志平權運動者)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同志文學史》作者)
徐志雲(精神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張歆祐(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助理教授兼任健康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許佑生(作家)
郭媽媽(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
楊巧玲(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趙淑珠(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教授)
劉育豪(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理事長)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羅毓嘉(詩人)
同志文學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有看過我們家報導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
影響圍爸、喵爸,相信我們可以當爸爸,相信我們可以成為爸爸的 就是 陳子良爸爸和陳海思鐸爸爸
他們的現身,讓我們相信,同志可以成為家長是真的
從我們15年前交往,聽到他們的故事
到13年前我們終於有了孩子~
這些年我也和子良爸爸保持聯繫,看著孩子從幼稚園,到現在都要成年了~
要寫一本書,而且是描述自己家庭的書,是很不容易的!
希望大家都能一起了解同志家庭的經驗~
--------
遠流出版《兩個爸爸》即將可以訂購嚕
出版日期:2021/05/27
下面有好多人的推薦呀~~~~
對同志而言,透過作者一路走來的寶貴經驗,足以成為新手同志家庭的葵花寶典。──尤美女(人權律師、前立法委員)
《兩個爸爸》這本書充滿了血淚及喜悅的故事……關心性平、同志或親職議題的讀者也能從中獲益。──王大維(國立屏東大學教心系助理教授兼社區諮商中心主任)
希望透過《兩個爸爸》這本書的出版,讓社會和國家都能體會到許多同志朋友成家與育兒的辛苦,進而開創更友善的台灣社會。──呂欣潔(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執行長)
子良的故事很精彩,會讓你忍不住一直往下看……這本書會讓你對同志有更慈悲、更多元的理解。──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人的一生真是充滿著「一定」和「不一定」……這本書就是「一定」要買,但「不一定」要急著馬上看完。──祁家威(同志平權運動者)
他們的生命史證明……同志未必是社會的局外人,反而可能參與社會網絡的編織,為社會增加豐富複雜滋味。──紀大偉(《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兩個爸爸》所觸及的議題非常豐富……如何在多元的世界中打開我們的視野與同理能力,這本同志家庭自傳將是我們最好的教材。──徐志雲(精神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這本書不只是關於同志,任何欣賞多元差異、相信公平正義的人,都能藉以思索理念如何從口號提升為日常的實踐。──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這本書,甚至超越同志範疇,觸及了普世主題──愛與人性的奮鬥和勇氣,讀來動容。──許佑生(作家)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需要看到這樣成功的同志家庭,才能拓展視野,減少歧見……這才是更豐富的人生百態。──郭媽媽(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
《兩個爸爸》是動人心弦、發人深省的一部生命史詩……當多元文化、尊重差異已是耳熟能詳的教育理念,學校教育工作者又如何實踐力行、以身作則?──楊巧玲(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他們的個人經驗具體呈現了社會體制與法律制度的壓迫與對抗的過程,相信不管是哪一種身分的讀者,都能在書中讀到滿滿的愛與堅毅。──趙淑珠(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教授)
陳子良和陳海思鐸以這本《兩個爸爸》承先啟後……帶著我們看見同志家庭最真實的悲歡與成長。──劉育豪(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理事長)
----------
目錄~
序 一個出櫃同志爸爸的心路歷程/陳海思鐸
前言 平凡中的意向性、特權與義務的反思
01 初識
02 成長
03 逃亡
04 家暴與療傷
05 思鐸
06 同居,磨合,求婚,出櫃
07 非法婚禮
08 居家伴侶
09 代孕「動動」
10 為父之樂
11 滿月,週歲,里程碑
12 與法共舞
13 台灣長假
14 伴侶關係
15 正義與挑戰
16 雙語教育
17 二代同志
18 合法婚禮
19 愷樂勇氣
20 同志成人儀
後記 迎接每一個勇敢自信的日常
推薦序 生命教育的最佳教材/徐志雲
讓理念從口號提升為日常實踐/畢恆達
滿溢的愛與堅毅/趙淑珠
推薦文 同志家庭的葵花寶典/尤美女
活生生的同志生命故事/王大維
用希望創造更友善的社會/呂欣潔
用愛接納/周志建
在「一定」和「不一定」之間/祁家威
同志的生命經驗,為社會更增豐富滋味/紀大偉
愛與人性的奮鬥和勇氣/許佑生
你我都該同理社會的多元面貌/郭媽媽
誰比兩個爸爸更適合履行親職?/楊巧玲
同志家庭最真實的悲歡成長/劉育豪
同志文學史 在 聯經出版- 【同志文學史是台灣的發明】 紀大偉《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同志文學史是台灣的發明】 紀大偉《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 看見完整建構台灣同志文學史發展! ◎「同志文學」是「讓讀者感受到人事物的文學」 ... ... <看更多>
同志文學史 在 【文化行政】本國文學概論同志文學史真的是台灣的發明嗎?ft.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看李華老師分享同志文學史的過程同志文學因解嚴後的社會運動受各大文學青睞你了解多少呢?一起來聽聽吧! ... <看更多>
同志文學史 在 從紀大偉的《同志文學史》出發- 看板ga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在圖書館看見公共電視十多年前拍《文學風景》,其中一集訪問
紀大偉,他講述從事小說的創作,片中還播放小說幻化成影像的劇情片段,讓我對他
的印象非常深刻。其後知道他在國外攻讀博士,常在報紙論壇對台灣社會發表諸多評
論以及他所經歷的社會變化,文字帶點抒情卻也理性,是小說家也是政治評論家。
我後來才發現《島嶼邊緣》這類早期社會批判極為強烈的刊物,紀大偉早已書寫多篇
議論,為臺灣的同志發聲,也為邊緣的地位捍衛著。他在1998年的《戀物癖》是我在
舊書店買到,細讀起來相當刺激過癮,把戀物情節描寫入木三分,很喜歡他筆下對於
情慾愛戀著迷的高中生人物,活生生的展現眼前。
直到這幾年知道他學成歸國在學界服務,開始撰述一連串精彩的學術論文,也為不少
的社會運動加油。某日看《聯合文學》封面是他,才驚覺時光易逝,青澀學子已成為
大叔,但眼神依舊銳利,髮型也變為時下流行的刺蝟。一襲黑白分明的西裝襯衫,將
他塑造成型男,應該這麼說吧,他本來就是。一晃眼時間過去二十多年,臺灣的社會
歷經多次大規模的轉型,解嚴後的情勢對同志開始有了新的契機。
還隱約記得,自己在小時候喜歡跑到書店看架上號角出版的書,從書架上拿,眼神還
得注意老闆有沒有在看顧客,自己當下還有這樣自我閹割的禁忌情節。等到高中時,
熱愛雜誌出版了,赤裸裸的男體直接放在封面,結帳時故意不看店員就怕尷尬,回家
後總喜歡拿來自我解放,儘管當時都沒有露第三點,充滿想像空間。拜網路發達之賜
同志聊天室、國外同志網站一個接一個,不用買書也可滿足,每個56K撥接的晚上,訊
號燈總是閃個不停,因為開大圖檔很吃頻寬,更別提是動作俱佳的影片了。
儘管,網路發達後同志的閱聽管道增加,但圈內文學作品仍是我生命中的養分。幾本
將近二十年前讀的圈內小說,我腦海還記憶猶新。敬恆的《我的同性戀經驗》就是一
部反覆閱讀的深刻作品,又或者開心陽光出的國外翻譯小說,香豔刺激,文筆好到不
行,那是在已經關閉的東方出版社所買到,封面精美,不輸現代文學作品設計。
因此當我拜讀紀大偉《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不禁開始倒帶,從過去到現在我讀
過多少圈內文學作品,老實說並沒有很多。因為我也跟其他人有相同經驗,在瓊瑤的
言情小說、連續劇及電影下長大,異性戀的愛情觀塑造我們對另一半的要求想像。非
得要有多深刻、多淒美的戀愛才被稱得上愛情。不諱言的,瓊瑤阿姨的作品對台灣人
的感情觀上影響深遠,難以數計。而那些同志作品的發聲管道呢?誰在寫?看的人又
是誰?好像鮮少有人關心,畢竟華人社會的同性戀,比起國外的氣氛更難以啟齒。
一部嚴格的學術作品,需要長時間粹煉,就像小說也需歲月醞釀,方能成就。再加上
論文的書寫方式偏屬硬性,論證過程不能憑空想像,大量材料要看作者分析功力,點
點滴滴,絲毫不能馬虎,論述要有憑有據,於是一般讀者難以下嚥。在閱讀時就會被
大量的資料給炸得東倒西歪,買來之後便束之高閣,等到需要時再拿來翻翻。
但是,我依然會推薦紀大偉這本書,想要瞭解在台灣的同志文學發展,該書是很好的
導覽指南。過去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前輩們,他們用心在文字裡找尋屬於同志的天空
以及在文學史上的定位。然而,在未來的時光裡,江山代有人才出,台灣在同志文學
或社會運動將會寫下不可抹滅的歷史價值,就像這本書的出版,值得一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2.110.6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y/M.1486303743.A.65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