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洲水深火熱
#極端氣候台灣準備好了嗎?
近幾周以來歐、美、亞、非、大洋五洲至少有40個國家,遭受洪水、乾旱、熱浪、野火等毀滅性自然災害襲擊。《經濟學人》本週的封面故事就是「3℃的未來,無安居之所」(No safe place),世界氣象組織(WMO)也警告,極端氣候事件會變成你我生活的日常。
#歐洲
昨天,南歐夏季熱浪來襲,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地區,都爆發森林野火。薩丁尼亞島「前所未有災難」最慘,延燒200平方公里, 相當於一個台北市面積,1500人被迫逃離家園。
上週,西歐百年世紀洪水,近兩百人死亡,多處停電、停水、手機不通。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德文中找不到任何字,足以形容這場災難」。英國首相強生才剛向西歐表示準備提供任何支援,沒想到25日英國反遭極端暴雨狂炸,淹沒車站、醫院、道路。
#美洲
7月初,美、加逼近50度高溫,飆破歷史紀錄,數百人熱傷害猝死。美西加州、奧勒岡州野火燒不盡,燒掉超過20個台北市,兩千棟住宅居民被迫遷離。
加州州長杜魯道說:「過去幾年,我們看到愈來愈多這種極端天氣事件,這不會是最後一波。」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氣候變遷正在醞釀「匯集極端高溫和長期乾旱的危險」,並警告「今年發生的森林大火次數可能破紀錄」。
#亞洲
中國鄭州千年一遇大洪水,一小時降下超過 #200毫米雨量,創歷史新高,地鐵車廂淹滿、水庫潰堤,至少50人死亡 #數十萬人撤離。
印度西部40年最嚴重洪災,水淹醫院,呼吸器中斷造成8名新冠患者死亡,洪水引發土石流共造成百人死亡。
印尼雅加達持續下陷,每逢豪雨就淹水,更受海平面上升威脅,成為全世界沉最快的首都,2050年就會消失,
#非洲
長期以來,乾旱熱浪、洪災不斷,更造成肯亞蝗災,瘧疾、黃熱病、登革熱北移,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氣溫上升將導致非洲糧食減產1成左右。
#大洋洲
隨著海平面不斷上升,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馬爾地夫、諾魯共和國、吐瓦魯等太平洋島國,都面臨島嶼存亡危機。
台灣才剛經歷56年大旱,停灌休耕創歷史新高,緊接而來各地淹水。
我想問,如果世界各地的暴雨熱浪大火發生在台灣,台灣有辦法應對嗎?
面對極端氣候事件頻繁,你我都不會是局外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正在全盤大修,擴充為《氣候變遷法》,主要就是增加「調適」的做法,來面對極端氣候的衝擊,先做好準備。
吉里巴斯面積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閱聽者的倫理】
**
中國駐吉里巴斯大使唐松根,在當地的訪問活動中,被兩名女性細心攙扶下,走在一排由三十位當地男孩鋪成的「人體地毯」上。這張照片近日在網路瘋傳,引發大量的抨擊與爭議。
我第一次在臉書上看到這則訊息時,文字說明是「因為雨後積水,當地人被要求在地上躺成一排,以便大使走過時不會弄溼鞋子」。視覺極具衝擊性,雖然圖片透露的政治意涵呼應了我的意識形態傾向,但敘事邏輯又太超乎我的常識認知了。
這種不確定的情形下,我對貼文都只讀不讚,更不會分享或留言。當然,我通常也不會發揮鍵盤小五郎的精神去查證;在這個訊息氾濫的時代,要是遇到不確定的訊息就去查證,那人生就什麼事都別做了。
這張照片後續的貼文提到,吉里巴斯的某些部落確實有這種由男孩鋪成的「人體地毯」,以歡迎蒞臨貴賓的習俗。後續的貼文還原了照片的現實語境。從而把照片的「意義」,從國際政治學的導向文化人類學的。
這張照片是很好的範例。一張照片抽離了原有的語境,它就有了不同的可能,人們可以賦予它不同的敘事與意義。這張照片被從第一語境(部落習俗)抽離,再被植入第二語境(中國霸權),竟也是如此天衣無縫。
這種「再包裝」之所以會有效,是因為比起原本的語境(部落習俗),新的語境(中國霸權)與接受者的認知與價值體系更為一致。
世界太大,我們所知太少,有心人掀開一個縫給我們看,我們也就認為世界是那樣了。這也就是我們難以對抗謠言和假新聞的原因,查證是困難的──敵人花一分鐘埋下一枚地雷,我們可能得花好幾個月去掃雷──更何況,我們往往連這是假新聞的警覺性都沒有。
但這張照片很有意思,是因為它並非純粹的假新聞。雖然它的現場敘事邏輯是錯誤的(不是因為地面積水),但在一個更大的「歷史敘事邏輯」裡,它的第二語境──中國霸權,卻又如此正確無誤;既第二語境的意義,並沒有因為第一語境的還原而消失。
是的,對我而言,這張照片值得一提,正是因為它充滿了複雜性與曖昧性。無論第一語境的文化衝突,或是第二語境的政治霸權,以及兩者之間的牽扯,都充滿豐富的意涵。
在這個訊息亂世,閱聽者難免要被賦予更大的責任──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更成熟的閱聽人。這是閱讀的新倫理──沒辦法,因為在這樣的時代,當我們閱讀了一則內容,我們就在「推播」這條訊息,更何況我們還按讚與分享它。
其實,這也是閱讀的真義吧。有意義的閱讀從來不在告訴我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有意義的閱讀是要讓我們得以思索、得以掂量;因為真實的世界也一如我們真實的人生,從來不是一刀兩段,截然分明的。
吉里巴斯面積 在 康Sir的編輯七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閱聽者的倫理】
**
中國駐吉里巴斯大使唐松根,在當地的訪問活動中,被兩名女性細心攙扶下,走在一排由三十位當地男孩鋪成的「人體地毯」上。這張照片近日在網路瘋傳,引發大量的抨擊與爭議。
我第一次在臉書上看到這則訊息時,文字說明是「因為雨後積水,當地人被要求在地上躺成一排,以便大使走過時不會弄溼鞋子」。視覺極具衝擊性,雖然圖片透露的政治意涵呼應了我的意識形態傾向,但敘事邏輯又太超乎我的常識認知了。
這種不確定的情形下,我對貼文都只讀不讚,更不會分享或留言。當然,我通常也不會發揮鍵盤小五郎的精神去查證;在這個訊息氾濫的時代,要是遇到不確定的訊息就去查證,那人生就什麼事都別做了。
這張照片後續的貼文提到,吉里巴斯的某些部落確實有這種由男孩鋪成的「人體地毯」,以歡迎蒞臨貴賓的習俗。後續的貼文還原了照片的現實語境。從而把照片的「意義」,從國際政治學的導向文化人類學的。
這張照片是很好的範例。一張照片抽離了原有的語境,它就有了不同的可能,人們可以賦予它不同的敘事與意義。這張照片被從第一語境(部落習俗)抽離,再被植入第二語境(中國霸權),竟也是如此天衣無縫。
這種「再包裝」之所以會有效,是因為比起原本的語境(部落習俗),新的語境(中國霸權)與接受者的認知與價值體系更為一致。
世界太大,我們所知太少,有心人掀開一個縫給我們看,我們也就認為世界是那樣了。這也就是我們難以對抗謠言和假新聞的原因,查證是困難的──敵人花一分鐘埋下一枚地雷,我們可能得花好幾個月去掃雷──更何況,我們往往連這是假新聞的警覺性都沒有。
但這張照片很有意思,是因為它並非純粹的假新聞。雖然它的現場敘事邏輯是錯誤的(不是因為地面積水),但在一個更大的「歷史敘事邏輯」裡,它的第二語境──中國霸權,卻又如此正確無誤;既第二語境的意義,並沒有因為第一語境的還原而消失。
是的,對我而言,這張照片值得一提,正是因為它充滿了複雜性與曖昧性。無論第一語境的文化衝突,或是第二語境的政治霸權,以及兩者之間的牽扯,都充滿豐富的意涵。
在這個訊息亂世,閱聽者難免要被賦予更大的責任──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更成熟的閱聽人。這是閱讀的新倫理──沒辦法,因為在這樣的時代,當我們閱讀了一則內容,我們就在「推播」這條訊息,更何況我們還按讚與分享它。
其實,這也是閱讀的真義吧。有意義的閱讀從來不在告訴我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有意義的閱讀是要讓我們得以思索、得以掂量;因為真實的世界也一如我們真實的人生,從來不是一刀兩段,截然分明的。
吉里巴斯面積 在 慢旅·地圖空間- 《守護邦交國》no.10 吉里巴斯共和國位置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守護邦交國》no.10 吉里巴斯共和國位置:大洋洲官方語言:英語、吉里巴斯語面積:811平方公里(比較/台北市271平方公里) 人口:約11萬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