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第三條路──以創新社會經濟促進社區生命共同體】
市場經濟所導致貧富不均、環境和群體失衡成為各國顯而易見的問題,除了競爭(或鬥爭)經濟外,世界更需要一種扶助弱勢並消除不平等的經濟模式。1844年誕生於英國的「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帶給了人們不同的想法,也讓「合作經濟模式」開始在世界各地開展。不只是自身利益,合作經濟更注重自助助人,走入社區,積蓄自主自立的能力,為社會帶來貢獻。
👉延伸閱讀:《走一條互助合作幸福之路(上) —住宅合作社定位、發展與推動》
https://pse.is/3mswre
👉藉傳播之力,建構互助共好社區,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mustard.org.tw/tab/547/id/181
🔥動動手指,按讚追蹤社區力粉絲頁!🔥
#合作經濟 #合作社 #社會經濟 #資本主義 #創新社會經濟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合作社 資本 公 積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大資本綠電成了銀行新的金雞母,真正具有合作精神的小型電廠卻完全拿不到融資,全民稅金拿來獨厚特定企業,更讓綠電價格居高不下!台電研究員許慧明直言,「台電公司一方面被要求高價收購綠能,另一方面又要照顧民生經濟,對外提供平價電力,這樣蠟燭兩頭燒,台電被迫買單,虧損則對外貸款,等同於慷全民之慨,獨厚一部分人。」
「現在政府為了達成2025非核家園目標,政策上鼓勵業者衝量獲利,大面積設置,這種現象也反噬能源政策本身。」他解釋,越多民眾參與能源事業,能源價格才能逐步降低,「然而躉售電價居高不下,就是受到利益團體的阻擋。」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1299/
#什麼是公民電廠?
簡單來說,就是由人民自己來發展的再生能源事業,不論是提供屋頂、合建電廠或共同集資,都由社區/社群自主來營運,獲益分配也是透過民主、在地的參與。
在德國,想蓋公民電廠有政府作保,只要填個表格,銀行立刻核貸。歐盟甚至特別立法,保障公民電廠。鄰近的日本、韓國也是由政府帶頭,為公民發電排除萬難。然而我國政府不但未能排除公民發電在法規和融資上的障礙,連公有屋頂都任由商業電廠統包,獎勵補助也是看得到吃不到。
行政院能源辦副執行長、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早年在研究外國能源轉型經驗即預見:大規模商業化的綠能開發將導向社會與環境衝突,倡議政府應當重視綠能開發的社會溝通,並廣設公民電廠。
【專題】被困住的公民電廠:能源轉型獨漏的公民發電力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category/columns/crep/
01 導言:公民電廠為何成綠能孤兒?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1297/
02 鄉村社區自主發電,舉步維艱卡在哪?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1385/
03 小蝦米對大鯨魚,綠能合作社難敵商業電廠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1299/
04 網路社運衝綠能,「陽光伏特家」創全民發電低門檻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1301/
05 公民發電始祖「一人一千瓦」:台灣能源轉型只學半套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1306/
06 人民就是能源!日本、韓國、德國怎麼推?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1450/
07能源轉型公民無感,政府該做什麼卻沒做?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1464/
合作社 資本 公 積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商業數據解讀】2020台灣零售通路地殼變動:超商、超市雙交叉
3個你不可不知的台灣零售通路小秘密:
💡2020年Q1超商首度超越百貨,成為台灣第一大零售通路
💡2020年超市也有機會超越量販,創造零售業態雙交叉
💡超市晉升最強成長通路,成為台灣零售通路明日之星
==============================
零售通路型態深受當地消費行為的趨向影響,各國均發展出不同的產業特色。台灣綜合零售通路中,長期以來都是以百貨的營業額居首,其次為超商、量販和超市。不過,在COVID-19疫情帶來的影響下,2020年台灣零售通路將可能迎來劇烈的地殼變動:超商營業額在第一季已首度超越百貨,成為台灣第一大零售通路業態;而超市也有可能超越量販,使2020年成為台灣綜合零售業態雙交叉的起始點。
過去20年中,台灣整體綜合零售通路業持續成長,4項主要業態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分別為百貨4.8%、超商5.6%、量販3.7%和超市4.5%。可以看出各業態營業規模漲跌均具有長期趨勢性,並非突發的短期變化。進一步觀察超商與超市領導企業過去20年來的發展脈絡,更可以深刻理解台灣零售業的競爭實力與產業版圖地貌。
📣 超商業態成長動能:雙雄積極創新
做為台灣最具標竿性的零售通路型態,台灣超商業者在過去20年間不斷開創出引領全球的創新服務,從點數經濟、店到店取、超商咖啡、搶進鮮食市場、開發自有品牌、多元複合店型到數位會員制度等,超商已成為台灣社會的準公共設施,深深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滿意程度。而台灣超商業態的高速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7-11與全家兩家超商領導業者的持續創新。從傳統零售市場出發,滲透進入餐飲、電子商務、生活服務、物流交寄、金流支付等市場,同時積極進行異業合作,疊加具話題性的聯名商品與複合店態,持續擴大台灣超商產業的營業規模極限。
📣 超市業態成長動能:全聯強勢主導
台灣超市歷經20年蛻變,從規模最小且成長最低迷的業態,至今已成為密度僅次於超商,且充滿創新活力的通路型態。台灣超市業態的逆襲,可以說由全聯一家獨力撐起。1998年全聯實業接手「中華民國消費合作社全國聯合社」後,改變台灣過去超市產業多由外資企業主導的風貌,一方面從企業形象深耕,成功推出風格店型imart、PX pay及PXGo線上購,扭轉了消費者對傳統本土超市的印象;另一方面則應用資本力量,透過積極併購,陸續收購臺北農產超市、松青超市及白木屋食品等,快速拓展經營版圖,成為引導台灣超市業態最主要的成長動能。
📣 零售業態規模差距拉大,超市晉升最強成長通路
觀察台灣4大主要零售通路業態,可以發現近20年來,超商及百貨營業規模已與超市及量販拉開,形成3,000億及2,000億兩個量級的營業規模差異。不過,若觀察近10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可以發現到超市已成為台灣成長率最高的業態別,達5.3%,明顯高於超商的4.7%及百貨的4.4%。甚至在2020年第一季,台灣超市業態衝出高達20.1%的同期年成長率,成為疫情影響下少數逆勢突圍的實體通路,顯見超市正成為台灣零售業態最具成長動力的明日之星。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https://www.mirai.com.tw/
💌手刀加入會員:https://www.mirai.com.tw/sign-up/
-----------------------------------------------------
關聯閱讀:
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https://reurl.cc/exl7GR
2020第一季,台灣內需服務業壓力測試成績單:https://reurl.cc/O13LY9
#商業數據解讀
#零售產業
#生活產業
合作社 資本 公 積 在 信用合作社法-編章節條文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前條提列之公積超過股金總額十倍,且符合銀行法第四十四條有關自有資本與風險性資產之比率規定時,信用合作社得自定每年應提撥數,但其比率不得低於百分之十五。 ... <看更多>
合作社 資本 公 積 在 ○○○○○合作社 的相關結果
法定公積. 資本公積. 其他資產. 特別公積. 聯合社出資金. 累積餘絀. 公積基金. 本期餘絀. 存出保證金. 暫付款. 資產總計. 負債及社員權益總計. 製表. ... <看更多>
合作社 資本 公 積 在 法規名稱: 合作社財務報表及經費處理準則 的相關結果
合作社 之財務處理,應依相關規定及參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辦理。 ... 合作社年度決算有虧損時,得以資本公積彌補之,以資本公積彌補虧損之沖銷數額,於日後有結餘年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