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教書的事情說到哪?
其實我要說的,大概就是總體而言,教育吃經驗,沒別的。一種米養百樣人,你累積了上千樣本,各式各樣的學生都會碰過,就會抓到上下限,自然會比較清楚大方向怎樣最好。
對新進教師的建議喔,我個人是沒辦法給太深入,當代理也就這樣,但如果你想要在教育界打下一片天地,請多跟主任、校長聊天。
不是要你去諂媚,是去了解整體教育的狀況,這些老前輩都一樣,經驗多才會跟你講實話。我常去跟前輩聊天,還要丟話題出去,像是教改會第幾屆,那個誰弄了什麼,然後教育部不同意……素養教育的XX科,是國教院的誰誰誰主導…
教育的主體是人,當你有這些經歷,前輩才會曉得你「踏進那扇門」,開始當你是對等的對象抬槓,你才會打開新世界。
這個新世界就跟產業界一樣,你努力夠多夠深,才會知道產線上哪個是關鍵,哪個人才厲害,老闆為何去買了那鬼東西。
不付出努力,只覺得世界都在卡我,就會憤世嫉俗,最後變成都資本家的錯、都李遠哲的錯。
你是普通人就算了,身為教育界的對這些還不清楚就很糟糕。雖然糟糕也是可以當個好老師,但你就是個體,茫茫師海中的一份子,不求功也不求過,但求問心無愧到退休,這也可以。
若你想要改變教育,領導這個業界,那就去考主任、校長,沒站在那個起跑線,誰會鳥你?為何今天要聽一個菜鳥領導全國教育?
前幾篇提過,好的老師知道學生人生就這一次,所以教書會很保守,採取安全路線,至少不要教壞。你提出的改變,如果不基於現狀,只是照著書本跟國外案例,就覺得非改不可,那絕對行不通。
我年輕時以為是所有教師跟從業者在阻擋,後來才曉得阻擋的是系統本身,系統看的是整體會不會崩潰,如果改革的代價會有高機率崩潰,那麼就不會讓你改。
教改有沒有讓系統崩潰?沒有,因為實際上教改就不是某個人幹的,是整個系統運作的結果,只是被政治拿去宣傳,用來嚇你騙你,說選他才會教育好。上一個想要撥鐘向後的叫做馬英九,教育界有誰鳥他恢復聯考?
就算要恢復聯合考試的制度,也必定是基於現狀,逐步去改變改回去。當初聯考要修掉,是因為不合現實,當年的環境已經需要改變考招制度,所以就改。今天你要怎樣扭回去?看的是個人還是整體?請多想想。
講多了也煩,我希望年輕朋友可以理解,經驗無比寶貴這句話,不要動不動就覺得「我們走錯了,應該要扭回正途」。你的正途是什麼?這必須要嚴謹定義,我見過太多認為社會應該要那樣這樣、這樣那樣。
為何?為何你說的是對的?可不可以給一個理由?
答不出來,其實我知道為何,當過老師後,看自己學生從那個天真無邪可愛純真(?!),上大學後開始接受社會教育,就知道為何了。
大多都是教授告訴你,媒體告訴你,同儕告訴你。
但教授不會跟你說,他自己也沒去工廠手動線做過兩天,媒體不會說他們有意識形態,同儕也不會承認自己比你還蠢。
請年輕朋友記得,現狀的運作是存在,那麼這就是真實,而且必定是有效。只是,為了這個有效,要付出多少代價,威權年代是我們外省人佔據優勢,在經濟、社會文化資本上容易累積,所以這個有效建立在族群的不公平上。
打掉重練,一定有得利者跟損失者,但你要怎樣確定,既得利益跟蒙受損失者,必定哪一方正確或錯誤?所以絕對不要站在雞蛋那邊,也不要認定高牆那邊就是錯的。
任何事情都要成本,只是成本是金錢還是時間,有形還是無形。
不需要代價的改革一定是騙人的,都是別人承擔損失的改革必定有鬼。因為社會是連動的,在民主國家中,社會是一個有機體,不可能有單單某人某族群損失,其他人都獲利這回事,怎樣評估損益,這就是現代政治。
高喊正義是很廉價的,分析成本是很麻煩的,這才是人人愛高喊正義的原因,所以我們才會得到一堆說幹話的政治人物。
總之,回到教育上,我是希望不管家長或是老師,都多想想。
為何到最後,我們都會說
「每天寫一點,每天讀一點,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因為這就是真理,你不需要為反而反。
讀書沒有捷徑,凡事都需要成本。
那些用奴性貶低紀律者,通常自己就是秩序的破壞者,以吸食物體崩潰爆炸時外擴的能量為食。
克蘇魯邪神?你說對了。
各國教育制度比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atreon列國誌🇰🇵🇭🇰】林鄭月娥強調:「接近9成的投票率反映各界對新選舉制度的支持」。溫馨提示:北韓選舉投票率99.98%,仍須努力。
//大家也許認為北韓選舉多此一舉,但在管治角度,「北韓式普選」有不少另類功能,從來不是為了對內民主,正如「北韓式導彈」也有不少另類功能,卻不是為了對外殺敵一樣。
首先,北韓選舉是一個嘉年華愛國教育節日,票站內外滿布愛國口號,宣傳海報強調利用這機會和最高領袖交心,本身就是一個群眾運動。
其次,在高度封閉的社會,官方自然以此宣傳政權獲高度認受,而北韓人民比較的對象是殖民時代或封建時代,不排除依然有人覺得現制度「進步」,乃至以為民主就是這樣。
而且通過選舉,政府可順道作人口普查,把沒投票的個案追查,通常敢不投票的不是已逃離國內,就是身體或精神出了毛病。
最後,「支持」和「反對」這二元對立,在鼓吹「主體思想」的北韓,容易變成「愛國」和「外國勢力」的選擇,令北韓人民以為勞動黨的對立面就是賣國。
至於這種「普選」是否「普及而平等」,由於「不同國家有不同國情、照搬西方一套會引起災難」,大家就不越俎代庖評論。就像在南深圳,你話點就點,最緊要你開心......//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8400855
▶️想不到,香港選舉真的變成北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xzQEPObcog
各國教育制度比較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七月看到這個節目【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專訪法國學者Antoine Bondaz談中國與台灣】,曾想要翻譯內容,但一直沒時間....
剛剛發現已經有翻譯了,感謝 Taiwan in Deutschland 台灣駐德代表處 <3
想看法語原始影片的請點連結。
彭達茲(法廣是這樣翻譯)先生沒有facebook,他主要動態都在twitter。
https://twitter.com/AntoineBondaz
這個訪談放在習近平的專題節目之後播出.
以下是駐德代表處的翻譯:
⬇️⬇️⬇️
ARTE主持人Emilie Aubry與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 (FRS) 中國問題專家Antoine Bondaz對話。Bondaz在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 Paris)任教,並與亞洲政府高階代表保持聯繫。Antoine Bondaz被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歐盟議會、經合組織、北約和聯合國邀請為專家。
❓主持人:誰還能阻止中國成為世界霸主?我現在和Antoine Bondaz討論這個問題。您熟悉中國外交,且已成為中國新侵略的受害者。請您說明事情的原由。
🅰️Bondaz:去年春天,我被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猛烈抨擊,因為我曾贊成法國議員,作為議會交流的一部分,也就是在沒有擔負法國政府外交責任的情況下,同往年訪問台灣。為此,我受到攻擊和侮辱,其中包括被辱罵為小瘋狗和意識形態魔人。
❓主持人:這是第一次發生在您身上嗎?
🅰️Bondaz:是的,這也是法國第一次有學者遭大使館如此嚴重的攻擊。瑞典已經有類似案例。然而,與此同時,「戰狼外交」這個詞也被稱為中國外交語言中的一種新的侵略性,不僅在官方聲明中,而且在社群網絡中也普遍存在。
❓主持人:這對中國的軟實力戰略意味著什麼?口氣會變更強硬嗎?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事情正在發生變化。歐洲設立中國的大學計劃,例如Victor Orban在匈牙利設立的大學。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您能解釋一下這是怎麼回事嗎?
🅰️Bondaz:中國的軟實力不一定能與美國或歐洲國家的相提並論。中國目前的目標不再是讓西方相信中國的成長純屬和平性質。相反,這種印象首先是為了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這個特殊的政治階段中與中國人民有關。這種言辭最近變得更加響亮和刺耳。與此同時,中國不僅表現出在國際舞台上施加越來越大影響的意願,這是正常的,而且直接在個別民主國家,特別是歐洲。
❓主持人:但是為什麼在匈牙利的大學?為什麼是孔子學院?那裡發生了什麼?
🅰️Bondaz:孔子學院最初的目的是建立中國教育部與國外大學或文化中心的聯繫,以傳授中國語言和文化。在某些情況下,除了孔子學院之外別無其他選擇來學習中文或研究中國的文化和歷史,這可能是有問題的或可疑的。尤其是現在有一種民族主義的中國敘事,在中國國內傳播,在國外也越來越多,需要警惕。
(我的補充: 主持人說孔子學院是否也是在像老牌民主國家炫耀中國這個極權國家有能力控制秩序?)
🅰️Bondaz:非常清楚,隨著去年年初冠狀病毒大流行(有時也稱為中國車諾比事件)的爆發,這一點變得清晰起來。然而,實際上,這是中國當局,尤其是共產黨強調中國領導體制優越性並試圖將其輸出,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輸出的絕佳機會,同時,詆毀民主國家效率低下,無法保護人民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根據歐洲自己的評估,西方民主國家與中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主持人:您能說習近平要實施極權方案嗎?您會說極權主義嗎?
🅰️Bondaz:極權主義方案,我不知道。極權主義這個詞本身就很困難。很明顯,自習近平2012年初上台以來,中國的權力出現了雙重集中。在社會內部,圍繞共產黨,在黨內,圍繞習近平。今天,存在幾十年不存在的威權主義和個人崇拜。
❓主持人:是的,想想習近平的前輩鄧小平的謙虛。(法語原文比較是這樣: 有人說鄧小平是謙虛的)
🅰️Bondaz:正是,就外交政策而言,人們認為有必要隱藏自己的優勢,突出自己的弱點,等到合適的時機到來。正如中國外交中流行的一句諺語所說韜光養晦。今天,這一切都是為了在中國本身以及國際上展示實力。中國領導人不再擔心正面面對美國或歐洲。
❓主持人:請告訴我們共產黨一百週年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Bondaz:對於北京的政治領導層來說,發起這個黨的百年慶典以及共產黨的合法性是極其重要的。在過去的幾年裡,有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政治啟蒙:中國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彰顯共產黨偉大成就。例如,在國外支持共產黨及其成功的前總理或國家元首。
❓主持人:通過這些相片您可以感覺到,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中國的統治地位。然而,也有像法國研究人員Valérie Niquet那樣更細緻入微的觀點。她在她的最新著作中說,中國政權正在冒巨大的風險。中國需要持續強勁增長以保持這種制度合法性,但它摧毀了對政治和經濟改革的所有希望。但這種增長在未來幾年遠非確定。
🅰️Bondaz:Valérie Niquet是絕對正確的,二十年前人們談到一個脆弱的超級大國。中國就是這麼脆弱。今天它在國際上相對孤立;與美國不同,它與其他國家沒有軍事聯盟,除了朝鮮。它可能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但在金融強國和影響資本流動方面遠遠落後於美國。中國的政治領導當然主要關注國家的經濟發展,因為對黨來說,它與民族主義一樣保證其合法性。自90年代以來,文件很好地表明,一直強調民族主義作為黨的合法性的新基礎。
❓主持人:您說中國是孤立的,但北京也有上海合作組織這樣的國際組織。也有關於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的討論。中國並沒有那麼徹底孤立。
🅰️Bondaz:中國實際上在政治和軍事上都相對孤立,因為它不像美國那樣結盟。但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現有的國際組織中,例如聯合國,其中15個最重要的機構中有4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由中國外交官領導。中國支付了聯合國預算的第二大份額,同時中國奉行未來具有替代性和選擇性的多邊主義。它將提供新的合作形式,新的經濟交流形式,例如亞洲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銀行或長期存在但中國占主導地位的上海合作組織。
❓主持人:從川普到拜登。與中國的關係發生了哪些變化?
🅰️Bondaz:美國的長期前景不會改變。川普政府以及拜登的現任政府都接受了與中國的對抗,只是方式發生了變化。正如紀錄片中提到的,川普大多是單邊的,習近平從中受益匪淺。從他上任就開始了。無論是在2017年訪問日內瓦期間、在Davos世界經濟論壇上還是之後在世界衛生組織。拜登政府更多地依賴與美國在印太地區和歐洲的盟友和夥伴的合作,美國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首次四國峰會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主持人:我們下一部紀錄片是關於台灣。您認為世界可能因台灣而爆發大戰嗎?
🅰️Bondaz:當然,我們不得不擔心與台灣的衝突肯定不會僅限於局部地區,因為美國可以以任何形式進行干預。還應該記住,避免台灣海峽的衝突符合我們歐洲人的利益。因此,歐洲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維持海峽兩岸的穩定和現狀符合自身利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_7hFEG1ZU
各國教育制度比較 在 #教檢110教檢各國教育制度 - 教師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各位老師或未來老師好~想在此請問一下,今年110的教檢是不是不考各國教育制度了?之前看到版上有人還有老師說過,但不知道這個說法是不是有官方來源 ... ... <看更多>
各國教育制度比較 在 世界各國學校的不同之處!日本絕對讓你最驚訝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學校是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學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 教育 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在正式的 教育制度 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 教育 ... ... <看更多>
各國教育制度比較 在 [新聞] 他用「宮格筆記法」 累積戰果帶著信心- 看板Examinatio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他用「宮格筆記法」 累積戰果 帶著信心考取地特
政大公行系的陳柏均,因身障生身份,曾受教育資源的協助,大學在教務處工讀、偏鄉教
育輔導團的經歷,讓他更堅定跨入教育行政領域。陳柏均分享自己採用宮格筆記法,整理
的資訊更一目瞭然,不同論述、觀點可互為比較,也能隨時更新、添補,「筆記是個人讀
書的累積與成果」,筆記做得越完備,上考場越有信心。
從大三下開始準備國考,陳柏均說,幾乎從未接觸過教育專業科目,像是教育統計與測驗
、教育心理學即便上了一輪補習班課程,還是摸不著頭緒,憑藉勤寫考古題、多問老師問
題,才漸漸從考古題掌握到出題方向。他認為,前期讀書要定時,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後期再多排點時間練習題目、熟悉手感。
講述各國教育制度的比較教育,他建議可多翻閱國教會期刊、關注各國教育改革趨勢,教
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網站上也有許多統整資料可以參考。至於教育哲學,陳柏均則進一
步買專書來看,比如伍振鷟主編的教育哲學、蘇有明的當代教育思潮等,從原典貼近教授
們的研究領域,從中尋找可運用的素材。
去年高考失利後,陳柏均找到一起奮鬥的戰友,每天相約圖書館,互相切磋、督促,既是
競爭關係,也彼此鼓勵,讓他受益良多,他也深感「讀書時間跟結果成正比」,讀書時間
、練題目的多寡、知識的累積,都會影響最終表現。除此,直面弱點,多花心力跟弱科相
處,也讓陳柏均在地特扳回一城。
筆記也是重要一環。陳柏均說,筆記猶如讀書的最終戰果,有別於傳統的條例式作法,他
使用宮格筆記法,讓資訊更為一目瞭然,平常也會參照國考作答寫法,以標題整列,並隨
時把寫考古題學到的重點添補進去,將遺漏的重點做系統化整理,看著自己平日累積的戰
果,上考場也更有信心。
陳柏均在高中時期遭遇學習挫敗,當時資源班的課業輔導、心理支持,陪伴慘綠少年時期
的他度過難關,因為曾受恩惠,讓他也想在教育領域成為給予協助的人,他說,當老師對
身障的他較為困難,所以想從事幕後的行政人員角色。雖然備考過程難免有過低潮期,但
陳柏均說,要相信自己終能成功。
https://bit.ly/3ZuR3R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148.2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680273928.A.17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