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人,腦子都在想什麼?]
不知道是不是
因為我講話好笑的原因,
蠻多人會問我要怎麼「有趣」?
我說,
為什麼你要想有趣呢?
得到的回答常常是:
「因為我覺得自己講話很無聊。」
「因為講話好笑比較受歡迎。」
「因為女生比較喜歡有幽默感的男生。」
等一下,
大家是不是搞錯什麼了?
我發現很多人,
把「有趣」與「說話好笑」畫上等號。
所以開始找笑話、聽段子,
結果除了冷場和被句點,
還多了個尷尬王的稱號。
其實,真正有趣的人,
是不刻意去說笑話的。
你想想嘛,
當你聽到「我要說笑話囉!」
是不是就會有很高的預期?
預期越高,笑點就越難滿足你。
除非你是脫口秀演員,
身經百戰,不怕尷尬,
不過絕大多數人不是。
那麼,要怎樣
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呢?
第一,形象反差
有趣說穿了,
就是你在別人眼中,
有「意外感」。
當我們接觸一個人時,
有所謂的第一印象,
從他的言行、職業、外貌,
來判斷他的形象。
當這個判斷符合我們的觀察,
我們就會覺得一切正常;
但如果你能打破他的判斷,
那麼意外感就出現了。
舉個例子,
《水滸傳》裡面有個角色,
叫做「花和尚魯智深」,
相信你一定印象深刻。
明明是和尚,
但所做所為完全不像和尚,
(當然,他當和尚是為了逃避追緝)
人家吃齋念佛,他喝酒吃肉;
人家慈眉善目,他怒目金剛;
人家不問世事,他嫉惡如仇。
所以你看他出現的回目,
都一定跟一個字有關,
那就是:「鬧」!
強烈的形象反差,
就這個角色有趣的原因,
因為他打破我們對和尚的預期。
當然,
這個例子比較戲劇化,
我們換點實際的來看。
比方我有個朋友,叫李火山。
最初知道他,
是因為他來我們學校演講,
講「動物的生命教育」。
學生一聽這主題,
腦中開始預想:
講師應該是個文質彬彬、
戴副眼鏡,抱著小貓小狗,
說話輕聲細語。
結果演講那天,
來了個彪形大漢,
體格壯碩、身上刺青,
我來以為他是講師的保鑣,
結果沒想到他就是講師李火山。
你看,形象反差先聲奪人,
緊接著,李火山開口了,
他樣子很兇悍,
但沒想到講起話來妙語如珠,
逗得全場捧腹大笑;
說到動物被虐待時義憤填膺,
燃起學生心中的那把怒火。
說實在,
演講要抓住學生目光不容易,
但我永遠記得那一天,
全場幾百個學生,
屏氣凝神投入他的演講。
當然,
外形上的反差全憑機緣,
但內涵上的反差是你可以努力的。
比方我是國文老師,
但聽完我演講的人,
常說我不像他印象中的國文老師。
我說哪裡不像呢?
答覆如下:
「你感覺比較入世一點⋯⋯」
(等等,國文老師是有多出世?)
「你講話不會文縐縐的⋯⋯」
(你是被哪個年代的國文老師教到啊?)
「你講的例子好廣,不會都是講古人。」
(說得好!我喜歡借其他領域的概念,
來講同一個道理。)
保有你的專業,
但如果可以的話,
讓自己越界一點點,
形象反差,是你開始有趣的第一步。
第二,心態開放
我觀察身邊這麼多人,
發現有趣的人,
有個共同點,
那就是「心態開放」。
很多人面對新事物,
會下意識的抗拒或批評,
為了捍衛自己價值觀。
無趣人最常見的回應是:
「學這有什麼用?」
「可是,可是⋯⋯」
「沒興趣,你自己去吧!」
但有趣人不一樣,
他們總能從不同領域事物,
悟出新道理,找出串連的可能。
曾看過一個有趣的問題:
「學霸」和「學神」差在哪裡?
學霸是以「努力」的心態學習;
學神是以「好玩」的心態學習。
你回想《三個傻瓜》這部電影,
裡面的查托就是學霸,
很努力、很認真、也很功利,
但跟有趣沾不上邊;
可是主角藍丘就不一樣,
他熱愛的是學習本身,
任何知識在他眼裡都很好玩,
他不會問學這有什麼用,
最後他成為擁有多項專利的發明家。
在我身邊,
也有許多這樣有趣的人。
像是我的人生導師許榮哲,
本來唸的是水利工程,
後來覺得文學有趣,
就投奔文學的懷抱,
開始寫小說。
小說寫著寫著,
人家問他文學能結合桌遊嗎?
他心虛的說「能!」之後,
就趕緊跑去學桌遊了,
隨即發現兩者的接點,
於是全台開講,講「桌遊文學」。
後來,他對電影有興趣,
便開始研究電影、拍攝電影,
摸出一套可行的方法後,
於是全台開講,講「電影文學」。
接著,
人家問他可以講行銷嗎?
榮哲想了想,
小說和電影核心都是「故事」,
那麼何不用故事來談行銷呢?
於是他開始到處講「故事行銷」,
順便寫出「故事課」,
結果不小心成為暢銷書,
狂賣幾萬本!
你注意到了嗎?
很多時候,
機會會向我們招手,
只是常把「可是」掛在
嘴上的我們,
硬是讓讓機會吃了閉門羹。
別再「可是」了,
改說「有意思」吧!
心態開放,機會才會再度上門!
第三,轉換說法
一群人聊天,
一般人選擇附和話題,
但有趣人想的是怎麼轉換說法。
推薦你讀一本書,叫做
《成為有趣的55條說話公式》,
作者是吉田照幸,他是電視製作人,
製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搞笑短劇。
他提到,有趣的人
常在腦中進行「聯想遊戲」:
「這個概念,我能用什麼東西類比嗎?」
「這個說法,怎麼樣講才會更有畫面感?」
書中舉了個例子,
人家問:「今晚吃秋刀魚好嗎?」
假設你不想吃,你會怎麼回答?
一般人的回答方式是:
「又是秋刀魚,饒了我吧!
就算盛產也不用天天吃啊!」
但有趣的人會去想:
「秋刀魚有沒有別的說法可以代替?」
突然,他靈光一閃,
於是他可能這麼回答:
「每天都能攝取DHA真的不錯耶!
不過攝取太多好像也不好喔!」
你發現了嗎?
其實有趣不等於好笑,
但在說法上會讓人耳目一新。
多舉幾個例子吧!
補教名師呂捷你一定聽過,
同樣講三國故事,
你聽聽他怎麼講。
比方他要講劉備軍隊潰敗,他這麼說:
「劉備的軍隊是常常被沖散的,
你知道我怎麼形容嗎?即溶奶粉。
噗呼一下就沒了。」
哈哈哈……
他要講關羽威猛,他這麼說!
「這時,關羽停下了馬,往後怒瞪,
追兵嚇得一動也不敢動;
於是關羽繼續騎,追兵又繼續追;
一瞪、一停、ㄧ跑、一瞪、一停⋯⋯
後來有個遊戲就是這麼來的,
叫做:一二三,木頭人。」
哈哈哈哈哈……
說穿了,
轉換說法不外乎
就幾個國文學過的修辭技巧:
類比、借代、誇飾、婉曲。
重點在於,
要習慣性的更新詞庫,
手搖杯都要推陳出新了,
憑什麼我們說話就那幾個詞呢?
我一直認為:
「有趣,是一種才華。」
而且是極少數人,
才擁有這種才華。
他們總是打破別人的預期,
因為他們知道,
生活不該只有一種樣貌;
他們不輕易妄下論斷,
因為他們知道,心態開放,
趣味才會不請自來;
他們永遠探索新的說法,
因為他們知道,
語言是有賞味期的,
讓聽眾嚐到最新鮮的說法,
是有趣人的義務。
但願你我身邊,
都有這樣的有趣人。
#歡迎分享
#其實還有好幾點想說
#但這篇不知不覺寫太多了
#你認為有趣人還有什麼特質呢
吃齋念佛意思 在 陰陽眼的灰姑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祭之豐不如養之薄
你們有誰要去掃墓的!
請做好防疫,口罩千萬不要拿下
高乘載後的自用小客車也請好好消毒
這次硬要人多時去掃墓的真的是類殺人犯
生前不理不睬
死了才拜一桌,嗯...是在慶祝?
不要為了自己一張孝順的臉皮,做出噁心的行為
當然!我說的是少數人
這少數人都會塑造自己吃齋念佛好孝順
你們可能看過,但不敢說(因為做人好難)
我看過也很想說但很懶得說(但現在說了)
疫情期間沒掃墓就是不孝嗎?
我個人是沒在管人家口舌啦
我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我想祖先們也不希望自己子孫這麼跟流行
這次王子嚴禁我帶西打去掃墓
他要我顧好西打(父愛噴發這樣)
必須掃墓的還是要去
但身體不好的人千萬不要僥倖
「哎呦我沒那麼衰啦,不會被傳染啦!」
這句話真的很嚇人!
你以為染病,吃藥睡幾天過就好了嗎?
不!
你!會!害到別人!
你或許身體強壯痊癒了只是肺部分纖維化什麼的
但你有想過被你傳染然後希U的人嗎?
家裡有寶寶或是年紀大又有慢性病的長輩
請做好清潔
洗手只是基本
不要一副「還好吧🤷♀️不會吧🤷的動態78臉」
在疫情間我更孤僻的不與人來往
西打更嚴謹照顧
為了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小心願
如果硬是要覺得我顧人怨的人們
請收下我的憐憫心🙋♀️
我不想要我辛苦生下來的寶寶
被你抱一個生病
沒事就好有事理不清
我想你也不願意發生
你也沒本事賠我小孩
那何必在這種時刻強求一定要看一下小孩抱一下小孩
抱半小時是在抱交代就不用了
這時候的探望如果是做做樣子
請不要浪費笑臉來貼冷屁股
這樣的行為
真的是愛小孩嗎?
我認為是害自己!
請不要輕易讓自己的愚蠢
不小心往生
還好我的朋友現在都很有防疫觀念
我也很喜歡朋友們來抱抱西打
但現在真的不要增加醫護人員的負擔
現在我也很明白的說:先不要
我不怕被閒言閒語(什麼不給抱很跩這樣的怪邏輯?我多想有人幫我抱抱西打,只是 not today)
我不怕是因為被割舌頭的不是我
而是背後到三說四的人💁♀️
你不信會被割
那麼現世報會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到來
朋友才不會互相傷害
所以會傷害我的一定不是我朋友
大家一起健康活下去
不要為了不好意思然後失去健康的肺甚至生命
吃齋念佛意思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靈小品】透過佛法找到安心之道
✒文:鈕演喜、龔演平 🖼圖:Jean Li
2019年十二月下旬,在湖北武漢,爆發了一場堪比2003年SARS的病毒疫情,感染人數和危重病患數不斷攀升,數以萬計的家庭飽受病痛煎熬。當我持續關注新聞報導的同時,內心彷彿打翻了五味瓶,有感動、憤慨、擔心和不安,心情難以平靜。後來接受周圍善知識的建議,我開始用念佛誦經的方式迴向給患者、醫護人員以及身邊的諸位菩薩。隨著心緒慢慢安定,再看待疫情也有了不同體會。在此記錄一點心得,提醒自己,改變從我做起,以修行的願力來積極面對災難。
2020開年非常艱難,不到兩個月,世界各地發生各種大事件。雖然近年來也得知各地的災難事件,但沒有切身體會,潛意識裡總覺得還很遙遠。這次新冠狀病毒肆虐,真正讓我感受到,無常近在咫尺。即使現代化的醫療技術已十分發達,卻依然在快速變異的病毒面前頻頻受挫。辭舊迎新的時節,生活卻因為疫情被翻轉,病患備受折磨,醫護奔赴一線,國人自主隔離。我們也許可以樂觀,因為否極泰來,本來是無常的兩面。然而當一切歸於平靜,世人是否已準備好面對下一次的無常呢?
如今想來,天災人禍,何嘗不是我們自己的因緣果報。如果人的貪瞋癡慢年年增長,周圍環境就不可能安寧。原本是人類把動物關進籠子,如今人們卻被迫在自己的居所不得出入。我曾以為自己是個善人,直到誦讀佛經,才明白差距太大。何況無始劫以來不知又做了多少惡業,何去何從,想想真是可怕。病毒的爆發,讓我清楚看到現世報的無情,由是心生警覺,斷惡修善不能等,就是現在。從那一刻起,我們家有了些許變化。比如:開始吃素,讓飲食變得簡單健康。每月收入固定撥出一部分做慈善捐助。帶領孩子念佛祈福做晚課…等,雖然只是小小的改變,但我相信持之以恒,用心去做,讓善行善意成為習慣,惡行惡念自然會慢慢消減直至熄滅。
聖嚴師父曾說:「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在這次疫情中,湧現了太多的菩薩行者,無論是義無反顧的醫生護士,奔走社區的民警公務員,還是組織自救的老百姓,乃至慷慨解囊的善心人士,他們的奉獻讓人肅然起敬。從起初單純的感動,到有一天突然醒悟,這些菩薩不就是自己的榜樣嗎?作為一個普通人,雖然不能去一線救苦救難,但是我們都能學習大菩薩的心量,在各自的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真誠、清淨、平等和慈悲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事物,念念為他人、為社會,而不是執著在自己的狹小世界裡。這樣,不管我們從事什麽職業,都是殊勝的「菩薩業」,都能夠踏踏實實地踐行菩薩道。
疫情爆發後,我就開始關注健康防護和養生,卻總是惴惴不安、心神不寧。偶然看到一段文字分享,提到《雜阿含經》其中一段經典如下「云何身苦患、心不苦患?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已,不生愛樂,見色是我、是我所,彼色若變、若異,心不隨轉惱苦生;心不隨轉惱苦生已,得不恐怖、障礙、顧念、結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身苦患、心不苦患。」,意思是身苦,但心不苦,越是動盪不安的環境,越是要照顧好情緒,保持內心平穩、不起煩惱、不隨之跌宕。讓我想到聖嚴師父當年身患重病,身邊弟子都不忍他受痛苦,他卻認為自己的晚年很美好,周圍的人事物都很可愛。師父把病交給醫生,心交給自己,所以終得自在。這個非常時期,如果我們也能抱持這樣的心態,面對各種外在境界,回到自心安住,對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種解脫。感恩學佛,讓我可以用佛法的觀念找到安心的方法。修行是窮極一生的功課,只有不斷練習,才能在困境真正來臨時坦然面對吧。
學佛以前,總覺得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學佛以後思考做人,漸漸體會人身難得,應該珍惜當下。而此次疫情,更讓我體會到世事難料,當災難降臨,代價往往是慘痛甚至無法挽回的。醫者仁心,捨棄自我來拯救病痛,菩薩慈悲,則為了喚醒迷途世人。末法時期,如佛所預見,內有貪瞋癡慢,是非人我,外有邪師說法,各種誘惑。重重障礙現前,人太容易墮落。佛陀已經開啟方便法門,然而我們若不奮而自救,也是枉然。修行並非只是打坐念經吃齋念佛,時刻警覺並修正自己的行為,才能圓滿修行的意義。現在大家都被迫取消行程,居家隔離,看似少了很多樂趣,但或許正是一個讓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好機會。病根拔除,才能痊癒。執著放下,終得清淨。願全世界加油!你我加油!阿彌陀佛!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MJA7K
#心靈小品
#透過佛法找到安心之道
#雜阿含經
#身苦患心不苦患
#在困境真正來臨時坦然面對
#修行是窮極一生的功課
#只有不斷練習
#救苦救難的是菩薩
#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聖嚴法師
#108自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