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再詳細一點嗎?」
「中間消失的幾個小時,他去了哪裡?」
「這個人到底有多愛去茶藝館?」
「他是不是沒朋友,怎麼每天都去一樣的地方?」
每每看到新聞報出確診的案例,總想要知道更多的足跡,想知道更多確診者和自己的關係,深怕和自己有足跡的重疊,面對疫情,我和大家一樣也會感到相同的焦慮。但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站在不同的角度,聊聊一些的想法。
1年多以來,疫情在全球流行。生活中,幾乎每天都會接收著與疫情有關的資訊。這麼大量的資訊下,有關「 #足跡公布的原則」這件事,相對是受到公眾比較少的關注。但是有關這件事情,我認為仍然是必須受到重視、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疫情調查」和「公布足跡」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此刻,看到新聞報導確診者的足跡,或許心裡也會想著:哇!這些人都是去很多人的地方,沒公布的時間到底都去了哪裡?又去哪裡趴趴走了。於是,默默想著要要求政府快點公布,足跡怎麼會有空白呢?
傳染病防治法是這麼規定的:主管機關應實施各項調查及有效預防措施,以防止傳染病發生。所以面對傳染病的時候,必要的疫情調查本來就應該作。
但公布的原則呢?
傳染病防治法則是規定:政府機關、醫事機構、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之姓名、病歷及病史等有關資料者,不得洩漏。簡單來說,確診者的病歷、病史等有關資料是不能公布洩漏的。而現在這些足跡的公布,是因為109年4月通過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也就是因應COVID-19公布的條例),授權CDC得「為其他必要之防治控制措施或處置」。
「疫調」和「公布足跡」雖然都是為了公衛需求,但這是兩個不同的層次,根據CDC公布疫調足跡的原則,只會公布「難以匡列、無法掌握接觸者的場所」。
去年底的時候,陳時中部長也曾公開說過:基本的原則是,可以掌握就不公開,接觸比較廣泛非特定就會公開。報導中也提到,由於不少民眾好奇為什麼染疫機師詳細足跡指揮中心不公布,陳時中罕見動怒說不要再問了,且強調這些接觸者就是要接觸15分鐘以上,沒有相關防護才會算,更坦言會擔心該次足跡問題,影響民眾對疫調的信任。
根據這樣的脈絡,防疫人員對於疫調的結果,如果已經掌握某段時間內確診者的足跡,沒有公眾接觸、無法掌握的風險,那不論在法律規範上、防疫作為上,都不該公布。否則就如同CDC指揮官說的,對防疫並不是好事,也可能有有觸法的風險。
▋不變的是我們「同島一命」的團結防疫
是的,小說家丹尼爾.笛福曾說過:「瘟疫是人性的舞台,也是社會問題的縮影」,但也同時提到「是制度缺失的印證」。
關於疫情調查,依CDC的疫情指引,是由個案「居住所在」的衛生局於24小時內完成作業。但是,疫情發生並不會按照行政區域,確診者跨區移動是必然的現象,於是,這幾天以來,我和自己縣內的縣府聯繫時候就會發現,各縣市疫調資訊在同步上還可以再快速一點。例如其他縣市的居住者有跨足到苗栗縣內時,縣府未必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其他縣市的通知,甚至遲至他縣市新聞的發布後才知道。
第二個是如果個案的疫調出來的足跡有難以匡列、無法掌握接觸者的情況,而判斷有公布的必要,那公布的方式就需要更加特定周延才能達到防疫效果。如果足跡的公布,無法讓大家確知地點,或是又有許多相同地名的地方,根本無法達到有效提醒可能接觸者的效果,更可能會導致民眾猜疑,甚至影響整體疫調的信任度。
說了這些,其實是想跟大家說,面對這一場未曾經歷的疫情考驗,我們都實實在在感受到,這不再只是個人的事。我更願意相信,當我們每個人盡其本分、把腳步調整好,我們都是最為關鍵的人物,足夠有能量去面對與跨越的。而這些我們已經看到的問題點,或許也可以幫助防疫工作做得更好的地方。
今天看到這一則新聞,女大生染疫而發文道歉,令人覺得相當難過,確診者也是承受著非常巨大的壓力。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讓我們在疫情艱難時刻下,一起來努力,好嗎?
當又被疫情焦慮襲捲時,緩一緩,不要形成網路獵巫,這也是我們能夠一起來努力,讓第一線的疫調人員可以更順利,讓接受疫調者可以更願意說出完整的資訊。
「那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是黑暗的季節,也是光明的季節;是令人絕望的冬天,也是充滿希望的春天。」—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雙城記』裡這麼說著。
期待不久後的那天,度過疫情的寒冬,我們都能脫下口罩自在地走在街頭,恢復一如往常地日常寧靜。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萬的網紅Din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DinTer的頻道👉 https://goo.gl/CU6gp1 加入我的頻道會員👉https://www.youtube.com/Dinterlolz/join 精華實況時間 ►2021/05/19 實況VOD連結►https://youtu.be/l4bTs8cfjnw ►Prev上一部...
史丹機師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TV熱門】COVID-19(2019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確診病例
#哈利編:今天有4例確診,1例本土、2例境外、1例調查染疫原因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COVID-19確診與3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診,共計4例COVID-19確診案例,台灣累計確診病例為1,090例,累計死亡11例。
🔺案1088為印度籍30多歲男性,今(2021)年4月6日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進行檢疫;因工作需要,個案於4月21日檢疫期滿後,至醫院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
🔺案1089為比利時籍40多歲男性,今年4月6日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進行檢疫,4月20日出現頭痛、喉嚨痛、流鼻水及嗅味覺異常等症狀,隔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
🔺案1090為印尼籍10多歲男性,為該名機師之同住家人,近期無出國史,4月21日匡列為居家隔離接觸者,並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4月22日出現喉嚨乾痛、暈眩等症狀,於今日確診。
🔺1091為印尼籍50多歲男性,為該名機師之同事,4月4日至4月10日曾執勤至美國,期間無症狀,返臺後於4月15日進行檢疫期滿採檢,結果為陰性;個案4月16日自覺有疲憊、身體微熱情形,同日中午與該機師及案1090一同於台北清真寺活動,4月18日出現輕微咳嗽症狀,經服藥後症狀改善,因預計返回印尼探親,4月21日進行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
全球累計確診、死亡病例分別為:
🌏全球累計確診病例:144,800,467 例
☠️全球累計死亡病例: 3,073,850 死
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第三級警告:全球
⚠️第二級警示:無
⚠️第一級注意:無
短期商務人士入境申請縮短居家檢疫國家:
🔶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寮國、諾魯、馬紹爾群島、不丹、澳洲、新加坡、越南。
🔷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香港。
資料來源|疾管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
更新時間|截至04/23 18:45
---
【訂閱 #台視新聞 掌握最新疫情👁】
史丹機師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防疫新政策:3月起邊境鬆綁,開放外籍人士入境、商務人士可縮短居家檢疫,但仍須持登機前3天PCR陰性報告、居家檢疫維持1人1戶;大眾運輸飲食限制解除、高鐵恢復自由座】
COVID-19(新冠肺炎,又稱武漢肺炎)疫情隨著英國、美國等國家開始接種疫苗,國際疫情有趨緩跡象。台灣今年1月1日起,除特殊身分者,全面限制外籍人士入境的政策,也隨國際情勢動態調整。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宣布,自3月1日起,邊境防疫將放寬,回到去年年中疫情平穩期的措施,包括:持居留證非本國籍人士可申請入台、商務來台人士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天數;大眾運輸也將重新開放飲食,高鐵亦恢復自由座等。
此外,原先預定2月底將自COVAX平台取得20萬劑牛津疫苗(AZ疫苗),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原先接獲COVAX通知,這週就會有明確的劑量與運送時間,但目前尚未收到消息,指揮中心也在積極了解中。
■5類身分開放入境:外籍、港澳及中國人士可入境、轉機及來台緊急就醫
因應秋冬專案,今(2021年)1月1日起,指揮中心宣布外籍人士全面限制入境,此政策將於3月1日起放寬:
1.持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得入境。若無居留證,可向外交部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申請(觀光、一般社會訪問除外)。
2.港澳人士,除持有居留證者外,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國人的港澳籍配偶、未成年子女、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教育部許可的學生、專案許可,皆可入境。
3.中國籍人士:除持有居留證者外,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國人陸籍配偶、未成年子女、在台居留外來人口的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教育部許可的學生、專案許可,皆可入境。
4.外籍人士也可在台灣機場轉機,停留時間8小時內,但須同一航空集團的班機轉機、機上座位區隔、下機動線分流、專員都需全程監護。
5.除健檢、醫美等非急迫性醫療需求外,國際醫療病患可檢附醫療機構相關資料、文件,向衛福部提出申請,審查許可後可來台就醫。
■商務人士:中低風險國家,居家檢疫天數可縮至5到7天
除重新開放非本國人士入境,為逐步活絡經濟活動,也開放來的外籍商務人士縮短居家檢疫時間。
3月1日起,停留時間在3個月以內的外籍商務人士,登機前14天沒有其他國家地區旅遊史,就可備妥資料來台。指揮中心並將國際疫情較緩的國家,分成低風險、中低風險國家,來自這些國家的商務人士,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時間。
一般入境人士是進行14天居家檢疫、期滿後再進行7天自主管理(即14+7政策);中低風險國家的來台商務人士,則可申請7天居家檢疫後,再進行14天自主管理(即7+14新政策)。但自主管理14天中,前7天為「加強版」、後7天為一般自主健康管理,「加強版自主管理」即可以外出,但僅能從事有限度商務活動、禁止到人潮擁擠場所、需專人接送、全程陪同,並落實各項防護措施、採實名制、記錄每日接觸對象;此外,入境後14天都需住在防疫旅館。
低風險國家入境者,在檢疫第5天即可申請自費篩檢,獲得陰性報告即可解除檢疫、進入14天的自主健康管理階段(同樣7天加強版、7天一般版)。意即,居家檢疫時間最短可縮短到5天。
目前指揮中心列入低風險國家/地區有11個: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寮國、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馬紹爾群島、不丹。
中低風險國家/地區有4個:澳洲、新加坡、越南、柬埔寨。
■變異病毒株流行國入境仍需普篩、印尼籍移工禁令持續,機組員居家檢疫擬放寬
此外,雖然邊境防疫策略部分放寬,但針對高風險或有傳出變異病毒株的國家,入境普檢的規定不變。如:
1.自英國、南非、史瓦帝尼、巴西入境者(含前14天旅遊史),入境者機場採檢一次,14天檢疫期滿前再採檢第二次。
2.菲律賓、泰國、越南移工,入境時不用篩檢,但14天檢疫期滿前需採檢。24小時內檢驗結果出來後,若陽性則送往醫院治療;陰性則可由仲介或醫管公司安排至宿舍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而自去(2020)年12月4日就禁止入境的印尼籍家事類移工,至今禁令已超過2個月,目前依然沒有重新開放的考量。陳時中表示,尊重勞動部與駐外單位的商討結果,接下來若有研議會再說明。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祕書長黃姿華說,疫情造成外籍缺工是全面性的,但以家事類移工衝擊最大,主要是家事類移工不適用《勞基法》,工時長、薪資低,基本工資僅1萬7千元。過去即有不少移工以家事類移工入境,一旦起薪2萬4千元的產業類移工有職缺,就會馬上轉換跑道,「現在仍願意留在看護體系的移工,起薪已漲到2萬到2萬2之間,但還是很難留住人,」呼籲政府未來即便開放印尼移工入境,仍應想辦法讓各類移工的勞動權益保障、薪資盡量拉平,才能持續留住人力。
航空機組人員檢疫部分,因去(2020)年12月長榮紐籍機師未遵守防疫規定,今年1月1日起,從原本的3天(貨機飛航人員)或5天(客機機組員或機務人員)居家檢疫,改成嚴格執行7天居家檢疫、加上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陳時中今表示,近期機組員違反防疫規定的案件共有9例,2例仍在調查中,其中有7例是航空公司自行通報。指揮中心信任航空公司有盡到管理責任,若違規案例又屬零星事件,這一週將會考慮重新放寬居家檢疫時間,從7天改回5天,變成5天居家檢疫、加上9天自主健康管理,預計下週新方案將會出爐。
■3大措施不變:入境檢附PCR陰性報告、居家檢疫1人1戶、大型集會活動需戴口罩
但仍有3項防疫措施不變。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3項持續的防疫措施,包括:
1.入境、轉機來台者,都需要檢附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
2.進入到社區居家檢疫時,仍須符合一人一戶規定。
3.去(2020)年12月24日起實施,民眾參加大型集會活動時,需全程配戴口罩、遵守飲食規定不變。
陳時中表示,各國陸續出現變種病毒株,可能有更高傳播風險,因此集會活動的口罩規定暫時不會放寬,民眾仍需配戴口罩、除了補充水分外,禁止飲食,違規者地方政府可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第1項規定,處3千到1萬5千元罰鍰。
■3月2日起放寬大眾運輸內飲食限制、恢復高鐵自由座
大眾運輸的限制也逐步放寬。交通部表示,3月2日起,大眾運輸內可以恢復飲食,高鐵也將開放自由座、台鐵取消城際列車票數限制;此外,雙鐵的車站大廳也可租借場地。
不過,選在3月2日,就是希望民眾在228連假人潮壅擠時,仍先維持原有嚴格規定,也呼籲民眾仍須量體溫、戴口罩、遵守相關規定。
■新增5名境外移入個案,皆自菲律賓入境
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案948至952),均為菲律賓籍移工,年齡介於20到30多歲,於2月3日搭乘同機班來台工作,都持有登機前三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2月16日在集中檢疫所完成14天檢疫時採檢為陰性,2月23日在宿舍完成自主健康管理後,由仲介安排前往醫院自費採檢而確診,但5人隔日二採皆為陰性,迄今都無症狀。5人中4人血清抗體IgM陰性、IgG陽性、一人IgM及IgG均陽性,顯示感染已久。個案接觸者共19人,列為自主健康管理。
由於昨(24)日確診的4名境外移入,都是在國外確診過,二採陰性後返台,同樣無症狀確診。陳時中今表示,這些檢疫期滿後過一段時間確診者,幾乎都已經沒有傳染力,也無法培養出病毒。對於後續要如何疫調、匡列接觸者,才不會造成傳染又可以衡量社會成本,是接下來專家小組研議的重點,預計在下週會公布新政策。(文/陳潔 ;攝影/陳曉威 )
【真的假的?COVID-19陽性與否,PCR的篩檢其實存在「灰色地帶」?】https://bit.ly/30ugPtx
#報導者 #疫情 #新政策 #高鐵 #台鐵 #自由座 #自主健康管理 #居家檢疫
史丹機師 在 Din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DinTer的頻道👉 https://goo.gl/CU6gp1
加入我的頻道會員👉https://www.youtube.com/Dinterlolz/join
精華實況時間 ►2021/05/19
實況VOD連結►https://youtu.be/l4bTs8cfjnw
►Prev上一部影片 【DinTer】鬼步+淨化老鼠輔助?陸服無情開戳報復社會!靈魂收割小丑Shaco JG+ 花輪李星快樂上野組合!塔殺失敗就跟花輪直播吃屎? https://youtu.be/YkeHC9a2y70
►More Highlight 更多精華 【DinTer】史丹利認證的高端小丑!奧術彗星薩科Shaco SUP 惡魔之擁+黑書!輕鬆噁心對手!陸服常態RK當ARAM玩?Demonic Embrace+ Morellonomicon! https://youtu.be/CutoMEzpsZU
更多丁特 More DinTer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DinTerlol
►Twitch:http://www.twitch.tv/dinterlolz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Dinterlolz
#Dinter
史丹機師 在 單單機長說 tropria1121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和飛機人朋友分享自己最喜歡的航空小物(廢物?😂)
你們最喜歡哪一個呢?
#彩蛋比正片長😂
Amsterdam Light Festival
帶著747去看一年一度的阿姆斯特丹燈光節
影片出現的燈
✔'ARCHEStextures PORTAM CIVITATIS'
by Peter Snijder
✔'Strangers in the Light'
by Victor Engbers & Ina Smits
✔"Waiting…"
by Frank Foole
✔'Desire'
by UxU Studio
✔'Night Vision'
by Tom Biddulph and Barbara Ryan
✔'Natuurlijk Licht'
by Meke Vrienten
✔'Spider On The Bridge'
by groupe LAPS
✔"Two Lamps"
Jeroen Henneman
✔"starry night"
by ivana jelić & pavle petrović
▬▬▬▬▬▬▬▬▬▬▬▬▬▬▬▬▬▬▬▬▬▬▬▬
✈ Hi,我是單單,歡迎降落我的頻道。我的名字tropria其實就是airport(機場)倒過來拼
tropria comes from spelling airport backwards
✈關於我
我從小就喜歡飛機,喜歡機場的人事物,喜歡訪問機師,簽派員,地勤,空服,機務,航勤和航管人員,喜歡波音,喜歡航空的歷史,我並沒有在航空公司工作,因為我喜歡擁有旁觀者能相對自由的角度,用文字和音樂來紀錄飛行世界的美好。目前已發表超過400篇文章和20首以上的創作曲,期待和你們一起愛飛機:)
✈Follow me 🌸
我的網站:https://tropriaairport.com/
我的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opria1121
我的臉書fb:http://www.facebook.com/tropria
我的微博:https://www.weibo.com/tropria
自創曲Original機長說:https://goo.gl/ZVFRxX
機長說專輯Album購買連結: https://tropriaairport.com/order
✈機長說
我厚臉皮的稱自己是用音樂飛行的機長,歌詞是我的飛行計劃,旋律是我的航圖。機長說也是我個人專輯的名稱。哈哈,真心謝謝你們的降落和陪伴,也謝謝每一位為航空業辛苦付出的飛機人 :)
✈小叮嚀
我不喜歡讓自己接受太多負能量,所以惡意的或是很沒有禮貌的留言我會直接刪掉喔!:P
✈關鍵字
航空冷知識 / 航空迷 /賞機勝地 /濱江街 /機外檢查 / 西雅圖 /aileron / tab trim /rudder / 模擬機 / 複訓 /航空知識 /機師 / 駕駛艙 / 機師解惑 / 波音 / 空巴/ 西雅圖 / 飛機紀錄 / 波音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