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就說這個好,叫我讀這個,做這個,然後就一直到現在…
.
「阿宏,你現在在做什麼? 」
我看著阿宏下班疲憊的樣子,隨口問了他。
.
阿宏是隔壁的鄰居,每次看到他下班返家時臉上盡是疲態。
雖然認識好幾年,但對彼此的生活及工作還是停留在模糊區。
.
「做消防系統呀!」阿宏有氣無力地回答
.
「你做多久了?」
「好幾年了。」
「那你一定很喜歡這個工作,不然怎麼會做這麼久。」
「才不是,還不是都是他」
阿宏把頭轉向家裡,輕輕拋了一個眼色
.
「讀書時,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不再唸書,
對未來也沒有目標,也沒有嘗試或探索的機會。」
.
「我爸就說這個好,叫我讀這個,做這個,然後就一直到現在。」
.
.
阿宏的狀況其實一點也不陌生,也許發生在你身上,
也許發生在你的朋友或親人身上。
.
「你長大以後想做什麼?」
這個問題從我們讀幼兒園時就被問,
甚至國小時可能還寫過作文;
但這個問題其實也迫使我們在還不了解各種可能的機會時,
就先「假裝」確立自己的目標。
.
如果你沒有辦法「假裝」,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聽從長輩的指示,
而你也間接地深受他們的影響。
.
我家裡是做建築修繕工程,從小耳濡目染的情況下,
覺得以後應該是吃這行飯,高職也唸了相關科系。
但我對這件事就是沒有熱忱,到大學後我不再「假裝」,
因此意外開啟了另一條人生道路。
.
這個世代有廣大無窮的可能及機會,
如果我們僅參考周遭其他人在做的事,來定位未來道路,
那這個觀點太狹隘了。
我們應該打開感官,去覺察、去體驗外在環境的變動,
然後回頭體察自己的感覺,從中找出這些事情的意義與能力的交會點,
幫助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才是我們應該要到的遠方。
.
.
「阿宏,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想做什麼?或學什麼?」
「電機吧!」
「為什麼?」
「因為每一次當我在接觸電機時,我總會從中感到樂趣,
甚至還會想要研究更細節的部份。」
「那你覺得現在再把這件事拿來做可以嗎? 」
「有些事現在再做也不遲…」
.
「你需要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角色,
這個角色會讓你不覺得自己是在工作。」
史丹佛創業計畫執行長-Tina Seelig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