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案例是指含電網設置也能每度電才 2.X 元嗎? 那第一標不就?
要5000萬元創造一個就業機會?
————————————————————
離岸風電預期的效益之一,是創造2萬人次的就業機會。若全採競標,可省下一兆元,我們要花平均五千萬元創造一個就業機會,最賺錢的台積電,也不會這麼做吧?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我孩子去我姊姊餐飲店打工,為了賺錢,孩子樂得去,還做得很起勁。事實上,錢是我出的,感謝姊姊給他們磨練的機會,我還拿更多的錢給我姊姊,這是我創造的就業機會。
那是我的孩子,那是我的姊姊,我太樂意這麼做,可我們願意5000萬元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嗎?當你或你家孩子還在月領30K時,你願意用更貴的電費,去創造一個月薪208K的就業機會嗎?(5000萬/20年/12月=208333)
若說要創造就業機會,我用同樣的錢,一年直接發25萬現金請人在家泡茶聊天,可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比2萬個多十倍。若說要好好用這錢,年薪500萬元請教授到大學教我們孩子,可以請到1萬個好老師,高等教育一定會辦得很不錯。
經濟部老愛說扶持產業國產化,創造就業機會,這沒那麼了不起,也要講成本效益的。一兆元,就算台灣最賺錢的公司,一天賺十億元的台積電,也要賺3年才會有。
我們扶持的離岸風電國產化,他們賺不到一兆元的,他們賺到的只會是我們補貼他的錢,奶嘴拿掉後,賺不到什麼錢的,因為不管陸上或離岸風電,都在崩跌中,國際風電業者都在搶破頭,油水已沒補貼時代多。
什麼學習曲線,什麼建置電網成本,什麼扶持產業國產化,所以每度5.8元很公允,只要開放競標,這些理由都會顯得不堪一擊。因技術成熟,經驗夠,規模大,國際風電巿場都崩跌了。
今天在聯合報看到一篇離岸風電業者的投書:"評論歐洲價格只有台灣的一半,所提的都是二○二三年後才完工的風場,且這些歐洲風場不需承擔前期開發的諸多風險,也不需負擔電網成本。"
https://www.windpoweroffshore.com/…/uk-offshore-falls-5750-…
"Unlike the other low offshore wind prices recently seen in Germany and the Netherlands, the prices in the UK auction include the cost of the transmission assets. "
去年九月英國競標以每度約2.4元台幣得標的,是包括電網成本的,是2022年就要完工併網的。
要付出貴貴的電費,兆元的差價,去扶持永遠賺不到兆元利潤的業者,去創造2萬人次就業機會,還一堆人在幫忙辯護,你月薪有20萬元嗎?套李登輝的話:怎麼會呆成這樣?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