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菜教母小撇步升級你的酸菜排骨湯!】
#酸菜排骨湯 是許多家庭餐桌上都會出現的一道菜。但該如何升級湯頭?酸菜該怎麼處理?排骨、筍絲該挑選那一種?讓台式教母告訴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感謝大家,前來捧場,台菜教母,黑鮪魚女堂主,川菜醬料老鋪經營人,餐廳界的光明燈,電視烹飪名師,橄欖油最大進口商等等,還有我娘和我姊,大家一起來玩....
「台菜教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菜教母 在 食力foodnex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菜教母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菜教母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菜教母 在 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菜教母 在 [新聞] 肉圓從前叫「包子」台菜教母:撞名了才- 看板Tainan 的評價
- 關於台菜教母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菜教母 在 [新聞]正港「台灣水餃」長這樣! 台菜教母疾呼正名 - Disp BBS 的評價
- 關於台菜教母 在 黃婉玲台菜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台菜教母 在 ️ ️正港「台灣水餃」長這樣 ️ ️台菜教母疾呼正名:不 ... 的評價
台菜教母 在 三立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菜教母重現失傳阿舍菜!從烹飪、寫書到開班授課 就是要將老祖宗的菜餚傳承給下一代】
台南除了小吃聞名全國,早年富裕人家中的「阿舍盛宴」,更是一絕!(#虎妞編)
---
呂讀台灣
#三立新聞台CH54頻道 週日晚上8點
更多呂讀台灣影片👉 https://bit.ly/3bL1o49
【三立新聞網YouTube】給你最即時的👉 https://bit.ly/2LYjZh5
台菜教母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曉得大家看過新書《台菜本味》了嗎?若還沒有,透過這篇蘋果日報的文章,將帶你初步了解這本書在談什麼?
👉詳細文章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215/GJ45F7XBMNCGJL6KP4CKSQAKQE/
台菜教母 在 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感謝大家,前來捧場,台菜教母,黑鮪魚女堂主,川菜醬料老鋪經營人,餐廳界的光明燈,電視烹飪名師,橄欖油最大進口商等等,還有我娘和我姊,大家一起來玩.

台菜教母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其實老台菜的精髓就是將食材發揮到巔峰、極致,彼此堆疊出美味,畢竟在過去的歲月裡,要有豐沛食材並不容易,一但擁有好食材,就會不計代價的創造極致美味,時間、柴火自然 ... ... <看更多>
台菜教母 在 [新聞]正港「台灣水餃」長這樣! 台菜教母疾呼正名 - Disp BB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相信大多數人都吃過水餃這道平民美食,但你知道人們口中所稱的「水晶餃」其實是「台灣自己的水餃」嗎?被譽為「台菜教母」的黃婉玲,近日就在社群平台分享正港「台灣 ... ... <看更多>
台菜教母 在 [新聞] 肉圓從前叫「包子」台菜教母:撞名了才- 看板Taina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1266560
都叫錯了?肉圓在阿祖年代叫「包子」 台菜教母:撞名了才被改
▲台灣知名小吃肉圓最早其實叫「包子」。(示意圖/CTEWANT提供)
「台菜教母」黃婉玲日前分享水晶餃其實是「台灣水餃」掀起熱烈討論後,再發文分享另個
「因為撞名而被迫改名」的小吃,表示「肉圓」在20世紀30年代其實叫「包子」,讓網友紛
紛驚呼長知識了。
黃婉玲在臉書「黃婉玲的烹飪教室」分享在她文章留言中提到的故事,指台南佳里區在上世
紀30年代有個名為「包子」的特色小吃,店家發揮創意將原本製作粉粿、粉圓、粉條等地瓜
粉製成的小吃,變成先蒸過再油炸,內餡包有炒過的豬肉丁、筍干、豆薯、蝦米的包子。而
包子名稱由來,可能是當年有「包」這個動作而取名。
▲作家魚夫揭露肉圓被迫改名為包子的故事。(圖/翻攝自黃婉玲臉書)
黃婉玲也提到,還有許多人為客家料理「三角圓」抱不平,因為三角圓同樣有些剔透外表,
而默默被「水晶餃」名稱取代。而對於有些人認為食物單純吃就好,不見得要正名的看法,
她希望大家別忘記「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因為「語言」同時是溝通,也乘載著歷史
記憶、甚至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結。
她指出,各地區都會有自身飲食料理,若是遇到撞名而摒棄舊稱,雖然方便溝通但有失公允
,例如一個班級有2位學生叫「小明」,其中一位因為老師點名方便被迫叫「大明」,就有
點不公平。希望大家能回過頭省思,「一道庶民小吃的名稱,為何悄悄改變」,怎麼年輕一
代已經不知道舊名、曾幾何時被迫修正?呼籲大家以文化傳承的眼光看待這件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41.1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nan/M.1679264706.A.94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