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台灣朋友回家是一種什麼體驗?〉
#你來我家,我也要去你家!#
好朋友若莓是土生土長的宜蘭人。大二那年,我因病休學,她一個人背著行李飛到廣東,來我家中探望。她難得來一次,而我卻沒能帶她四處轉轉,還安慰我說:「沒事啊,我這次來廣東不是為玩,就是來陪你的啊。」
她只是耐心地待在我身邊,
為我拉開房間的窗簾,讓陽光透進來;
在我睡著的時候,陪我的家人談心,
給予他們鼓勵和信心。
若莓回台北的前一天晚上,
我們熄了燈躺在床上發呆,
我問:「你以後會不會帶我回你宜蘭的家?我也想認識你的家人,看看你長大的地方。」
若莓在黑暗中轉頭看向我,
言語堅定,「會啊。等你回台灣!」
一年後復學回台,
見到她的第一句就是:
「我回來啦!你啥時候帶我回宜蘭?」
和她成為室友後,更是每天都要問「那你啥時候帶我回宜蘭!」她都只說「表急表急,我自有安排。」
某天放學回家,若莓突然對我說,「誒,廖海珊,雙十連假你要不要跟我回宜蘭」時,我就像動畫片里的卡通人物,背後突然長出兩瓣小翅膀,扇啊扇地,心情也跟著飛到了天上!
#久未成行的背後
出發前一整個禮拜,我開心得表情都不受控,嘴角動不動就地往上揚。連假前的晚上,我們把機車停在板橋車站,若莓把取好的車票給我,當時的我完全沒有想到接下來的三天我會過得如此滋潤,吃飽穿暖,行程也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
我也是後來才明白若莓為什麼拖了這麼久才帶我回宜蘭。因為若莓成年了,又是家中長姐,對現在的她來說,「帶朋友回家」便不再像我們小時候,放學了邀小朋友「走!去我家玩」那般隨意,尤其是對我這種遠道而來的朋友。
提前知會家人「我這禮拜帶朋友回家方便嗎?」與他們溝通並獲得同意,看似無所謂的「程序正義」,實則是對於「帶我回宜蘭」一事的重視。
若莓這麼做,除了讓我感覺到若莓作為台灣人的「待客之道」外,還讓我看到了若莓對於每一位家人的尊重和體貼。
#和叔叔阿姨的初次見面
回鄉的車上,若莓就跟我打好招呼,「你等一下可以誇我爸帥,他一定很開心!」我說好嘞,包在我身上!連假回鄉難免塞車,但叔叔依然提前到了車站。
馬路對面蹲著一輛小麵包車,我衝衝衝過去,一把拉開車門,昏黃的街燈加近視閃光的雙眼,我根本看不清叔叔的「尊容」,但沒關係,這不影響我發揮花式拍馬屁的功力,想罷便張口就來:
「叔叔你好!哇哦,你真的跟若莓講得一樣誒,N刀(英俊)瀟灑,真不愧是宜蘭金城武,就寺帥!」經我這麼一誇,叔叔忍不住照照後視鏡,而若莓在一旁笑到扶著門把手...
若莓家就在公路旁,但晚上一點兒也不吵,宜蘭的夜晚很安靜,公路四四方方的,車子轉上幾個九十度彎就到家了。
阿姨(若莓媽媽)在客廳等我們,廚房飄出香味,是熱乎乎的海帶米豆腐清鍋,是阿姨準備的,我把大大的碗裝得滿滿的,以表示對阿姨的感謝。叔叔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就著三大碗火鍋料,陪他嘮了會兒嗑,才上樓睡覺。
#溫馨的家庭日常
宜蘭是個神奇的地方,一到那兒,人整個懶了下來,最明顯的就是舌頭,連咬字都格外慵懶含糊--「宜蘭腔」又是台灣腔的一個特別分支,可遇不可求,模仿不來,但在宜蘭生活幾天,就能達到那個「連咬字都變得慵懶含糊」的自然狀態。
第二天一早,陽光把房間照亮,我揉著眼睛穿過客廳,站在大街前,來往的行人和車輛不多,一個紅燈的時間也只能攔住兩三行的車。
藍天一碧如洗,遠處是連綿的山,我喜歡宜蘭,因為在任何一個路口,放眼望去都能找到山,而與農田相間、反射著疏清天地與蒼翠群山的池塘,則是宜蘭視野開闊的秘密。
阿姨在廚房準備飯食,蝦仁玉米煎蛋和清炒高麗菜,高麗菜里添幾顆胡蘿蔔粒,色彩清新,像玉石里嵌紅瑪瑙。燃氣灶上是一鍋濃醇老火湯,揭開能看到香菇和陰冬瓜(台灣一種醃制冬瓜)在水汽上翻滾,鍋沿還飄著一層金色的油。
盥洗盆前,若莓拿起小刀準備削昨日於合歡山公路旁買的小農「蜜蘋果」。估計是怕她削去半個果子,阿姨瞅一眼,便把蘋果從若莓手中拿去,嫻熟地轉下一圈圈輕盈的果皮。
從冰箱的內容就能看出這個家的幸福指數,冰箱里花綠的瓶罐擺得滿滿當當,是煲湯的中藥材原料、幾盒生雞蛋、青梅罐頭、酸奶和需保鮮的蔬果...「這冰箱好有家的感覺哦!」若莓說,「每一個來我家的人都這麼說誒。」
廚房同樣充滿生活氣息,東西雖多,卻沒有一點灰塵和污膩,被阿姨保持得清爽乾淨,這點和我家很像,我媽媽也喜歡把家裡打掃乾淨整潔,若莓來我家的時候就說過,「你的媽媽很愛乾淨!」
阿姨摸了一下若莓洗好的碗,「吼怎麼那麼油」,說罷便撈起來重洗,哈,原來每對母女都是這樣的呀!我學著阿姨的話說「怎麼那麼油」,惹得若莓用手肘子把我頂開。
#時常牽掛的長女與長姐
吃飽飯,更睡了飽飽的午覺。而若莓和二弟、二弟的朋友三人,在計算機前忙碌了一下午,若莓在指導妹妹的申請書,幫她修改word文檔的格式和排版。
我時常想,懂得照顧人,或許跟若莓是長姐有關。同作為姐姐,我和若莓平時聊天也常聊到弟弟,她會跟我說自己不算一個特別好的姐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給到弟弟足夠的關心和扶持,即使在我看來,她對待家人的方式就夠我學好久了。
我在宜蘭那幾天,我們去夜市、超市、週末集市,去任何一個地方,若莓都會幫家人買東西,她記得阿公愛吃哪一家蜜餞店的花生酥糖,記得弟弟喜歡吃宜蘭夜市裡哪一攤的章魚小丸子。
平時我們在台北,若莓會帶好吃的回宿舍給我吃,但她會跟我說好「這些是給你的,那些你不能吃哦!」因為是要帶回宜蘭的,要帶給阿公的。
#自帶結界的母女散步!
每天晚飯後,若莓都會跟媽媽一起出去散步,不走上個把小時都不願意回來。我實在好奇她們去哪裡,就非吵著要一起去。但若莓說「不過我可能沒時間理你哦」,若莓說她也不知道為什麼,每一次回宜蘭,都跟媽媽有說不完的話。
夜晚的宜蘭沒有車水馬龍,只有田間呱呱的蛙和孜孜的蟬,熹微的路燈在池面粼粼漾出一道道淺白色的光影。我在路邊看了一會兒落羽松的功夫,就跟她們倆落下了半百米遠,不過呀,即使我跟上了也沒用,因為她們母女倆之間,有旁人無法進入的結界!
後來回到礁溪的阿公家,睡前聊天時,若莓告訴我,自己從前和媽媽的關係沒有這麼好,記得國小的時候,放學到家的若莓突然就哇地哭了出來,因為她發現自己想不起來媽媽的模樣,她已經一個月沒見到媽媽了。
起床上學時,媽媽已經出發去上班了,而等自己睡熟了,媽媽才下班回來。每次跟媽媽鬧彆扭,若莓就會跟我說這件事,說媽媽為了家庭起早貪黑地工作,一邊哭一邊後悔自己不該惹媽媽生氣,不該讓媽媽擔心。
她們散步時偏愛的路線是宜蘭科技大樓附近的公路,那裡寬闊寂靜,只有零星幾個牽著狗狗的行人和練習路邊停車的新手司機。
我只靜靜的跟在後面,跟著耳機里的純音樂緩緩地走。走著走著,阿姨突然回頭,遠遠地問:「廖小花!你會不會覺得很無聊?」
我喊著說不會啊,我只是有點羨慕。阿姨就說:「沒事啊,下次你帶你媽媽來宜蘭,我們講我們的,你們講你們的,你們還能說你們的廣東話!」
#離鄉打拼的孩子#
家是溫暖的。對於若莓來說,回宜蘭是一次身體和精神的充電,除了這次,以後我只要有時間,都會跟若莓回宜蘭過週末,浸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能給我以雲捲雲舒的治癒,孕育諸多生命的靈感和能量。
平時我們在台北,我常在阿姨撥視訊過來或叔叔跟若莓用line聊天時(哪怕我沒看到他們本人)隔著空氣插一句「哇!阿姨你氣色真好哦!哇叔叔你變宜蘭劉德華了哦!」來哄他們開心,而叔叔阿姨開心了,若莓也會開心。
此刻我在大陸,若莓在台灣,平時我們視頻,我都會把手機鏡頭對準我媽,若莓就會對著屏幕大喊:「阿姨我好想你和叔叔哦!阿姨你怎麼又年輕了!」
有一次若莓回到宜蘭,我們在視頻,忽然聽到一把溫柔的聲音,是若莓的媽媽!我大喊「阿姨!」站在房間門邊的阿姨出現在屏幕里,我毫不掩飾的大聲表達自己對宜蘭和她們的想念。
若莓從宜蘭到台北打工,很久都不能回家。在宜蘭那幾天,她早上八點左右就起床了(可比在台北的週末早多了),除了帶我出去玩,她抓緊一切時間與家人相處。工作上遇到困難,家中的一通電話便是最及時的春雨;
柔弱的心變得堅強,纖細的肩膀開始有責任與擔當,是因為無論走到哪裡,心中都裝著一個家。我想這也是台灣許多從南部北上,或從北部南下打拼的年輕人的想法吧。
#召喚#
我前陣子在聽江蕙的歌《家後》,若莓不厭其煩地教我歌里的台語發音,裡面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阮的一生獻乎恁兜,才知幸福是吵吵鬧鬧。」
若莓說自己也是過了很久才明白,「幸福是吵吵鬧鬧」的真義,家中總有大大小小的摩擦,但正是血濃於水的包容和理解,讓每個人成為彼此緊緊相依的親人。
我本不是一個家庭觀念很深的孩子,尤其是作為崇尚自由和個性的九零後,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更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幼年進入重組家庭,變故引起我的自我封閉,對親情冷淡,對家人漠視,自詡孑然一身。
繼上次來廣東,若莓便一直悄悄地跟我的父母保持聯絡,在我回台灣後,亦不時替我向父母報平安。知道我在台灣有這個大姐姐照應,我的父母都很安心。
若莓接納無宿舍可住的我,同住一個屋檐下,若莓在生活中包容我,更以身作則地教導我,與若莓朝夕相處,再跟著她走進她的家庭,看著他們一家子幸福的模樣,召喚了我對親情的本能渴望。
若莓心系家人、不露痕跡地為家人著想,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提醒著我:我會為此感動,是因為我也有一顆炙熱的心。我不是一座孤島,我也是他人的「孫女」、「女兒」和「姐姐」。
回到廣東後,我仔細端詳每一位家人的臉,原來我也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幸福家庭,家人們各個也都是那麼可愛,幸福和溫暖就藏在「吵吵鬧鬧」後的和解裡頭。
這是一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文字,但親情總是滋長於這些白開水般平淡的柴米油鹽里;我所描述的一切與家人相關的不值一提的瑣碎日常,此刻,也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發生著...
2020.07.0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京市贈送台灣原鄉九輛愛心巴士 文章出處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2/02/19/11689-2786915.htm#ixzz1myZscPY3 北京市贈送台灣7個原住民地區9輛中型巴士,19日在台中市和平國小舉行聯合捐贈儀式,由來...
「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台北濱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小小鳥的尋翼之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閒聊] 沒讀幼稚園的小孩多嗎? - 看板Preschool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因為要去大陸工作五年,有人帶小孩過去上學的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多麼幸運我的小孩可以在台灣上學!帶孩子參觀大陸農村學校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台灣的小朋友真的很棒! - Facebook 的評價
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台北濱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愛的❤️午安!
剛剛吃便當時看了一下新聞,看到霸凌事件,我忍不住想說ㄧ下這ㄧ位14-15歲少女被霸凌,看完我真的是氣噗噗😤😤發生地不說台灣我還以爲是在大陸,我對此事我想應該熱烈的來討論,而且要非常非常重視才行。
🧐我的觀點是會放在被霸凌者的小朋友,因為我們可以教育自己的小孩如何免於被霸凌,而沒有辦法控制霸凌者的行為,如果這影片沒有出來,被霸凌的小孩敢說出來嗎?說出來誰會幫她呢?還不是講講就沒事了,霸凌的地點ㄧ定是沒人看到的地方不是嗎?
在這次的事件中我認爲,我想告訴大家我跟我2個小孩常常說的一些話,從她入學開始我就一直ㄧ直耳提面命的說⋯⋯
我們必須給小孩很有自信的面對每一件事情,自信的第一步就是誠實,誠實面對每一件事,才能建立自己的自信,就算今天考試50分也要很有老實的面對,家長不會因為這樣而斥責他,讓他自信崩潰,而畏首畏尾,不敢誠實面對,家庭佔90%的因素,有自信的小孩出去是教能分辨是非(會欺負和霸凌別人的小孩,通常是非常沒自信,所以才會武裝起來,以欺負別人來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所以不被霸凌的小孩第一步,一定要建立自信,當然家長也是要以身作則,做給他們看。
第二,我跟水晶晶都有跟小孩說,我們不會都在你們身邊保護你,如果遇到要欺負你,打你,你不用客氣,也不用報告老師,反擊回去,第一時間就要反擊,他打你ㄧ下你就回敬他2下,甚至10下,就算他比你高大,你ㄧ定要反擊,不用考慮,ㄧ般被霸凌就是因為不反擊,乖乖的讓人欺負,這會成習慣,所以一定要反擊回去,家人ㄧ會當你的靠山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一堆人的時候,眼睛放亮點,該跑就跑,回來把狀況講好清楚,好跟他一起面對。
孩子上學,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面對,不要什麼都怪教育或制度,ㄧ魅的怪學校怪老師怪天怪地,何不從自己做好先比較快。
😄這是我的方式‼️反霸凌從自身作起。可以參考看看唷⋯⋯
#若有幫助請多分享唷
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小小鳥的尋翼之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上有種人是很討厭的,明明是來商討學業上的特別安排,他卻叫你「別急」,喜歡先打着「關心」的名義問你上學開不開心,有沒有相熟的同學諸如此類。我一向直腸直肚,說上學不算開心但也並非不開心,讀書是我現時該做的事所以怎也得完成。除了剛升上大學那會兒,我不強迫自己快樂。到你如實說明自己的難處,他們又說到外地交流是畢業要求,以往沒有同學曾獲得豁免:「我叫他做同學A吧,當年他家有孩子要照顧呢,我們還是安排他去了,回來以後他說交流很有意義;同學B則像你一樣,身體上有限制,我們允許她不去交流,但要多做一個本地的、有global context的no-paid internship。」
我回答我認識同學B,也希望可以像她那樣。教授說好,轉頭又問:「但你不抗拒到外國交流吧?我見你也有去過日本、台灣。」我強調,我本人不抗拒,卻不想媽媽陪同我去,「在我能獨自洗澡穿衣服與生活之前,我不認為自己可以離開香港。」然而說實話原來是罪,罪在了不夠決斷和太過無知,以為這樣你就會知難而退。沒想到there are always options,在大陸有些供痙攣小朋友生活的院舍,裏面都是無障礙環境,你應該能應付的,「我們期望你會越來越好,到時候或許就可以一個人出國,我覺得這樣很有型。」
我不禁鐵青着臉,也不知道他們看不看得見。我最討厭別人擺出一副智者姿態說,某某也有大腦麻痺,他一樣可以怎樣怎樣...可以坐輪椅可以一個人生活。本來有些事我不想講的,但你們問得如此仔細我唯有坦白:不要信醫生信上面的Cerebral Palsy,我不是大腦麻痺這麼簡單。至於是什麼事醫生也解釋不來,更沒人知道我之後會如何。現在我沒再去覆診,不是醫生close file,是我自行close他們file的,因為目前的醫學無法再幫得上忙,我不會好了,不會愈來愈好的,就是這樣。
我還是有很多難以啓齒的傷痛,例如是我體內埋藏着一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的炸彈,所以好什麼好,不倒退就該心滿意足了;例如是太累的時候我會說不了話、眼前一片模糊,平常也舉不高手...好多事我都不想說,為何要說呢?亮麗的外在全然掩蓋了我的無能為力,我也想讓自己配得上港大學生這個身份,跟別人一樣去交流實習,畢業後找份安穩工作養家然後結婚生子。奈何這樣的我不配,抱歉——其實我也不真的稀罕一個大學學位,只是我仍然活着,一紙證書是我需要擁有的,僅此而已。
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北京市贈送台灣原鄉九輛愛心巴士
文章出處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2/02/19/11689-2786915.htm#ixzz1myZscPY3
北京市贈送台灣7個原住民地區9輛中型巴士,19日在台中市和平國小舉行聯合捐贈儀式,由來臺進行文化參訪的北京市郭金龍市長,在台中市長胡志強等人見證下,將象徵鑰匙交付給獲贈的區長、鄉長。
胡市長在捐贈儀式中,除了感謝北京市的愛心捐贈外,也語重心長的說,政府對原住民所做的服務,仍有必須加強的地方,未來市府會更努力,一定要解決原鄉小朋友上學問題,讓學童都可以「快快樂樂上學、平平安安回家」。和平區長黃永生指出,這些巴士將用來接送學童上下學、與老人救醫,預定3月1日可上路。
北京市贈送台灣7個原住民地區共9輛中型巴士,其中和平區獲贈3輛,其他縣市山地鄉包括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苗栗縣泰安鄉、花蓮縣秀林鄉、卓溪鄉、屏東縣來義鄉各獲得1輛,所捐贈的中型巴士,每輛可搭乘21人。
來臺進行文化參訪的大陸北京市市長郭金龍親自出席,在胡市長、副市長蔡炳坤、立法委員高金素梅、顏清標見證下,將象徵鑰匙一一交給獲贈的公所代表。
胡市長說,其實正在跟蔡副市長研究,山上小朋友因為住的遠,有的學校採連續上課10天放4天的方式,這樣並不是很好的制度,美國住再遠的學生都有學校巴士接送,市府無論如何必須想辦法協助學校增添巴士。
和平區11所學校,正在估算研究預算如何編列時,高金委員送了一個好消息,北京市將贈送和平區3輛巴士,除了感謝之外,未來市府也要更努力,全力解決小朋友上學問題。
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因為要去大陸工作五年,有人帶小孩過去上學的嗎?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小孩雖然身分是台灣人不過生在大陸長在大陸也學在大陸 有些小學有兼辦幼兒園這種的幼兒園念完了就可以直接到該小學繼續念 ... <看更多>
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多麼幸運我的小孩可以在台灣上學!帶孩子參觀大陸農村學校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多麼幸運我的小孩可以在 台灣上學 !帶孩子參觀 大陸 農村學校,村花的母校! 49K views · 2 weeks ago ...more. 村花嫁 台灣. 41.8K. Subscribe. ... <看更多>
台灣 小朋友 在大陸 上學 在 [閒聊] 沒讀幼稚園的小孩多嗎? - 看板Preschool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純閒聊
我姐姐全職帶二個小孩
大的是馬年女生明年要升小一
另一個是雞寶男現在2.5歲
她和姐夫常常出國
覺得讓小孩上幼稚園一年花十幾二十萬
還不如省下來帶她去看世界
且讓大的讀書帶病毒回來傳給小的她更累
現在我姐在家教外甥女注音和英文單字(都會了)
也把生活自理能力和禮貌規矩教的不錯
但她講話有大陸腔
(可能有時會看卡通是大陸口音的@@
阿姨我擔心她上小學會被同學笑?!)
問她要不要去上學 她都說不要
說自己的朋友是弟弟和表哥
手足也是能當朋友
但聽在阿姨耳裡我覺得有點淡淡哀愁?!
當然每個人的育兒理念甚不相同
姐姐帶孩子看世界(幾乎一年都3-4次)
外甥女和自己媽媽相處黃金幾年非常珍貴
不是都說當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我媽媽一直擔憂如果她小一後學習跟不上
導致她不愛學習怎麼辦
(原本想叫我姐送她上大班 但我姐不肯)
好奇問一下
現在沒讓小孩讀幼稚園的人多嗎?
另外我兒子明年也可以讀幼幼班
也在爬文找資訊
發現這個裡比babymother板冷清一些
是因為學齡後媽咪們開始上班的關係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155.2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79243743.A.9DF.html
※ 編輯: singinggirl (220.133.155.214 臺灣), 01/17/2020 14:52:49
不對!是今年9月要上小一了!!
嗯嗯
應該說姐姐的觀念是想把錢省下來帶出國
家裡只有姐夫一人上班
姐姐在經濟這方面用的還算有分配和節制
她原本和姐夫還想不給小孩上小學耶
哈哈
也不要有迷思
連像打疫苗 自費的他們都沒打
公費的也不見得有全打
姪女個性偏活潑型
出去有時候也容易和別的小孩玩起來
這樣總結看來如果小孩個性活潑
家長自己帶有教好
應該去國小再學習團體相處和社交還能適應
醬子就放心點了
謝謝大家的推文
※ 編輯: singinggirl (101.8.198.51 臺灣), 01/18/2020 13:53:44
我的意思是指姐姐的想法比較不同
不會因為大家做什麼而就跟風做什麼
再舉一項是
他們家除了姐夫和姐姐的保險是以前長輩保的
以外
小孩子也沒有保險
她的說法是 我們小時候也沒保
等長大小孩自己有能力自己保
出門把小孩顧好 像現在疫情較流行
就往大自然去 少去人多的地方醬子
但可以確定的是自費的一定沒打
而且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帶小孩
我已經準備要送屁孩去托嬰看看了
他們真的想過自學這件事
後來還是決定讓小孩去上學
不曉得現在在家自學的小孩多嗎?
我小孩還小
目前對台灣現在的教育還沒有太大研究
有些自認為社交能力好
但看在別人眼中可能很油條
我覺得以誠待人 朋友不用多:)
※ 編輯: singinggirl (49.214.210.198 臺灣), 01/19/2020 12:58:55
※ 編輯: singinggirl (49.214.210.198 臺灣), 01/19/2020 12:59:51
不是自己承擔後果嗎...
可能公費的可能只有幾隻沒打吧
我會再找一些衛教文給姐姐看
十分感謝大家的推文
※ 編輯: singinggirl (175.96.70.101 臺灣), 01/22/2020 23:06:00
再更新一下
詢問姐姐過後
她老大是差肺炎鏈球菌,
老大的當時是自費,所以沒打,
變公費時,
有叫我們補打我們沒給老大補打了
老二是所有公費都有打哦
所以...
就是自費的疫苗沒打的
※ 編輯: singinggirl (175.96.70.101 臺灣), 01/23/2020 00:12: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