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Bloomberg新聞摘要
<亞洲中東新聞>
*日相菅義偉決定下台 很大程度反映了他在控制疫情和保護經濟上未能達到平衡
*日相菅義偉令人震驚的辭職宣言讓股市飆升 投資人展現出希望新領導人能夠一掃市場的不確定陰霾
*角逐下任日本首相的岸田文雄示警台灣恐怕是下一個外交大問題 敦促日本應尋求與台灣多方合作
*路透社報導塔利班政治分支的領袖巴拉達爾 將成為阿富汗新政府領導人
*韓國發現三起境外移入感染MU變種病毒的病例 分別自墨西哥、美國和哥倫比亞入境
*新加坡因確診病例增加而暫停放鬆防疫制度 並計畫盡快為免疫低下者施打加強針
*英國將透過疫苗交換協議向澳洲運送400萬劑輝瑞BNT疫苗 澳洲將於年底前返還相同劑量
*伊朗外交部稱 將在未來幾天內開始從中國收到”大量”國藥新冠疫苗
*北京市政府提議投資滴滴出行 此舉將使中國國有企業得以控制這家全球最大電召車公司
*NHK報導東京證交所計畫將每天交易時間延長30分鐘 最快在三年後開始實施
<歐洲非洲新聞>
*阿斯特捷利康的新冠疫苗技術用於開發癌症疫苗 初期動物實驗顯示有顯著效果
*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和歐盟達成共識結束訴訟案 並確保供應剩下的疫苗劑量
*德國衛生部長稱該國正處於”未接種疫苗的疫情”當中 90%住進加護病房的確診者均未接種新冠疫苗
*俄羅斯總統普丁稱 塔利班統治的阿富汗越早加入國際社會對該地區穩定越有幫助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將把與日本爭議中的北方四島設立為免稅區 吸引外資進入
*荷蘭阿姆斯特丹八月平均貿易額82.3億歐元 重新領先倫敦成為歐洲最大貿易中心
*高盛集團報告稱英國政府將宣布擴大支出600億英鎊 用於平衡地區差距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英國上半年對歐盟出口食品和飲料的總額 較去年同期下降16%
*受到Delta變種病毒和製造業供應鏈問題的影響 歐元區八月解封刺激經濟成長的動能不足
<美洲新聞>
*美國八月新增非農就業人口在Delta變種病毒疫情影響下 出現七個月以來最小增幅
*美國就業報告突然放緩 使得美國聯準會可能年底前開始縮減購債規模的決定變得複雜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遠低於預期報告出爐後 金價一度躍升至四周高位
*艾達颶風帶來的狂風驟雨 為氣候變遷提供了致命的教訓
*由於Delta變種病毒疫情流行使得氧氣供應不足 德州一家煉油廠也因缺氧暫停部分營運
*美國首席傳染病學專家佛奇稱 未來三劑疫苗可能會成為預防新冠病毒的標準方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
台灣韓國貿易額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相當重要的訊息,你ㄧ定要有所知悉..... 再生能源綠電都被台積電買光?碳關稅不是狼來了,WTO正式與歐盟台日加等國討論(03/09/2021 TCMedia信傳媒)
(鄭國強 報導)「大家好,全球正在從石化能源推動的世界轉換為以再生能源推動的世界。」台日交流協會首席副代表星野光明6日在彰濱工業區的辰亞能源海上型太陽能電廠啟用典禮上以國、台、日語三聲帶致詞,讓台下的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大聲喊讚。
這場啟用典禮雖然因為大潭藻礁公投事件被迫低調進行,但卻和遠在英國倫敦WTO的會議息息相關,因為WTO第一場「碳關稅」會議正式開始,台灣也有代表出席。
根據外電《S&P Global》的報導,WTO把自己定位在排解會員國之間的碳關稅(carbon border tax 或Carbon Tariff)爭議的調解媒介,過去的爭議是,碳關稅是否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一國對進口商品徵收碳關稅,但於對國內產品徵不徵收碳稅呢?
《S&P Global》引述WTO官員的說法,約53個世貿組織成員國在3月5日參加這場在倫敦的會議,該會議將確定碳關稅議題與貿易和可持續發展有關的目的和目標。
碳關稅不是喊假的,WTO正式邀會員國討論
進一步解釋碳關稅或稱碳邊境調節機制、碳排放義務(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s)最早由法國前總統席哈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歐盟國家應針對未遵守《京都協定書》的國家課征商品進口稅,否則在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運行後,歐盟國家遵守碳排所生產的商品將遭受不公平之競爭,衍生到今年是計畫照進口商品的碳排程度差別課碳稅。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為台灣第4大出口國,年貿易額達505億歐元,倘「碳關稅」真上路,對台灣的出口競爭力產生重大衝擊。
台灣也對美國出口,例如台積電的晶片,然而美國總統拜登就職當天就正式宣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拜登內閣的財政部長耶倫還是美國氣候領導力委員會(Clmate Leadership Counci)的創始成員,該委員會是一個跨黨派的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和商界領袖的組織,首要主張是徵收碳關稅。
例如每噸碳排放徵收40美元碳稅並逐年調高,美國國會中已有許多碳稅法案有共和黨議員共同連署甚至係由共和黨議員提出。
生產排碳越高,被課的稅就越高
碳關稅對全球製造地、生產國都有影響。因此WTO這場會議意義重大,報導指出,至少有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日本,墨西哥,新西蘭,挪威,新加坡,韓國,台灣和英國代表參與核心會議,然而中國和美國這次沒有出席。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擺在眼前就是歐盟的碳關稅,「能源夠不夠綠」,這是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考驗,綠能已是生產要素。
對國內企業來說,碳關稅真要上路,生產過程中排碳越高,被課的稅就越高,因此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去年就宣示加入國際RE100聯盟,計畫是在2030年以前,達成全公司生產廠房25%用電量使用再生能源,非生產廠房100%使用再生能源;2050年則100%使用再生能源。
沃旭能源開發的離岸風電廠都還沒打幾支基樁到海裡,920MW的電已經被台積電下訂買走,一位開發商說「現在市場上沒有綠電可以買了,全部被台積電買光了,而且,台積電還要買。」
多用綠能或投資綠能,台積電超前佈署戰三星
因為,如果台積電的生產過程沒有足夠的綠電,但是台積電的客戶蘋果已經加入RE100的聯盟,未來也會要求共應商的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台積電遲早還是得達標。
因此,6日在彰濱啟用的全球最大的海上型太陽能電廠「彰濱崙尾東一號暨二號海上型太陽能電廠」,總建置容量已達181MW,但在未來廠商再生能源的需求下,可能還不夠。
開陽集團的總裁蔡宗融6日也以太陽光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出席。他表示,國內許多大企業都投資再生能源,例如金寶集團許勝雄下面的康舒,郭台強的正崴集團,連自己的開陽集團都有某大金控財團入股。
顯然,不論WTO或者歐盟何時真的開啟碳關稅的時代來臨,但國內眾家大廠在政府超前佈署之下,也大力投資再生能源,這個步伐看似快速,然而台灣的競爭對手韓國也加快腳步,至少韓國SK集團衰領旗下6家公司一口氣加入RE100,SK投控更野心勃勃地喊出到2030年就100%使用再生能源,不用等到2050年,在各國喊出《碳中和》的目標下,一場《零碳競賽》已經悄悄的開打了。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6185
♡
台灣韓國貿易額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經濟不是V型反轉,而是K型
#社論
台灣二○二○年經濟表現亮麗,財經圈多以「V型反轉」形容,認為經濟已在疫情趨緩後第二季觸底反彈。襯以台股近來屢創新高,這樣的說法,廣為各界接受。中央銀行也樂觀預測,台灣去年成長率可達二・五八%。連韓國媒體都盛讚,台灣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不看中國臉色」。
「V型反轉」的說法,未免過度簡化了台灣經歷疫情的衝擊。原因是,用平均值來討論經濟表現,掩蓋許多產業和勞工飽受經濟折磨的事實。更準確的說法,台灣經濟的表現其實是「K型復甦」:有一批產業及投資者因機運湊合而大獲其利,但另一些產業及從業者卻因各項管制而深受衝擊,因此社會的貧富差距變得更懸殊。在K字的上揚端,是科技股、產業龍頭、金融投資者;在K字下墜端的,則是傳統產業、中小企業、藍領階級和低所得者。
再看,韓媒對台灣經濟「成功」的解讀,則恐怕劃錯了重點,也不符合事實。只要檢視一下經貿數字,即可發現情況並非如此。以去年前十一個月的外貿統計為例,我國和大陸的貿易額為一九五一億美元,較前年同期增加十二・九%;其中出口為一三六七億美元,占台灣總出口額的四三・八%。換言之,台灣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度高達四三・八%,比馬政府時代還上升了三・八個百分點。雖然蔡政府立場反中,但現實上,台灣經貿卻更向大陸傾斜。
儘管兩岸政權互相敵視,事實上兩岸經貿難以脫鉤,這在深受新冠肺炎衝擊的二○二○年更顯真切。我國去年之所以能保持成長,除了島內疫情控制得宜,相當程度也得力於中國疫情的迅速獲得控制;因此兩岸的產業供應鏈仍能保持活絡往來,得以在全球消費及生產下墜的情況下持續出貨。台灣二○二○成長率可望達二・五八%,固值得驕傲,但這絕非「全球唯一」;據估計,中國大陸的表現也可望超過二%的表現,其第三季甚至已達四・九%的成長。
也因此,陸委會和國台辦最近競拿出口依賴度的話題做文章,互相揶揄對方「是你依賴我」,其實無法遮掩兩岸產業高度相互依存的事實。假使蔡政府覺得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增長,是代表「大陸對台灣的依賴增加」;試問,蔡總統五年來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目的何在?在增加大陸對台灣的依賴嗎?更可笑的是,陸委會能把經濟學家嚴肅討論的「依存度」問題掉轉槍口,作出全然反向的解釋,只能說阿Q到了極點。
台灣防疫的成功,對經濟穩定具有極大的助益,這是事實。但任何有責任感的政府,都不能沾沾自喜於總體經濟,卻忽略了社會上受到疫情衝擊而墜落的一群,這也是極迫切的事實。我們之所以要強調經濟是「K型復甦」,原因就在,蔡政府的大內宣近期有流於「歌功頌德」的傾向,喜愛吹噓政績光鮮,而刻意遮掩社會真相。每當有社會陰暗面的消息傳出,或吹哨的聲音響起,政府就會設法掩蓋及消音,這顯然有害社會公平與正義。
以產業為例,電子業是天之驕子,去年前十月成長了十七%;對比之下,其他產業的出口卻是負成長十・七%。以平均值看,總體出口成長是三・四%,但細看業別,卻是哀樂各異。若再算上服務業,多少旅遊業是跳崖式的下墜,多少知名老店或品牌收攤,多少人失業,多少社福機構募不到捐款。這些,在在需要政府的關注與安頓。
V和K之別,就在那下滑的一撇,蔡政府不能看上不看下。
台灣韓國貿易額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8PMEbUqye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