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夢想
#籃球素人出頭天
#3on3籃球
#籃球新世代
2021年東京奧運「3on3籃球」列入正式比賽,超高速比賽節奏,激烈對抗帶動比賽氣氛,個人傑出攻防技巧和團隊合作,帶動全球3on3籃球狂潮。
「3on3籃球」跟傳統5on5籃球最大不同在於節奏更快、場上空間更大、個人一對一單打頻率更高,每次攻防對抗都可以是「英雄球」對決,兩人、三人小組合作無間,精采度和比賽內容完全不輸傳統籃球。
但「3on3籃球」還有一種獨特迷人文化,那就是「籃球素人」更容易在這個舞台上出頭天,以矮制高,以快擊強,以小搏大,只要能充分把握犀利突破和外線、戰略運用清楚,3on3籃球的素人完全有可能扳倒巨人和超級球星。
3on3籃球對全世界喜愛籃球的素人來說,不只是夢想。
對那些一直在職業籃球打滾,找不到定位、穩定輪換角色和出賽時間,但又捨不得捨不得放棄籃球舞台的球員來說,「3on3籃球」無疑是一塊夢田,可以讓你夢幻成真,實現籃球夢想的舞台。
舉幾個實際例子:
34歲前台啤男籃183公分後衛周資華已經退出一線籃球舞台多年,經商有成,他就很適合回到3on3籃球舞台享受比賽,展現個人優異一對一和打好經驗球。只要有心,體能拉上來,一對一攻防很有侵略性,像他這樣老經驗後衛,在3on3籃球會是很犀利殺手。
28歲,上季在PLG新竹攻城獅效力188公分鋒衛好手盧哲毅,擁有3D功能角色球員,外線在水準之作,他的身高、對位可以扛3on3籃球場上任何一個位置,外線可以拉開空間,錯位可以單打。
盧哲毅球路和風格在台灣職籃舞台上不容易找到定位,他扮演防守苦工居多,在極有限上場時間,想要更多命中空檔外線,取得教練信心,為自己爭取到更多上場時間和角色,並不容易。這就是台灣籃球和職籃生態,幾乎沒有一支球隊或教練很擅長為這種3D球員定位,給他成長和發揮空間。
除非你是教練的人或愛將。
另一個更典型例子是30歲180公分後衛鄭瑋,鄭瑋剛加入台灣職籃新聯盟T1League新球隊桃園雲豹,三年來鄭緯分別為PLG夢想家、新竹攻城獅和T1聯盟桃園雲豹效力。
鄭瑋是個非常努力,絕不放棄好球員,但他始終沒辦法突破現況,在一支球隊進入固定輪換陣容,穩定自己角色定位。
盧哲毅、鄭瑋這樣的中生代球員,必須要有更出色投籃和個人持球能力,甚至需要教練喜歡你,否則真的很難在籃球潮流和激烈競爭下出人頭地,為自己贏得更多上場時間。
「3on3籃球」就是這些籃球素人或籃球浪人最棒圓夢舞台,夢幻成真故事,在3on3籃球世界裡絕對不只是夢想或奇蹟,那是真實存在的競技舞台。
2021東京奧運「3on3籃球」狂熱、精采比賽和風潮仍在燒向全世界,台灣籃球尤其為3on3籃球和行街頭籃球瘋狂,3on3籃球廟會式巡迴賽,百貨公司人潮聚集點,孤島或偏遠地區搭建3on3籃球舞台,甚至在總統府前大馬路搭建臨場球場,全台聚焦會戰,高手過招,未來都是台灣3on3籃球深入基層、社會、社區生活主流。
籃球素人,你準備好了嗎?職籃球員或準職籃球員,你不一定必勝!
3on3籃球永遠充滿各種驚喜,素人創造傳奇故事,以及所有不可思議英雄球和讓人津津樂道話題,這就是3on3籃球即將淹沒全世界和台灣大趨勢。
球鞋撿便宜 NJK 熱血吧!實穿~ NBA社團 球鞋瘋 T3BA Basketball 3X3 超級籃球聯賽 SBL SBL 超級籃球聯賽 P.League+ T1League職業籃球聯盟
「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莫子儀 MO Tzu-yi Morn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問卦] 台灣雲豹是否真的滅絕了-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化石先生Mr. Fossil - 台灣雲豹,真的存在嗎...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台灣雲豹尋蹤|一起把雲豹找回來!【驚奇!博物館】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40年前滅絕!台東安朔部落雲豹2度現蹤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雲豹是否在台灣存在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2022台灣雲豹滅絕了嗎-寵物社群,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2022台灣雲豹滅絕了嗎-寵物社群,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台灣雲豹真的存在嗎的八卦,MOBILE01、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台灣雲豹真的存在嗎的八卦,MOBILE01、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台灣雲豹真的存在嗎的八卦,MOBILE01、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更)雲豹還能重回台灣? - 有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問卦] 所以雲豹真的是台灣特有種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問卦] 其實會不會根本不存在台灣雲豹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新聞] 館長怒轟賴品妤只是「Cosplay立委」角色-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莫子儀 MO Tzu-yi Morn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持續著劇場的排練,謝謝這兩日大家的祝賀。不論是劇場或是影像,都是眾人共同努力才有的創作。最要恭喜與感謝的,應該是有傑,他是溫暖而堅定的爸爸,帶著我們這個劇組的大家庭,一步一步地走著。
下面這段對我的描述,是<物種大樂團>裡其中一位演員所寫的;崔幗夫,崔姐,令人尊敬的前輩與長輩;大家一定都有聽過她配過音的電視、動畫或電影。
在<物種大樂團>裡,我們討論著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某天和劇團同伴台鎬討論演出段落,他跟我分享了他朋友的故事,他說他希望能透過表演,讓那個朋友感受到,他並不是個孤單的不適者。
記得最近某個訪問,對方問我,你是一個很孤僻,習慣孤單的人,但不論是電影或是劇場,都是團體工作的場域,這不會很矛盾嗎?
我跟他說,我覺得所有創作者們,都是因為能體會生命中必然,或無人能懂的那份孤寂,所以才會一起創作,分享故事與情感吧。
前天和另一齣戲的導演討論著角色,他問我有沒有想過自殺,為什麼會活到現在。我說因為我愛著這個世界,愛著這個世界的人們。
我也跟台鎬說,我很明瞭他朋友的心情,因為我也是這樣過來的,所以在做表演時,都有一個願陪伴他人的力量,作為自身的動力。
所以,哪怕世界將我滅種,也不會拋下你,只剩我自己一個人活著。
這是我存在的意義,與作演員的使命。
----------------------------------------------------------------------------
物種大樂團|內在動物觀察學 II
👀 別人眼中的他 🦊
他像一隻雪狐。不高大不壯碩,比例卻是相當不錯的,有美麗的體態,也是優雅從容的。他很溫柔又自信,不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只逕自擁抱著自己完成被給予的功課,真佩服這種人!我覺得他可能不是個很聰明的人,但他有自己的方式去讓別人看見他(雖然他不是很在意這件事)。在雪地上,擁有美麗皮毛的小公狐,獨自的、努力認真的在一片白茫中尋找獵物,一旦目標鎖定,牠便會抬起靈活短小的前肢,很有耐心的捶擊地面,就這樣,前肢後肢完美互動的運作,直到完成目標任務。小莫彈性又柔韌的肢體,常令我驚呆,哇,好美!真搞不懂,一個男人怎麼會有這麼一副比女人還女人的軀體?嫉妒呢!穩定、不躁進,由於他的低調,反倒最多人注意!這該不是故意設計好的吧?哈。
雪狐獵食完畢,優雅淡定的趴在雪地上,從容梳理著自己的皮毛,我也常常能在排練的過程中,瞥見莫也如牠(狐)般安靜地待在一個地方,整理著自己。安靜卻警醒。對!小莫-一隻頗耐觀察的雪狐。
👀 他眼中的自己 🐆
台灣雲豹吧。其實覺得自己應該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活到現在一直覺得是個奇蹟。台灣雲豹在2013年絕跡,每一個物種好像象徵一個世代的某一種人,我會和牠在同一個世紀消逝。
————————
莫子儀 MO Tzu-yi Morning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表演。1996年開始參與劇場與影像演出至今,作品橫跨舞台、電影與電視;演出作品無數,曾以連續劇《台北歌手》、《罪美麗》入圍金鐘獎男主角獎,並以人生劇展《艾草》、《瓦旦的酒瓶》、《濁水溪的契約》入圍金鐘獎男配角獎。2017年出版文字創作集《失眠的人》,並改編成劇場作品演出。2018年以連續劇《台北歌手》獲得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2020年以電影《親愛的房客》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
————————
↓ ↓↓立即購票 ↓↓↓
https://bit.ly/2YPsC4j
﹏﹏﹏﹏﹏﹏﹏﹏﹏﹏﹏﹏﹏﹏﹏﹏﹏﹏﹏
🐘🦕🐎《物種大樂團》🦒🦌🦍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feat.
大象體操 Elephant Gym
﹋﹋﹋﹋﹋﹋﹋﹋﹋﹋﹋﹋﹋﹋﹋﹋﹋﹋﹋
編導:王嘉明
演員:王宏元、李明哲、李班宇、邱莉舒、崔台鎬、崔幗夫、張念慈、莫子儀、許晨晞、陳天愛、陳姝云、禤思敏
現場樂團:大象體操
photography —— 陳藝堂
▍演出資訊 ▍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王嘉明作品《物種大樂團》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Big Band Species
▶︎10/23-25
▶︎國家戲劇院
▶︎兩廳院售票系統
More Info 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
#物種大樂團
#王嘉明
#達爾文
#莎妹劇團
#國家兩廳院
#大象體操
#莫子儀
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抵達光是坐進四個人就會讓彼此稍嫌親密的小房間,荒井十一盯著房裡的古玩:黑膠唱機、錄音帶、老檯燈。他說他滿喜歡復古的東西,但看到了往往也不買,只是看。「因為我不知道要放哪裡。有時候會住台北,有時候在北京,所以⋯⋯」
⠀
若非因著疫情,他基本上不會在一個城市停超過一個星期。香港有他父母的房子,台灣有妻子的家,荒井十一自己近年主要待在北京,三地輪流跑。他愛看球賽,尤其喜歡足球,支持曼聯隊,世足賽時支持英格蘭隊。身邊朋友會問他:你明明是個日本人,怎麼支持英格蘭隊呢?另一些朋友則問:你明明是個香港人,怎麼支持英格蘭隊呢?
⠀
成為製作人以後,荒井十一交疊的來歷成為他的資本。樂手從中港台三地來,有時是新加坡,有時更遠,對他而言不成問題:「我是最不怕文化多的,因為我自己本身比誰都多。我可以溝通英文、中文、廣東話⋯⋯,所有人聚在一起,反正我來解決就好。」
⠀
1977 年,香港成立音樂事務統籌處,是如今音樂事務處的前身。每年,音樂事務處開辦近八百個中西樂器訓練班,為 6 到 23 歲的青少年提供三十多種器樂課程。其中一間這樣的訓練班,正好就在荒井十一童年時的住家樓下。他 7 歲時,家人說不如去試試看,從此他練古典打擊。17 歲那年,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指揮來香港巡迴,看見他的表演,問他要不要到北京。荒井十一答應了。
⠀
只是沒想到,到了北京,邀請他的那位指揮和樂團衝突,翻臉走人。少了引薦者,樂團留住荒井十一也不是、不留也不是,拖了一段時間,他只好求助在中央音樂學院就讀的香港同學,借住宿舍。就這樣,他在異鄉舍房裡遇見主修鋼琴演奏的妻子,爾後又多了一位台灣親人。
⠀
妻子的父親張俊傑是音樂廠牌「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的主理人,是台灣第一個從事原住民古調採集、文字整理及演唱的團體。算一算,認識妻子二十多年,荒井十一跑過台灣原住民抗爭運動、製作過原住民母語音樂專輯,他的第二座金曲獎最佳製作人,也是以有著原住民身份認同的歌手阿爆的專輯《vavayan.女人》拿下的。
⠀
金曲頒獎台上,他笑著說自己的中文沒問題,像是早料到台下會訝異。來自日本的父親、來自香港的母親、來自台灣的妻子,所到之處,荒井十一都習慣被當成外人。
⠀
「不管去哪裡,我感覺都不是當地的人。但我也不會覺得不舒服。之前做莫文蔚的專輯,我們聊到『我的家就是我的行李箱』這個概念:不管去哪裡,只要我的行李箱在那,我所有最重要的東西,都會在那個行李箱。那裡就是我的家。」
⠀
他笑著,眼神又環繞了房間一圈,「也因為這樣,我沒辦法買東西。」一臉讚嘆,既是讚賞,也是感嘆。
⠀
⠀
⠀
以精準為基礎的自由
⠀
直到拿了金曲獎、受訪,荒井十一還是不太確定自己的音樂生涯為什麼從打擊樂開始。「去學音樂的時候我才 7 歲,老師問你想學什麼,你哪知道想學什麼?老師就看一下你手掌長怎麼樣、嘴巴也大概看了一下,然後說喔,那你學打擊樂吧。」看施主骨骼精奇,乃萬中無一的練鼓奇才⋯⋯那位老師一句話,荒井十一走了半生。
⠀
他的父母親一如「香港的父母親」,不只送他學音樂。小時候的荒井什麼都碰,連功夫也學過,那時練什麼拳法現在已經忘了。
⠀
「原本什麼都喜歡,但學樂器之後會進樂團和大家一起練,有一個群體。你會覺得大家一起的感覺很好,音樂就繼續學下去了。」
⠀
⠀
從他的描述中,可知他兒時家境不差。少年時代,他個人房間裡有台 Hi-Fi CD Player,那時香港還有許多小型唱片行,他就讀的學校附近就開了幾家,荒井十一三不五時去逛,「看到封面喜歡的都會買」。交響樂團裡打鼓的他,第一張專輯是劉德華,喜歡聽李克勤,也聽當年流行的鄺美雲、周慧敏。
⠀
「家裡有個菲律賓來的傭人,我透過他認識了非常多英文歌。」他說,「有時候白天,他就在家裡放 Oasis,我就想說,欸這個很好聽⋯⋯」
⠀
專輯裡不會每首都是自己的愛歌,荒井十一也像那個年代的其他人,自己買卡帶,節錄不同CD 曲目弄成自己的 mixtape。這是他當時最著迷的娛樂。
⠀
到了北京,荒井十一和同學組自己的樂團,就翻唱 Oasis、Luna Sea。樂團玩著玩著,團員會問他要不要尬別團。今天和 ABC 練、隔天和 4567 練,全盛時期,荒井十一曾經同時參與三十幾個樂團。
⠀
「有一個世界音樂的團,然後有一個重金屬的團,還有一個民俗樂的⋯⋯就是有馬頭琴的那種⋯⋯然後到爵士的、玩 Fusion 的。那個時候大家都在嘗試⋯⋯」
⠀
一如血緣與國籍給他的生命經驗,從古典到當代也沒讓荒井十一感到疏離,只覺得好玩。他說,古典樂得照譜來,該演奏的時候才能演奏,演奏的時間可能也不長,這是古典的趣味所在:如何精準地給出那一下;到了樂團,沒了制式的樂譜,有趣之處變成如何將創意放進作品中,創造自己的手法。這時,古典樂裡練就的基本技術,成了恣意自由的基礎。
⠀
⠀
⠀
不斷地解開
⠀
2010 年,荒井十一製作《百年排灣 風華再現》專輯,拿下第 11 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製作人與最佳錄音,樂手之上坐穩了製作人身份。2014 年開始,他接下陳楚生「一見如故」巡迴演唱會音樂總監、再到隔年的林一峰演唱會、莫文蔚演唱會。2013 年,他創立「十一音樂」,又兼起音樂廠牌主理人。
⠀
合作對象越多,面對聽眾越廣,讓他花費更多時間思考的反而不是音樂,而是人。「我不會去考慮台灣藝人的音樂應該聽起來如何、北京歌手的音樂應該聽起來如何;這麼多年,我比較常遇到的問題是,噢原來台灣不太了解北京是怎麼收費的⋯⋯很多不一樣的系統和習慣。但我自己全部都沒有,因為我哪裡都不是。製作時,我只能夠創造一個屬於我自己的習慣。」
⠀
⠀
所謂「自己的習慣」,其實是溝通。他說,過去到中國製作單曲,對方習慣只標明作詞、作曲人,歌詞本一打開,沒有其他製作名單。合作最初,荒井十一便要求將製作團隊寫上,「也許因為你要求,結果就有了共識,所以要很習慣提出要求。」
⠀
「北京的練團室是沒有練團費用的,不會按小時給多少錢,所以一場演唱會前練一個月,每天一首歌練八小時,練到好;但在台灣和香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光練團室費用就超出預算。台灣和香港的樂手會依照這場演唱會的規模,假設收了三十個小時的練團費用,那這三十個小時一定會幫你做完所有的歌。」
⠀
差距如此,有沒有摩擦?「肯定有啊,因為你破壞別人的習慣。」
⠀
少了「自己人的默契」,只好藉由表達來釐清。音樂製作上,荒井十一也以這樣的態度面對。「我會去了解找我合作的歌手應該要被放大的特質是什麼、沒嘗試過的是什麼。我已經很習慣每次做專輯之前需要一到兩個月的認識、無數次的見面,和歌手聊天,把他喜歡的東西溝通出來。」
⠀
這樣還不夠。「每個人一定有自己喜歡聽的方向嘛,但有時候你喜歡聽某某某,某某某在你身上卻是不成立的,這和你的能力、才華、天份都有關係。我身為製作人其中一件工作,就是要去衡量你喜歡的跟你能做的要怎麼結合,做出一個你自己喜歡,但又適合你的東西。」
⠀
過程惟有耐心。有時就算一兩個月,也沒有聊出真正的想法。製作歌手許鈞的專輯時,一開始兩人興趣相投,發現彼此喜歡的音樂相近,決定往一個方向前進。但在製作過程中,荒井十一發現許鈞在音樂中加入更多個人想法,而荒井十一則希望朝最初他們決定的方向做。
⠀
「如果直接按照我的模式去做,這個問題到專輯完成後問題一定會很大,因為歌手心中會認為這個過程是不對的。習慣上,我就是一定要把這些結都打開。如果這些結不打開的話,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一定會有誤差、不可能是一張很好的專輯。」
⠀
⠀
⠀
我並不完全是那樣
⠀
近十年的製作生涯,累積二十多張專輯製作經驗,除了《vavayan.女人》,荒井十一也藉莫文蔚的《不見不散》拿下金曲最佳製作人。他製作的歌曲中,常採用非爵士鼓組的節奏樂器,這與他曾參與世界音樂樂團的經歷聯繫在一起。在荒井十一眼中,器樂的編排並不是唯一解:並不存在對某一首歌「絕對適合」的編曲,合適的編曲是依照某個場合希望呈現的氛圍而隨時改變的。
⠀
近期,荒井十一在《歌手》節目中負責袁婭維的表演。賽程中,袁被淘汰,團隊需要搶進突圍戰才能繼續比賽。「突圍戰的曲目,團隊想要表達被淘汰確實很悲傷、因為在你的遊戲規則中我輸了;但縱使悲傷,我們也知道不管這個遊戲規則是什麼、我們認為我們在做的事是對的,我們沒有要做出討好你們的音樂。」
⠀
最後袁婭維選唱了〈盛夏光年〉。原曲的搖滾元素,在開頭幾乎抹消,荒井十一在歌曲 intro 先以撩撥的吉他與複沓的鋼琴帶進低迷氛圍,進入主歌時再以融合現代音色與非洲風情的 Afrobeat 為基底,發展了完全相異於原曲、極具異國味道的詮釋,「先決定要表達的點是什麼,然後再去選擇用什麼方法。」
⠀
⠀
專輯製作,也一樣要回到歌手自身的特質。製作阿爆的專輯時,荒井十一感受到她身為主持人的幽默,加上阿爆對母語的使命感以及過往「阿爆 & Brandy」組合所做的 R&B 曲風,組合起來才完成了《vavayan.女人》傾向 up-tempo 的風格。「如果不是阿爆,那張專輯就不會長那樣。『原住民的音樂是什麼』不是我會先考量的點。」
⠀
在製作母語歌曲時,除了將某個相對少數的語言放進主流曲風或旋律中之外,更進一步還能做什麼?這是製作人會面臨的提問。純粹語言的移植很容易落入一種文化的去背,但過於強調該語言所相應的文化音樂元素,似乎又顯得將那些元素標籤化。身為經手過台灣原住民音樂的製作人,這是荒井十一提出的答案:「當歌手本人和音樂的關係合理了,我們再來考慮所謂母語音樂要負的責任。」
⠀
脫掉群集的印象,回到個體。這或許也是荒井十一自身的經歷使然。某年他以樂手身份參與齊秦演唱會,遇上中國反日潮,演唱會上介紹樂手時唸到他的名字「荒井壯一郎」,台下觀眾一陣冷清。演出之後,齊秦對荒井十一說:我下次還是不要唸你的全名好了。
⠀
完成《百年排灣 風華再現》那一年,他上陶晶瑩一檔節目受訪。採訪過程中,陶晶瑩對他說:對嘛你日本人,難怪你做事情那麼仔細。荒井十一回答:有嗎?我不知道有沒有。「我那個時候感受到,大家會認為我做事情的風格一定和我的出身有關,但是,因為香港就不是一個被認為很仔細的地方⋯⋯香港的特點是所有事情都要很快,砰砰砰砰砰砰弄好⋯⋯那你說我有這樣嗎?我也有。可是,我是不是完全是那樣?也不是。」
⠀
⠀
雖這樣說,他也羨慕能夠有一種認同。朋友們問他為何支持英格蘭隊的那個問題,他不確定怎麼回答,「我看日本隊我也很喜歡,我看中國隊我也很喜歡。我比較不知道我應該怎麼表現。我很羨慕別人會知道『喔我一定要支持那個隊伍』,因為我支持誰,都⋯⋯都不是很說得過去。」
⠀
說完,他大笑,「幸運的是,在台灣,擁有一些日本的背景,大家對你的印象還是偏好的。我覺得我有受惠於這一點。」
⠀
⠀
⠀
忍住更重要
⠀
最近參與音樂節目的製作,籌備時間短,強度也高,荒井十一時常遇到臨時更改編曲的要求。採訪中,他打開手機相簿,給我們看一張笑話截圖:某新聞文中引用「黑夜總會過去,光明才是永恆」,線上發佈卻總被退回,編輯很憤怒,問窗口「哪個詞犯規了?黑夜還是光明,還是永恆?」窗口回:犯規的是「夜總會」。「最近遇到的事,大概就和這個笑話差不多。」荒井十一說。
⠀
這似乎和他最初跨足製作的動機相違背了。「當樂手,相對是沒有任何負擔地在表演。但我想要控制那個 flow。以前演奏別人的演唱會,我會有很多我的意見,但我的角色不允許我去主控這件事,所以我想辦法讓自己主控。」
⠀
身邊有許多優秀音樂人,不乏台灣之外的歌手,華語樂界人人都希望能藉由金曲獎被關注。荒井十一聽過不少案例,非台灣音樂人報名金曲時被台灣的公司耽誤很多時間、甚至收取不合理的費用。藉著岳父飛魚雲豹團隊基礎,荒井十一開始為音樂人朋友做發行,結果從第一年開始,幾乎每一年荒井團隊經手的發行都入圍金曲獎。荒井開始擔任製作、設立廠牌的契機,從這裡開始。
⠀
⠀
打擊樂手擔任製作人,過往難以想像。工作時,荒井十一會遇到的困難,是當和聲樂器的表現需要改變,他沒有辦法立刻解決。為此,他在團隊中會放入負責旋律樂器的成員來應對。但除此之外,擔任製作的打擊樂手和其他樂手並無太大差異。他甚至覺得,因為自己是個打擊樂手,對旋律風格沒有固定傾向,莫文蔚、阿爆、蘇運瑩,一張張專輯在他手中生成不同曲風,又是另一種自由。
⠀
去年金曲三十,Apple Music 團隊邀請荒井十一開出製作人的必聽歌單。除了自己製作的〈不散,不見〉,歌單中常石磊製作的林憶蓮〈無言歌〉、〈枯榮〉,陳粒的〈芳草地〉,A-LIN的〈未單身〉⋯⋯,中慢版、磅礡、隱微的救贖感,放掉氣力的歌唱表現。有趣的是,雖然他歌單中的歌曲有特定傾向,打擊樂的比例卻一概沒有想像中大、節奏樂器亦少炫技,常常只輕輕在背景中運行。雖是打擊樂手,打擊樂卻鮮少是他青睞的音樂的主角。
⠀
問他為什麼,他說這很有意思。「我到北京之後,參加這麼多不一樣音樂類型的樂團、在每個樂團中摸索打擊樂手可以做的事,過程中,我越來越體會一個重點就是,打擊樂在它該有的時候出現很好聽,但當它在不該有的時候出現,就會非常不好聽。」
⠀
「年輕時,你會希望自己盡可能出現在每一首歌裡、盡量加這個、加那個,讓自己很忙,讓自己有更多的參與。但當你越深入了解某一種音樂形式之後,你會懂得把握什麼時候沒有、比你把握什麼時候去添加來得更難。身為一個樂手,常常會想『欸,我在舞台上,怎麼可以沒事情做!』」
⠀
他終究在台上明白,安靜也是一種精準。「其實,懂得什麼時候忍住,比懂得什麼時候出現來得重要。」
⠀
⠀
⠀
⠀
⠀
⠀
從阿爆、莫文蔚專輯後現身,專訪荒井十一:
歌手本人比音樂類型更重要
https://bit.ly/2B8JMBp
⠀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王晨熙 hellohenryboy
社群協力_ 曾勻之
責任編輯_ 李姿穎 Abby Lee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化石先生Mr. Fossil - 台灣雲豹,真的存在嗎...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灣雲豹 ,真的存在嗎自2017年冬季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貓科專家群所出版的貓科動物分類專刊, 亦先認定#亞洲雲豹為單型種,不再區分亞種,也就是說“台灣雲豹” 並不能 ... ... <看更多>
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台灣雲豹尋蹤|一起把雲豹找回來!【驚奇!博物館】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15 年的四月,春天沒有稍來好消息,被喻為傳奇生物的 台灣雲豹 ,正式宣告滅絕。從今以後,後代子孫再也不可能見到活生生的 台灣雲豹 ,繡著雲朵般的 ... ... <看更多>
台灣雲豹 真 的存在 嗎 在 [問卦] 台灣雲豹是否真的滅絕了- 看板Gossipi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