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間表示要深切檢討、補強社會安全網,與中央衛福部討論,希望強化法令,「讓精神病患不再成為社區的隱形炸彈」。
隨著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的攻擊事件反覆發生,「補破網」的呼聲不斷,主責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的兩個主管機關,也因為新聞效應公開表態回應:司法院於昨(29日)晚間於官方臉書粉專強調去(2020)年底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重大刑事案件被告在法院判決確定前,若有精神障礙且具有危害與急迫性時,不需要等到判決有罪,法院可以即時運用「緊急監護」的制度,命被告進行監護治療;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4年內將社區關懷訪視員增至1000人以上,明(2022)年則一定可以設置4到6家「司法精神病房」,以風險程度分級分流處理,安置高暴力風險、高復發風險的精神病患。
在公部門許諾更安全的未來到來之前,到底是什麼緣故,使得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高風險精神病患傷人事件?
◼︎發生刑事案件之前,《精神衛生法》扮演最前端的預防角色
從2016年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今年9月無期徒刑定讞的台中牙醫師命案兇手賴亞生,到甫發生傷害事件的屏東縣高樹鄉楊姓男子,他們共通的身分都是地方衛生局列管的「嚴重精神病人」,由公衛護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追蹤,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萬名這樣的個案。
即便14萬名個案中有暴力犯罪比例微小,不能斷然將不定時炸彈與嚴重精神病人劃上等號,然而因其隨機性、大眾難以理解犯案動機等因素,使得整體社會將其風險放大檢視,更因部分個案過往曾有失序行為、反覆入出院的紀錄,而讓民眾擔心並質疑為何無法從更前端預防,讓有風險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治療。
然而,在《報導者》過去幾年針對精神醫療處遇的訪查,要釐清病患處遇與社會安全之間難以達成的平衡,得回到制度面的設計,甚至更需要在刑罰之外,強化社區醫療體系的治療。
現行針對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處遇,包括司法偵查中的「緊急監護」、判決定讞後的「監護處分」、規劃中的司法精神病房等,都是在發生觸法行為後,刑事案件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才會啟動。在實際的犯罪事件之前,在最前端能介入的是《精神衛生法》第41條,當發生嚴重精神病人疑似滋擾或危害公共安全,並有自傷或傷人之虞時,就可強制將其送醫或強制住院。
但實務上第一個常遇到的問題,是各縣市並無統一作業流程,「第一步通常都是call警消,有的縣市跨單位協調資源比較充足,遇到精神病人出現傷害或暴力事件,醫療人員會隨同出車評估,但有的地方人力不足,到現場的只有警消,不一定能判斷該送警局還是醫院,」屏安醫院精神科醫師、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學術教育暨出版委員彭啟倫在此事件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
◼︎強制住院形同剝奪人身自由,法定程序問題持續爭議
若是進入強制就醫的流程,得在5日內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鑑定,並經過由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家屬與律師代表組成的審查委員會評估,才能啟動強制住院,強制住院最長不能超過60日,若有必要延長,必須再重啟審查程序。
「強制住院審查委員會代表國家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近年一直有一些爭議,醫界普遍認為,應該由法官透過正當法律程序來裁定(法官保留)。」彭啟倫說。
去年10月,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曾舉辦《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其中討論的重點就包括現行強制住院要經過一連串行政程序,部分民眾與家屬認為門檻過高,但醫療與司法界代表則基於法定程序與病患人權,表示現行機制是對患者的程序保障,不需調整。
根據衛福部數據,近年全國每年強制住院案件,在2012年約1200件後逐年下降,近5年大多維持700件上下,經審查委員會通過的許可率則在9成以上;對照之下,另一種機構處遇外的「強制社區治療」則乏人問津,此一2013年開始,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措施,透過門診、居家治療與社區精神復健,將嚴重病人的自由限制減到最低,支持協助病人在社區中繼續接受治療、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全國每年申請與通過件數都在50到70件上下,究其原因,常跟醫療院所須耗費過多人力成本、病人不易配合常須協調警察、健保給付缺乏誘因有關。
◼︎猶待正視的醫療與社區治療環境落差
隨著屏東高樹鄉楊姓男子過往經歷曝光,會發現他歷年來都有短暫住院治療紀錄,但過不久又出院,為此潘孟安強調,要請醫院評估「長期收治」。此一個案凸顯出精神醫療專業評估精神狀態改善,出院後當家庭資源與社區現實無法順利承接,兩者間可能出現的空窗與落差。
「在作息正常、常規化的醫院環境,我們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這些個案,他們受到的刺激相對小,當暴力或自殺風險下降,就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但醫療的角度很難評估社區中會遭受的刺激,這跟出院後家庭支持度、醫療與社區公衛的銜接有關,若其中出現三不管地帶,很容易出事情。」彭啟倫說。
在承擔民眾對於整體社會安全的想像,以及維護個案健康與人身自由之間,精神醫療在相關社會事件中,屢屢陷入兩難的局面,或許在政府部門許諾要以更嚴格法規彌補社會安全網前,應先正視前端包括強制就醫/住院的制度流程,社區治療模式不彰的長年問題,才能在既有的經驗與基礎上,朝向更積極的改善方向。(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https://bit.ly/3F4r61L
【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3mfXh5T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https://bit.ly/3D2etSO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屏東 #超商 #社區治療 #司法 #報導者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40的網紅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麻議題近幾年在台灣不僅快速的浮出水面,被頻繁的公開討論其醫療價值、毒品分級、污名化與合法性等議題,其實,這株神奇的植物也引爆了台灣醫學界的內戰! 這集我們特別邀請到發起「百位醫師連署醫療用大麻合法化」連署的賴醫師(Dr. KIANG,意即Dr.ㄎㄧㄤ)來現身說法,聊聊自己為何膽敢以醫師的身份公開...
「台灣醫界繼續教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Re: [感想] 台灣醫界網站繼續教育題目更新囉-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醫師公會全聯會- 《台灣醫界雜誌》屬全體會員的園地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台灣醫界通訊繼續教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台灣醫界通訊繼續教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醫師繼續教育課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醫師繼續教育課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討論] 全聯會新增網路繼續教育課程:2020台灣醫界聯合學術演講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台灣醫界雜誌通訊考題的推薦與評價,PTT - 藥局查詢指南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michaellaipo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作者michaellaipo 在PTT 全部看板的發文, 共69篇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Re: [感想] 台灣醫界網站繼續教育題目更新囉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Re: [感想] 台灣醫界網站繼續教育題目更新囉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Re: [感想] 台灣醫界網站繼續教育題目更新囉| medstudent 看板 的評價
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第11屆 #總統文化獎 公布了。每一位得主,我都相當欽佩,期待在年底的頒獎典禮上,能向這幾位得主致意、見面聊聊。
2001年,中華文化總會 創辦了第1屆總統文化獎。到今年的第11屆,這個獎項已經伴隨台灣走過了二十個年頭。
🔺本屆「文化耕耘獎」得主是 #李安 導演,他在電影創作方面的長期耕耘與輝煌成就,我們有目共睹。
🔺「在地希望獎」得主是社團法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千里步道 讓更多人能走入山林,體會到台灣自然之美。
🔺「人道奉獻獎」得主是 #陳榮基 醫師,他積極推動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的倡議與教育,被醫界尊稱為「安寧舵手」。
🔺「青年創意獎」得主、HRC Dance Studio / HRC 舞蹈工作室 的 #陳柏均 創辦人,成功讓台灣街舞立足世界,也是將霹靂舞推向奧運的幕後團隊成員。
🔺「社會改革獎」得主是財團法人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對於推動台灣民主運動及人權教育,有極大貢獻。尤其今年成功推動在台灣大學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在此時獲得這個獎項,更顯得格外有意義。
在每一屆總統文化獎得主身上,我們看到這塊土地累積出豐富多元的能量,也持續見證了台灣各個領域的改變。
展望未來,這些精神價值都是台灣社會跨領域、跨世代的重要養分。讓我們一起思索,也繼續前行,共同開創新時代的台灣精神!
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大家敬愛的「台灣疫苗之父」李慶雲教授於今日往生,感謝他在偉大的時代寫下偉大的故事。
請求他在天之靈保祐台灣和全球,早日控制武漢肺炎疫情,也讓台灣疫苗揚名國際!
▶向台灣疫苗之父與兒科大師致敬
(兒科大師李慶雲:他的時代 他的故事 序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台灣的公共衛生與醫護體系因連年戰亂而惡化,1950年的零歲平均餘命,男性才53歲,女性才56歲,小兒的主要死因幾乎都是傳染病!預防接種與抗生素治療是防治傳染病的不二法門,因此疫苗的研究發明與製造量產,成為當時公共衛生的重要挑戰!李慶雲教授奉獻一生於台灣疫苗的研發,造福台灣子民甚至全人類,是台灣醫界的傳奇典範!
我在1975年進入台大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就讀,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是徐澄清教授和林家青教授。1977年畢業後,當時擔任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的林家青教授,留我下來擔任公共衛生研究所助教。除了協助林東明教授的流行病學教學與研究之外,也協助當時在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的畢思理教授(R. Palmer Beasley),進行B型肝炎的流行病學研究,負責研究資料的處理分析,以及王安電腦統計程式的設計撰寫。
我第一次見到李慶雲教授,就是在畢思理教授的辦公室。李教授的英俊挺拔與溫文儒雅,讓我印象深刻,畢思理教授鄭重向我介紹,李教授是台灣疫苗研發的拓荒者和領航者!1979年4月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因台美斷交撤離台灣,我在當年9月以教育部公費留考奬學金,赴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攻讀人類遺傳與流行病學博士學位。1982年返國後,回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擔任講師。在這段時間,兩位教授合作執行新生兒B型肝炎預防針接種的臨床實驗,1983年在《刺絡針(Lancet)》期刊發表研究結果:「接受預防接種者,慢性B型肝炎帶原率大幅下降,效果相當顯著。」
1984年台灣展開了B型肝炎的全國預防接種計畫,後來的一系列研究顯示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的出生世代,不僅B型肝炎帶原率大幅降低,嬰兒猛爆性肝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以及肝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也都大幅下降。張美惠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首先在1997年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全世界第一篇「疫苗預防癌症」(B型肝炎預防接種降低肝細胞癌發生率)的重要論文。台灣和全世界的年輕世代,能夠透過預防接種避免B型肝炎所造成的肝病死亡,應該要感謝畢思理教授和李慶雲教授合作的臨床實驗。這是一個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的典範研究,也為全人類帶來很大的健康福祉!
畢思理教授結束在台灣的B型肝炎系列研究後,回到美國擔任德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但是他仍然很關心台灣的公共衛生發展,特別是B型肝炎防治的成效。畢思理教授每次從美國回到台灣,都會拜訪李慶雲教授討論B型肝炎研究,並且閒話家常,我很榮幸有很多次都被邀參加!每次畢思理教授都稱李教授為George。我第一次聽到畢思理教授說:「我的好朋友、老朋友George!」我還愣住了一下,幸虧黃綠玉教授告訴我George就是李教授,我才恍然大悟!直到畢思理教授於2012年辭世,我常能見到兩位大師的情同手足,彼此惺惺相惜!更能從他們的交談中,體會到學術研究的樂趣、攜手合作的珍貴、以及美好友誼的永恆!
我在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的時候,曾經和內人邀請畢思理教授伉儷、李慶雲教授伉儷一起用餐。我們談了很多B型肝炎的最新研究,以及臺灣B型肝炎防治的卓越成果,現在已經記不清楚當時談話的詳細內容,反而讓我和內人至今仍然印象深刻的,就是李教授對師母無微不至的體貼照顧。李教授伉儷的鶼鰈情深,真是令人羨慕!唯有如此恩愛的夫妻,才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才能培育出很優秀的子女。李教授在接受口述訪問時,提到自己在「神召會」遇到生命中的貴人—師母。他平常會陪師母上教會,但是直到師母過世前一個月,他才接受洗禮,為了兩人在天國再相聚,李教授對師母的愛是天長地久的!
《兒科大師李慶雲:他的時代 他的故事》這一本書,不僅詳細記錄了李教授一生的精彩故事,三位編著者也很用心地把李教授生活的時代背景,做了很翔實的描述,讓讀者們能夠深入了解臺灣醫學教育與醫藥研究的長期變遷,更加欽佩李慶雲教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積極奮鬥,以及「培育英才、提攜後進」的用心良苦!深切期盼一代又一代的台灣醫界同仁,都能夠見賢思齊,作出更傑出的醫藥研發與人才培育,讓臺灣醫界繼續在世界上發光發熱,帶給全人類更多的健康福祉!
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麻議題近幾年在台灣不僅快速的浮出水面,被頻繁的公開討論其醫療價值、毒品分級、污名化與合法性等議題,其實,這株神奇的植物也引爆了台灣醫學界的內戰!
這集我們特別邀請到發起「百位醫師連署醫療用大麻合法化」連署的賴醫師(Dr. KIANG,意即Dr.ㄎㄧㄤ)來現身說法,聊聊自己為何膽敢以醫師的身份公開站出來挺大麻、如何以一個新科醫師的身份反轉大麻在傳統醫師圈的成見,以及他如何與同為醫師的父親,在一場這輩子最難熬的晚餐上展開大麻的對話。
賴醫師(Dr. KIANG)在節目中談到,其實各先進國家的大麻開放進程,都是由醫療端的開放為第一步。希望聽眾透過這集,了解大麻可以是醫療選項之一,有需要的人應該要被賦予選擇使用的權利。這顆震撼彈到底在醫界掀起多大的波瀾?到底醫界是如何看大麻?讓我們繼續聽下去 …
「大麻煩不煩」EP9 重點,五件事:
1)「大麻在台灣,還是超級違法!超級違法!超級違法!」講三遍知道什麼意思了吼!
2) 不再冷處理:大麻議題將開啟一場醫界新舊世代的革命性對話
3) 先別急者反對,先去看看「百位醫師連署醫療用大麻合法化」連署活動在訴求些什麼
4) 期待聽到中醫師的觀點
5) CBD在台灣是合法的,但買不到,且僅限「個人使用」
段落摘要:
01:04 Zoe見網友:醫師挺大麻的「歹夫好可央Dr. KIANG」
02:20 學長種大麻?跟神奇植物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03:33 與惡魔的交易:大麻臭名
04:08 與生死的距離:大麻醫療價值的省思
04:56 大麻的研究與教育匱乏
05:27 大麻被證實的醫療效益:慢性疼痛、多發性硬化症、化療副作用
06:19 大麻對睡眠障礙有幫助?
07:41 掀起醫界論戰的「百位醫師連署醫療用大麻合法化」連署
09:01 未知而產生懷疑:一個植物同時具有多重療效
09:25 中醫師怎麼看大麻?
10:23 醫生內心鎖鏈斬得斷嗎?
10:43 這輩子最難吃的晚餐:對父親出「大麻」的櫃子
13:18 醫療用大麻 vs 娛樂用大麻
13:52 各國醫療用大麻的現況:墨西哥、泰國
15:22 泰國大麻診所一開放就供不應求?
17:08 世界衛生組織:CBD的潛在醫療價值
17:30 CBD廣告在日本到處都是
18:14 CBD在台灣 “不是毒品”(意思就是,CBD在台灣合法)
19:33 Zoe每天至少回答3次的問題
20:28 THC含量超標就變二級毒品:台灣超嚴苛的衡量標準
22:00 重點來了!人類為什麼需要大麻?
23:36 繼同婚後,大麻能成為下一個公眾議題嗎?
如果舉辦一場醫界的醫療用大麻辯論會,大家會有興趣聽嗎?
---
節目聲明:大麻雖有神奇療效,過度使用還是會讓你腦袋壞掉。
---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嘖嘖集資: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ghostislandme?r=99798cd2c6
#大麻煩不煩 #podcast #醫用大麻
主持 - 李菁琪律師 (有麻煩 Better Call Zoe)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 湯瑪仕 Thomas Lee
剪接混音 - 湯瑪仕 Thomas Lee
聽眾信箱:web@ghostisland.media
MB01453KLOJGYTW
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春天─許金玉和辜金良的路」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藍博洲
本書特色:
在黎明未至的晦暗時刻,即使前途不明,
路,還是要繼續走下去。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春天:許金玉的故事》主人翁,最詳實深刻的文字記錄。
許金玉,一個養女出身,從女工蛻變成為工運領袖的覺醒女性。
辜金良,一個拒絕在殖民教育體制下成長,自學從商的嘉義子弟。
穿越時代裂隙,走過風雲洶湧的歲月,他們歷盡煎熬與折磨才終於得以在槍口下倖存。然而倖存之後的人生,卻是看不見邊際的桎梏,還有更加深沉的瘖啞與噤聲。用餘生相濡以沫的兩個人,在平凡卻不得平靜的日子裡,依舊堅持著他們的信念,透過一切的可能去實現心目中的進步價值。
以掇拾白色恐怖民眾口述生命史為己任的藍博洲,再次將手中的筆化為鏡頭,把歷史現場還原在世人面前。讓人們看見政治受難者在磨難之後,堅毅求生的掙扎,以及對自我信念的不懈追求。
已經走過的道途縱使布滿了荊棘和血淚,未來的路仍將繼續延伸,伸向那令人期待的春天。
作者簡介:藍博洲
1960年生於台灣苗栗。1983年開始小說創作。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職《人間》雜誌,時報出版公司特約主編,中央大學「新銳文化工作坊」主持教授,TVBS《台灣思想起》製作人,東華大學駐校作家。現專事寫作。 出版作品:短篇小說《旅行者》,長篇小說《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誕生》、《藤纏樹》、《台北戀人》,報導文學《幌馬車之歌》、《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台灣好女人》、《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紅色客家人》、《尋找祖國三千里》、《台共黨人的悲歌》、《幌馬車之歌續曲》等,歷史報導《沉屍、流亡、二二八》、《尋訪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紅色客家庄》、《麥浪歌詠隊》、《共產青年李登輝》、《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年》、《白色恐怖》、《消逝在二二八迷霧中的王添灯》、《老紅帽》、《台灣學運報告1945-1949》,散文《戰風車──一個作家的選戰記事》、《你是什麼派》等。
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醫師公會全聯會- 《台灣醫界雜誌》屬全體會員的園地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灣醫界雜誌》屬全體會員的園地,一向敞開大門歡迎會員投稿各類著作, ... 雜誌》身負辦理通訊繼續教育課程之使命,尤其對無專科醫師執照者,《台灣醫界雜誌》對其 ... ... <看更多>
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台灣醫界通訊繼續教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台灣醫界通訊繼續教育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台灣醫界答案、台灣醫界雜誌通訊考題答案、衛福部醫事系統入口網網站有關運動與健身文章或書籍, ... ... <看更多>
台灣醫界繼續教育 在 Re: [感想] 台灣醫界網站繼續教育題目更新囉- 看板medstuden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pop88pop88 (小紅帽恰恰)》之銘言:
: https://www.tma.tw/elearning_98/index.asp
: 連結附上
: 今年有一分性別跟一分感控,填寫簡單不刁難
: 大家快點上去填寫吧
: 答案什麼的應該不需要討論吧
雖然簡單不刁難而且大家試誤一下也知道答案....XD
不過就還是順手放上來分享給大家~
所有課程都有投影片或錄影,有興趣的同好可以再自行深入閱讀~
109年度網路繼續教育 測驗期限:2021/1/21
【專業品質】網路繼續教育課程
CBDD 1 建立基層醫療事故關懷機制及支援資源
DADC 2 醫療爭議支援機制經驗與實務
DDDC 3 自殺防治守門人:理念與實踐
DBAC 4 稽核概念與計畫
BDDD 5 機上醫師權利義務/法規
BDAC 6 客艙醫療資源管理及機上急救與設備
DCBC 7 醫病共享決策(SDM)概念
DDCB 8 醫療器材上市後監控暨安全評估管理
CDBD 9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流行病學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政策(感染控制學分)
DDAD 10 性別暴力(性別議題學分)
【專業課程】網路繼續教育課程
DDDD 1 航空生理與緊急醫療處理
ADDD 2 登革熱早期診斷及臨床處置
DDDD 3 登革熱危險徵兆與診治指引
ACDD 4 登革熱重症病人的處理原則
ABDA 5 藥害救濟制度與肝傷害案例
ABDC 6 藥物性肝傷害的現況、診斷與防治
DDDD 7 卡介苗骨髓炎個案分享
BCAD 8 疫苗接種部位極度紅腫個案分析
DABD 9 雙磷酸鹽類藥品之風險管理與藥害案例分析
DADD 10 探討茲卡病毒感染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63.204.9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580739883.A.AFD.html
※ 編輯: michaellaipo (203.163.204.97 臺灣), 02/03/2020 22:25: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