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30)是「臺灣設置請願運動」100週年紀念日,立法院特別安排與當時參與的民主先賢的後代,共同緬懷先賢們對台灣的貢獻!
三點感想跟大家分享:
1. 台灣是一個缺乏記憶的國度,我們應喚醒全民對台灣歷史的記憶!
2. 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要珍惜民主成果!
3. 意欲侵略台灣的強權應從台灣史知道台灣並非易與之地。
【臺灣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開幕典禮致詞稿全文】
賴副總統、蔡副院長、各位委員同仁、林芳瑛董事長、請願運動先驅的後裔們、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先生、媒體朋友,大家好!
台灣是一個缺乏歷史記憶的國度。從大航海時代以來,台灣歷經荷蘭、西班牙、清國、日本的的殖民體制及兩蔣的威權統治,本土歷史文化長期遭受壓抑、扭曲,例如我年輕時所受的教育,對長江流經哪幾省能夠倒背如流,但對玉山位於何處,卻模糊不清;對文天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終身難忘,但對抗日三猛、霧社事件的事蹟卻晦莫如深。
德國總統魏茨澤克在公元1985年,二次大戰結束40週年紀念的演說中,有句令人深思的名言:「無視於過去者,對現在也會是盲目的。」的確,我們要想認清現在,就必須瞭解過去,就像醫生診治病人,必須翻閱病患的病歷史,才能對症下藥一樣。立法院選擇在元月30日,藉民主議政園區舉辦「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的目的,就是要讓社會大眾了解,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100年前的今天,那是一個被殖民的年代,以林獻堂先生為首的台灣先賢們,就已經遠赴東京展開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為臺灣住民爭取民主與自治。
要想了解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則應回顧台灣人民的抗爭歷史。荷治時代,曾經爆發郭懷一抗暴事件;清治時期,台灣俗諺稱:「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形容民變頻頻發生;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對反抗者一律稱之為土匪,感慨地描述:「島內各地遍地所謂土匪蜂起,其騷擾跋扈全島已無一寧靜片地」,其中又以北部的簡大獅、中部的柯鐵虎、南部的林少貓最為勇猛,稱之為「抗日三猛」;甚至直至統治台灣35年後,還發生震驚國際的原住民霧社事件。而兩蔣時代的白色恐怖時期,台灣人民依舊前仆後繼,史不絕書。檢視這一頁又一頁的壯烈抗爭滄桑史,特別也讓有意侵略台灣的強權知道,台灣並非易與之地。
台灣人民不是天生奴才,面對不公不義,總會奮起抗爭,而且不僅僅是販夫走卒之輩,台灣的文人仕紳,一樣不落人後。從1921年開始,林獻堂先生領導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便是典型的案例。當時文教界有感於武裝抗日的悲慘與失敗,於是改採非暴力抗爭路線。從1921年開始請願,歷經14年的奮鬥,終於直接或間接影響日本帝國政府自1935年開始,舉辦「州市街庄」層級的選舉,這也是台灣史上第一次選舉;1939年續辦第2屆,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才中止辦理。
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是一個重要的開端,其後臺灣人民一棒接一棒傳承自由思想,一代接一代落實民主價值。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開始推動地方自治,據學者研究,在當選的各縣市級參議員中,有32位曾參與包括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在內的各種社會政治運動;另台灣省參議員方面有16位,佔47位省參議員中的34%。從這個脈絡來看,「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不論就自由民主理念植入民心,或者孕育為臺灣奮鬥的民主鬥士,均對後來的台灣民主化直接或間接帶來巨大的影響!百年後的今天,如毫末之種子已經長成巍巍的大樹,撫今追昔,我們除了欣慰台灣民主已經成為享譽國際的民主典範外,更應該時時感念先賢們的犧牲奉獻與威武不屈的精神。
今天我們齊聚在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也就是齊聚在兩蔣戒嚴體制下,奠定臺灣民主發展基礎最重要的民意殿堂--台灣省議會所在地,一起來緬懷先賢們不屈不饒的奮鬥精神,具有極深刻的歷史意義。藉此我要特別向共同主辦展覽、並提供林獻堂先生真跡日記的霧峰林家,以及請願運動先驅的後裔們撥冗參加,表達誠摯的感謝!祝大家新年快樂、平安順興、百年展覽圓滿成功!
-------------------
新聞報導: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週年 游錫堃籲珍惜民主成果
https://cnews.com.tw/181210130a02/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目的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月30日,這個沒什麼人會紀念的日子,是1921年 臺灣人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書》的日子。
1921年1月30日,林獻堂將上有一百七十八位臺灣民眾連署的《臺灣議會請願書》上交日本帝國議會,開啟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的序章。自1895年臺灣歸入日本帝國版圖以來,大小規模的武裝抗爭雖然逐漸式微,但隨著教育體制成熟,以新式教育為養分的臺灣青年,漸漸在帝國與殖民地的周旋中嶄露頭角。
當時人在東京的臺灣留學生,自「帝都」汲取了新的民主思潮,開始關注出生地臺灣的殖民統治。以林呈祿為首的臺灣青年主張,訴求六三法撤廢,等於認同以「同化」為目的的內地延長主義,於是,他們改以殖民地自治為核心價值,依日本帝國憲法要求國家賦予殖民地人民請願權,並要求帝國議會設置殖民地議會。幾經挫折,終於在14年後間接促成了1935年日本政府開放臺灣州、市、街、庄的議員半數民額由民選產生。
回顧「臺灣議會請願運動」進行的1921到1934年,這十四年間臺灣人雖然身處殖民地的弱勢處境,但至少能透過民主方式,向中央政權提出訴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請願運動開始前,林獻堂還多次拜訪時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讓我們看見一個運動者發起聯署前還會事先通知執政者,有著溫潤多禮的性格。而田總督多次在日記中反對林獻堂等人的「不穩舉動」,並在會面時「痛論其謬妄,忠告靜思熟慮」發出多次警告。兩年後「治警事件」爆發,爭取臺人權益的知識份子多人遭日本官方逮捕,經過一二審上訴,多數都無罪釋放,罪行最重的則被判刑四個月。
所有的權益都是有人犧牲爭取來的!臺灣啟蒙運動遭一次又一次打壓,但隨即累積能量再起,臺灣人意識也跟著一波又一波逐步啟蒙。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也不難理解日本時代臺灣人在殖民體制下矮人一截的苦悶無奈,士紳透過管道與統治者溝通、同時發起各種運動,即使有各種打壓,大致還能在法治的規範下逐步爭取權益。
習慣這種模式的臺灣人,絕對難以想像戰後面對的中華民國政權統治竟是截然不同的光景。1947年二二八事件一發生,各地臺灣仕紳自發性地組織地方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向中央提出地方自治的宣言與要求。相較於日治時期的「嚴正警告」,這次臺灣人民的發聲,換來的是蔣介石下令「祖國」軍隊來臺進行稱為「清鄉」的全島大屠殺;相較於臺灣議會請願運動所引發政治迫害「治警事件」,最重的判決是蔡培火與蔣渭水兩人的四個月徒刑,二二八事件後領銜與國民政府軍溝通交涉的地方仕紳一一被公開處決或人間蒸發,湯德章、王育霖、李瑞漢、陳澄波,一整個世代的臺灣知識份子被大舉消滅。時至今日,臺灣社會民主化一路走來搖搖晃晃,在黨國教育的洗腦下,基本的正義、法治等價值從未被釐清:帶領清鄉密裁的軍人領導在電視上大放厥詞、逼人自焚殉道的警察當上市長、下令屠殺異己、擅自竄改判決書的國家元首可以坐擁紀念堂。一切不正義的作為都能依「奉命行事」、「依法行政」、「大局為重」等話術美化開脫。
長期以來日本時代種種遭戰後中華民國政權刻意醜化甚至抹去,為的是避免在兩相對照下凸顯其為極端落後及文化素養低落外來中國政權的血淋淋事實,以免統治基礎動搖。理解日本時代的真實樣貌,我們才能了解那個時代的臺灣人經歷了什麼,日治並不如黨國宣傳的一無可取,但也並非完美天堂,日本的治理能力遠在中國之上,也不代表臺灣就該被日本統治。我們應努力找回記憶、找回自己,參考前人治理值得參考之處,成為壯大臺灣的養分,畢竟自己的權益終究還是只能靠自己去爭取捍衛。
延伸閱讀:
1920.7.16 《臺灣青年》刊物於東京發行
http://www.twmemory.org/?p=9841
1921.10.17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
http://www.twmemory.org/?p=11979
1923.12.16 治警事件爆發
http://www.twmemory.org/?p=13419
1927.7.10 臺灣民眾黨成立
http://www.twmemory.org/?p=9811
1931.8.5 臺灣民族運動先輩蔣渭水逝世
http://www.twmemory.org/?p=11763
1935.11.22,臺灣選舉初體驗
http://www.twmemory.org/?p=8739
1949.9.23 林獻堂躲避中華民國政權整肅離臺赴日
http://www.twmemory.org/?p=10147
圖:1926臺灣議會設置請願代表赴日本本土請願與橫濱臺灣人會合影。
--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12219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目的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月30日,這個沒什麼人會紀念的日子,是1921年 臺灣人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書》的日子。
1921年1月30日,林獻堂將上有一百七十八位臺灣民眾連署的《臺灣議會請願書》上交日本帝國議會,開啟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的序章。自1895年臺灣歸入日本帝國版圖以來,大小規模的武裝抗爭雖然逐漸式微,但隨著教育體制成熟,以新式教育為養分的臺灣青年,漸漸在帝國與殖民地的周旋中嶄露頭角。
當時人在東京的臺灣留學生,自「帝都」汲取了新的民主思潮,開始關注出生地臺灣的殖民統治。以林呈祿為首的臺灣青年主張,訴求六三法撤廢,等於認同以「同化」為目的的內地延長主義,於是,他們改以殖民地自治為核心價值,依日本帝國憲法要求國家賦予殖民地人民請願權,並要求帝國議會設置殖民地議會。幾經挫折,終於在14年後間接促成了1935年日本政府開放臺灣州、市、街、庄的議員半數民額由民選產生。
回顧「臺灣議會請願運動」進行的1921到1934年,這十四年間臺灣人雖然身處殖民地的弱勢處境,但至少能透過民主方式,向中央政權提出訴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請願運動開始前,林獻堂還多次拜訪時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讓我們看見一個運動者發起聯署前還會事先通知執政者,有著溫潤多禮的性格。而田總督多次在日記中反對林獻堂等人的「不穩舉動」,並在會面時「痛論其謬妄,忠告靜思熟慮」發出多次警告。兩年後「治警事件」爆發,爭取臺人權益的知識份子多人遭日本官方逮捕,經過一二審上訴,多數都無罪釋放,罪行最重的則被判刑四個月。
所有的權益都是有人犧牲爭取來的!臺灣啟蒙運動遭一次又一次打壓,但隨即累積能量再起,臺灣人意識也跟著一波又一波逐步啟蒙。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也不難理解日本時代臺灣人在殖民體制下矮人一截的苦悶無奈,士紳透過管道與統治者溝通、同時發起各種運動,即使有各種打壓,大致還能在法治的規範下逐步爭取權益。
習慣這種模式的臺灣人,絕對難以想像戰後面對的中華民國政權統治竟是截然不同的光景。1947年二二八事件一發生,各地臺灣仕紳自發性地組織地方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向中央提出地方自治的宣言與要求。相較於日治時期的「嚴正警告」,這次臺灣人民的發聲,換來的是蔣介石下令「祖國」軍隊來臺進行稱為「清鄉」的全島大屠殺;相較於臺灣議會請願運動所引發政治迫害「治警事件」,最重的判決是蔡培火與蔣渭水兩人的四個月徒刑,二二八事件後領銜與國民政府軍溝通交涉的地方仕紳一一被公開處決或人間蒸發,湯德章、王育霖、李瑞漢、陳澄波,一整個世代的臺灣知識份子被大舉消滅。時至今日,臺灣社會民主化一路走來搖搖晃晃,在黨國教育的洗腦下,基本的正義、法治等價值從未被釐清:帶領清鄉密裁的軍人領導在電視上大放厥詞、逼人自焚殉道的警察當上市長、下令屠殺異己、擅自竄改判決書的國家元首可以坐擁紀念堂。一切不正義的作為都能依「奉命行事」、「依法行政」、「大局為重」等話術美化開脫。
長期以來日本時代種種遭戰後中華民國政權刻意醜化甚至抹去,為的是避免在兩相對照下凸顯其為極端落後及文化素養低落外來中國政權的血淋淋事實,以免統治基礎動搖。理解日本時代的真實樣貌,我們才能了解那個時代的臺灣人經歷了什麼,日治並不如黨國宣傳的一無可取,但也並非完美天堂,日本的治理能力遠在中國之上,也不代表臺灣就該被日本統治。我們應努力找回記憶、找回自己,參考前人治理值得參考之處,成為壯大臺灣的養分,畢竟自己的權益終究還是只能靠自己去爭取捍衛。
延伸閱讀:
1920.7.16 《臺灣青年》刊物於東京發行
http://www.twmemory.org/?p=9841
1921.10.17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
http://www.twmemory.org/?p=11979
1923.12.16 治警事件爆發
http://www.twmemory.org/?p=13419
1927.7.10 臺灣民眾黨成立
http://www.twmemory.org/?p=9811
1931.8.5 臺灣民族運動先輩蔣渭水逝世
http://www.twmemory.org/?p=11763
1935.11.22,臺灣選舉初體驗
http://www.twmemory.org/?p=8739
1949.9.23 林獻堂躲避中華民國政權整肅離臺赴日
http://www.twmemory.org/?p=10147
圖:1926臺灣議會設置請願代表赴日本本土請願與橫濱臺灣人會合影。
-\-\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12219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目的 在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Explor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是日治時期台灣反抗運動,從武力反抗轉為非武裝反殖民運動的轉淚點。 . 1921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