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和 二〇四六 台灣的成員們在彰化齊聚,就是為了幫 楊子賢 讚聲。子賢不只是2046的成員、也是台大的學弟,更是社會運動一路上的好戰友。
同時,昨日也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的紀念活動,子賢幫我們安排了幾個相關的重要景點導覽,從當時的知識傳遞中心元清觀、到賴和入獄時所在的彰化分局以及市民們從事公眾活動的重要場所彰化公會堂。
認識子賢的人都知道,他對公眾事務有著非常高的熱情,從16歲開始就讀彰化高中時,受到恩師「沒有行動的閱讀是無效的」一話啟蒙,籌組「喚醒彰化青年聯盟」關心在地議題;大學期間加入學運社團,於政大推動轉型正義,並在反台化空汙運動串連彰化學生,為家鄉發聲;23歲成立「磺溪文化永續協會」籌劃「抗中保台彰化青年詢獎團」與地方青年一同在市場與街頭宣講;同時,在近幾次大選也都返鄉輔選。
子賢目前正投入彰化市、花壇鄉、芬園鄉的縣議員初選,子賢雖然年輕,但這十年來持續參與公眾事務,從未離開過彰化,始終心繫故鄉、並以行動實踐,現在要帶著這些熱情往下一個階段前進。
2046的成員目前只有我和基隆 張之豪議員是非六都的民代,非常期待子賢能進入縣議會,我們的選區都是三個行政區,一個比較大的縣轄市配上兩個較小的鄉,同時也都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卻同時受到鄰近都市的巨大影響,有非常多類似的地方可以交流。
對我們來說,投身政治取得公職並非目的所在,透過這個位子推動或完成什麼才是重點,子賢在初選期間,文宣的內容,選擇了賴和的詩與台灣梵谷陳來興老師的畫,並輔以民主前輩石錫勳醫師對抗強權的故事,都展現了他對故鄉深切的關懷並揉合年輕人的創意。
希望彰化市、花壇鄉、芬園鄉的鄉親,能一起來支持子賢,讓他有更多力量,能為故鄉服務。
黃捷 高雄市議員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黃守達 台中市議員
藍士博 台灣基進桃園黨部執行長
戴瑋姍 新北市議員
林穎孟 台北市議員
林亮君 台北市議員
吳崢 政治工作者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my muah_styl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實說,以前我在萬華附近上班時,對萬華印象真的很差。 跟大多數人的印象一樣,停留在髒亂、惡臭、老舊.... 但是很慶幸遇上這次的一日導覽, 讓我有機會能夠顛覆對這裡的印象、沒有錯過這裏的一點一滴珍貴的歷史文化、和前人遺留下來的歲月痕跡。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不想就這樣錯過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寶貴的歷...
台灣詩路導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918防疫記者會綜整】
#4種疫苗逾24萬劑依序施打 10/1流感開打
今天是連續29天+0,防疫仍不能鬆懈,居家隔離人數5人,因為+0所以沒有足跡。目前有4種疫苗開始施打,逾24萬劑,會依序進行施打,請鄉親依接獲的通知或是預約的時間及地點前往接種,各種疫苗施打流程分別是9月15~18日是由村里長通知65歲以上的AZ第二劑,中秋節三天讓醫護人員稍為休息並與家人團圓,中秋連假之後,9月22~23日為65歲以下在平台預約AZ第一劑者接種,9月24~25日也是由村里長通知65歲以上的AZ第二劑,9月30日及10月2日接種高端第二劑。另外,流感則從10月1日起開打,預約平台預約BNT的接種日期則為9月27~29日,75歲以上長者莫德納第二劑是在9月24、25日接種,9月23日~10月8日則是高中職及國中的校園BNT接種時程。
大家關心的7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原住民的莫德納第二劑接種,2萬5000劑已於昨天到貨,都已造冊完成,不用上網預約,村里長會在中秋過後9月22日起發送通知單,通知長者的接種時間及地點,並在9月24日~25日接種,家人也可上彰化縣疫苗平台查詢。
鄉親在接種「COVID-19」與「流感疫苗」時,兩種疫苗需間隔7天以上,且在施打前要主動告知疫苗接種史,而醫護人員同樣要提醒鄉親,並評估且查詢鄉親的接種史,且接種後一定要在健保卡上貼接種貼紙。
符合BNT疫苗校園造冊的為12-17歲國中生、高中生、五專前三年級生,以及9月1前日滿12歲的國小學生,符合資格的有61818人,同意施打的有5萬9345人,同意施打率約96%,下週依序開打,請家長提醒孩子在前一天不熬夜,要吃早餐,當天請穿著寬鬆衣袖、接種前要確認,身體是如有不適不要勉強施打,還是會預留疫苗,接種後需休息30分鐘。
先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月圓家人團圓。提醒大家,中秋佳節彰化縣烤肉規範,烤肉活動參加對象以同住家人於家戶進行為宜、避免跨縣市南來北往之大型家族聚會烤肉、禁止於社區活動中心、宮廟廣場、公園、 風景區、停車場等公共場所或政府機關場所辦理烤肉等活動。中秋賞月,減廢回收:月餅空盒壓扁後回收、柚子皮維生廚餘回收或製作城清潔劑、一次性餐具清洗分類堆疊後回收、在家烤肉使用重複性餐具。
大家一起來Pay,政府美意及八大行庫配合支持,利用這次疫情推動數位化,只要是農漁會、休閒農場、補習班、幼稚園、社區大學、運動中心、運動中心、旅宿業、觀光工廠、市場、夜市攤商、商圈、商店等,通通都可以,只要是做生意需收錢的都可參加,這是數位商機,到明年6月30日前都可不收手續費,今天做的生意,隔天就可拿到錢,有興趣可和台灣銀行連絡。
2021全國古蹟日,9/18(六)~9/21(二)10:00~16:00於福興鄉福興穀倉舉辦「文資爆米香-福興穀倉再現」活動,現場有福興糧票闖關遊戲抽好禮、一桿秤仔文化市集、古蹟有藝思(勤棋書藝、茶香品茗、各式首座體驗、導覽活動、文資輕旅行、文資小學堂等活動)、米包丟丟樂趣味競賽(限100名,報名送爆米香及福興穀倉限量造型磁鐵1份)、當期展覽「糧政發展史與勤棋詩畫展」、「流微型當代藝術展」、「彰化建縣300年特展~與時行-尋找城市的記憶座標」、「建縣三百追尋老時光鹿港影像展」。
也歡迎來彰化騎鐵馬自由行,中臺灣推20條單車路線:彰化推出有三個路線,一是溪湖埤頭自行車道,溪湖糖廠轉型觀光後,緩緩行駛的蒸汽火車,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體驗,沿著糖廠觀光五分車路線騎至埤頭鄉,欣賞鄉村大片農田景致,溪湖糖廠吃冰棒消暑清涼一夏。二是長青自行車道,沿途許多樹蔭暖陽灑落、微風輕拂、路線平緩輕鬆漫遊,沿著田中及社頭山麓而行,全長15公里。三是三鐵跑水自行車道,由高鐵、台鐵、鐵馬,由田中高鐵站出發,沿線循著八堡圳道騎城,來到二水車道緊鄰鐵道,與火車同行是最大的特色,走訪二水老街歷史建築,適合全家一同前來山腳下尋稻海、三鐵追風行,二水站是火車集集-二水線交會點,沿途行經台灣獼猴保護區、八堡圳源頭、林先生廟等景點。
台灣詩路導覽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寫在不朽的青春 展覽音樂 發行之前
前言
從沒想過一開始與友人們,兩位喜愛的導演黃邦銓與林君昵加上聲音周震周師傅的合作,從紀錄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講述台灣早期飄盪到日本的作家翁鬧,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南光木漏れ日》,到參與北師美術館《青春不朽》修復黃土水少女胸像紀錄短片,組成了四人的木漏類比團隊。無論是認識底片膠卷拍攝出來的溫潤質地,與電影聲音更緊密的互動,過程無意中似乎一直都指向著那個,不曾經歷的台灣早期時代。這些珍貴的經驗好像也讓我明白,對於膠卷紀錄時間莫名著迷的感受。
首次與作品對話
除了這部紀錄片配樂,因緣際會,參與了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覽的語音部分:這當中包含了語音導覽朗讀與其背後的配樂。戰戰兢兢面對這首次的語音朗讀嘗試,本想針對北師研究團隊規劃的六大主題,創作六首音樂(作為語音朗讀的背景),卻不知怎麼才創作了第一系列破曉的覺醒的音樂,從第一件作品《黃土水-少女胸像》到第二件作品《鹽月桃甫-萌芽》心裡就直覺不對!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怎麼能適切的創作出一個極中性的音樂能涵蓋不同藝術家在不同時間點、不同心境完成的作品?當下判斷,自己的能力還做不到,於是就閃過那就逐一與每個作品對話的念頭。
既然出現這個念頭,那就這麼做吧!
與北師美術館的團隊提出自己這樣瘋狂的想法也獲得支持之後,
我真的開始了一段奇妙內在的創作旅程。
看著螢幕裡的作品圖像,配讀研究團隊寫的關於藝術家與作品相關文獻,第一次做音樂不是聽著導演或編舞家侃侃而談心中的想法,無法從話語的節奏去多認識眼前的藝術家想表達的思想內在,唯一的線索與途徑是筆觸、色彩、形體、作品的主題,在不斷地凝視中尋找可以走入的線索:有時是整體畫面、有時是主題給予的聯想,或是藝術家本人的生命經歷,直覺地選擇以什麼樣的器樂、聲響、表情等,寫下每一首音樂。
到了傳統的變革這個主題,想著音樂上要如何能詮釋這個「變」,才能真的與畫作呼應,腦海裡馬上出現玉鳳的琵琶聲響,心想若是從自己的角度編寫另外有傳統器樂帶入,應該會很有趣。特別要大力感謝江湖中傳說的琵琶俠女音樂家鍾玉鳳的兩肋插刀,義氣相挺,豪爽答應這個奇怪的邀約(?)無論是《呂鐵州-鹿圖》中詮釋活潑的小鹿,《鄉原古統-春之庭、夏之庭》想創造某種木管樂器與琵琶交織而出現的東洋帶入一點點西洋味道,《林玉山-庭茂》玉鳳使用面板三弦創造出古琴的韻味等。另外還有玉鳳向《陳澄波-東台灣臨海道路》致敬的創作曲,輪指的手好美,也是湧上岸邊的浪花。我看著出神。
(p.s. 關於每一首音樂更多的創作過程,待日後慢慢分享)
從展覽語音導覽到即將發行的展覽音樂專輯
當時,心裏想著語音導覽要給人什麼感覺?
希望能清楚傳遞研究團隊書寫的文字內容,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讓聽的人透過耳機的聽覺環境創造出一個心裏空間,在這樣隱性的邊界裡,即使現場觀展的人數眾多,是可以有機會與藝術家的作品獨處對話的一點點時光,透過音樂與聲響,多一些不同角度欣賞眼前的作品。
隨著畫冊的募資發起,北師美術館提及這些音樂出版分享的可能性,這些大概是我一開始從未想過的事情。一開始出發點是即使展覽已經結束,但希望這些音樂能夠在大家欣賞畫冊時,成為一種陪伴。幾經討論,大家都有共識覺得語音朗讀留在展覽當中,而出版的音樂讓它單純只有音樂。
展覽結束後好幾個月,再一次又與《不朽的青春》有另一個連結。重新混音31首語音導覽裡的音樂,也將木漏類比團隊《青春不朽》紀錄片音樂收錄在專輯的最後成為第32首。特別要感謝北師美術館團隊一路的支持,以及後期混音、母帶處理的劉詩偉,很有耐心的聆聽,看我寫的每一首筆記,這些與無人聲歌曲混音的不同邏輯,非常感謝詩偉很細緻用心一起走過最後這個階段。
最後在詩偉的工作室聆聽完成後的母帶,一口氣聽完這32首音樂,腦海仍舊是前輩藝術家的畫作、雕塑,歷歷在目。
不朽與耕作
《不朽的青春》展覽開始後,不再是在螢幕前看到作品,而是真正站在作品面前時,內心有許多翻騰,許久沒有再一次感受到純美術的力量,那樣純粹、安靜、直接、飽滿、充滿生命力!時代不曾停下腳步,藝術家也不曾停下步伐,現今創作媒材從物件到數位科技,音樂創作也是,科技的進步,開展了全新不再只是用音符來創造聽見的世界。
試著理解黃土水說的精神上的不朽。
看展的過程,讓我從前輩藝術家身上學習到,創作本身就是生活裡實實在在感受的累積,忠實而炙熱地將當下觸動的所思所感用自己擅長的媒材記錄下來,更是一種非得不可的精神意志。不曾經歷的時代,卻能夠透過藝術作品讓人們有機會靠近那個時期生活著的台灣。
母帶完成後,花了一段時間將每一首音樂取了名字,希望它們各自獨立有新的生命也呼應著前輩藝術家們的作品。我也期許自己像個農夫耕作般,不問為什麼順應著自然大地,繼續不斷不斷地創作。
我的前言似乎太長了,大概是太多想分享,謝謝你耐心閱讀,也希望你會喜歡這些音樂,
五月十七日會數位線上發行,期待你們聆聽後的回音。
#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
鍾玉鳳 Chung Yufeng
MoNTUE北師美術館
🤍
台灣詩路導覽 在 amy muah_styl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老實說,以前我在萬華附近上班時,對萬華印象真的很差。
跟大多數人的印象一樣,停留在髒亂、惡臭、老舊....
但是很慶幸遇上這次的一日導覽,
讓我有機會能夠顛覆對這裡的印象、沒有錯過這裏的一點一滴珍貴的歷史文化、和前人遺留下來的歲月痕跡。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不想就這樣錯過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寶貴的歷史,那就一起來認識這個曾經繁華的艋舺、實地的走訪一趟吧:)
也很歡迎分享給海外要來台灣觀光的朋友,一起深度旅遊了解台灣^^
——————
//音樂資訊//
特別推薦「四月望雨」
四季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1P_B-rq-eI
月夜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w8lB93RKVI
望春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yGy5LdWB4
雨夜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oaUKIn10s
演唱者「純純」,本名劉清香(1914年-1943年1月8日),是一位出身臺北的台語流行音樂歌手。
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Location/Detail/bba0f693-ee34-43e2-ad68-cdcc392bf355
——————
//影片資訊//
::景點一:: 高家藝旦間古蹟
原名為穀鳥軒,,屋頂有一個「高」家字樣,是日治時期有一戶高姓人家,曾經在此處經營藝旦間,當年藝旦會在二樓窗台上招呼街上過客。
目前為85度C連鎖咖啡店。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50號
::景點二:: 百年青草巷
一走進青草巷,真的能聞到一股濃濃的青草香味。
據說艋舺開墾之初,當時流行疾病相當多,但是有證照的中醫卻極少,青草藥店就成為民間診療的主要機構,大家都是喝青草熬成的湯汁來治病,許多的古傳偏方,都隱藏在其中,當時還被人稱為「救命街」。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224巷
::景點三:: 剝皮寮歷史街區
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的洋房,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
::景點四:: 協興蛋業
第一代老闆張武濟先生於民國38年創立,秉持著「不賣自己不敢吃的東西」的精神經營近七十年。
如今第三代老闆擁化學背景的老闆著重產品檢驗報告。另改造原本店面裝潢設計,翻轉大眾對傳統市場印象,讓更多人願意走入市場。
並且堅持挑選優質小農牧場,即時掌握動態以避免財團大規模收蛋造成控管不易的疏漏。
地址:
108萬華區康定路172巷1號
::景點五:: 友好咖啡
靠窗的位置可直接看到祖師廟,為相當文青的手沖咖啡和手工甜品店。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126號2樓
::景點六:: 落鼻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俗稱祖師廟,奉祀清水祖師陳昭應,於清乾隆52年(公元1787年)起造廟宇,乾隆55年(公元1790年)落成。
關於清水祖師傳說甚多,據說每逢天災巨變前,其神像鼻子便會掉落以作為警告,因此又有「落鼻祖師」尊稱。這樣鼻子掉落的神蹟據說在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屢次出現,而且從以前一直延續至現代。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
::景點七:: 老濟安 療癒風青草茶吧
這次艋舺一日遊中,最讓我驚豔的一間店。
創立於1972年,至今已40多年。店面改裝的十分精緻、復古卻又符合現代的流行趨勢,對喜愛拍照打卡的年輕人來說相當吸睛。
店內把藥草像乾燥花一樣吊掛在天花板上,同時兼具裝飾和展示用途,不得不說店主的設計真的十分有巧思。
品茶方式也相當不簡單,可以坐在吧檯品嘗套餐式的傳統青草茶、及療癒手沖式茶飲,也能為顧客調配專屬的茶飲!
十分建議在這裡呆一個下午,讓店主為你們細細解說青草茶的妙用吧!
地址:
108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84號
——————
//題外話//
想多了解台灣民間信仰歷史的話,很推薦看一部LINE WEBTOON的漫畫「引路人」,把許多台灣歷史文化和民間信仰轉換為簡單易懂又精彩的內容,再回頭看看自己腳下這塊土地,又覺得更親近了幾分。
「引路人」:
https://www.webtoons.com/zh-hant/drama/hellmessenger/list?title_no=1226&page=1
——————
這次的影片跟照片,一樣都是用Sony的相機拍的唷!
📷1⃣ Sony A6400+Sony FE 35mm F1.8
📷2⃣ Sony RX100M7
——————
//穿搭資訊//
。髮型:
台北中山Starry 阿布 |https://www.facebook.com/StarryhairDesign/
。睫毛:
夏樂時尚美學Kelly(艾咪讀者找Kelly可以拿小禮物唷)|http://amy.muah.blog/LBDRQ
。底妝:
富士艾詩緹防曬飾底乳 https://goo.gl/zrtAWh
GA氣墊
。唇彩:植村秀&GA400
。眼影:打亮Burberry/Bbi@
。腮紅:NARS
——————
最多人問的美白祕技看這裡👉
。一年內已經用掉10罐!美白精華化妝水
|http://amy.muah.blog/DX4A2
。幫我養成不曬黑體質❤日本美白錠
|http://amy.muah.blog/G4RQL
。美白首重保濕!我這一年來最愛的美白保濕水凝霜
|http://amy.muah.blog/GBWEL
。我的美白懶人包
|https://muah.blog/2016-07-08-7/
——————
艾咪.Muah💋
FB|https://www.facebook.com/Amysjam/
Blog|http://muah.blo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my.muah_style/
關於我|http://muah.blog/about-me/
合作請看|http://muah.blog/hi-amy/
合作請來信|amysjam331@gmail.com
——————
台灣詩路導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聖地雅哥朝聖之路」介紹
訪問作者: 區國銓
內容簡介:
Caminante, no hay camino,
行者,無其他的路
se hace camino al andar.
路,一步步走出來
Al andar se hace camino.
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
——西班牙詩人安東尼歐.馬洽多(Antonio Machado)
源於西元9世紀歐洲人的宗教苦行之路,
如今是全球旅人遠離喧擾現代社會,尋求沉澱與自我挑戰的心靈之旅。
熟稔西班牙的區國銓,獨自走過多條聖地雅哥朝聖路段,經驗豐富,
本書收錄經典的法國之路、北方海岸之路、銀之路、世界盡頭之路,
從重要的行前準備、路段指南、庇護所資訊,
到城鎮風光、人文歷史等,一次詳實彙整。
無論你是為了追尋聖雅各的榮光,或想尋找自己而上路,這都是一本必備的導覽書。
作者簡介:區國銓(Benito Ou)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大學表演藝術碩士、淡江大學西班牙語碩士。現職台灣與西班牙表演藝術團體之西語隨行口譯、微笑角即興劇團演員、內湖社區大學與北市知名高中之西班牙語講師。
在馬德里與碩士論文搏鬥時,為了舒緩壓力決定出走,在無任何準備下踏上第一次的Camino(事後證明是需要事前做功課的)。沒想到一走就上癮,不是天主教徒的他從此成為這條路的鐵粉。
出版書籍:《開始在西班牙自助旅行》(與李容棻合著,太雅出版社)
台灣詩路導覽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陳以軒,1982年,生於台灣,畢業於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攝影碩士。作品曾獲台北美術獎入選、高雄獎攝影類優選、新銳藝術家獲獎、The New York Photo Award、Singapore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等獎項。
個展計有《海馬回光畫館》、《我出國了,然後我回來了》、《靜物研究》、《你是懂了嘛》、《我要離開這個城市了》、《Nowhere in Taiwan》,展覽場所於紐約、台北、台南等地。聯展經驗亦豐,如《一場關於真實的導覽》、《混種現場藝術祭》、《大路上展》、《城市精神─大內藝術節年度主題展》、《如果你不會唱歌,我才不要參加你的革命》、《船的創作展─五分之三》等。
此外,陳以軒也是《流浪到台北》、《高雄青年樂舞計畫》、《風箏計畫》等紀錄片的攝影與導演,且為雲門2舞作《捕夢》、《十三聲》、《春鬥》等製作訪談、側記影片。
陳以軒的創作主體為攝影,其媒材形式則橫跨平面攝影,創作書,錄像,影像裝置,以及行為演出,近期創作多關注在攝影如何處理個人的生命史,以及影像媒介在進行溝通傳達時的所產生的模糊與誤謬。
作品系列有《物聲譜》、《食曾在計畫》、《看鏡頭》、《白植物》、《靜物研究Ⅱ:島民》、《物件詩選》、《瑕疵本》、《我出國了,然後我回來了》、《過去的未來,未來的過去》、《靜物研究》、《若有所指失眠》、《塵雪》、《在中間》、《遍尋無處》等等。
他的《食曾在計畫》、《靜物研究Ⅱ:島民》、《靜物研究》等系列,都在無人的場所,凝視著被遺棄的物件。陳以軒表示,關於在遺棄與未遺棄之間的事物,發現有人存在的痕跡,有著莫名的興趣。而《若有所指失眠》、《在中間》等系列,又以畫面具象化某種懸念,在看見與看不見之間,製造出奇妙的分野。至於將灰塵灑在照片上後,予以掃瞄完成的《塵雪》,則是有意對抗好照片必須漂亮優美的一般概念。
《回憶的肖像》是陳以軒自認為的第一件攝影創作,為了撫慰與交往8年女友分手的情傷,乃邀請兩位演員到充滿愛情印記的地方,扮演他與前女友,讓他拍攝,藉此化解心中的種種情緒。
而《過去的未來,未來的過去》則是從紐約返回台灣前,選出100張舊照片,以之預言一年後的生活將是何種樣貌,回台後的一年,他再拍攝實際自己發生的事,復又精選照片,與前100張照片做出對照,便也顯示出時間的雙向結構。
外貌與日本藝人小田切讓頗有相似的陳以軒,正在基隆展開地景藝術創作,結合攝影與裝置藝術概念,於廢校的太平國小三樓面海的玻璃前貼片,完成《物聲譜》系列。
相關新聞
https://goo.gl/AFD9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