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11/10)下午由綠盟主辦,國際獨立核電政策專家「麥可施耐德 Mycle Schneider」將公開演講,針對福島核災後全球的核能現況、對台灣核電政策的影響等,提出他專業的見解,並與台灣專家相關核電與能源專家對談。論壇中也開放給現場觀眾提問、互動!
本活動免費開放給關心相關議題的您,因座位有限,且為事先準備足夠的翻譯設備,請想參加的朋友先填寫簡單報名表,感謝!
報名網址:http://goo.gl/nZBou
--
法國能源與核電政策專家
麥可施耐德(Mycle Schneider)簡介:
法籍的能源與核電政策專家,專研核電產業分析與再生能源倡議,一直以來都為歐洲各國政府(尤其是法國、德國與比利時)以及國際原子能總署,在能源、經濟及核安政策規劃上提供諮詢及政策建議,為『201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 』主筆。1997年獲頒有「另類諾貝爾獎/諾貝爾環境獎」之稱的瑞典「正確生活方式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
英文維基:http://en.wikipedia.org/wiki/Mycle_Schneider
--
活動詳情
時間:11月10日(週六)下午2:00 ~ 5:00
地點: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備註:全程同步中英翻譯
主辦單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敬邀所有關心能源政策與核電發展之相關人士與民眾參與
面對國際能源與環境的嚴酷情勢,政府必須面對台灣能源發展之結構性困境,提出具前瞻式的政策規劃,否則將導致能源與產業政策進退失據,台灣在能源政策的各項改革已刻不容緩。能源政策的改革牽涉到對國際發展以及台灣情境的整體分析,需要國內外專家的協力交流與推動,因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邀請國際獨立的能源與核電政策專家 Mycle Schneider 公開演講與專家對談,與台灣各界互動,期盼能藉由分析福島核災過後各國能源與核電政策現況,進而對台灣目前各項能源議題如核電發展的利弊、再生能源的策略等,提供更多的相關資訊與建議。
報名網址:http://goo.gl/nZBou
主持人:
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邀請出席專家:
Mycle Schneider
國際獨立能源與核電政策專家,『201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 』主筆。
謝得志
核能研究所研究員,前原子能委員會副主委。
楊憲宏
曾任職於聯合報、公視、民視等媒體,資深媒體人及政治評論家。
林子倫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能源政策專家
論壇主題
福島核災過後的各國能源與核電政策現況。
福島核災對核電安全的啟示與對台灣的意義
核電是否為便宜低碳能源選項。
核電是否可作為永續能源政策的過渡選項。
論壇流程
2:00~ 2: 10 座談主題與專家介紹
2: 10 ~ 2: 50 Mycle Schneider 專題演講
『福島核災後全球核能現況及其對台灣的意義』
(Nuclear Power after Fukushima and the Significance to Taiwan)
3: 00~ 3: 40 專家對談 第一輪發言每人10分
3: 40~ 3: 50 現場開放 提問10分
3: 50~ 4: 30 專家對談 第二輪發言每人10分
4:30 ~ 5: 00 提問與回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科學廳 今天是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館方展示教育組的研究人員 #彭海鯤博士,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常設展。 「海洋科技博物館」談海洋科學是名正言順且不可或缺的項目,但基於一般民眾生活在四周充滿科學的環境中,但又常聞「科學」而色變、對...
台灣能源發展 現況 介紹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六(11/10)下午由綠盟主辦,國際獨立核電政策專家「麥可施耐德 Mycle Schneider」將公開演講,針對福島核災後全球的核能現況、對台灣核電政策的影響等,提出他專業的見解,並與台灣專家相關核電與能源專家對談。論壇中也開放給現場觀眾提問、互動!
本活動免費開放給關心相關議題的您,因座位有限,且為事先準備足夠的翻譯設備,請想參加的朋友先填寫簡單報名表,感謝!
報名網址:http://goo.gl/nZBou
--
法國能源與核電政策專家
麥可施耐德(Mycle Schneider)簡介:
法籍的能源與核電政策專家,專研核電產業分析與再生能源倡議,一直以來都為歐洲各國政府(尤其是法國、德國與比利時)以及國際原子能總署,在能源、經濟及核安政策規劃上提供諮詢及政策建議,為『201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 』主筆。1997年獲頒有「另類諾貝爾獎/諾貝爾環境獎」之稱的瑞典「正確生活方式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
英文維基:http://en.wikipedia.org/wiki/Mycle_Schneider
--
活動詳情
時間:11月10日(週六)下午2:00 ~ 5:00
地點: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備註:全程同步中英翻譯
主辦單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敬邀所有關心能源政策與核電發展之相關人士與民眾參與
面對國際能源與環境的嚴酷情勢,政府必須面對台灣能源發展之結構性困境,提出具前瞻式的政策規劃,否則將導致能源與產業政策進退失據,台灣在能源政策的各項改革已刻不容緩。能源政策的改革牽涉到對國際發展以及台灣情境的整體分析,需要國內外專家的協力交流與推動,因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邀請國際獨立的能源與核電政策專家 Mycle Schneider 公開演講與專家對談,與台灣各界互動,期盼能藉由分析福島核災過後各國能源與核電政策現況,進而對台灣目前各項能源議題如核電發展的利弊、再生能源的策略等,提供更多的相關資訊與建議。
報名網址:http://goo.gl/nZBou
主持人:
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邀請出席專家:
Mycle Schneider
國際獨立能源與核電政策專家,『201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 』主筆。
謝得志
核能研究所研究員,前原子能委員會副主委。
楊憲宏
曾任職於聯合報、公視、民視等媒體,資深媒體人及政治評論家。
林子倫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能源政策專家
論壇主題
福島核災過後的各國能源與核電政策現況。
福島核災對核電安全的啟示與對台灣的意義
核電是否為便宜低碳能源選項。
核電是否可作為永續能源政策的過渡選項。
論壇流程
2:00~ 2: 10 座談主題與專家介紹
2: 10 ~ 2: 50 Mycle Schneider 專題演講
『福島核災後全球核能現況及其對台灣的意義』
(Nuclear Power after Fukushima and the Significance to Taiwan)
3: 00~ 3: 40 專家對談 第一輪發言每人10分
3: 40~ 3: 50 現場開放 提問10分
3: 50~ 4: 30 專家對談 第二輪發言每人10分
4:30 ~ 5: 00 提問與回應
台灣能源發展 現況 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科學廳
今天是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館方展示教育組的研究人員 #彭海鯤博士,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常設展。
「海洋科技博物館」談海洋科學是名正言順且不可或缺的項目,但基於一般民眾生活在四周充滿科學的環境中,但又常聞「科學」而色變、對「科學」感到疏離高深又難親近,因此本廳的目的在於讓民眾消除對於海洋科學的排斥,進而產生對海洋科學的興趣。本廳將以活潑有趣的互動方式,呈現出海洋科學中已經了解與尚待探索的課題,同時也讓參觀者感受到海洋科學的發展對人類帶來的福祉,也希望藉由參觀者提出觀後省思,共築海洋可能的未來。
展廳主題:
海洋科學廳包含四大主題。為了讓參觀者從地球整體的角度了解所看到的海,同時也循著歷史軌跡介紹海洋的誕生,因此我們安排第一個主題為海洋面貌。在設計成海洋研究中心的空間裡,將以重視體驗的方式多元地呈現展示。為了呈現海洋波浪產生的情形,海中光線與聲音的傳遞方式,模擬深海水壓的實驗裝置、實際運用於海洋調查與資源探勘的儀器等,介紹海洋的科學特性以及海洋科學的現狀,我們安排第二個主題為「海洋探索」。為了展示日常生活中利用海洋資源製造的產品與一些半成品的原料實物,提醒參觀者其實在各種情形下我們不知不覺使用了許多海洋資源,生活中更少不了海洋資源,藉以說明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們擬定第三個主題為「海洋資源」。在對海洋科學有些瞭解後,民眾可能會對現況有些好奇,因此我們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安排第四個主題為「海洋資訊」。
主題一 海洋面貌:
利用七塊LED 柱狀的顯示板顯示裝置,以燈光與聲音製造出波浪、冰山、海嘯與海中生物等的海洋意象空間效果,稱為Data Pole。「海水的運動」是從不同的時間點、尺度,呈現海水的各種動態。「海洋生態剪影」呈現飛魚躍出水面、浮游生物群在海中徜徉、大鯨鯊在海上覓食、淺水的海藻隨波漂動、深海巨大的魷魚身影晃動、帶著螢光的水母群等。「海嘯」顯現海底發生地層斷裂大水激湧,跨越大洋的海嘯衝上海岸,形成一片汪洋滾流。「海冰與冰山」展現冰川與海水匯合處的大片崩落冰山,激起如山高的水花並形成一座座大型的冰山。北極熊帶著小熊追逐著海獅,最後出現一路挺進的破冰船。這四段重複播放的影片,讓參觀者一進展廳就感受到海洋的氣氛。地球是一個「水的星球」,地表有七成是海洋。這裡要從全球的角度介紹海洋的分布,海洋的寬度與廣度,同時讓參觀者與陸地作比較。另以「海洋相簿」來「重現古代海洋環境」與認識「海洋環境的變遷」。接著介紹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水、海的分布與深度、地球剖面與地殼厚度、全球海洋拼圖、從空中看地球(SOS)等課題。其中SOS 球型劇場是以「海洋與地球」為主題介紹全球性的現像,例如全球的洋流、海溫、海風、海面高度、海底地形、溫室效應等。
主題二 海洋探索:
將模擬研究中心創造空間感覺,以體驗型的展示方式介紹海水的性質與運動等等。
「海水的特性」是讓參觀者了解海水所具有的各種性質(溫度、鹽分濃度、壓力、光線、聲音等),同時也透
過海洋生物的生態學習海水所擁有的各種性質。「海水的成份」是介紹海水中含有哪些物質、多少份量,及各佔多少比例。比較海水所含物質與人體所含物質,可以發現主要成份的種類十分類似。「海洋生產力」是介紹在海洋生態系的最底層是微小的植物浮游生物,二氧化碳與陽光等無機物會產生養分供應給其他生物。另在全球物質的循環上,海洋與海洋生物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介紹海洋與海洋生物所扮演功能的重要性。
「海水的運動」介紹海中發生各種運動,同時利用實驗裝置讓參觀者體驗、學習該性質。過去在研究海洋時,必須實際到海上才能進行調查,但是由於遙測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在不必到海上即能進行觀測,並且將觀測的結果應用到許多領域,「海洋遙測」將介紹相關內容。
「海洋調查船探勘」是以我國最新建造的海研五號為題,介紹研究船的結構、船內研究室所從事的活動、調查儀器等,引發參觀者對海洋調查的興趣。
主題三 海洋資源
呈現可從海洋取得各種資源的圖像,並利用影像與實物介紹人類對各種海洋資源的利用
其中海洋的非生物資源包含海洋礦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能源等。海洋礦物資源的應用,包含化工、紡織、造紙、染料、治金、陶瓷、肥皂、玻璃、醫藥、農漁業、食用等。海洋深層水以水產養殖與農業為應用重點,並用於漁牧、食品醫療、觀光休閒與溫差發電等相關產業。空間資源指可以利用的各種海洋空間,例如人工島、海上機場、海底隧道、海上度假村等。海洋能展項介紹溫差發電、波浪發電、海流發電等。
主題四 海洋資訊:
介紹國際與國內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情形,同時介紹台灣海洋研究的歷程與發展狀況。
海洋的未來:
是以越來越熱的地球,引出全球暖化下的海水溫度上升等海洋的危機,作為本區的引言,讓參觀者警覺「我們僅有一個藍色地球」,開始關心海洋。然後針對人類與海洋關係的四大主題(環境、科學、科技、能源)一一介紹,讓參觀者了解世界各地保護海洋、研究海洋、運用海洋的各種未來可能的海洋願景,而達到「築夢海洋」。最後以「向海洋立約」為題,讓參觀者以自己的話或畫,寫「給海洋的一封信」,傳達對海洋未來的反思與展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能源發展 現況 介紹 在 學術科普列車:20171206 台灣能源現況與多元發展/洪國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說明 台灣 現今 能源 之配比,包含再生 能源 ,如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生質能;汽力發電,如原動力廠、氣渦輪機、複循環、汽電共生、柴油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