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5/2-5/8 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抗疫滿意度」民意調查 中國竟獲得第一名
根據風傳媒報導,獨立民調機構「Blackbox Research」與「Toluna」合作執行「抗疫滿意度」的民意調查,主要針對國家政治領導、企業領導、社群、媒體等4大關鍵指標進行分析,調查全球23國人民對政府抗疫工作表現的看法。
中國拿到 85 分奪得第一名,越南 77 分為第二名,台灣 50 分第七名,日本則拿到16分為墊底。
民調機構創辦人旨出,中國能奪得第一可能原因為中國疫情趨緩,也有其他專家指出,可能與中國資訊極度不透明有關。
❷ 諾曼第高峰會視訊舉行 俄烏全面換囚再等等
諾曼第高峰會(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法國)以視訊會議的方式舉行,四國外長於峰會中進行了有關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情勢的談判,給了明斯克協議的實施一個新的可能性。然而,烏克蘭外長表示,俄烏距離全面交換所有囚犯的目標還很遠。
在談判中,四國的外長討論了頓巴斯停戰與換囚事宜、武漢肺炎疫情以及國際紅十字會與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附屬的烏克蘭特別監測團,進入頓巴斯中未被基輔掌控之區域等議題,四國外長決定四週內將再次談判。
今年俄烏雙方首次的換囚行動於 4 月 16 日執行,烏克蘭交出 14 名囚犯,而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與頓內次克共和國則共交出了 20 名囚犯。
❸ 累炸!肺炎新聞大轟炸 民眾哀鴻遍野
近日統計顯示,「新聞疲勞」造成人們開始刻意避開新聞,而且這股疲勞的來源,即是肺炎新聞的轟炸。
根據澳洲坎培拉大學的調查,71%的澳洲人表示自己刻意避開 COVID-19 的新聞,52% 的人厭倦有COVID-19 疫情相關的消息。
(說不定有壯士們瞥見這則政時事,誤以為是肺炎報導,就直接避開了呢!)
美國 Pew 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71% 的美國人表示自己需要從 COVID-19 相關的新聞中抽離,休息一下;40%的人表示他們因為追蹤這些新聞,心情變得更糟。
路透社新聞研究機構的負責人歸類出三大原因,表示現今的新聞疲勞不是無跡可循:分別是肺炎新聞給人的沮喪感、無力感以及漸漸喪失對新聞的信任感。
一個個的確診案例被報導,但政府迅速防堵卻不見疫情好轉,加上新聞媒體以大量的傷病試圖阻止民眾出門的策略,被冠以危言駭人、不精準等標籤。
專家們也表示,充斥新聞版面的肺炎消息,造成「聽得越多,接收得越少」的狀況,因此他們呼籲,適當地減少接受消息是良性的休息,並且選擇強調事實而非臆測的媒體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經時事
❶ 萬元紓困案之亂?蘇揆滅火道歉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於周一(4日)宣布擴大原本因應疫情的紓困方案,沒有保險的弱勢勞工也 納入紓困對象,符合申請條件者,每人可領一萬元。
沒想到,兩天後,急難紓困金一開放申請,詢問台瞬間擠滿申請的人潮,不少申請者擔心搶不到補助,基層員工相關作業還沒準備好,甚至有民眾擔心申請不到,著急地落淚。
蘇貞昌昨(7日)滅火道歉,表示未能提前和基層員工溝通充足,才會導致紓困之亂,的確有準備不周的部分,未來會加緊腳步,完善方案,並給民眾清楚的申請指示。
❷ 農產品供需失衡 每天 1400 萬升牛奶白白倒掉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消費者為了一捲衛生紙、最後一盒冷凍食品,在超市大打出手。然而,卻在同時,美國威斯康辛州的酪農們每天倒掉 1400 萬升牛奶、銷毀75萬顆尚未孵化的雞蛋。
美國市場供需失衡已持續數周,由於防疫的關係,運輸線受阻、餐廳關閉,不少保存期限短的 生鮮食品無人運送、就算送到超市了,也沒人要買,酪農只好把新鮮的牛奶、剛孵出的蛋都直接銷毀,酪農幾乎沒有生存空間,紛紛表示心痛。
根據美國入製品食品協會表示,目前每天有 5% 的牛奶被白白倒掉,若疫情持續無法改善,這個數字將以倍數成長。
❸ WTO、IMF雙雙呼籲各國取消貿易限制
WTO (世界貿易組織)與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呼籲各國取消各項因應疫情而實施的貿易限制。面對肺炎疫情,各國深怕國內供給不足,引發糧食、醫療用品等危機,而施加不少出口限制。
不過,兩國際組織提到,出口限制並不一定能造成預期的效果,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擾亂供應鏈,使供給下降,反而加劇失業,或造成產品浪費,讓最需要資源的人得不到資源,而最需要工作的人失去工作。
IMF更表示,隨著需求減少,商品價格下跌,發展中國家所受到的衝擊在未來需要數兆美元來復甦經濟,對全球都是一大負擔,因此,特別呼籲國際間此時應互相救援,支持衛生系統,放緩醫療用品與糧食的出口限制。
#民調 #疫情 #新聞 #紓困 #時事 #生活 #新聞 #本週時事 #一週大事 #世界大事 #一週時事 #政治 #經濟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深度 #政治 #經濟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