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舒(6282)旗下台康日能斥資30億元,台灣最大滯洪池電廠啟用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政府為落實能源轉型,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20%之目標,推動「流域綜合治理計畫」滯洪池工程,台糖配合政府政策,無償提供土地設置滯洪池,釋出共262公頃土地建置10座滯洪池。康舒(6282)旗下的台康日能領導其中5座滯洪池、興建4座電廠發展太陽能綠電,面積130公頃,預計斥資30億,總建置容量達62 MWp,成為目前台灣最大滯洪池水面型光電廠投資商。
台康日能繼嘉義縣中埔鄉公館滯洪池於2020年啟用之後,今日舉行62 MWp滯洪池電廠的總啟用儀式。
台糖A區滯洪池浮力式太陽能電廠以兼具綠能發電、防洪功能及維持地區自然生態為主要特色,各項設備皆選用台灣生產之優良產品,並以環保、可回收再利用為優先考量。本案場區分為嘉義公館、高雄典寶溪D區、嘉義溪墘、彰化萬興四放,四座電廠總計發電建置量62.3MWp,發電電數為(年)82,957,393度,每年可減少的碳排量達43,883噸,並可提供22,817戶一年用電量,為台灣最大滯洪池光電案。
台康日能的母公司康舒科技以「電源」、「綠能」、「車電」三大主軸為現在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除打造卓越的研發實力,其中綠能部份首創導入能源管理系統(EMS)整合完整儲能,快速掌握系統資訊並透過大數據分析有效優化系統功能;並透過雲端電網分散式電廠(VPP)透過「需量調度」快速反應掌握需量、增強多元電力能源調度,同時有效整合多元能源類型。康舒科技透過各項綠能的投資,提供市場潔淨高效的能源,希望成為綠能科技產業之領導先驅。
康舒科技截至110年9月,全台已投資建置容量近150MWp,而未來3年預計達到建置容量500 MWp目標;中長期康舒創能的目標設定為500MWp,除了太陽光電外,亦評估投入生質能循環經濟的領域,因此預計與多個綠電發電平台合作籌組綠電聯盟。
同時,為因應近零碳排與碳中和政策,康舒科技也刻正建立金仁寶集團的綠電電力銷售平台,並積極地與多家用電大戶洽談簽約中。因為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我們也將積極參與儲能電廠的投資及建置,未來更將以多元化能源發展為目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4年11月2日,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了一份綜合評估報告,呼籲盡快結束無限制使用化石燃料的現狀。 報告中強調,人類幾乎是1950年以來,全球暖化的主要兇手。其中最大的碳排放者為中國、美國和歐盟。 全球暖化不只導致冰川加速融化與海平面上升,也更容易帶來暴雨,造成水災...
台灣生質能源發展 在 先探投資週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康舒(6282)旗下台康日能斥資30億元,台灣最大滯洪池電廠啟用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政府為落實能源轉型,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20%之目標,推動「流域綜合治理計畫」滯洪池工程,台糖配合政府政策,無償提供土地設置滯洪池,釋出共262公頃土地建置10座滯洪池。康舒(6282)旗下的台康日能領導其中5座滯洪池、興建4座電廠發展太陽能綠電,面積130公頃,預計斥資30億,總建置容量達62 MWp,成為目前台灣最大滯洪池水面型光電廠投資商。
台康日能繼嘉義縣中埔鄉公館滯洪池於2020年啟用之後,今日舉行62 MWp滯洪池電廠的總啟用儀式。
台糖A區滯洪池浮力式太陽能電廠以兼具綠能發電、防洪功能及維持地區自然生態為主要特色,各項設備皆選用台灣生產之優良產品,並以環保、可回收再利用為優先考量。本案場區分為嘉義公館、高雄典寶溪D區、嘉義溪墘、彰化萬興四放,四座電廠總計發電建置量62.3MWp,發電電數為(年)82,957,393度,每年可減少的碳排量達43,883噸,並可提供22,817戶一年用電量,為台灣最大滯洪池光電案。
台康日能的母公司康舒科技以「電源」、「綠能」、「車電」三大主軸為現在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除打造卓越的研發實力,其中綠能部份首創導入能源管理系統(EMS)整合完整儲能,快速掌握系統資訊並透過大數據分析有效優化系統功能;並透過雲端電網分散式電廠(VPP)透過「需量調度」快速反應掌握需量、增強多元電力能源調度,同時有效整合多元能源類型。康舒科技透過各項綠能的投資,提供市場潔淨高效的能源,希望成為綠能科技產業之領導先驅。
康舒科技截至110年9月,全台已投資建置容量近150MWp,而未來3年預計達到建置容量500 MWp目標;中長期康舒創能的目標設定為500MWp,除了太陽光電外,亦評估投入生質能循環經濟的領域,因此預計與多個綠電發電平台合作籌組綠電聯盟。
同時,為因應近零碳排與碳中和政策,康舒科技也刻正建立金仁寶集團的綠電電力銷售平台,並積極地與多家用電大戶洽談簽約中。因為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我們也將積極參與儲能電廠的投資及建置,未來更將以多元化能源發展為目標。
台灣生質能源發展 在 綠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廚餘不養豬 可以拿來發電嗎?】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應變中心宣布禁止廚餘養豬1個月,然而台灣每天約有2000噸廚餘,其中約1200噸用來養豬,禁止廚餘養豬後,這些廚餘該何去何從呢?
#如何用廚餘發電?
廚餘具有多樣的再利用可能,包括餵豬、堆肥、生質能等。
為增加廚餘再利用管道,環保署補助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台中市等5個縣市設置生質能源廠,利用廚餘厭氧發酵後產生的沼氣來發電。
在攝氏38度而且完全密閉的環境,經過3天水解酸化,30天的厭氧發酵,廚餘就會分解出沼氣,這種發電方式也可以減少傳統堆肥的異味。
目前台中市廚餘生質能源廠已正式啟用,桃園市預定今年啟用,5座生質能源廠預計2024年可全數完工,1年共可處理23萬噸廚餘,#發電量將可供應1萬1千戶的家庭用電,並 #減少2萬2千噸的碳排量。
#廚餘也能對抗氣候變遷?
將廚餘轉化為生質能源,也是台灣在綠能轉型上非常重要的1環。
#生質能源最大的價值在於循環,將廢棄物循環利用,轉化為生質燃料,透過這樣的循環,能減少釋放額外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所以不會加重溫室效應。
為了達成全球「2050淨零碳排」的氣候目標,我們需要從化石燃料轉為再生能源,台灣在綠能轉型的路上,要確保供電的穩定,則需要多元的解決方案。
生質能、地熱、太陽能、風力,積極發展各項綠能,並建立分散式的能源系統,才能確保大家在天氣炎熱或手機需要充電時用電無虞。
#綠編
台灣生質能源發展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4年11月2日,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了一份綜合評估報告,呼籲盡快結束無限制使用化石燃料的現狀。
報告中強調,人類幾乎是1950年以來,全球暖化的主要兇手。其中最大的碳排放者為中國、美國和歐盟。
全球暖化不只導致冰川加速融化與海平面上升,也更容易帶來暴雨,造成水災與土石流更加頻繁的發生。
IPCC表示目前科學家95%肯定,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以及森林大量遭到砍伐,都是20世紀中期以來造成暖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發展綠色替代能源、將碳排放降至零,以確保地球增溫控制在人類負荷的上限─2度,便是21世紀全球各國的首要之務。
目前全球運用較為廣泛的替代能源包括生質能、水力和地熱發電。雖然台灣現在仍以核能與火力發電為主,但也在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與水力發電。
想要順利地發展替代能源,除了仰賴企業的投入,政府政策的支持推動也是關鍵因素。
當我們能脫離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讓替代能源商業化、降低生產成本,大量且普遍的使用,人類才能更永續的生存下去。
台灣生質能源發展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關於強冠油品,陳其邁委員向財政部詢問相關資料,油品報關的編碼到底是甚麼?關務單位一直拒絕提供,這是涉及公共利益的問題,到底是哪種品項的油,應該公開讓全民知道,不應黑箱作業。
財政部長張盛和:據關稅法12條,各廠商報關資料須保密,關務機關提供了可能有違法之虞。
院長江宜樺:會後將與法規部門研議是否可以對外公開有關資料。
▶廢棄用油管制院長將統一由環保署負責,但處置廢油業務超過環保署權責,據2007年行政院平台統計廢油已達8~9萬噸,但僅回收2萬噸做再利用,強冠公司為200頓,那麼其餘6~7萬噸廢油的流向?列管的廢油再利用僅約兩成。照理說,廢油應往循環再利用的方向發展,但近期行政院終止了生質燃料的發展計劃,這涉及到國家整體的能源發展政策,行政院替代的主張為何?
▶在野黨與許多國人都支持台灣加入TPP區域經貿整合,據今年七月行政院施政報告,行政院已檢視、盤點國內法規政策與國際環境落差,整理出50項面對區域整合待調整之法規清單,但立法院詢問行政院、經濟部,回函卻拒絕提供,這樣子面對立院的態度,要如何讓立法院支持。
經濟部長杜紫軍:這些清單是我國與他國談判的底線資料影響開放程度,現時無法對外提供,否則將會成為他國談判攻擊方向。
▶50項待調整之法規清單是參考美韓FTA對比國內法規所提出,怎麼能說是談判機密無法提供,依此態度,是否將不顧與產業溝通逕行黑箱談判?等到談判結束後,產業才知道自己被犧牲?對產業、國會都沒有善盡溝通,這樣該如何推動朝野都支持的政策?
台灣生質能源發展 在 生質能源廠廚餘發電垃圾變黃金!! T觀點20190323 (4/4)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生質能源 廠廚餘發電垃圾變黃金!! T觀點20190323 (4/4) ... 台灣 穩定又環保的再生 能源 為什麼不全力 發展 ?靠地熱發電行不行! PanSci 泛科學. ... <看更多>
台灣生質能源發展 在 臺灣生質能技術發展協會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截至2023/03/24,目前通過環保署環檢所(NIEA)認證申請 · #固體再生燃料(SRF)檢測分析之檢測機構共計兩家,分 別為 #南臺灣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