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震災21週年-認識高雄地震風險】
文:李欣翰
今天是國家防災日,早上9點21分,大家可能都收到「#地震演習警報」,提醒民眾地震時應採「趴下、掩護、穩住」抗震3步驟保命。 而10點傳送的是「#海嘯演習警報」,僅有沿海居民會收到,提醒民眾收到警報時應「立即往高處避難」。11點有線電視全部切換到公視,進行防災訊息播放測試。
921地震造成 2415人死亡,此後行政院訂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每年都有防災週相關宣導活動,以國家層次提升應變能力。
到底高雄實際遭受地震海嘯的機率有多高?好過日前兩年曾為大家整理了各項研究資料,在「國家防災日」的今天,我們再來複習一下:
#南台大地震?
從台灣歷史地震資料來說,高雄和桃園地區是兩個地震危害較小的都會區。而從近期的「科技部2015年版臺灣地震危害潛勢報告」指出:50年內位於高雄市周邊的斷層危害可能如下:
旗山斷層(最大可能規模6.6,發震機率6%,但2016年發生過了規模6.4的美濃地震,近期機率降低);小岡山斷層(6.2,21%)、高屏溪構造(6.6,3%),加上屏東潮州斷層(7.0,6%),恆春斷層(6.8,24%)與 恆春離岸斷層(6.3,23%)。
但更危險的顯然是台南周邊的 後甲里斷層(6.0,44%)、中州構造(6.9,37%)、六甲斷層(6.8,32%),整體而言,未來30年南台灣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機率達64%,如過拉長到50年,機率更高82%!而最有可能發生的位置是在台南周邊,預計重災區會是人口密集的東區、永康區。當然,高雄市也可能受到衝擊,特別是北高雄。
#馬尼拉海溝大海嘯
考慮地質與震波傳遞等因素,高雄市區相對地表震動強度超標機率遠較嘉南平原小,但要小心的是地震引發的「海嘯」。其中以馬尼拉海溝對高雄影響最大。
假設馬尼拉海溝第一段發生地震,最大預測規模約達8.2級,雖相較其他海溝型海嘯為小,然而由於海嘯方向直接面對台灣,加上台灣西南沿海所特有之斜坡地形,將導致海嘯放大並侵襲台灣西南沿海包括墾丁、屏東、高雄與台南等地。高雄與台南均有淹溢災情。
在最壞情況下,海嘯將於地震後26分鐘襲擊高雄港,預定將有2~2.5公尺之溯上高。這樣的海嘯是多高呢? 以311東日本大震災引發的海嘯而言,最高達到嚇死人的40公尺,函館、銚子是2.4公尺,橫濱是1.6公尺。換句話說,是可能破壞港口設施但傷亡不會太慘烈的高度。
但要注意的是,馬尼拉海溝大地震時,核三廠將有10公尺之溯上高,南灣一帶會被摧毀。核電廠的安全性,以及屏東沿海的安危,更需優先考量。
#居安思危做好準備
看完以上報告,如果今天沒有收到地震與海嘯簡訊,重要的是檢查手機形式與設定,例如2G手機是完全收不到訊息的。2016年3月1日之後的3G與4G手機都可以收到訊息。可至NCC「手機型式認證資料查詢」確認。
而目前防災系統,考量發訊系統運作時間和P波S波時間差,大概要在震央70公里以外才能收到訊號。也就是說若在地震發生機率較高的台南中州、六甲一帶發生地震,台南市區甚至到北高雄將「沒有地震預警」,南高雄也可能只有五秒鐘。做好防災準備,訓練立即「趴下、掩護、穩住」反射甚為重要。
而以海嘯來講,預警時間較為充足,可能在20分鐘以上,平時就該做了解防災路線與高地區域,不要鐵齒,一收到訊息就按指示撤離,才能將風險降到最小。
同時,我們還是要強調,必須回到「#韌性城市」的概念,對於高雄的民生、產業等基礎建設規劃加強。
舉例而言,南科台南園區在不久後的未來,可能會遭遇嚴重地震,產業的分散佈局與緊急應變措施就應先行考量,包含分散到高雄園區在內。另外,高雄洲際貨櫃中心乃至未來循環園區,均有遭受海嘯威脅可能。
但這樣的威脅應可透過加強防護、提升設備存活能力等方向因應,甚至這些填海造陸區還能起到保護市區的作用,這些都是計畫未來50年的高雄市要考慮進去的!
台灣活動斷層查詢系統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記者會晚了不好意思!因為晚上全家在追 #東京大飯店,看得欲罷不能呀!
今日重點:本土案例再增一例。細胞簡訊/連假後的疫情推估一直問。然後怎麼還在問空氣傳染,你新來的齁
1.新增6例境外移入,1例本土案352。
案352,四十多歲男性,近期無出國史,3月30日出現發燒症狀至診所就醫,3月31日沒上班,4月1日因味覺及嗅覺喪失至同一診所就醫,隔天再至醫院就醫後收治住院並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衛生單位調查,個案獨自居住,平時活動地以住家及工作地為主,將進一步調查相關接觸者,以釐清感染源。同事不多,每次當班2人,同事有6位,所以都框了。目前匡列9人:7位職場,另外2位是朋友。
2.現值清明連假,國內各大景點湧現旅遊人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天上午11:40,透過「災防告警細胞廣播傳染病警示訊息發送系統」發送訊息共2則:第一則(A)針對一般景點如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花蓮東大門夜市、嘉義文化路、台南關子嶺、虎頭埤、烏山頭水庫及湖境度假會館等埤塘風景區、高雄興達港、旗山老街、雲林北港朝天宮等;另一則(B)針對屏東縣南州鄉以南(含墾丁觀光景點),提醒民眾出遊時應與他人保持室內1.5公尺及室外1公尺以上之社交距離,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則應配戴口罩,保護自己及他人。
還沒去的就不要去人擠人了。心情放鬆沒關係,不要放鬆了我們的社交距離和戴口罩的必要性。
3.台鐵和高鐵5日起全面停止車上販賣便當飲料食品和自販機服務。車站有販售,但希望買了不要在車上吃。
4.之前的嗅覺味覺喪失似乎都是歐美返台的案例才有,案352是首次本土嗅覺味覺喪失的個案嗎?疫調接觸史?
阿中:謝謝提供此情報,讓我們有個方向依循。請莊副說明疫調。
莊副:該員無國外旅遊史,會調閱職場的監視器和了解其他接觸史。
5.前線醫師容易忽略一些非典型的症狀,請問有不舒服就醫一律採檢是做得到的嗎?(你這不是就在問普篩嗎…..)連假後的疫情推估?居家檢疫者出關前會再採檢嗎?
答:全部還是有點困難,但對於症狀擴大認定提高警覺是應該的。自主健康管理會要求的更完整,居家檢疫者解除前必然要有個再了解的過程,確認有沒有症狀被忽略,因為有些新的臨床症狀是最近才出現的,比方說嗅覺味覺之前可能比較忽略了這症狀。 對於連假後的疫情當然有點緊張戒慎恐懼,所以今天發了簡訊提醒大家。
6.以後可能散心的機會都沒有這句話,是指疫情如果到一定程度會下達禁足令嗎?
答:任何可能性都有,要看疫情發展情況。目前為止沒有這樣的跡象。疫情會延續很長,太長這樣關起來大家情緒也會有問題。管制要合乎社會需要和人性,出去玩放鬆可以,今天發的那幾個景點人已經太多了,散心還是找人少點比較輕鬆的地方。人多的地方請戴口罩。
7.有台大教授分析日本收假後確診快速增加,收假後案例增加速度是五倍,指揮中心對台灣收假後的增加量推估看法如何?連假後要加問國內旅遊史嗎?
答:我不敢說不會像日本這樣,但我們的判斷是不會。如果判斷會就會都禁止大家出遊了。 因為我們判斷現在社區感染的狀況沒有像日本櫻花季時的情況那麼嚴重。境外移入都框在居家檢疫中,台灣只有零星的社區感染,因此我們才沒禁止。現在的人潮比我們想像多很多,所以氣氛會比較緊張一點。國內的可能很難讓醫師這樣問,但疫調時會包含。
8.為什麼第三天才發細胞簡訊?為何點名墾丁?會將腹瀉納入通報症狀嗎? 對於美國說會空氣傳播的看法?
答:感覺宣導強度不足,所以發簡訊提醒。墾丁是因為因為墾丁人超~~多,其他地區是很多,所以特別強調。
浩:空氣傳染來自一個醫學研究,但那是一個嚴格控制溫濕度下進行的實驗,所以目前共識是在一般情況下無法通過空氣傳染。比較可能是在插管等醫學處置時有可能造成aerosol氣膠現象可能造成傳染。(空氣傳染真的不是第一次問了,為何要這樣一再問呢)
9.奧捷團肺浸潤兩人沒有呼吸急促等現象嗎?身體現況?
答:奧捷團17位,6位確診,其他11位都去採檢了,目前2位有陽性,9位等結果中。2位陽性無症狀,但影像有看到肺炎。
臨床部分查詢後回復。之前有蠻多個案不清楚自己有浸潤,要到照片子後才知道有肺炎。這些症狀不典型。我們知道他X光上的肺炎區域都不大,這兩位都是這樣。可能要到肺炎比較嚴重時才會注意到。有些人平常會咳嗽,所以也分不出來自己有沒有症狀。還是要依循X光和電腦斷層輔助才能診斷。
04b解讀:簡單講就是這兩位肺炎的區域不大,因此臨床上沒有自主症狀,但照了影像才知有肺炎。這在鑽石公主的無症狀感染者也有如此現象。我解釋一下肺浸潤這幾個字。這英文是infiltrate/infiltration,這是一個胸部影像上面的醫學名詞,定義就是看到胸部影像上有白白的,正常的肺都是空氣應該照起來黑黑的,臨床上白白的代表肺有不該在那的東西累積在肺中,最常見的診斷就是肺炎,累積了一些白血球和細菌病毒作戰的細胞和發炎物質等等,如此而已。我看到有些人討論肺浸潤三字討論到很恐慌,有點胃痛….
10.不明原因腹瀉將會列入通報定義的臨床條件。
目前關注找不到來源的本土案例四位:
案268工作室老闆
案322師大學生
案336北部高級社區的女保全 該社區匡列338位,採檢7人,5人陰性。該員住在偏僻山區,機車通勤,感染源應該是在社區,正在對社區詳細疫調,檢驗發病前的錄影帶。
今天的案352
台灣活動斷層查詢系統 在 彭昆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紀念20年前的這一刻-#921地震 #20週年
👉今天,你收到防災演練的通知了嗎?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我感覺一震晃動,一回神,才發現整個家上下左右不斷地在搖晃,我當下第一個念頭想的是老婆和孩子。
地震晃動幅度之大,寸步難行,瞬間電力全無。
我和老婆一邊大聲呼喊著孩子,確定安全,一邊尋找手電筒,大家驚魂未定,一起離開房子跑到了戶外。過了不久,又發生了一次餘震,一次又一次⋯
那一夜,我們都不敢再回到屋內,彼此依偎坐在一起,抱著家裡唯一一台收音機,伴隨著月光與燭火,等待著地震過後天亮的那一刻⋯⋯
那一夜⋯我們都醒著⋯
你⋯還記得20年前的這一晚嗎?
———————————————————————-
凌晨1時47分15.9秒,芮氏規模7.3的百年強震震撼全台。這場地震不但是20世紀台灣本島最大的地震,更寫下台灣地震史上傷亡第二多的紀錄:2,454人罹難,逾10萬戶住宅倒塌。
921之後,催生災害救治法,建立全台斷層地圖,讓人民知道自己附近家裡哪裡有斷層,同時更加重視全民防災意識,至今每年921之際的9點21分都會實施防災演練。
台灣位處於地震帶,因此我們更應該具有防災的意識,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你可以這樣做:
1️⃣熟記防災知識:
👉 保命三要領「趴下、掩護、穩住」
👉「不語、不跑、不推」三不原則
👉外出避難時,應穿鞋子,以防被刺傷。
2️⃣做好避難準備:
👉準備緊急避難包: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storm.mg/amparticle/401409>
放置隨手可拿到的地方,至少每半年檢查更新
3️⃣掌握即時訊息:
👉 「災防告警系統」:地震來臨前提供預警廣播
<http://www.emfsite.org.tw/PWS/p1-2.html>
👉「地震測報中心」:更新最新地震資訊
<https://scweb.cwb.gov.tw>
4️⃣了解環境風險:
👉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圖」:我家在斷層帶嗎?
<http://fault.moeacgs.gov.tw/Gis/Home/pageMap?LFun=1>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
<https://www.moeacgs.gov.tw/2019.htm>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敏感區查詢系統」
<http://gis.moeacgs.gov.tw/gwh/gsb97-1/sys_20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