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不大】
由大陸主導的RCEP協定,歷經八年的時間談判,由15國一同簽訂,但台灣被排除在外,專家憂心,未來台灣的傳統產業,可能因此出走東南亞,台灣的失業率將會提升,但經濟部長 #王美花 分析,其實對我在東協的影響不大。
王美花:(RCEP)降稅的幅度,看起來跟既有已經存在,的FTA沒有增加很多,我們也是要去爭取,加入更高水準的CPTPP。
立委(國) #馬文君:「台灣沒有這樣的條件,這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不斷自我邊緣化,自我斷手斷腳。」 立委點出未來影響最劇烈,將是台灣的傳統產業,可能被課6到10%的關稅,造成我產業出走到東南亞,提高台灣失業率。
立委(民) #陳亭妃:「蔡英文總統其實一直積極,在尋求跟各國的合作,我們並不把全部的雞蛋放在RCEP裡面。」
#好啦不是核彈型的衝擊只是手榴彈而已
#人家零關稅我們要6到10趴的關稅要怎麼競爭
#高階廠商不受影響但是中產階級怎麼辦
#是讓業者布局海外還是出走海外呢?
🔗相關資料連結在留言處
台灣失業率 分析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正修 專欄】〈為了美國,川普連任是有其必要的理由〉(1)
—一個具有尖銳、獨特眼光之學者的解釋—
前幾天,法國的人口歷史學家,家族人類學家Emmanuel Todd寫了一篇文章〈為了美國,川普連任是有其必要的理由〉,而他就對於上述的論調表示異議。
Emmanuel Todd是非常出名的學者,他在2002年出版的《#帝國之後》(Ápres l'empire)一書,預測美國的霸權在2050年以前會崩潰,而一躍成為世界的暢銷書。各位讀者對他並不熟悉,但是在川普與希拉蕊競選總統而沒有人看好川普時,他就預言了川普會當選。
Emmanuel Todd這篇文章的分析非常與眾不同,他的論法似乎打破了學界目前一般的看法。筆者長期以來一直對於全球化的自由貿易有著許多懷疑,例如全球化帶來台灣產業的西進,造成台灣失業率的攀升。但是筆者自己無法將之整理為一個完整的體系,看了這篇文章後,就有「原來如此」的感覺出現。
#2020美國大選 #EmmanuelTodd #左派變質 #川普 #拜登
#學歷社會過度的能力至上主義 #高學歷的菁英輕蔑低學歷的人
台灣失業率 分析 在 平民保險王劉鳳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連載文章 22—2020/09/01
《平民投資王》網路版---劉鳳和 著 無版權—可大大分享
但至少,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目前依照建商和住戶達成的協議,原先在這裡的住戶,在改建完畢之後,得以一戶換一戶,同樓層換同樓層,每一戶再加送一個機械式停車位。未來的新大樓從原先的十層樓變成二十五層,整棟建築用鋼骨SRC建構,離公園離捷運站又都非常近﹔另外,更不用說改建期間,每一戶可以領到的搬遷費(遷出、遷入各給三萬)、蓋多久領多久的月租屋費(一戶二萬元),實在太令人滿意了。建商預計花四年時間改建完畢,也就是未來五年,我在這裡將會有兩戶,每一戶三十八坪的房子;我媽媽一戶,我自己一戶。五年的投資報酬率時間,換來利潤多增加了一•五倍。
喔!我忘了說,每一戶除了汽車停車位之外,還會再加碼贈送一個摩托車停車位。各位你們發現了嗎?這些讓你瞪大眼睛的結果,統統只來自一個觀念的改變。
養兒防老,不如養房最好
正如我說的,觀念轉個彎,連世界都跟著轉彎。
曾經有一位保戶帶著兒子來找我。我們聊著聊著,聊到人生七十歲以後要怎麼半?如果不幸生病了,醫療保險真靠得住嗎?
這又是一個多數人的迷思:因為有了「保險」這項產品,所以人們認定,在發生意外或是疾病時得靠保險才能得到幫助。那如果今天這個世界沒有「保險」這樣東西,怎麼辦?還是得想辦法啊!這時,只有一個顯而易見最實際的需求-錢。看病的錢從哪裡來?救助的錢從哪裡來?很簡單,但也是問題的本質,事實上,我認為不一定要靠保險公司賣的醫療保險。
我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我說:買房子可不可以養老?他說可以。我接著說:既然房子可以養老,它可不可以治病?萬一我患有慢性病、中風,要請外勞的時候,房子有沒有用?他想了一想,「好像可以。」我說當然可以,我們現在花幾千塊錢買個住院一天理賠一千的險種,等到我七十歲的時候,鈔票都縮水了,理賠金也還是一天一千,有什麼用?難道我們應該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通通放在保險裡?錯!我個人認為,錢,應該放在對的地方-
房地產,就是個可以把錢放到這裡的好東西。
有了自己的房子以後,萬一生病了需要用錢,為什麼不拿房子跟銀行抵押?記住!是抵押,不是賣掉。假設抵押個一百萬。有這一百萬,你愛吃什麼就吃什麼,愛住什麼醫院就住什麼醫院,這一百萬可以提供的服務不也跟醫療保險一樣?這難道不是另一種醫療保險?至於為什麼只能抵押不要賣?因為如果以抵押方式向銀行貸款一百萬,按造現在的利率,本利攤還,一個月還五千多元就可以了,稱個五年、十年,搞不好房子又漲了,為什麼要急著賣?你用貸款貸出來的錢治病,比靠保險公司的醫療險治得更好,為什麼?住院保險還有理賠,一旦出了院,不但花費可能比住院多,甚至連一毛錢都領不到。
「那也要有房子才能貸款啊!現在年輕人連買房子都買不起了,哪能想那麼遠?」原來這位保戶的兒媳婦,一直想買一間新房子,但是看來看去永和有電梯、管理員和漂亮公設的新成屋,少說一坪也要六十萬,買個三十坪也要一千八百萬,誰買得起?
「為什麼一定要買附有公設的新房子?」我提醒他,「附有公設的房子大約有百分之三十都是公設坪數,算下來買三十坪的房子,加加減減,實際坪數只剩二十坪。住二十坪,卻付出去三十坪的錢, 一坪六十萬,六百萬就這樣不見了。」再加上一個月一、二千的大樓管理費又是一筆開銷、一年下來要付多少?別忘了還有房屋貸款,就算頭期款繳掉三百萬好了,剩下一千五百萬,未來每個月要再付上七、八萬的貸款。再說,年輕夫妻如果生了兩個小孩,一男一女怎麼辦? 二十坪的房子夠住嗎? 現在新房子愈蓋愈好,建材幾乎都採用SRC,沒有七、八十年是沒辦法改建的。也就是說,如果三十歲的年輕人現在買了新房子,到死都要被套牢在這間房子上。誰負擔得起?就只因為兒媳婦喜歡?
老屋比新屋值得投資
「比起新成屋,何不買問傳統舊式的五層樓公寓?」我用另外一個角度為他分析,這種房子一坪可能都還要二十五萬左右,但是好處是第一,沒有公設,你買三十坪實際上就是三十坪, 一坪三十五萬的話,總共一千零五十萬, 二十坪總共也才七百萬﹔第二,不用付大樓管理費﹔第三,不管是二十年還是三十年的傳統舊式公寓,這些老房子久一點再過三十年,一定會遇上「改建」。
改建代表什麼意思?意思是,如果一棟五層樓的公寓,每一層面積三十坪,上面
一共住了五戶人家﹔三十坪除以五等於六,就是一戶擁有六坪的土地。到時如果改建,每一戶的「持分」就是六坪。根據我之前海砂屋得來的經驗,五層樓的舊式公寓改建,一戶可能可以換到兩戶!那時房子就不是一坪三十萬了,你現在買的舊公寓才花不到一千萬,經過二、三十年以後,房子升值又加戶,而且又變成兩間新房子,多美好的事情。
至於唯一無法跟電梯豪宅相比的就是大樓管理員,沒有管理員也可以裝不鏽鋼鐵窗啊,省下來的錢,還可以再加裝一個保全系統咧。所以我不僅僅建議這位爸爸和他的兒子,更建議他們去說服這位未來的媳婦,儘早換個觀念,讓錢途轉向更寬闊的道路。
從民國七十幾年負債二百多萬開始,我從負數往上爬。雖然進入保險界剛開始賺不到錢,但是在途中不小心發現了另一個契機,讓我決心去做大家都不願意著做的事情﹔做著做著,又不小心接觸到更冷門的外勞仲介、認識了一些老聞,再從賣外勞仲介產品,變成賣也很冷門的個人意外險、個人一年期壽險、個人一年期癌症險......。賣著賣著十幾年過了,現在,我賣保險賺到多餘的時間,讓我比別人有了更多時間和機會,再去做更多的事情。
人生到這個地步已經非常完美了,真的很感謝。所以,在此要奉勸很多年輕人,不要急著要賺錢,平常把我們的工作做好, 一旦有機會,總有一定一天輪到你。
慢慢來,成功才來得快
現在很多年輕朋友,遠從四面八方來找我諮詢,我從他們身上發現了一個相同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想要快速致富,心太急,所以走錯了一些一路。
過去,台灣跟現在也遇過一樣的情形﹔房地產一下暴漲,大家必須不吃不喝存下幾年的薪水,才能賺到第一棟房子,物價波動不穩,民眾當然會怕。再加上不管是書店還是媒體,暢銷排行榜上最熱賣的都是財經書﹔電視頻道轉過來轉過去,每台都在講財經、講賺錢,賣得民眾心裡都亂了方向。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剛出社會、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會怕,怕找不到未來在哪裡?既然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有些人甚至乾脆不工作了,但不工作是非常錯誤的選擇,尤其是現在這樣的大環境底下。
很多人說台灣失業率很高,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台灣也有很多工作沒有人願意去做:營造、做組工的、做高速公路的、做傳統黑手的,都沒人去做﹔逼不得已,我們必須請外勞來做。前一陣子電視上有個名嘴說年輕人不可能沒工作,沒有工作的人去找他,他幫你找,只怕你不做而已。沒有錯,只怕你不做而已!
以前我住的地方有一個水電工人,我看他每天開一台破破的小發財車,裡面塞滿滿的電線水管,還有一些工具,身邊帶一兩個小徒弟,每天早上出發上工一直到傍晚才回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起來他好像全身髒兮兮的,後來我才知道,他有三棟房子。那時大約是民國八十五年左右,不要看他只是做水電的,既沒有公司行號也沒有店面,就這樣一路做下來,也累積到了大錢。
我也看過有些人,不願意屈就自己接受薪水比較低的工作,結果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