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發電不夠,還要放對地方🚧
向鄉親報告辦公室追蹤其中一案,太陽光電業者申請「#花壇三家段太陽光電廠」開發,該案位於八卦山區,佔地近30公頃的,其中部分土地竟然是 #山坡地保育區林業用地;太陽光電發展,應設置在適宜土地上,日前📋該申請案已遭農業處意見以影響重要生態與非優先開發區位,退回補件。
太陽光電業者上週五舉辦地方說明會,向經綠處進行補件,並提出申請電業籌設許可,也向內政部提出開發許可申請,該案持續申請中。依照現行法規,任何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僅有位於重要濕地被要求要進行環評,因此位於山坡地保育區林業用地的開發案,沒有環評審查,可以來保護對淺山環境生態的侵蝕。
農委會去年七月宣布,光電設施設置加嚴把關,種電不砍樹,但目前還未確立修法,在中央還沒給予明確原則之前,#韋達辦公室將在週四召集相關單位,針對彰化縣內太陽能光電的土地利用盤點和管制方向進行討論。
「光」發電不夠,還要放對地方,支持綠能發展與能源轉型,但若砍樹種電、選址不當,豈不與環境永續的目標相違背。
————————————
#案件脈絡
農業處意見表示,該案籌設退件原因為將影響當地生態、自然景觀,且非優先發展光電區域。
🔺生態高敏感區域🔺
場址部分土地位屬山坡地保育區林業用地,位在「八卦山北段台灣重要野鳥棲地」範圍,春季過境灰面鵟鷹夜棲地,也為林務局公告「石虎重要廊道與棲地」!
🔺非屬國土計畫建議優先區位🔺
對於新設綠能設施有兩種指導原則,一、彰化縣國土計畫提出,應優先架設於臨海土地,因多屬地層下陷土地、灌溉不易及土地鹽化等不利農耕等區域,二、架設於經濟部公告的嚴重地層下陷地區經劃設的非國土保育地區。山坡地保育區林業用地非屬上述兩種的建議優先區位!
#無法可要求環評
依據環保署《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29條,「能源或輸變電工程之開發,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七、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位於重要濕地」,因此無法可要求進行環評,以減少對生態衝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高鐵公司完成2020年高鐵沿線地層下陷監測成果報告,並提報鐵道局,其中雲林有3處下陷量增幅成長,但仍在安全範圍內。對此雲縣府水利處表示,分析原因可能是去年雨水少為最大因素,目前每年配合中央政策,針對縣內水井管理步入軌道,希望減緩下陷情況。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
台灣地層下陷原因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台鐵太魯閣出軌事件滿百日了。
三個月前發生在花蓮的太魯閣號事故,總共造成49名不幸罹難者身亡及近200名傷者,其中包括兩名司機員及三名非我國籍的外國人。
生還者中,甚至還有同車小弟弟目睹姊姊身亡的過程,所受傷痛需要長遠的心理治療,才可能讓生還者逐漸回到正常的生活。
在百日到來前,交通部發了一篇新聞稿,告訴國人兩件事情:與受難家屬的協商仍密切進行;另外,六月開始責成臺鐵局長每日召開營運安全技術會報,檢討前一日發生之事故。
先來看看與受難家屬的協商。
過去三個月,部分家屬曾在台鐵關懷群組內要求台鐵再召開第二次懇談會,他們的訴求並非調整賠償金額,而是希望台鐵對太魯閣事件做出具體成因的檢討、提出安全改善方案,並能定期公布檢討改善。
然而,台鐵卻以第一次懇談會會議紀錄裡未記載家屬要求召開第二次,且已經有部分家屬簽訂和解,所以台鐵不可能改變協議書內容等原因,拒絕家屬的請求,令這些家屬相當錯愕和憤怒。
至今,罹難者家屬及傷者仍苦苦等不到第二次的懇談會,然而倘若未來訴諸訴訟,政府讓被害傷者在復健期間再次走過漫長訴訟程序,這將讓無辜受害人們情何以堪?交通部及台鐵局的做法可說是一手發公關稿,另一手卻在敷衍傷者及台灣社會。
檢調追究司法責任部分,花蓮地檢署日前起訴了七名包商。然而,其中並未包括台鐵的相關人員。
對於罹難家屬、傷者及每日搭乘台鐵的乘客而言,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沒有任何人必須為公共設施管理失當負司法責任,只有乘客必需用生命去承擔管理失當的損害。
再來,是行政調查與問題改善。
2018年十月發生的普悠瑪號出軌事故,行政院在事故後的二、三個月內接連提出了兩份調查結果及問題改善建議報告。然而,報告內容當時被批評未明確釐清主風泵的故障原因、列車出現故障為何仍繼續行駛的責任。
太魯閣事件發生至今,行政院仍未提出調查報告,由第三方進行的分析檢視也尚未出爐。
回顧台灣重大交通事件,過去北捷曾走過木柵線火燒車、大水淹蓋台北車站捷運站,而高鐵營運初期也被強烈質疑地層下陷,而被社會輿論串連拒搭。
1994年到2002年短短的八年之間,國營航班中華航空更蹣跚走過澎湖空難、名古屋空難、大園空難等三起造成近700人不幸罹難的慘烈事故,迫使當時的航發會引入外部顧問德國漢莎航空,重新審視管理機制,改善營運安全,才有今天大家看到漸回正軌的中華航空公司。
2018年普悠瑪事件後,行政院縱然已完成台鐵總體檢報告,但2021年仍再次發生太魯閣號重大事故。
這三個月雖然正值疫情發燒,在行車安全改善與賠償協商均必須持續進行下,希望蘇院長要完成對於國人的鐵路安全承諾,停止無意義的公關說帖,將心思放在儘速完成與傷者及罹難家屬的協商上,還給台灣社會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台灣地層下陷原因 在 黃健豪-北屯漸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界地球日,來談談水資源。
---
在開始討論水資源問題之前,想問大家幾個問題:
1.各位知道台中盆地每年至少蘊藏6億噸的地下水嗎?
2.各位知道「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真的有一項工程是打造「不缺水」的工程?
3.經濟部這幾年到底做了什麼?聽說上個月才開始挖井!
4.台灣缺水是大自然的問題,還是政府失能的問題?
#不小心又寫太長
---
▪️前瞻基礎建設1,100億花去哪?
今天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江啟臣、楊瓊瓔、孔文吉和何欣純委員,與經濟部長王美花,來台中的福田水資源中心考察「供五停二」分區供水的因應措施和再生水推動辦理情形。
台中市政府的簡報中,目前有6座水資源回收中心,每天可提供共10萬噸的水供民眾及公務使用,另外在福田、水湳、文山這三處水資源回收中心也提供企業設置取水口,目前有台積電提出申請。
而在經濟部的簡報中,則再次強調是因為超前部屬,所以我們現在才有水可用。包含農業用水停灌、管理灌溉水量、開放水井等等手段,我作為一個台中市民,除了表示感謝之外,還是有許多疑惑。
要談超前部屬,一定要談到著名的前瞻基礎建設,因為其中有一項重點,就是所謂的水環境建設。
在行政院網站上的公開資訊,106年4月5日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水環境建設」,預計8年要投資約2,508億元,其中106至110年要投入約1,100億元特別預算,營造不缺水、喝好水、不淹水及親近水之優質水環境。
具體的目標,是增加常態供水每天100萬噸、備援供水及調度能力每天200萬噸,帳面上看起來是會增加300萬噸。
那這件事的執行率多少?改善了那些設備?目前增加了多少水?行政院用12萬月薪聘用作圖大王丁怡銘,是不是也可以作圖告訴國人這1100億花去哪裡?改善什麼?
此刻剛好就是110年的4月下旬,第二季過了一半,原定目標是110年要增加每日300萬噸的水,就算沒有達到300萬噸,打個折200萬噸,在哪?每日如果能增加200-300萬噸的水,台中就不可能停水了。
▪️水資源被妥善利用了嗎?
面對50年來最大的旱象,甚至讓中部地區提前進入分區供水,我認為除了沒下雨之外,經濟部失能也是主因。
我就談兩個問題就好,台中科學園區設置及伴隨而來大量人口移入是今年才發生的嗎?颱風去年沒有來是今年才知道的嗎?
供應台中地區的水庫德基水庫、石岡壩和鯉魚潭水庫,分別是民國63年、66年、81年啟用,81年的時候台中縣市人口才200萬,30年後的今天,台中市人口是280萬,增加了80萬的設籍人口。
經濟部要管的,除了傳統認知的「經濟」之外,調度全國水資源的水利署和自來水公司,還有最近常跟台中市幹上的台電,甚至有點冷門的地質調查所,都在經濟部管轄。原因就在於經濟發展當然跟用水、用電有關係,經濟部不是只追求經濟發展GDP數字的部門,經濟部更重要的工作是做這些經濟活動的後勤支援。
基礎建設做好,地方政府、民間企業,才有穩定的條件好好發展。
以此刻的旱象來說,到了今年第一季發現水真的不夠了,雙手一攤要大家開始挖井、節約用水,各大廠也自己想辦法叫水車運水,那請問要經濟部幹嘛?
▪️鑿井水|鑿多少?為什麼現在才挖?
再講到挖井,經濟部長自己致詞的時候也提到,台中盆地的地質是卵礫石,有豐厚的地下水層,經濟部簡報中提到的超前部屬裡面,也包含地下水井開鑿等措施。
不過查遍近期的新聞和報告,只有跟你說挖井,但沒說的是,到底台中市有多少地下水可以用?安全量到底多少?以前封井是因為怕地層下陷和汙染,那這些問題現在解決了嗎?
經濟部水利署在104年6月就有一份地下水區可用水量調查分析,12月發布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105年也有一份地下水備援用水評估系統建置,104年台大地質系教授劉聰桂也具體估算過,台中盆地每年至少會注入6億噸的地下水,評估內容也是將臺中盆地規劃為地下水水庫之可能性大致樂觀,那經濟部這幾年做了什麼?
如果台中盆地有這麼多地下水可用,未來這波旱象解除後,希望經濟部能看到這些地下水的價值。
▪️國營事業酬庸陋習|外行領導內行
這邊題外話扯一個人,就是現在的台電董事長楊偉甫。
我在經濟部打雜的時候,他是水利署署長,有參與過幾場與他有關的會議,當時就覺得這位長官思路、決策很清晰又專業,原來他從省府時期就在水利處任職,一直到我從經濟部離職,他的公職生涯都在水利單位。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搞水利工程一輩子的人,被派去當台電董事長,我不知道這是什麼人事布局,但從結果來說現在缺水、缺電,大概都是因為用一些非專業的人在專業的位置上。
▪️再生水|經費和法令的問題
前面提到的再生水廠,之所以有再生水,最主要的原因是台中市這幾年在各地做汙水下水道,這些生活廢水藉由汙水下水道再排入再生水廠,而後再提供給工業或植栽澆灌使用。
所以具體來說,前瞻計畫建設編列這麼多錢要處理水資源的問題,應該將經費花在看不到的汙水下水道,而不是把錢拿去補助一堆莫名其妙的親水公園。
而在法令上,此刻中科許多大廠或許會共體時艱使用再生水,但目前也僅止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層次,但既然有再生水廠,再生水也可用於工業,中央就應該思考,以法令強制工業或其他大量用水,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
▪️結論|人禍惹天災
講了這麼多,政府投入1100億宣稱不缺水,又知道台中盆地有大量的地下水可用,那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台灣缺水是大自然的問題,還是政府失能的問題?
台灣地層下陷原因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高鐵公司完成2020年高鐵沿線地層下陷監測成果報告,並提報鐵道局,其中雲林有3處下陷量增幅成長,但仍在安全範圍內。對此雲縣府水利處表示,分析原因可能是去年雨水少為最大因素,目前每年配合中央政策,針對縣內水井管理步入軌道,希望減緩下陷情況。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548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台灣地層下陷原因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星期威尼斯發生了53年以來最嚴重的水災,整座城市有超過七成以上的地方都泡在水裡。你可能想說,啊威尼斯不是本來就蓋在水上嗎?對他們來說淹水再怎麼嚴重,最多就跟台灣有個”嚴重的颱風”差不多吧?
是這麼說沒錯,不過這一次不是普通的強烈颱風,而是威尼斯的納莉颱風。
威尼斯水患越來越嚴重的原因,首先就是這座城市本身的地基鬆軟造成的地層下陷。科學家估計,目前威尼斯下沉的速度大約是每年一公釐。但是影響最大的卻不是這個原因,而是由於氣候變遷造成的海平面持續上升,光是這一個世紀,海平面就比起以往高了超過20公分。一邊地面越來越低,一邊水越來越高,日積月累起來這個地方的水災就越來越嚴重。
這只是普遍的情況。那這一次的水災有什麼不一樣呢?
這一次威尼斯剛好遇上了一個把潮汐、海流和季風三者的影響一次加在一起的”超級漲潮”,每一次威尼斯只要遇到這個”超級漲潮”就會淹大水。今年慘上加慘的是,老天在這個超級漲潮的日子又下起了暴雨。12號跟22號的水位分別就搶下了1923年有紀錄以來的第二高跟第三高。你就知道今年的水災有多厲害。
威尼斯這座城市一直都是世界上重要的觀光聖地,其中最著名的聖馬可廣場一帶,因為地勢低窪,在這一次的水災裡受到的衝擊最為慘烈。而廣場東面的聖馬可大教堂下方有一座12世紀時就蓋的地下墓室,在12號的大潮中慘遭海水「完全覆滅」。威尼斯主教還說這次水患已經造成不可修復的重創。因為根據教堂的紀錄,水淹到教堂裡面在這一千兩百年間也只發生過六次,其中就有四次是在這20年間發生。
那這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科學家自認己經講得夠清楚了,地球暖化水平面上升,是威尼斯現在動不動泡在水裡的主因。
但科學家不管把這字寫得再大,喊得再大聲,就是有很多政治人物可以睜著眼說瞎話,啊,什麼地球暖化?沒有啦?我們威尼斯本來就淹水,來,發你個水瓢,你回去舀一舀就好了。
在這次威尼斯開始淹大水後,威尼斯市議會趕快召開了會議,大家快來研究研究威尼斯這淹水的事該怎麼辦。中間徧左的民主黨就說,我們也該撥點經費做點友善環境的措施,比如新能源、電動車、減塑之類的。這看起來像是一個很合理的建議,現在有誰講環保比威尼斯更有說服力呢?但現在在威尼斯市議會的最大黨,是極右的的聯盟黨(League),這個黨長久以來就是不相信地球暖化的,根據德國智庫統計的投票紀錄,在2014-2018年前,這個黨在歐洲議會,只要是環保相關的法案,全部投反對票。所以在這次的威尼斯市議會,對這個民主黨提出來的環保法案,聯盟黨又投了反對票,把環保法案丟出了門。
很諷刺的是,從來沒淹過水的威尼斯市議會,在這個法案被否決之後兩分鐘,大水就淹進了市議會。我看威尼斯市議會,以後開會,大家要學女神維納斯,都站在貝殻上。
威尼斯市目前對淹水的處理方案,很多人認為很有問題,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摩西計劃“,要在威尼斯建設近80道活動水閘,每逢大潮時便可將水閘機動升高,形成一道堤壩防線,阻絕海水湧入,還用「摩西分紅海」的聖經典故為這個計畫命名。但在十年前就該完工的計劃到現在還沒完成,還老是有貪汙的傳言。這次為了保住威尼斯的經濟命脈,威尼斯市府大撒錢,市民家裡淹水的,馬上補貼五千歐元,餐廳等商家最高還可以拿到兩萬歐元。這個補貼大概就是要讓家家戶戶,可以去買個水瓢治水。
除了錢的問題之外,這個摩西分海是不是真的能分海,也有很大的疑問。由於摩西計畫的原設計只考慮了未來一百年水位會上漲22公分,有很多學者就警告說,全球的海平面上漲是這個估算的兩倍多,幹麻要花45億歐元蓋這個沒用的東西?更不用說這些水閘對旁邊威尼斯潟湖的生態影響了。這個計畫的工期不斷拖延,就跟某個城市的大巨蛋一樣,期間也一直傳出建材生鏽、損壞等消息。在全球暖化衝擊下,摩西計畫到底要蓋還是要拆呢?能否真的拯救威尼斯呢?大家頭上都是一堆問號。
從這次威尼斯市議會對環保法案的態度,大家可以看到現在想要推廣對抗地球暖化的議案有多吃力。像義大利的聯盟黨,這樣不承認地球暖化的極右政黨,現在在很多國家都占領導地位,即使國家裡己經出現了跟氣候變遷有關的嚴重災害,還是不肯承認災害跟地球暖化有關。像美國加州野火燒得這麼厲害,燒得除了傳統的乾季濕季之後,現在還多了個火季,可是美國總統川普還在說地球暖化是騙人的。在南半球的澳洲,野火燒得無尾熊都快絕種了,澳洲執政的自由黨,對環保議題也還是在裝傻。
不過跟這些極右派的全盤否認相比,就算是在政策上對環境相對友善的國家,也很難避免錯亂的現象。比如挪威好了,挪威有三分之一的國土位處北極圈,對冰川的變化及北極熊的困境,特別敏感,很早就宣稱願意投入資源,來推動國際間對氣候友善的共識。但即使是挪威,也還在開採石油。所以常常看到的就是,珍珠奶茶還是要喝的,喝的時候也還是要用塑膠吸管,只不過一邊喝的時候,一邊心裡很內疚。
威尼斯的外號是水都,一個基本上蓋在水上的都市,自古以來,就要學習與大海相處,有時候人會贏,有時候海會贏。如果主事者不願承認,地球暖化是威尼斯淹水越來越嚴重的原因之一,不願意對症下藥,我們可以想像,將來大海要贏的機率,只怕是越來越高。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台灣地層下陷原因 在 【TVBS】人跟房一般高!地層下陷嚴重年逾7公分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news.tvbs.com.tw/life/665497房子只剩上半層在地面上!下半部因為 地層下陷 全在地底下,雲林沿海地區因為種植水田、養殖漁業的關係,20幾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