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某遊戲的抽獎機率外流事件】
近期遊戲業界討論度比較火紅的,大概就是巴哈姆特論壇上的某篇工程師"夢到某遊戲"抽獎機率事件。簡單來說,該遊戲每個帳戶的抽獎機率,會因為抽到的獎勵不同而產生變化;這有點像是某些博奕遊戲,在前期會盡量讓玩家有中小獎的快感,而在後續較高的賭注中轉為較低的中獎機率,不斷給予玩家期望,從而激發更大的課金慾望。
當然,按照慣例,本粉專不討論任何道德問題,不論是該工程師或是遊戲設計團隊,都不在討論範圍中。但這個案例所呈現出來的,其實是"遊戲往極致商品化發展所產生的必然趨勢"。
遊戲的設計,本質上是為了提供遊戲樂趣而存在,但不可避免的是,隨著流量成本越來越貴,每一個遊戲開發者都必須追逐KPI,也因此,如何"最大化遊戲收入"就成了所有公司每天都在思考的課題。然而,每個玩家的付費能力都不一樣,有些人的小課是買月卡,有人則是一萬元以下都叫小課。當所有用戶的付費需求都不同時,遊戲公司若要營收最大化,勢必要想盡辦法滿足每個人的需求;這也使得現在許多遊戲,都會依據玩家的實際行為,提供"千人千面"的遊戲內容以促進收益的最大化。
這些機制包括,當玩家碰到不同的卡關情境時,會跳出各種不同的針對性禮包;依據抽到卡片的內容物動態調整機率;甚至聽說以色列上市公司Playtika會以機器學習的方式,給予每個玩家每一次都不同的老虎機機率,以達到終身價值最高的目的。
然而,以上這些駭人聽聞的做法,當然也不是遊戲公司獨有,事實上只要有機器學習或大數據分析機制,我們在網絡所接收的資訊都會有類似的安排。電商會依據你的喜好提供最能促進消費的商品,並在你停滯消費時跳出折扣卷訊息;某些訂房網站會刻意在你第二次搜尋時提高價格,以營造搶購的假象;更不用說大部分的線上廣告都是量身訂造,你身上早有各種標籤,讓你看到最能刺激購買慾望的廣告。
當遊戲產業越來越成熟,往商品化邁進的過程中,就很難避免上述這種引導玩家價值最大化的行為,這也就是造成現今產業,"賺錢遊戲不一定等同於好遊戲"的主要原因。
回到這則新聞所帶到的「台灣線上遊戲轉蛋法推動」。就我個人立場,雖然是萬惡的營運出身,但我是支持這項法案的。最主要是因為,前文所提的遊戲機制動態設計,包括機器學習引導價值最大化等作法,都是大廠如騰訊、Playtika等才有資源、人才以及足夠數據去做到的,而這些事情若不揭露,都將成為隱形的競爭優勢,將中小廠商越甩越遠,阻礙產業中創意的流動,長期來看我認為是不利產業健康發展的。
但相反的,我覺得大家也不用太悲觀,就如同時不時會有工程師"夢到"一樣。現今資訊流通、人人都能成為鍵盤柯南,廠商的各種套路設計,都有機會被人為破解。而各種價值最大化的套路機制,都只能從歷史數據推演,很難預測玩家未來喜好的變遷,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年都有好幾個超乎預期的火爆遊戲產生,這些都不是什麼大數據分析能做出來的。
遊戲是個變遷最快,所有成功套路都會迅速疲軟的產業;這也是其不管對玩家、或是對從業者的魅力之所在。當然,從業者依舊會不斷想辦法最大化遊戲玩家的價值,而玩家也會不斷的喜新厭舊,尋找更好玩的遊戲。兩方之間的拔河會不斷地持續,很難有勝負產生的一天,只能有賴第三方定下清楚的規則,才能讓"遊戲"公平地繼續進行。
台灣人才外流數據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不是台灣的罩門,政治遺傳才是
從1980左右到今日2021,台灣經過無數政治、社會、經濟大風波,跌跌撞撞中實現了許多讓自己人叫好、國際間豎起大拇指的進步。但是,台灣有沒有那種永遠止步不前、只會原地打轉、消耗國力、傷透民心的痼疾呢?
當然有。而且每次出現大風波、大事件時,其中必然有這些錮疾的蹤影。十年來我說過幾十次,無論台灣的錮疾多嚴重,只要再給台灣30年穩定的國際環境,隨著世代的淘汰,台灣一定成為名符其實的寶島。但關鍵問題是:這個地球、這個世局,會不會給台灣30年的穩定大環境?如果這個穩定的條件不再,台灣人是不是不能夠再依賴自然演變的紅利,而應該自我以濃縮的方式了斷那些錮疾呢?
期待錮疾隨著自然演變、世代交替而自然消失,這是一種「內科治療」或「養生調養」的思路。而濃縮了斷錮疾的思路,就是「外科手術」。內科還是外科,就是擺在今天台灣人眼前的選擇。
2021年的疫情起伏,又是一個反映錮疾的案例。台灣人是繼續像過去一樣,發生時罵罵咧咧,事後船過水無痕,還是藉著這個案例,動一次外科手術呢?這,乃台灣人的自我選擇,賴不得別人。
先不打自招,以下文字的大部份並不是今天寫的,而是4年前2017年寫的。但正因如此,更加證明了台灣的錮疾並沒有因為其他方面的進步而有所減緩。我把這些錮疾歸咎於台灣的政治遺產 – 肉桶政治。從1980年代一直到今天2021年,政黨輪替了幾番,肉桶政治還是肉桶政治,否則怎會稱為「錮疾」呢?
肉桶政治,國家GG
《導致一個國家淪喪到無法翻身的,有三種極端。民粹政治走到極端就是暴民政治,菁英政治走到極端就是寡頭政治,而肉桶(pork barrel)政治走到極端就是制度性的自肥和分贓。三者中任何一者走到極端,這個國家就GG了。GG是遊戲用語,Good Game,表示一個玩家用力玩遊戲,但終於因為不知改進或亂搞亂來而鞠躬出局。
這三種政治雖然各有其名,但若從臨床病徵來看,肉桶政治是共同的病像。若不是肉桶自肥分贓太明顯,一般的民粹政治也走不上暴力之途,菁英寡頭也可能被人民忍受。
蔡英文出任總統、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做出的一連串改革動作,坦言之,其唯一的合理性基礎,就是拆除國民黨時代、已經深入國家機器肌理的肉桶政治。請試想,黨產清算、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固然背後也有民粹怨懟、糾正菁英把持的社會推動力,但是真正拿得上「民主法治」檯面的客觀理由,難道不就是對長年肉桶政治自肥分贓的解構?
邏輯的結論只能有一個:蔡英文作為總統身兼民進黨主席,在行政院長也由她直接指派下,倘若在遇到台灣內政大事時,無能或不願解構該事件的肉桶肌理,而只是讓肉桶內職位互換,或A肉桶換為B肉桶,幾件大事下來,她就GG了,民粹動力和菁英形象都無力回天;更糟的是,台灣人民眼睜睜得看到歷經兩大黨,國民黨和民進黨執政,都無能無願解構台灣的肉桶政治結構,這將導致進一步的青年喪志、企業外流、人才佇足,台灣也就GG了。
肉桶政治的聚落何在?一曰政黨,二曰機構,三曰幫派。其隱密性,三大於二,二大於一。
肉桶聚落三之一 - 政黨
先說最明顯的,一眼就看穿的,政黨肉桶。最早的國民黨,不但好康吃盡,還要巧立各種名目收費勸捐,部分補貼同黨、部份納入私囊;這也是今日民進黨追索不當黨產、追溯某些個人或家族責任的合理性基礎。前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導致其入獄的各種原因中,也有濃厚的政黨肉桶成份。而近日的「前瞻計畫」預算的分配,其中政黨肉桶成份也招人起疑。政黨肉桶是最明顯的,因為「數字會說話」,只要拿出那句記者界的名言,「順著錢摸」(follow the money),脈絡大致可尋。
肉桶聚落三之二 - 機構
其次是圍繞著「機構」的肉桶政治。不用說大家也知道,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國營企事業的採購和壟斷性販售,如台電公司和中油公司和其他無數大小不等的國營單位;除了採購和販售,若再細分,無數公有財團法人、基金會、協會的預算和人事,也都在機構肉桶的聚落範圍內。
2017年的一個例子:815全台大斷電,其處理方式幾乎就是一場機構肉桶的標準戲碼。一字排開鞠躬謝罪下台的高層人士,多數的真實下場不是「反向高升」就是「如如不動」,再不濟就是「轉桶」,A桶轉B桶,大桶轉小桶,轉到那些早已被馴化的國營事業或財團法人。幾乎各個都是林書豪,尼克隊轉火箭隊罷了;與林書豪不同的是,「林來瘋」靠得是真實球技、真實的積分數據,而台灣的機構肉桶隊員能夠不斷轉桶的底層邏輯是「權來瘋」或「錢來瘋」,靠得是過去權力派用脈絡和預算服從的業績。
肉桶聚落三之三 - 幫派
第三,最隱晦的,就是幫派肉桶。當然這裡的「幫派」指的不是四海竹聯天道盟,而是往往跨政黨、跨意識形態、跨公部門/私部門,遊走於某個領域、橫跨產官學的菁英同盟,例如大家朗朗上口的「交通幫」、「財金幫」,還有社會不太意識到的如「科技幫」、「工業幫」。
台灣的政策,多年來老酒裝老瓶,距離世界的前段班越來越遠。是沒知識嗎?不會吧,台灣的產官學人士中的博士比例,不是世界第一也是第二。是不懂方法嗎?也不會吧,所有的社會、經濟大議題,哪一次不是把全世界的方法都收集起來爭論?那麼,為什麼只要是「政府」這玩意插手的領域都一律的落後?為什麼金融領域會落後世界前段班十幾二十年?這已經不是前述的「國營機構肉桶」所能解釋得了的,因為金融行業早已有相當比例的私人家族在經營。觀念和作為上的落後,恐怕只有長年盤據領域、內部繁殖、跨公跨私的「財金幫」生態才能解釋。
科技、工業也有幫?
再說到非公非私、既公又私的「財團法人」如工研院、資策會,過去固然有其貢獻,但在常年的高層官派和財政預算下,不僅喪失了世界新經濟轉型的應變能力,而且弊端叢生時有所聞,甚且淪為科技幫搏擊上位的「中途之家」或出事下台後的「回收再利用塲」,淪為酬庸安置處所。工研院及資策會今天依然是台灣科技人才最集中的機構之二,然而由於結構陳舊,方向凌亂,困住了數千名新生代、中生代科技人才。我常在想,如果把這數千人才送到以色列發揮,或者乾脆把工研院、資策會外包給以色列經營管理,這些人才不知道可在世界上發揮出多大的光芒。但現在,他們都在幫派肉桶政治的走馬燈昏光下,逐步向著凋零老兵蹉跎前行。
再不解構肉桶,台灣就來不及了
這樣說,會得罪許許多多人,我知道。但是我覺得不明說已經不行了,因為再不解構肉桶,台灣就來不及了。許多身在肉桶中的人,都是好人,他們鞏固所在肉桶的出發點甚至都是善意的,然而,如同我們都聽過的那句真理:壞人做壞事理所當然,最怕的是好人在體制下不能做好事,甚至不得不做壞事。對這個道理,我們都要戒慎恐懼,尤其是社會菁英。
台灣快要來不及了,多年來吃老本,在社會動力上、態度上、行動力上,與國際前段班越差越遠,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沈痾僵局之下只能動手術,任何「內科式的調理」,沉痛得說,原來就已經微薄的政府預算,只會被種種肉桶政治結構一點一點的吸啄殆盡。肉桶政治,無論是上述三種的哪一種,若再不做手術式的解構或切除,最終將把台灣的民粹推向暴民政治、或菁英政治變成寡頭政治,與大家好不容易取得的一點民主和公民意識,背道而馳。那還談什麼前景和主體性呢?
「轉診」後的台灣
台灣這個肉桶病號,已經由「國民黨醫院」轉診至「民進黨醫院」一次,後來又從「民進黨醫院」回診至「國民黨醫院」,現在再度轉診至「民進黨醫院」。不論這個病號的病因來自何處、起自何時,當下所在醫院和醫生們,都沒有抱怨的權利。醫好他,使他重新散發活力,就是你的責任。醫不好,只有三種原因:1. 病人已經病入膏肓,回生乏術;2)你的醫術、醫德不行;3)醫院內醫生派系內鬥、肉桶利益綑綁,把病人推來推去,每推一次就折騰病人一次,直到無治。
上述三種肉桶就是三個大染缸,讓原本或許懷著改革大志進入政治或公務領域的人,用不了多久就會習慣而「不聞其臭」。請問小英總統和她所帶領的民進黨,倘若上述三種肉桶政治的肌理不除,所有的「改革」對台灣的發展前景有「治根」的作用嗎?即使國民黨徹底從台灣消失了,倘若民進黨在其梁山泊派系生態下,開始繼承幾十年來的自肥分贓高層利益結構,全面剪枝嫁接「肉桶政治」,台灣就準備GG吧。
現在斷言還過早。但是,每一次的政策決定,每一項的立法決定,每一盤的人事佈局,都在考驗著全面執政的民進黨、總統、行政院長、立法委員們,究竟是遠離了肉桶一步,還是向肉桶靠近了一步。我們是多麼的希望看到,台灣出現一個「非肉桶型」的政黨啊!》
以上寫於2017,當下是2021。再度請教讀者大德,你覺得台灣的政界靠「內科調理」有用嗎?或者,你寧可看到一次「外科手術」?值此中國共產黨謀台孔急之際,肉桶政治正是其上下其手的最佳土壤,統戰的最高境界就是見縫插針,肉桶政治下的縫隙太多了。
我個人的看法是,不對肉桶政治這政治遺傳動手術,不論經濟上有何亮點,台灣會GG。不知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看法如何?年輕世代的看法又如何?
疫情正急,讓我們先全心抗疫。疫情穩定受控之後,別忘了台灣要立足國際,還有本質性的政治遺傳肉桶毒瘤待切除。
(更多有關台灣政治遺傳錮疾,造訪 InsightFan.com )
台灣人才外流數據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紐約時報報導:台灣防疫有成,民眾生活在沒有疫情恐懼的環境中,成為吸引海外人士返國的賣點。
台中鹽之華法式料理廚房主廚黎俞君說,去年秋季以來,顧客提前一個月預訂才有座位,「台灣有陣子感覺有點空虛,很多人移居海外,偶爾才回國一趟。現在,那些偶爾見到的客人中一部分已搬回來了」。
疫情期間遷居者大多是僑胞和雙重國籍人士,他們包括商人、學生、退休人員及台裔美籍餐館老闆兼作家黃頤銘(Eddie Huang)等知名人物。
根據台灣移民主管機關數據,2020年入境台灣的國人比出境多27萬左右,是2019年淨流入量約4倍。
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台灣幾乎不讓外籍人士入境,但持有「就業金卡」的外國特定專業人才例外。政府在疫情期間積極延攬海外人才,2020年1月31日以來核發逾1600張就業金卡,是2019年的4倍多。
42歲的台裔美籍企業家陳士駿(Steve Chen)是首位取得就業金卡的人,他與妻子、兩個小孩2019年從美國舊金山遷居回台。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後,他在矽谷許多朋友跟進來台,台灣人才外流出現逆轉。
陳士駿說,矽谷有願意冒險的企業家、願在他們創業初期給錢的投資人,整個關係鏈現在都回流台灣了,「我覺得這是科技業黃金年代,政府也明白現在應該要把握機會」。
影音網站YouTube共同創辦人、43歲的陳士駿2019年從美國遷居回台。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後,他在矽谷許多朋友跟進來台,台灣人才外流出現逆轉。(中央社檔案照片)
疫情期間返鄉國人激增,以致短期租屋市場吃緊。一名地產業者估計,2020年有意在台租屋的僑胞與雙重國籍者人數是近幾年2倍。
海外民眾湧入有助台灣成為2020年全球少數成長的經濟體,且表現名列前段班。疫情爆發之初,台灣經濟短暫走弱,但2020年第4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直逼5%。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2021年經濟成長4.6%,創7年來新高。
台灣並非所有產業都欣欣向榮,航空公司、飯店和旅遊業者等仰賴跨國旅行生意的產業就飽受衝擊。但台灣出口已連8個月正成長,反映電子設備與半導體需求暢旺。
國內旅遊也掀起熱潮。原本習慣搭短程飛機赴日本或東南亞的民眾轉而探索台灣風光,日月潭和阿里山等熱門景點人滿為患,台中近郊有家高檔飯店到7月底都一床難求。
在台灣如想見識疫情下國外生活樣貌,可到頻繁量體溫與雙手消毒的邊境。拜疫情調查扎實、入境旅客檢疫嚴格所賜,新型冠狀病毒在台灣幾乎不見蹤跡,民眾也不怎麼擔心。
台灣的餐廳、酒吧與咖啡廳平日高朋滿座,顧客口沫橫飛;辦公大樓一片忙碌,校園內迴盪沒戴口罩的孩童喊叫與笑聲。2020年10月,台北舉辦年度同志遊行,估計13萬人湧上街頭,處處可見彩虹口罩,社交距離則不太受重視。
許多人納悶台灣「疫情局外者」地位還能保持多久,特別是多國積極施打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情況下。
報導寫道,台灣官員採購並分配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速度緩慢,部分原因在於疫苗接種需求很低。首批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3月上旬已運抵台灣,醫護人員為優先施打對象。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3/world/asia/taiwan-covid.html
台灣人才外流數據 在 Re: [新聞] 星國副總理指台灣人才流失、阻人才進入- salar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們的人才外流越來越嚴重,我們有機會或有能力拒絕成為第二個菲律賓嗎我們除了只會補助CCR和基層外勞之外,究竟吸引了多少境外人才進來為台灣效力? ... <看更多>
台灣人才外流數據 在 [心得] 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了- 看板Tech_Job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認識的有一定年資工程師
不少去了中國
一些去美國
其他的新加坡香港日本歐洲都有
即使沒出去的 也都在外商
本土廠商沒有有經驗的工程師能用
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
現在連有家庭的人都開始出走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66.1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40779594.A.B4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