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興能有這機會,在學期末的時候,帶著這麼多來自各校的小朋友、還有熱心挺醫護的朋友們的心意,來到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Hsinchu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送上真摯的感謝與祝福。💗有保護他們的護目鏡、照顧泌尿道的蔓越莓錠、還有許多可愛孩子寫下畫下的、給醫護人員的滿滿感謝。
會有這樣的起心動念,其實是緣自於此:
前陣子疫情緊張時,新竹市成立第一個快篩站,我一位已退休醫護朋友熱情響應,重回江湖去當志工。我注意到她竟然隨身帶著 #蔓越莓 保健品去服務,因為她說當她裝備好整身的防護衣後,就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會一路忙到下崗!很擔心因為少喝水跟憋尿會產生頻尿與解尿痛等現象,無法繼續來服務。
加上後來一連串的事件,像是:防疫醫護被情緒過激的病人攻擊😭;新竹醫護因壓力過大傳出自殘的案件😭;更有醫護因為家人的擔憂而選擇離職,讓醫療量能雪上加霜;也有許多醫護擔心著家人的感染風險,而不敢回家,造成莫大的心理壓力。很多辛苦只能自己吞忍。
而照顧新冠肺炎及重症病房的醫護,必須整天穿著防護衣。為了減少穿脫的次數,將時間盡可能都用來照顧病人,醫護有意識地不喝水,憋尿。這些現象都令我非常不捨,萬般心疼。
身為女性我也不是沒有得過膀胱炎,X那真的很痛!😭尿尿還會出血~整天坐立難安也影響到身心與工作,所以我開始一一邀集我的朋友,一起送蔓越莓保健食品給醫護人員。雖然這無法根本地解決醫護過勞的處境,但至少可以減緩一些身體的不舒服!謝謝她們全心全意照顧病患,這次,是否也可以換我們來看顧她們的健康?👩⚕
除了送物資外,身為教育人的我,也想著還可以再融入教育意義,多做些什麼。
我想起2015年還是小一班導的我,曾帶著孩子們思考:「我們還小,還沒有經濟能力,但我們還是可以做些什麼,來關心這個社會,發揮正向影響力。」💗💪
那時候的我帶領孩子們跟家人募集了許多要給南澳印尼漁工的冬日外套,孩子們除了熱情寫下畫下心意外,我們還一起學了印尼話「 Terima Kasih」謝謝他們為台灣人捕魚的辛勞。
當這些心意送到漁工手中,漁工帶著孩子們送的外套,錄下說謝謝的影片時,孩子好感動,親眼看到自己行動的影響力,我知道,那小小的良善心田也跟著暖暖地萌芽了…🌱
因著這樣的行動,我後來發現孩子會特別關注移工跟漁工的新聞,也會從生活中去改變身邊家人對移工的刻板印象。🥰
那一次的經驗給了我很大的感動跟鼓舞,所以也想要邀請因著防疫在家的孩子們,一起參與有意義的社會付出活動,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謝與支持。🤜🤛
當我開始構思、發起這項活動時,一開始是厚臉皮找自己的朋友來幫忙,沒想到他們反而謝謝我發起這個活動,讓他們能有機會跟醫護人員表示感謝🙏。讓小小的暖暖的漣漪擴散開來~💗
於是,這幾天我像個忙碌的小蜜蜂般,除了去挑選蔓越莓錠,親自扛回家再扛去醫院,還殺到好幾個社區去收取孩子們的作品;有住在馬偕附近的孩子,之前已在家完成學校教師作業、或是響應 新竹市警察局 發起的著色畫活動,這一次很高興真的能有這機會送出去讓醫護人員看到;也有小孩在馬偕出生、受傷也在馬偕醫治的爸爸,特別跟孩子一起製作了卡片,要送給馬偕。收集到的這些小故事都讓我覺得很動人,如吉光片羽般閃閃發亮著,也希望為疲憊的醫護人員,帶來溫暖的動力與勇氣。💗
贊助蔓越莓的朋友留言中,還有提到:「謝謝醫生跟護理師照顧新冠肺炎感染者。小小心意,敬請笑納。 #往後有關護理師工會訊息,#會多加關注。」
哇~跟移民工一樣,也有人跟著關注起醫護人員的勞動權益了。這還能不tag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簡稱護師工會 嗎?一定要跟最關注一護人員權益的玉鳳分享一下。
真心謝謝參與的每個人。我會持續挺醫護的動作,想要共襄盛舉的朋友們(無論是認購蔓越莓或是製作感謝卡片),也歡迎留言喊個聲,跟我聯繫喔~
#我們的歲月靜好_是因為你們的負重前行
#謝謝醫護人員_你們是這場戰役中的光與鹽
#你們憋尿照顧病人_這次換我們來照顧妳們的膀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是隔壁的窮鄰居,還是東協的老大哥?」介紹 訪問作者: 何景榮 內容簡介: 說到印尼,你首先浮現腦海的是什麼? 東協?印傭、移工?沙嗲?峇里島? 或者是……一片空白?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國,還是台中港的第一大進口國! 印...
台灣人對移工的刻板印象 在 CSR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週末迷你影展】 CSR在天下 ✕ Fun大視野 想向未來- 青年創新推動計畫
🎬本週鏡頭帶到 One-Forty #讓台灣成為移工圓夢之地
這群年輕人透過教育讓離開家鄉遠赴台灣的移工們,能夠更好的融入台灣社會,同時也賦予他們追求夢想的能力與勇氣。
在今年度,One-Forty也獲得了 2020 #金點設計年度特別獎:社會設計,他們怎麼讓讓台灣人改變對移工的刻板印象?怎麼「讚頌失敗」?又怎麼替移工實現夢想?
#CSR #CSR天下 #企業社會責任
#移工 #多元文化 #OneForty #Fun大視野 #青年公益
台灣人對移工的刻板印象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ominic Wu:好像有些智障不懂
你今天不管用什麼理由禁止外勞坐在台北車站
下一秒就會用迴力鏢飛回來打在你們這些天龍人身上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78131168993622&id=584986081641475
Shu-fan Nian:晚間九點,更加愚蠢的事情發生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78123728994366&id=584986081641475
屢敗の魔術師:深夜murmur
先說明一下我對於北車席地而坐的立場,很簡單,不給坐地上就給我更多位子,現在車站那邊的座位根本不夠,樓上商場的位子還要消費花個幾百塊吃飯才有。另外捷運站之所以不會有人席地而坐是因為捷運三分鐘就來了,不像台鐵這種天天誤點的東西好嗎?
看到反對車站席地而坐的那些人一直在講「美觀」這件事,我就想問一下,台北市到處都是醜死人的老公寓、華國美學大樓、鐵窗、鐵皮屋、招牌、頂樓加蓋,然後每一棟房子外面都髒的半死,啊市中心還有個獨裁者的陵寢
整個城市醜成這樣你們就沒意見,啊一群人在沒有位子的車站大廳坐下就氣得半死,台灣人怎麼這麼神奇啊?
牛奶鍋就是要加蔥蒜才好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78208765652529&id=584986081641475
黃翊庭:有人說在北車大廳坐下會有
1.觀感問題 2.疫情問題 3.動線問題
好啊現在中間那麼大圍起來
人都擠到旁邊,疫情問題還在
而且圍起來,動線問題反而更嚴重
所以最後你在乎的還是1.觀感問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78557502284322&id=584986081641475
轉:這不就證明坐在那一塊完~全~不~影~響~動~線?
那塊區域根本是「沒有人通過之地」,即便你是從地面層進入車站,不管去台鐵高鐵北捷機捷,都不會經過那塊空間,連售票櫃檯也都不在那裡了。
以為移工才在那邊坐,也是一種刻板印象,如果夠常出入,都知道平時一~五會坐在那邊交誼的,都是台灣人居多,有手遊對戰的、接人等朋友的,太熱太累但吃不起二樓微風跟旁邊京站貴鬆鬆餐廳的年輕人,買個手搖杯在那邊聊天聚會,週末才會有移工潮現身。
很多人有一種迷思,覺得移工要學習「文明」,要求他們不要坐在地上,是「協助移工融入在地生活」。這裡有兩個錯誤認知,其一,誰有椅子不愛坐?是台鐵先把椅子拆光了,人們才開始坐在地上,而且在台灣有這麼龐大的移工人口之前,北車大廳廣場就已經是台灣社會運動或活動的集結地,他們是模仿我們對這個空間的使用。
如果台灣一些青貧人口尚且無法應付社交的消費,會選擇那個空間,那收入更少更困難的移工,難道是「自願性」的去那裡嗎?而且為什麼是車站?因為他們一~兩週只有一天休假,大家南來北往,在車站碰面,省去再轉車的勞頓,讓他們難得的聚會在最有效率之下完成;多數移工早就學會收拾好自己帶來的食物與垃圾。
第二個錯誤認知是,移工要「像我們」才叫融入在地生活,他們一個月就那麼幾天休假,只有那麼幾天可以自在的講自己的語言、分享家鄉食物跟訊息,其它多數時間,都在做台灣人口味的食物、都順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在過日子,是哪裡不融入了?只有我們台灣人的文明是文明,人家的文明就不是文明喔?這種話如果是一個歐美白人對我們講,我們恐怕會大喊「歧視」。
而且這種具有「廣場」性質的公共空間,正好是目前世界上最夯的文化研究在關注並且鼓勵的,它具有多重的社會意義,不少我們認為「先進文明國家」還曾專程來報導過這個空間,稱讚台灣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友善。
作為一個台北出生的台北小孩,我在人生不同階段,和各種不同階級背景的朋友坐遍台北車站各個角落,從來沒有影響到任何人,也從來不覺得我需要被誰「教育」的「更文明」。
對了,說要防疫,維持安全社交距離,那台鐵2樓那些餐廳要不要關一關?大家吃飯的時候口罩都拿下來,風險比分散著坐在大廳更大吧?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9524369754211&id=1063295764
【回顧】
一「北車大廳關 移工:我沒家了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北車大廳 規劃永遠禁止席地而坐】
#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北車大廳地板擬禁坐 林佳龍支持假日開給移工等人使用】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73536929453046&id=584986081641475
台灣人對移工的刻板印象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是隔壁的窮鄰居,還是東協的老大哥?」介紹
訪問作者: 何景榮
內容簡介:
說到印尼,你首先浮現腦海的是什麼?
東協?印傭、移工?沙嗲?峇里島?
或者是……一片空白?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國,還是台中港的第一大進口國!
印尼人更是目前台灣人口占比最高的外國人!
身為台灣人,我們真的必須好好認識這個東協鄰居。
跟著「最了解印尼的台灣新二代、靠印尼脫魯的台灣囝仔社會學家」何景榮,
揭開印尼的神祕面紗、不可思議的各種面向,
以及台印之間動人的連結與故事!
搞懂印尼有多重要?
2002年就有媒體報導,印尼的丹堤咖啡有246坪,鼎泰豐五家有五種菜單。創造「金磚四國」一詞的前高盛投資公司首席經濟顧問歐尼爾,於2014年再提出「薄荷四國」,其中就包含印尼。2018年,已有2000家、2萬人左右的台商布局印尼市場;政府更計畫2020年在印尼設立台商專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預測,印尼的GDP在2023年將躍升為全球第六!
你知道嗎?這個東協鄰居,正與台灣發展出越來越緊密的關係!
台中港高度仰賴印尼進口的天然氣,印尼則倚賴台中輸出的工具機;印尼人目前是台灣占比最高的外國人,台印跨國婚姻下誕生的新住民第二代,早已不計其數,而印尼在台設置的外交代表機構,數量和規模都位居第二。在文化上,台灣和印尼更有著親切的連結,不只是台劇和珍奶、雞排在印尼爆紅,你到印尼旅行也不用怕餓死,因為許多印尼食物的發音,幾乎跟台語一模一樣!
以前你不知道印尼很正常,但看了這本書,若沒有眼界大開、笑著流淚大喊「台印一家親」,那就很反常了。
無論你是單純愛看故事的人、印尼台商、正在學印尼語、準備去印尼玩的讀者,或只是想提升國際觀,何景榮的專業印尼觀察都能滿足你的需要。他擅長以武俠劇般的筆法,結合幽默鄉民口吻,用台印混血的雙眼,為你展現這片不可思議的新天地,無難度拉近你與「萬島之國」印尼的距離,除了知識滿載,更能摸清楚如何跟印尼人交陪、交朋友!
作者介紹:何景榮
印台客(最了解印尼的台灣人)
麻辣人氣教授
十大傑出青年
印尼媽媽、台灣爸爸的印尼在台新住民第二代。自詡為「最多穆斯林朋友的基督徒」「最了解印尼的台灣人」,擅長「三秒觀察,立即辨識東南亞移工各國國籍」,頻繁受邀到各單位、學校,到處演講關於印尼的一切,聽眾總是讚不絕口。
早在1970年代,亞洲武打片熱潮襲捲東南亞國家時,負責電影拍攝業務的印尼籍何媽媽,與台灣籍的何爸爸在峇里島片場邂逅,譜出異國戀曲。跟著媽媽在說母語的環境下長大,何爸爸又在國營事業技師退休後擔任大樓管理員,也讓何景榮從小看見勞工的辛勞與偉大!
出生於印尼雅加達,三個月後與家人返台定居,在台灣受教育、成長。曾自言:「人生就像在打怪,每次看到歧視或瞧不起我的人,就像開始一個新的關卡。」為了扭轉社會對新住民第二代的歧視,一直以來以當「人生勝利組」來證明新二代並無學習障礙。從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畢業後,考取教育部留學獎學金和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赴美攻讀博士,2016年取得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同年當選第54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一路上獲獎無數,是辯論比賽冠軍暨最佳辯士、優秀學生第一名、外交特考第一名,也曾在德國杜賓根大學和泰國暹羅大學當訪問學人,在財團法人賽珍珠基金會擔任特聘顧問。
南亞海嘯期間,接受台北市政府委託,協助印尼受災戶導入教育資源。也曾經配合美國海巡署與中華民國駐美外館,出海營救受困於美國領海、我國籍漁船上的多位印尼漁工。Dcard網站上的紅人,被網友評比教學認真、有趣,學生也打出將近滿分的課程評鑑認證。曾為「獨立評論」「換日線」的專欄作家,目前為逢甲大學通識中心的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移民研究、全球化研究、印尼文、伊斯蘭與穆斯林文化、東南亞新創產業/電子商務、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
期許平反台灣人對東南牙人矮人一截的刻板印象,堅信所有在台新住民二代,都像同樣身為新二代、在印尼長大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有著跨文化的先天優勢與出人頭地的未來。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人對移工的刻板印象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工廠生產線上揮汗如雨、每天推著爺爺、奶奶去公園曬太陽、在醫院裡幫病人更換尿布,台灣人的生活裡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工作者。他們好像越來越常出現在生活當中,我們不見得認識他們,有時候有些害怕,但我們可以認識他們,可以和他們成為朋友。
結交朋友的規則很簡單,互相交換名字、故鄉、工作,偶爾見到面搭上一、兩句話,很快地就能拉近彼此的關係。我們常用「勞工朋友」、「農友」、「教友」等詞彙,或真實、或假裝地自己認識對方、彼此關係密切,既使這些認識可能是一些偏見、刻板印象。
詳見全文: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93942/
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趕快按讚加入:
https://goo.gl/yK9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