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常聽到美國南方社會又因為天災造成了多少人流離失所,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他們會傾向住在當地?
當陷入睡眠,最害怕的是對於生命的威脅悄然來臨而無法察覺反應,所以在原始部落或是古代,人們選擇居住環境最重要的判準不是舒適,而是安全。然而,在當代社會之中,住屋可能非常舒適,但未必安全。
這篇來自【CUP】上的文章,分析了美國為何不少人選擇住在有天災威脅的地方,這也帶我們進一步思考台灣社會如何思考住房正義、經濟正義等重大議題,必且好好地落實?
————————————
地產公司 Redfin 近日分析地產氣候風險評估商 ClimateCheck 的數據以及美國人口普查資料,發現 50 個有氣候風險的縣,大部分在過去 5 年人口有所增長。高溫風險最高的縣,人口平均增加 4.7%;易有旱災、山火及水浸的縣亦分別上升 3.5 %、3 % 及 1.9%。但氣候風險相對較低的地區,人口卻見減少。譬如在 50 個最少家庭受高溫威脅的縣,人口 5 年內下降了 1.4%。
Redfin 首席經濟學家 Daryl Fairweather 指出:「與預期般的相反,人們正遷往氣候風險較高的地方。氣候縱是大家關心的事,但似乎它不是人們考慮住處的首要因素。」譬如根據 Redfin,猶他州中部的瓦沙契縣(Wasatch)火災風險位列全國第三,96% 的房屋正受威脅,但移居者在 5 年內增加近 15%。去年疫症大流行,人們想找實惠、空間較大及靠近戶外的住所,令當地更受歡迎。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cup.com.hk/2021/09/09/climate-change-readings/
台灣人口普查資料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低度使用住宅9.96%創新「低」?內政部先把資料補齊吧!
根據主計總處歷次的10年空屋普查,從2000、2010到2020年,空閒住宅數從123萬上升到155萬再到了 #歷史新高的166萬,相當於在台灣每 6 戶就有 1 戶的空閒住宅。
雖然今年空屋率從2010年的19.3%降為18.5%,是普查以來首次下降。但是,人口增加的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空屋率仍然高達17.6%、17.5%及19.8%。
儘管空屋數量越來越多,內政部的可能成交指數(國泰建設)卻從67.76一路成長到95.26,再來到今年的127.3;591新建案Q2統計及國泰房地產指數Q2皆顯示,全台房價與上季相比微漲2%。六都除台中市,可能成交價均較上一季微幅成長0.18%到2.19%不等,新竹縣市則達5.07%。
如此怪異的現象,台灣民眾感受甚深,早已見怪不怪。
然而,內政部在9月13日大張旗鼓發布最新「低度使用住宅」統計結果,聲稱台灣空屋率創下 #史上新低的9.96%。
我就要請問內政部,「低度使用住宅」占比為9.96%,與普查結果的18.5%相差近一倍,到底哪一個數字才是對的?實際上,8月26日,內政部在我們召開的協調會上這樣說:
「內政部使用的是地政及建物登記資料,而登記移轉統計資料無法呈現建物實際使用情形,所以 #從未搜集過非自住統計資料;由於空屋的定義不明確,有統計上的困難,#低度用電也未必是空屋。」
既然內政部從來沒蒐集過非自住統計資料,低度用電也未必是空屋,那低度使用住宅低於10%,有什麼好高興的?
喜孜孜的內政部,有多麼不食人間煙火、不知人民苦痛,可想而知。
好吧,就算不談內政部在協調會上及新聞稿上的立場矛盾,台灣的空屋率確實首次下降到10%以下,難道9.96%很低嗎?
在一般已開發國家,為維持住宅市場運作,#自然空屋率為5%以下。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資料,紐約2011年的空屋率是3.12%,倫敦2012年的空屋率是3.9%。9.96%到底算不算低,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因此,今天上午,我和王婉諭委員、OURs 都市改革組織彭揚凱秘書長,一起召開「房價越漲囤房越多?說好的居住正義在哪裡?正視問題,提出對策!」記者會,提出三點訴求:
1⃣#公開更完整的資料、釐清囤房全貌:公開超過五年餘屋數及非自住家戶歸戶歷史資料都應公開上網,並定期更新持有十戶以上之個人及家戶所擁有之房屋總數相關資料。
2⃣立法部門盡速 #排審囤房稅法案:立法院已有多個囤房稅相關法案,應盡速排審。
3⃣行政部門應積極回應問題、#研擬院版法案:行政機關都應積極回應創歷史新高的166萬戶空屋,以及大量非自住房集中化的現象,並盡速研擬院版囤房稅法案。
我也要奉勸內政部,好好把空餘屋的統計做好、公開出來之後,再來討論囤房現象到底嚴不嚴重,好過拿出一個自己都不承認的數據,要台灣民眾相信「囤房問題有限」。
台灣人口普查資料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公布「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呈現許多值得關注的重大問題。我特撰文投書聯合報,今天9/8刊登,標題為《從10年普查 解決居住與人口問題》(全文如下連結),希望政府及社會各界予以重視,並積極解決問題。
這項普查每隔十年才辦一次,是我國最重要的人口及住宅國勢調查,也是世界各國都會同時舉辦的調查,以作為國際人口及住宅趨勢變動相互比較的重要依據。因此,每十年的普查結果應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普查不同於一般調查,過去普查是全面性的訪查,近年因為公務統計系統完備,透過資料勾稽及大量嚴謹抽樣,普查內容及樣本雖略有減少,但訪查120萬戶家戶及住宅,這是全國最大規模且花費最多人力經費的調查,其結果應最具公信力。
去年底普查家戶數有803萬餘戶,住宅數有899萬餘宅,相較家戶數多了96萬宅,約12%。換言之,若考慮國際間認定3~5%的合理空屋率,台灣住宅存量遠超過家戶存量需求,「人人有屋住」應該不是問題,住宅「供過於求」的現象明顯。
進一步看到去年底普查有166萬餘宅空屋,空屋率為18.5%,平均每10戶就將近快有2戶空屋存在,空屋數量長期不斷持續增加,為有始來最多的空屋數量。若從資源浪費的角度檢視,假設每戶房價以平均500萬元計算,將有八兆三千億元的資產閒置,每年若以1%利息設算,台灣每年在房地產上的資金損失就有八百三十億,不可思議!這與過去內政部利用台電低度使用所認定空屋數,去年底有87萬餘宅,空屋率為11.9%,僅為普查空屋數量的一半,明顯低估空屋資源浪費嚴重問題。
從這次普查结果所獲得的啓示是,住宅政策若能以居住使用為目標,對非自住使用住宅能在金融及稅制上給予明顯抑制,包括大幅降低貸款成數與提高利率;增加非自住者的持有與交易成本,包括稅基與稅率的提高,如此住宅「去商品化」的投資炒作減少,人人有屋住,年輕人敢結婚、敢生子,老年人居住也能從稅制改革中獲得更多資源照顧,台灣的人口與住宅問題將獲得大大的改善。
https://www.google.com.tw/amp/s/udn.com/news/amp/story/7339/5729656
台灣人口普查資料 在 十年辦理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在2010年已經改為抽樣調查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天我在財政委員會,針對台灣現行人口普查的幾個問題質詢主計長。 ... 況且,正因為家戶型態轉變、人口流動頻繁,我國的人口普查資料有超過一成「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