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很重要所以再說一次:#地球上沒有天堂!
我要說的都在影片或文字中了。就不再多說。
我們家在德國每天過得開開心心,多世代成家還是和樂融融,絕對不是因為德國多完美。我認為「家庭氣氛」佔的因素是80%吧(媽媽撥瀏海😊)!
最近漢堡的天氣很讓人厭世,又剛好從「文件煉獄」中爬出來,所以收到一些爸媽私訊問「想讓孩子到德國讀書」,我第一個回應都是「你確定嗎?」...😂。
所以拜託各位,就別再問我到底要不要來,還是認為我肯定認為「德國好棒棒」,請看看我每天流鼻涕還是得出門接送兒子那張厭世的臉...😓。
只是我不是一個「花幾個小時寶貴時間,只為寫一篇抱怨、負面、攻擊文」的人,我愛正能量😚。
能好好在故鄉努力改變它,是很幸福的!
能看世界當然是好事,但不是找一個天堂的心態。
因為這裡是地球,地球很危險!
讓我們努力用家庭的力量,讓它變得更好。
孩子七成的問題都不在其他地方,而在每天他們必須回的家。我們努力讓家成為城堡,成為樂園,成為避風港。這,比較重要!
還沒看過影片的朋友們,可以瞧瞧。
不過這個直播我真的看起來很想睡覺,傷眼也請大家見諒喔~☺️
#小收穫是覺得自己氣色這半年變好啦~好敢講喔!😌
#該不該為了孩子的教育移民呢? #如果只能待在台灣怎麼辦?
第一次這麼臨時直播,是因為昨晚看到了一位想為了孩子教育移民到德國的台灣爸爸的PO文,也同時看到了很多網友的回應與分享。我想用一些我們的經驗談,與各位有些糾結的台灣爸媽們分享!
「教育環境」很重要沒錯,我們都應該努力在「可以選擇」的範圍內,為孩子做出最好的選擇。
但並不代表,只要換了環境,就是萬事OK!!
反而很多時候,原本的問題會在換了環境之後,更加凸顯,還有著更多的挑戰要面對。
所以,家庭的關係是否緊密,在孩子面對壓力的此時就是更重要的了!
我們是否能讓孩子知道,無論她在外頭經歷多少槍林彈雨,家都是支持他安慰他的港灣?
我們是否能讓自己,丟掉過去「沒這樣你就完蛋了」的觀念,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與幫助他們?
當我們怪罪環境的時候,身為父母親的我們,是否也花足夠的時間來改變自己?
這些,是希望與父母親們分享的心裡話啊...
-\-\-\-\-\-\-\-\-以下是之前的文字分享內容-\-\-\-\-\-\-\-\-\-\
#不要迷信哪一國的教育
#爸媽啊_你_就是你這一國的教育環境啊
在睡前看看臉書,在德國相關的社團裡,看到了一位台灣父親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希望「移民」德國的提問。吸引我注意的不是這則PO文,而是底下的回答。
德國的學制在10歲左右就將學生分流。
很多德國學生其實也在這樣的制度下,感受到壓力。
所以,我們是要看那些逼孩子讀書都要名列前茅,又學一堆才藝的家庭,然後「判定」德國讀書很辛苦?
還是,我們要看那些自由選擇的孩子,看他們讀書的時數,然後「認為」德國讀書好輕鬆?
我看了大家的分享,特別是一些強調「德國中上家庭」逼孩子讀書的方式,讓我睡意全消,想來與大家聊聊這點。
=====
就像我與老公在直播中分享的:沒有完美的制度!很多德國人也不喜歡德國的教育制度。
我覺得在德國相較起來就這一點最好:他們上學時數相對少,所以孩子很多時間可以「獨處、與朋友Hang out,或跟我們在一起」。
然而,如果父母親仍舊要拿這些時間去補習,去學才藝,去逼孩子,還不是一樣可以「逼」?
我看到太多的亞洲家庭,到了德國還是一樣逼孩子讀書啊!
家教補習,課後輔導,才藝訓練,什麼都照樣進行。
=====
各種例子在各個國家都有。
就如同:
德國家長都尊重孩子嗎?才怪!也有不尊重的啊...
德國婆婆都不恐怖嗎?才怪!很多恐怖的例子啊...
德國就沒有屁孩嗎?才怪!走在路上就遇到一堆啊...
所以 #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看_家長_的態度!!!
要逼孩子?到哪裡都能逼。
不逼?我孩子在台灣長大的過程我也沒逼過呢!
環境影響人,但 #最重要影響孩子的還是家庭的環境。
所以,為什麼這個小天地是我自己的教育實驗?
因為,我認為我自己才是影響孩子最重要的那個人之一!
我們說不定後年又不知道搬到哪個國家,
五年後也不知道姊姊決定在哪讀書,或者還要不要讀書,
所以,在哪裡~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與其討論哪個國家讀書輕鬆還是辛苦,
不如思考如何營造一個「無論在哪裡,孩子都能自信、健康、快樂成長」的家庭環境!
#台灣也有讓孩子快樂學習成長的家庭
#德國也有弄到眾叛親離的爸媽
#人走到哪沒改變都是一樣的_不要太迷信了
=====
【補充】那究竟換環境有用嗎?
外在環境對孩子還是有些影響的,這我不會否認的喔!
例如我說的「多了一點時間」,這就是來德國的好處。然而,如果我仍舊是強力要求孩子要立馬趕上,要全班全校第一,說真的這點好處一點也用不上!
如果要帶孩子到不同的教育系統,那麼「強大緊密的家庭關係」就更重要!
孩子要面對的,不只是課業的改變,還有交友與生活方式的大調整。特別是10歲以上的「半青春期」孩子,更需要父母親的了解、體諒,與陪伴。
=====
至於要不要換環境,要看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所以真的沒有定論的。
我們家不是「教育移民」,所以無法這樣分析給大家聽。
但,我希望給想要「為了孩子教育而換環境」的家長一些建議(不管是島內還是海外移民):先確定,你們與孩子是「一起」面對這所有一切!
不管孩子新環境面對得輕鬆,還是辛苦,就算是留在台灣的教育體系,都不是孩子快樂悲傷的重點。
=====
我家剛好有兩個極端,一個是相對輕鬆的中學生,一個是課業繁重的德國大學生,一樣不變的是:我確定自己很投入地支持他們、陪伴他們,沒有批判,沒有插手,就是陪伴與支持!
如果能做到,那就算是孩子15歲就要考太空人般的高壓,她一樣有很大的機率會是會是健康與快樂的。因為,理解與支持,比一個舒適的環境來得讓人有力量。
當然,孩子有各種,我們盡力而為就是了!這是我們身為父母的責任。
以上淺見給大家參考喔!
#每一天的教養_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
⭕️【5/25~5/31】於 金石堂網路書店 結帳,輸入代碼@Carolmamy折價20元
http://bit.ly/2rsQIST
⭕️博客來購書 https://goo.gl/CIVKoG
⭕️天下文化網站購書 https://goo.gl/kUPnQr
要揪團的朋友再等等唷~😏😏Coming soon...
#天下文化 #未來Family #凱若媽咪的獨立教育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
台灣也有讓孩子快樂學習成長的家庭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該不該為了孩子的教育移民呢? #如果只能待在台灣怎麼辦?
第一次這麼臨時直播,是因為昨晚看到了一位想為了孩子教育移民到德國的台灣爸爸的PO文,也同時看到了很多網友的回應與分享。我想用一些我們的經驗談,與各位有些糾結的台灣爸媽們分享!
「教育環境」很重要沒錯,我們都應該努力在「可以選擇」的範圍內,為孩子做出最好的選擇。
但並不代表,只要換了環境,就是萬事OK!!
反而很多時候,原本的問題會在換了環境之後,更加凸顯,還有著更多的挑戰要面對。
所以,家庭的關係是否緊密,在孩子面對壓力的此時就是更重要的了!
我們是否能讓孩子知道,無論她在外頭經歷多少槍林彈雨,家都是支持他安慰他的港灣?
我們是否能讓自己,丟掉過去「沒這樣你就完蛋了」的觀念,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與幫助他們?
當我們怪罪環境的時候,身為父母親的我們,是否也花足夠的時間來改變自己?
這些,是希望與父母親們分享的心裡話啊...
---------以下是之前的文字分享內容----------
#不要迷信哪一國的教育
#爸媽啊_你_就是你這一國的教育環境啊
在睡前看看臉書,在德國相關的社團裡,看到了一位台灣父親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希望「移民」德國的提問。吸引我注意的不是這則PO文,而是底下的回答。
德國的學制在10歲左右就將學生分流。
很多德國學生其實也在這樣的制度下,感受到壓力。
所以,我們是要看那些逼孩子讀書都要名列前茅,又學一堆才藝的家庭,然後「判定」德國讀書很辛苦?
還是,我們要看那些自由選擇的孩子,看他們讀書的時數,然後「認為」德國讀書好輕鬆?
我看了大家的分享,特別是一些強調「德國中上家庭」逼孩子讀書的方式,讓我睡意全消,想來與大家聊聊這點。
=====
就像我與老公在直播中分享的:沒有完美的制度!很多德國人也不喜歡德國的教育制度。
我覺得在德國相較起來就這一點最好:他們上學時數相對少,所以孩子很多時間可以「獨處、與朋友Hang out,或跟我們在一起」。
然而,如果父母親仍舊要拿這些時間去補習,去學才藝,去逼孩子,還不是一樣可以「逼」?
我看到太多的亞洲家庭,到了德國還是一樣逼孩子讀書啊!
家教補習,課後輔導,才藝訓練,什麼都照樣進行。
=====
各種例子在各個國家都有。
就如同:
德國家長都尊重孩子嗎?才怪!也有不尊重的啊...
德國婆婆都不恐怖嗎?才怪!很多恐怖的例子啊...
德國就沒有屁孩嗎?才怪!走在路上就遇到一堆啊...
所以 #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看_家長_的態度!!!
要逼孩子?到哪裡都能逼。
不逼?我孩子在台灣長大的過程我也沒逼過呢!
環境影響人,但 #最重要影響孩子的還是家庭的環境。
所以,為什麼這個小天地是我自己的教育實驗?
因為,我認為我自己才是影響孩子最重要的那個人之一!
我們說不定後年又不知道搬到哪個國家,
五年後也不知道姊姊決定在哪讀書,或者還要不要讀書,
所以,在哪裡~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與其討論哪個國家讀書輕鬆還是辛苦,
不如思考如何營造一個「無論在哪裡,孩子都能自信、健康、快樂成長」的家庭環境!
#台灣也有讓孩子快樂學習成長的家庭
#德國也有弄到眾叛親離的爸媽
#人走到哪沒改變都是一樣的_不要太迷信了
=====
【補充】那究竟換環境有用嗎?
外在環境對孩子還是有些影響的,這我不會否認的喔!
例如我說的「多了一點時間」,這就是來德國的好處。然而,如果我仍舊是強力要求孩子要立馬趕上,要全班全校第一,說真的這點好處一點也用不上!
如果要帶孩子到不同的教育系統,那麼「強大緊密的家庭關係」就更重要!
孩子要面對的,不只是課業的改變,還有交友與生活方式的大調整。特別是10歲以上的「半青春期」孩子,更需要父母親的了解、體諒,與陪伴。
=====
至於要不要換環境,要看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所以真的沒有定論的。
我們家不是「教育移民」,所以無法這樣分析給大家聽。
但,我希望給想要「為了孩子教育而換環境」的家長一些建議(不管是島內還是海外移民):先確定,你們與孩子是「一起」面對這所有一切!
不管孩子新環境面對得輕鬆,還是辛苦,就算是留在台灣的教育體系,都不是孩子快樂悲傷的重點。
=====
我家剛好有兩個極端,一個是相對輕鬆的中學生,一個是課業繁重的德國大學生,一樣不變的是:我確定自己很投入地支持他們、陪伴他們,沒有批判,沒有插手,就是陪伴與支持!
如果能做到,那就算是孩子15歲就要考太空人般的高壓,她一樣有很大的機率會是會是健康與快樂的。因為,理解與支持,比一個舒適的環境來得讓人有力量。
當然,孩子有各種,我們盡力而為就是了!這是我們身為父母的責任。
以上淺見給大家參考喔!
#每一天的教養_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
⭕️【5/25~5/31】於 金石堂網路書店 結帳,輸入代碼@Carolmamy折價20元
http://bit.ly/2rsQIST
⭕️博客來購書 https://goo.gl/CIVKoG
⭕️天下文化網站購書 https://goo.gl/kUPnQr
要揪團的朋友再等等唷~😏😏Coming soon...
#天下文化 #未來Family #凱若媽咪的獨立教育
台灣也有讓孩子快樂學習成長的家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對立反抗孩子心裡,其實是一道又一道傷痕。❙
我們不希望哪些情緒、行為在孩子身上出現,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我們自己不要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
‧「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說好的遊戲時間到了,但孩子躺在地上哭鬧,大家對你們指指點點,好丟臉……為什麼孩子老愛這樣耍賴?
‧上課了,老師剛走進教室,那孩子又開始吵。「今天也沒辦法好好上課吧,他是故意的,其他課都沒事……為什麼專找我麻煩?」
‧「你就是愛唱反調!我不信治不了你!」你被激得氣極了,孩子嗆聲,你也直接嗆回去,變成惡性循環……這個關係的「結」,怎麼解?
◎曾幾何時,我們和相愛的孩子之間,只剩互看不順眼?
對立反抗孩子愛生氣、愛挑釁、愛爭辯,好像吃定了大人。最難的是,每個成長階段的「對立反抗」狀況都不同。王意中心理師提供了全面性的方法與指引,幫助頭痛心更痛的大人,與孩子重建關係。
◎對立反抗孩子,大多沒有「病識感」。
「都是誰誰誰的錯,我又沒錯!」我們說一句,孩子頂回十句,簡直是氣死人不償命。對立反抗孩子其實非常敏感,感到被指責時,容易反彈。但只要我們先放下成見,釋放出善意,將有助於減少孩子自我防衛的敵意。
◎調整與變化,是互相的。
對立反抗的化解,是關係的改善。並非只是單向要孩子改變,更不是逼孩子聽話,而是大人和孩子相伴,度過情緒劇變。透過互信互重,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紓解情緒。帶刺的玫瑰,終會願意與我們親近擁抱。
❙孩子對立反抗,其實多麼渴盼有人去看見,他張牙舞爪背後的脆弱。❙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也有讓孩子快樂學習成長的家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內容簡介:
孩子不是不說話,而是無法說。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台灣第一本集結本土案例,
深刻探討「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專書。
你的孩子不說話嗎?
或是到某個特定環境就全身僵硬,不肯開口?
你覺得他只是太內向、害羞,
或認為他再大一些,自然就會說話。
但孩子可能正為「選擇性緘默症」所苦,急需你的接納、陪伴與協助。
台灣家長面對「選擇性緘默症」時,可能的5大迷思:
‧「他個性比較內向、文靜,等時間久了,他就會說話。」
‧「她在家裡會說話,可能是幼兒園讓她不太習慣。」
‧「他爸爸還不是到了五歲才會講話。『長大了就會好』,別擔心。」
‧「一定是教學太嚴肅了,孩子才會不敢說話。你們老師應該要調整。」
‧「她是『大隻雞晚啼』,像她爸,但爸爸也拿到碩士了啊。」
在不以為意、漠視與逃避下,
孩子可能就錯過早期療育介入的黃金時刻。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的疾病,好發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長期被漠視或誤解,但「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並不是執拗、任性或被寵壞,他們心裡也很想表達,無奈龐大的焦慮與恐懼往往凌駕於開口說話。在這群不說話的孩子背後,那是想說而無法說的痛苦,那是無聲的吶喊。
當一個孩子在班上不說話,人際關係可能就會惡化,課業走下坡,甚至因此被霸凌,但孩子卻因焦慮而更退縮,更無法向大人求救,將所受的委屈說出口。若老師或父母未適時察覺,予以協助,孩子可能終生都會被囚禁在「選擇性緘默症」的牢籠裡。
理解、接納以及給予孩子正向經驗的累積,是王意中心理師認為最能開啟「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冰封內在的一把鑰匙,也是突破「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心牆的絕佳方式。書中特別細膩又完整地從父母、老師以及親師溝通的角度,提出各種協助「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早日擺脫焦慮,讓孩子融入人群與社會的方法與技巧。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王意中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也有讓孩子快樂學習成長的家庭 在 Mom & Da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次很開心能到均一教育平台的辦公室參觀。均一目前是全臺最大、最活躍的線上學習平台,正在默默的用科技,幫助我們的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也請大家繼續支持這樣優質的線上教育內容!
王道銀行和均一教育平台合作推出「均一教育認同卡」:https://reurl.cc/63XqV,讓你刷卡也能做公益!每新申辦一百張,王道銀行再捐一台Pad給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運用於缺乏硬體設備的學校!
。每筆刷卡消費會捐贈0.2% 回饋金予『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年底前刷卡消費享有不限通路最高國內1.1%、國外1.6%的現金回饋
。七月底前新戶享一整年新台幣10萬元以內1.2%活儲利率
『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台灣的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終身學習者。』
#善良可以很有力量
『用快樂,陪伴孩子成長!』
看更多【故事系列】▶https://bit.ly/2LGQSNi
【共玩系列】▶https://bit.ly/2uZkX3y
【體驗系列】▶https://bit.ly/2JMhhrj
【教養系列】▶https://bit.ly/2Leou9f
快來follow我們一家四口吧!👇👇👇
立即訂閱▶ https://goo.gl/FYyHyQ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omanddadtheband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omanddad_band
合作夥伴:VS Media Limited. http://www.vs-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