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內文}
耗時十年,台大癌醫中心終於落成了,他不僅僅是一個新的醫療中心,還背負著「華人頂尖,世界一流」的期待。
(台大醫學院教授 永齡健康研究院院長/楊泮池)
我們要推動精準醫學,然後另外有推動一些「智慧醫院(Smart Hospital)」,我們把AI(人工智慧)的觀念,用在病人的照顧上面,譬如說一些智慧病房等等,在那邊也會在那邊展示出來,讓大家看整個新的醫院的樣貌
所謂的智慧病房,就是利用硬軟整和人機融合,建構有效、微觀,納米級的數據庫,以醫療零錯誤為目標。像是最繁瑣的分藥,未來也交由電腦代勞。
(台大癌醫中心講解人員)
這個就是我們傳統過去的藥盒,在這個藥盒裡面呢?就是病人需要的一整天的藥備,還有就是這個標籤,那這個標籤基本上是人工 手做的,我們必須要每天,就是只要病人去轉床啦,或者他出院了換一個新的病人,我們就必須重覆的在上面粘貼,搭配這個智慧藥櫃,我們有一個非常新 非常重要的創舉,就是我們的e-ink,這個e-ink是電子化的,他是非常優化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不需要人工再次去粘貼,只要醫院的系統有更新,那我們就會直接在這邊顯示,最新 最正確的藥品
智慧藥櫃內鍵安全機制,護理師必須先刷識別證,再加上指紋確認,確保非護理人員無法擅自取藥。在掃描條碼之後,智慧藥櫃就會自動選出病人所需的藥品。
(台大癌醫中心講解人員)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藥盒是非常快速的打開,正確的藥格 正確的數量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謝謝 非常進步,最主要你們肯接受新的觀念,這就是對於你們自己,用高科技到新的醫院來講,這是最好的,最恰當的時機也是最好的時機,謝謝你們 謝謝你們 謝謝你們
術後的治療,一點都不馬虎,對於癌症患者,更希望的是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
台大的癌症中心裡頭多出來,癌症醫院裡頭多出來一個東西是AI治療 (對),我知道你有一個朋友也是您的病人,他說他要把他的肺腺癌的X光片做到AI準確率到99.9%
(台大醫學院教授 永齡健康研究院院長/楊泮池)
現在辦得到 現在真的辦得到,(現在所謂的AI治療),(是不是就是指說在影像的判讀上),(不會有失誤?),對 影像的判讀是最簡單的一個AI可以幫忙醫師做判讀的一部分,其實整個AI對醫療會幫忙很多很多,癌症醫院就是希望是從第一天開始,從第一個病人進來,所有的他的所有的住院的個人的資料,他的檢查的結果,基因檢測的結果 影像,通通匯到大數據,其實郭先生另外承諾要捐一個,我們叫做超高速電腦中心,在癌症醫院的旁邊,這個電腦中心它其實是一棟大樓,那一棟大樓上面有癌症醫院的研究的部分,那個是針對我們華人特殊的這些癌症,他的病因是怎樣 預防怎麼樣 什麼藥,那在上面,下面是一個超高速電腦中心,是跟AI結合的 跟學校結合在一起的,這一部分是會幫忙進來,包括這些所有的影像,還有基因定序的這些很大的資料都會進來,從這邊AI它其實是一個,我們叫做「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意思是說你不要告訴這個機器怎麼樣,你就是把數據給它,數據假如很正確的話,有病 沒病 什麼樣子的結果,它自己就會給你理出一個頭緒,另外一個病人來就會跟你講,他的診斷是什麼,他的最好的治療是什麼,他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去給醫師一個建議,所以我們是希望全面性的做這個事情,影像診斷的部分,AI最容易切入,最容易幫忙醫師,譬如說我們陳晉興(胸腔外科主任)跟我們胸腔外科的這些醫師,他現在每年開了大概 每一年,他800個到1000個肺癌的病人,肺癌的病人它就有X光的影像,有電腦斷層的影像 有其他的影像,然後每一個長什麼樣子,每一個圖點是什麼 資訊它都有,然後它有病理的結果,它知道這個是哪一種病理的變化,淋巴腺有沒有,它的基因突變是什麼,這些東西通通給AI它去做「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你想想看一年就將近1000個案例,它可以很快就學到一個運算方法,另外一個案例來,我只要跟你講他的病史,他的X光的影像,他的電腦斷層影像,它跟你講這個百分之多少的機會是什麼,可能應該怎麼治療,馬上就有一個很清楚的資訊給判讀的醫師,所以判讀的醫師,他就可以誤判的機會會降低很多,它會告訴你說這裡躲了一個你可能要注意,那醫師會叫回來再看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是有或沒有,所以醫師整個判讀所需要的時間,還有錯誤率會降低很多,這裡不只是肺癌 肝癌也是一樣 胰臟癌也是一樣,很多的都可以這樣做,我們其實是很希望說,從第一天每一個病人進來,這些資訊就是有,但是在搜集病人資料上,又牽涉到另一個極為敏感的議題。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文茜)
我再請教楊校長一個問題,就是現在辯論的非常厲害的,我不同意美國很多人提出來的看法,叫做隱私權,我認為在有些事情的隱私權是重要的,可是在疾病裡頭,我認為如果我把我個人的很多數據交出去,或是前人種樹交出來,他就會幫助當我得到疾病的時候
(台大醫學院教授 永齡健康研究院院長/楊泮池)
幫助很多人 這可以幫助很多,(可以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對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文茜)
所以我不會我身體裡頭的任何資訊被放到大數據裡頭,它是侵犯了我的隱私權,我覺得我只是資料庫的一部分,然後我可以幫助別人,而且我可能也得到別人以前的幫忙,您的看法
(台大醫學院教授 永齡健康研究院院長/楊泮池)
我是完全認同,而且完全同意應該這樣做,其實最重要一件事情是,這個隱私權是我們要切斷聯結,就是不要讓這個資料可以聯結到是某一個人。這個資訊的保密的部分做好,就是你沒有辦法認出這些資訊是某一個特定的人,只知道某一個人他是這樣,他的病史是這樣,他的家族是這樣,他整個(發病的)過程是怎麼樣,他治療的結果是怎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例子,他的基因是什麼,然後這些資訊是可以提供整個未來醫學的發展,我們才能夠有機會去發展新的治療方法 新的藥,去幫忙這個病人,所以這個臨床試驗是很重要,新藥才會進來,然後能夠幫忙這些病人,每一個人我們貢獻這樣的一個資訊,是讓這個整個未來的醫學的發展是,特別是加上AI以後,它能夠縮短幫忙發展新的治療方式的時間,但是你就是要一定要想辦法,無論如何一定是不能讓這個資訊,是跟這個人可以聯結在一起,(個資保護)做好就好
楊泮池教授很早就體認到AI的重要,因此在擔任台大校長時期,就推動各科系學習CS+課程,即使是文科人,也要跟得上時代。
(台大醫學院教授 永齡健康研究院院長/楊泮池)
其實我們那時候就開始覺得,未來的整個教育的走向應該是這樣,要讓它跨領域,未來資訊AI對整個學生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做什麼事情,我們是開一些資訊的課,讓不是學資訊的人學非常簡單的,因為它可以用在人文社會科學 用在銀行業,所以我們叫做「CS+(computer science plus)」計劃,CS+的課 然後這課不是開給資訊的不是電資的 不是,是各個院通通開,讓他去學比較簡單的資訊的課,希望深植在他們心中 他們知道 他們怎麼可以利用這個,就算他在學文學的 人文社會科學的 藝術的,也可以用這個去發展他們要的東西
台大癌醫中心的試營運只是第一步,未來先進的醫療儀器和抗癌醫師將陸續進駐,願能成為所有癌友最後一線希望。
(在這裡 我們將匯聚更多的人才,持續發展更多創新科技,為對抗癌症 開創新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ZJfwrJKcEk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與 @-Ovi’s 中醫日常 合作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台大 癌症醫院 床 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內文}
(司儀)
我們邀請郭董事長以及郭代校長,用具有滿滿能量的希望種子,啟動這棵希望的永生樹,3 2 1 請點燈
12月19號這天,我們聽到許多很動人的故事。
負責設計醫院建築體的<潘冀建築事務所>建築師說,有天深夜 他們趕工著一筆一畫繪著樓面,繪著550張癌症照護病床時忍不住掉淚了,"將來 會有至少550位癌症病人和癌症家庭","在這裡尋找生命的希望"。
台大癌症醫院中心 12月19號宣佈正式試營運
由鴻海集團永齡健康基金會實體捐贈,台大醫學院和台大醫院進行擘劃,在鴻海總裁郭台銘斥資新台幣150億元之下,<台大癌醫中心>不只是亞洲史上最大一筆捐給單一醫學院的捐款,它的雄心壯志也大。
這一晚 台大的龍頭地位動見觀瞻,臺上的前校長楊泮池 李嗣涔,加上張上淳 何弘能 鄭安理 唐季祿 一字排開,集合了台灣癌症 防疫感控 電機科學 幹細胞研究等各領域的權威領袖。
歷經十年精心打造<台大癌醫中心>預計明年7月4日正式啟用,首批有325位醫護團隊人員進駐,未來正式營運時 將有1600位人員,它並以"台灣癌症醫學的旗艦""華人最好的治療癌症醫院"為定位。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台大前校長)
在台大醫院掛號的病人開始轉過來,開始轉過來。然後有一些儀器還沒有完全Ready,可能會到明年2、3月的時候會Ready,所以那時候住院病人就會開始進來,然後加護病房的設備也完善了
擔任總舵手,被譽為台灣醫界九大權威,向來是台灣治療肺腺癌第一把交椅的前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這一天在開心中,眼神還有不可思議的興奮感。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台大前校長)
Logo的設計是我的Idea,其實是這種建築,一個眼睛、一個帆船的那個形狀。其實那個也是我們DNA,雙螺旋那個樣子。代表說我們是要用基因來找出發病的原因,然後一些標誌來做精準治療。NTU Cancer Center,那個C,有一個C是黃色的,黃色是代表希望,是要給病人希望
"希望" 是台大癌醫中心的推手們內心深處的目標,一個打破"癌症是絕症"的醫學目標。
於是<台大癌醫中心>在道路度有限的台北市基隆路路段,以寬廣的圓弧 劃出柔軟的天際線,讓地上16層 地下4層,占地3.1公頃的大地色彩醫療建築,搭以如教堂專屬的毛玻璃引光以穿透。
台大癌醫中心院長在肝癌 惡性淋巴瘤領域上,對全球醫學影響觀瞻的鄭安理,感性的形容,"這是一個被花園包圍起來的醫院"。當然 "十年一磨",身為台大醫學院120年來的第二家附設醫院,<台大癌醫中心>在醫療專業上,也有使命必達的兩大雄心。一是 專注於治療華人好發的癌症,二是 改變並突破現有的癌症治療模式。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台大前校長)
華人很多的病跟白人不一樣,但是全世界的研究當然是集中在白人很多的疾病,但是很多特殊的病在我們這邊是,跟白人是很不同的,肺癌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其實我們的乳癌,我們的頭頸部的腫瘤,我們的肝癌,我們的肺癌都完全跟白人不太一樣,所以你必須要針對我們華人特殊的疾病,然後研究他的成因,怎麼預防,然後早期診斷,這幾個病,這裡面就包括現在是肺癌跟乳癌團隊,會先過去(台大癌醫中心),接下來可能肝癌也會過去,然後頭頸部腫瘤(鼻咽癌 口腔癌 食道癌 喉癌等)
我們目標是設定說你只要是華人,華人這些特殊的癌症,這裡應該是一個最好的醫院,應該要做到世界一流的一個醫院
"一個華人特殊癌症 最好的醫院",多年來,投入於基因體醫學研究的楊泮池思考,在癌症治療上需要改變過去病人來到大醫院時卻手足無措,不知要先找外科還是內科的徬徨,<台大癌醫中心>思考的是,像美國權威癌症中心MD Anderson所採用的"團隊整合治療"。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台大前校長)
現在的台大醫院一般都是病人來很擁擠,而且病人是比較無助的,自己又要去找,可能要去找外科醫師開刀,開完刀可能要追加化學治療,又要去找腫瘤科醫師,然後又要,做完了可能後續治療不是很好,可能要找放射治療,好像病人是團團轉,我那時候一直覺得很不好,對病人很不友善,所以那時候想的是,這個癌症醫院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就是其實是某一個病,然後內科、外科、腫瘤科跟放射科一起來,一個團隊來一起在,那個診間是在一起的,這個就是譬如說,我們一開始是把肺癌的團隊跟乳癌的團隊先過去,他們就會乳房內科的診斷、乳房外科的診斷,然後放射科的醫師,還有化學治療的腫瘤部的醫師,還有營養師,還有復健,他們是一起看,所以門診是都在一起的。(在一起看 一個團隊),對對對,每一個病人進來,其實從第一天診斷的時候,他已經知道他的治療計畫是什麼,他治療的計畫,他就很清楚我接下來要做什麼
於是當一位癌症病人走入<台大癌醫中心>時,在第一階段的"初診中心",每位病人就會有一位,由資深護理師擔任的<個案管理師>,個案管理師幫助梳理 該找哪位醫師,由哪個團隊進行整合治療,並且將患者過去所有的檢查報告匯到雲端,透過大數據分析,讓團隊醫師在診斷治療方式時更準確而快速。
另一方面,台大癌醫中心以"智慧設計"與"醫療科技"兩大利器,推進醫者對於治療癌症的方法和觀念。"智慧科技"恐怕是鴻海集團的強項之一,不論是小試身手的"智慧藥櫃車"。
(護理師)
我們先示範 它取三個藥物 快速地跳,正確的藥格 正確的數量,而且這畫面非常的乾淨
解決了腫瘤科藥物繁多的精準和效率
(護理師)
那我們現在只要帶著這個藥盒出去,它就可以進行當次的給藥的動作
(郭台銘\鴻海董事長)
但是我想,我們這裡面要有偵錯的,除錯的行程,包括指紋辨識
或是特別打造的"智慧癌症病床",讓患者不用下床,就立即性掌握患者體重,於是能立即調整給藥,並且患者在離床或偏移時都有警示和照護,一張市價約25萬元,但雙人病房的健保床就有相同配備。還有,最讓人留下一抹微笑的,轉頭就能看到101夜景,試營運當天,我們一窺了不是只有VIP才能享有"Smart Hospital"智慧醫院的可能性。
(以後大家都搶著來上班)
(郭台銘\鴻海董事長)
以後大家都笑臉來上班
至於"醫療新科技",楊泮池接受<文茜世界周報>專訪時,第一次公開談論最新的免疫療法。
對於細胞治療與質子治療技術,如何在台大癌醫中心內 搭配化療,一起整合施作 以作為抗癌利器,楊泮池強調,需要先特別著重於副作用較低的療法,因為免疫療法仍有太多未知的地方。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台大前校長)
免疫治療有很多種,現在比較,大家覺得是比較成熟的是所謂的Immune-checkpoint ,就是免疫煞車的抑制劑,就是本庶佑跟艾立遜他們講的這個PD-1、PDL-1還有CTLA-4這個主軸,現在14個癌症可以用這樣的免疫的療法,譬如說乳癌, 譬如說肺癌,譬如說大腸直腸癌,甚至肝癌也開始有適應症,然後頭頸部腫瘤,婦科的腫瘤等等,14個 14個,幾乎全身很多疾病都可以用免疫的治療,它給大家一個希望,但是這個希望不是什麼都可以解決,並不是這樣,只有三成的病人可以有幫忙,而且一發生副作用,有的副作用還很大
對於未知的領域,台大和郭台銘的共識是繼續以研究和人才培育來發展。
如此一來,<台大癌醫中心>將不只是一個醫院,而是抗癌大平臺的四大環節之一。
<癌醫中心>有醫院有已經搶救超過五百名血癌患者的台成幹細胞治療研究中心,並有精準健康研究中心與臨床創新中心。
而最早完工的<永齡生醫工程館>,繼續推進癌症研究與光機電產業的產學合作,發展生醫工程產業。
癌醫中心一旁 則是預計兩年後完工的<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將引進最新的質子和重粒子治療技術,利用進階X光將光束抵達癌組織才放射能量,大大降低癌者正常細胞的傷害。
最後,同樣仍在規劃中的<癌症研究大樓>,則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中心。
四棟大樓 十一個研究中心,台大與郭台銘期待擘劃的,是一個台灣癌症治療新紀元
,是一項11年前就撒種在台灣學醫界心中,結合醫療 研究 創新的"新醫療百年工程"。
SB(郭台銘\鴻海董事長)
醫學是一個百年的志業,所以我在此要提出一個"新醫療百年工程"的想法
(司儀)
3 2 1 掀 眾志成城 攜手抗癌
當所有人看著捐贈數百億的郭台銘帶著家人 站在臺上,卻對現場深深一鞠躬。
(郭台銘\鴻海董事長)
我想起了初衷,回想當年經歷的悲痛,這份傷痛在今天轉化成了一座救人的醫院,在未來,台大癌醫將成為很多癌症患者及家屬的希望,我衷心感謝也相信我的前妻Selena林淑如(逝於乳癌)與弟弟郭台成(逝於血癌),會和我一樣 謝謝所有人
聖經裡有這樣的故事,"一粒麥子 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因為逝去了,卻反而孕育出讓更多生命活下去的希望。
這是<台大癌醫中心>在宏大的願景背後,最動人 最令人省思的生命價值。
台大 癌症醫院 床 數 在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2/19,永齡基金會捐贈的台大癌症醫院正式宣布落成,預計於2019年七月開幕。
我和好夥伴Mina,很榮幸受邀去擔任這次感恩晚會的主持人。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下如此大型的活動主持,狂吃螺絲,真的很不好意思。
結果是好的,但過程很驚險。
例如說,台下都是高層長官,我們會一直很害怕把人名或職稱念錯;或是講稿到最後一刻都還在調整,很多手抄筆記都塞不下,最後只能現場脫稿反應等等。(然後就吃螺絲了XDD)
而且米娜還臨時遇到:只要按delete,電腦就會當機的窘況。我們差點就要手抄一面A4的文案。
但經過這次後,我就可以逢人炫耀說:
「我有在郭台銘董事長面前,表演過我的饒舌創作:紫薇怕打針噢!」
這座斥資數億的癌醫,是郭台銘董事長捐贈給台大醫院的「禮物」,同時也是對因癌逝世的林淑如前夫人和弟弟郭台成的「紀念」。
每個人,身為病人或照顧者,面對癌症的方式都不同呢。
米娜在病情穩定後,是創立台灣目前最大的年輕乳癌社群,幫助更多乳癌的女性走出癌後的恐慌與焦慮。
有個很有愛的臉友,則是幫一位癌友發起公益私募,一個月內就募到數十萬的捐款,讓那位癌友能有一筆資金,接受更好的醫病照顧。
郭董呢,則是拿出他將近九成的財產,擘畫了一座華人圈最大的癌症醫院,希望用醫療與科技,幫助到更多病友癌友。
看到許多在南部醫病產業的朋友,紛紛說要上來應徵工作——看來,這癌醫的誕生,不僅照顧到病人,還會帶動產業發展呢XD
真的是一次很有趣的經驗,
一年前,我還是一位在台大醫院接受治療的癌症病患;一年後,我竟然能站在台上主持台大癌症醫院的感恩晚會,以主持人的身份「重回醫院」。
很多人會說,我特別厲害、或是特別有「資源」,所以才能得到這些機會。
其實都沒有,我何其脆弱,極其沒有安全感,發病初期我也很自閉,曾深深陷入病後憂鬱不可自拔。
都是透過一步一腳印,從文字開始、創作饒舌、認識其他病友、嘗試舉辦小型病友聚會,才走到了今天。
我的饒舌,技巧不多,唱得可能還很像鼠來寶。但是如果沒有跨出第一步,就不會有後面的那扇窗、或是那扇門、甚至是那座我從來沒想過會站上去的舞台——台大癌醫開幕主持。
我們無法決定,生命何時被暫時按下暫停;
但我們可以先試著想像,重新播放後,
你想要站在哪裡?
然後就開始嘗試看看,跨出第一小步吧!
#在床上躺很久的可以從下床開始
#在家裡宅很久的可以從出門開始
#吃太多炸的可以從改吃水餃開始
#歡迎一起集思廣益
#我有病我驕傲
#癌友有嘻哈
台大 癌症醫院 床 數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與 @-Ovi’s 中醫日常 合作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中醫 #印象 #實證醫學 #療效 #UpToDate #雙盲試驗 #臨床實驗 #世代追蹤 #病例對照 #數據 #中醫小知識
封面背景圖片來自:https://zh.pngtree.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台大醫學系/健康/保健/工作細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Mwq103zpqA/hqdefault.jpg)
台大 癌症醫院 床 數 在 觀點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主持人:詩瑋
來賓:中山醫院婦產科暨安和婦產科 鄢源貴醫師
主題:資深玉女歌手卵巢癌?!
最新十大癌症排名出爐!卵巢癌擠下子宮頸癌入榜!
資深玉女歌手銀霞,日前也爆發數年前卵巢癌被誤診成巧克力囊腫的醫療糾紛,卵巢癌在臨床上有那些症狀?誰是高危險族群?要如何確診?動手術有癌細胞擴散的風險嗎?巧克力囊腫有可能癌變嗎?讓鄢源貴醫師告訴你!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 am-12: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0.06.17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 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蘋果APP下載: https://news98.page.link/apps
安卓APP下載: https://news98.page.link/play
線上收聽: https://pse.is/R5W29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Apple Podcast: https://goo.gl/Y8dd5F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w38QKMlnW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cF8-ys3Cp26aCbbFpJg1FqDyAqw)
台大 癌症醫院 床 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
3種慣老闆:
‧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
‧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
‧強迫型人格老闆:「哪個員工比我早下班,他就絕對大有問題。」
3種豬隊友同事:
‧戲劇型人格同事: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收割、掠奪。
‧依賴型人格同事:「你才剛來公司,為什麼不做以前大家都在做的事?」
‧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茶毒
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
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
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
作者簡介:林煜軒 博士/醫師
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系助理教授。
林煜軒博士為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林醫師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在四年住院醫師任期內,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十九篇學術論文,不但創下科內空前紀錄,也遠超過助理教授的平均學術產值,之後僅花兩年時間,即取得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創下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紀錄。
曾經擔任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輝瑞藥廠產品醫師(醫藥學術顧問)、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譯作《網路成癮──評估及治療指引手冊》獲國健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編製的「智慧型手機成癮量表」,目前已翻譯為德、法、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芬蘭、葡萄牙、土耳其、印度等多國語言。
研發三款雲端服務的手機程式(App),且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編寫國際知名網路成癮教科書中「智慧型手機成癮」章節。目前已發表三十餘篇學術論文於國際期刊。
曾獲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保羅楊森博士研究論文獎」(二○一八年、二○一六年、二○一三年)、第十一屆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佳學術海報」、「青年學者旅行獎(Travel Award)」(日本京都,二○一三年)、財團法人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論文獎「優等獎」(二○○七年)、台灣睡眠醫學會大會論文獎「口頭論文優選獎」(二○○七年)。
平日熱愛古典音樂與棋藝,曾任長庚大學弦樂團小提琴首席,且為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六段棋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ozZLw0wlf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