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變應萬變」是理想?還是存在於現實呢?
看看年輕闖王怎麼說吧!
PS:除了早期錄製不太注意燈光和造型之外,內容還真的挺不錯的。供大家參考!
【分享】(是否有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大絕招?)
我喜歡太極拳,曾經學習過一段時間,儘管沒有累積下來太多的功力,但是我特別喜歡太極拳經的打手歌,裡頭一句「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多麼豪邁的一句話啊!
我認為學習也是如此。高手應當能進入「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在考研究所那個時候,因為補習和讀書的關係,認識了一些一起讀書的好朋友。
有一個好朋友,偶而和我一起在讀書時遇到,會相互問候、討論問題!但他也和我吐苦水,說有一個另外的朋友常常打擊他,會用類似「你......也不知道,這樣怎麼敢去考試?!」「唉唷!你只讀這樣,我看乾脆別去考了吧?」...等等的話去酸我朋友,挫敗他的自信!
當然,無論我朋友程度是好是壞,總是應該以正面的話與鼓勵他,哪有這種朋友。我心裡覺得不適很舒服...我想,如果有機會見面的話,必定要挫其威風!
(或許是上帝的安排,有一次機會來了....)
儘管我立志非台、清、交大不念,但當時我還是報名了七間學校,淡江是第一間考試的,也是我唯一報名的私立學校,我把他當作模擬考。
早上到教室外面後,翻看自己的筆記,準備等待考試。
這時候,我看到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有一個年紀和我們相仿,估計不是教授的人,在那裏探頭探腦,東走走西看看,到處去和現場考生招呼、攀談,詢問其他考生準備狀況。我一聽他說話的調調,估計是我同學描述的那位,應該沒錯!我想,若敢來靠近我,我當會找機會"回報"!
果然,三分鐘之內,攀談現場4、5名考生,大家不太理他,我刻意抬頭,眼神和他對望一下。他毫不猶豫,走到我身邊蹲下,說「同學,你也是來考試的嗎?」
「是啊!」
「這樣啊!那你讀的怎麼樣?」「什麼怎麼樣?還好吧!」
「你高微讀哪一本?」「喔!我讀Wade那一本...」
這時,他露出了自信、輕蔑的微笑,說道「喔!Wade那一本喔!那一本是不錯啦,但是第一部分簡直是個『屁』!」
我心想,好大的膽子啊!就算Wade是新生代的年輕教授,好歹也是大師級的,才敢出這種基本科目的教科書。Wade的書,前半段是微積分的深入剖析,把微積分的基礎定理仔細解釋;而第二部分,才是所謂的高微或是分析。
當時我因為是物理系背景,要用四個月跨考數學研究所,英文閱讀能力又不好,我是去請教補習班老師我的狀況後,他才推薦我讀Wade那本書。後來我聽老師的話,紮紮實實的K,剛開始一個上午,只能看2頁不到,但持續堅持,到考前也不過讀完Part 1的2/3而已。(當然,我其實有搭配其他的高微筆記和原文書)
他竟然說「那是個屁!」
我想,還模不清楚他的底,先稍安勿躁!只笑笑的回說「喔...這樣啊?」
不多久,考試的鐘聲響了,大家進入考場,考的第一科,就是高微(高等微積分)。
考試的時候,我看到題目會笑,因為太簡單了!
第一堂考完後,我想在淡江的地理環境不熟悉,中午就不去吃午餐了,怕來回耽誤時間。於是就繼續在教室準備第二科(下午)的考試。
過了半個小時之後,考生陸陸續續回來教室,雖然大家彼此不認識,有些考生還是互相詢問考試狀況。我一邊讀書,但也很好奇是否大家都覺得很簡單,所以耳朵也是豎直了聽...
竟然是一陣哀號遍野的慘況,包含...那位同學!!!嘿嘿,機會來了!
當他又靠近我的時候,我就主動問了,「剛剛的高微很簡單吧?你應該考得很好吧!」
他說,「很簡單?!不會吧?那很難耶!你...覺得...很簡單?」
「是啊!滿基本的,都沒超過『微積分』的範圍ㄟ!」
「真的嗎?怎麼可能!!!那我問你,....(某一題)...你怎麼做?」
我回應,「那很簡單啊!就用....(某某定理)...就搞定啦!(我還口頭分析使用特徵與原因...)」
「啊?」(表清呆滯、停頓!)「那....(另一題)...你怎麼做?」
我說,「喔!那一題啊!更簡單了,只要...(如何如何)....就搞定了!」
「不可能吧?你真的每一題都會?」「還好吧!只是微積分耶!」
他又陸續問了幾題,見我侃侃而談,還解釋解題線索與原因....
他...嚇傻了!「....」
只有默默回到自己座位,準備線性代數的考試了。
為什麼我會有這等表現呢?因為理念、形勢和運氣....
(1) 理念:我在教學生的時候,很重視基礎。我相信那是根本,所以我好好K「微積分」,考試之前,我把微積分讀了至少四遍!當時Wade裡面所教的定理證明、例題說明,我都很仔細去想「為什麼」,把前因後果想通!
(2) 形勢所逼:因為剛接觸連數學系學生都聽不懂的高等微積分時,我根本不知那那是什麼。由於高微看不懂,補習班上課筆記整理完之後,就放一邊,只能傻傻地看微積分(有點兒逃避高微)。儘管大家都覺得微積分和高頂微積分的內容看起來沒有關連性,但我只是想「既然稱之為『高等』微積分,想必基礎在於微積分」。
(3) 運氣:我放下高微不看,只熟讀微積分,到考前一周才發現,趕緊讀高微。那時雖速度突飛猛進,但是真正在考淡江之前讀懂的高微不到整體的10%。還好,淡江當年只考稍微深入一點的微積分而已。
所以,我展現出出人意料的表現。後來,七間研究所的考試成績放榜之後,我除了台大和中正大學的高微只有50幾分,其餘每一間的高微成績,沒有低於90分的。這在於考生平均30分的超級難科裡,是相當誇張的高分!
我只是把基礎練好了,後面的內容就如飛似的進展,突飛猛進。
就好像張無忌學會了「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之後,對於任何武學心法,腦中瞬息流轉,就能融會貫通,使出最高境界的其他拳術!當時,我的感受就如同這樣...真的,很爽!
我的理念就是,你如果理解並掌握了某些基礎的事物,那麼無論外界如何的變化,用再華麗的外表包裝(「任他巨力來打我」),你都還是可以掌握他核心的本質,並且一舉擊破!(「牽動四兩撥千金」)
這也才是掌握真正學習的精隨!
後記,至於我羞辱那位同學,只是順便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大 物理系 榜 單 在 年輕闖王 尚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是否有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大絕招?)
我喜歡太極拳,曾經學習過一段時間,儘管沒有累積下來太多的功力,但是我特別喜歡太極拳經的打手歌,裡頭一句「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多麼豪邁的一句話啊!
我認為學習也是如此。高手應當能進入「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在考研究所那個時候,因為補習和讀書的關係,認識了一些一起讀書的好朋友。
有一個好朋友,偶而和我一起在讀書時遇到,會相互問候、討論問題!但他也和我吐苦水,說有一個另外的朋友常常打擊他,會用類似「你......也不知道,這樣怎麼敢去考試?!」「唉唷!你只讀這樣,我看乾脆別去考了吧?」...等等的話去酸我朋友,挫敗他的自信!
當然,無論我朋友程度是好是壞,總是應該以正面的話與鼓勵他,哪有這種朋友。我心裡覺得不適很舒服...我想,如果有機會見面的話,必定要挫其威風!
(或許是上帝的安排,有一次機會來了....)
儘管我立志非台、清、交大不念,但當時我還是報名了七間學校,淡江是第一間考試的,也是我唯一報名的私立學校,我把他當作模擬考。
早上到教室外面後,翻看自己的筆記,準備等待考試。
這時候,我看到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有一個年紀和我們相仿,估計不是教授的人,在那裏探頭探腦,東走走西看看,到處去和現場考生招呼、攀談,詢問其他考生準備狀況。我一聽他說話的調調,估計是我同學描述的那位,應該沒錯!我想,若敢來靠近我,我當會找機會"回報"!
果然,三分鐘之內,攀談現場4、5名考生,大家不太理他,我刻意抬頭,眼神和他對望一下。他毫不猶豫,走到我身邊蹲下,說「同學,你也是來考試的嗎?」
「是啊!」
「這樣啊!那你讀的怎麼樣?」「什麼怎麼樣?還好吧!」
「你高微讀哪一本?」「喔!我讀Wade那一本...」
這時,他露出了自信、輕蔑的微笑,說道「喔!Wade那一本喔!那一本是不錯啦,但是第一部分簡直是個『屁』!」
我心想,好大的膽子啊!就算Wade是新生代的年輕教授,好歹也是大師級的,才敢出這種基本科目的教科書。Wade的書,前半段是微積分的深入剖析,把微積分的基礎定理仔細解釋;而第二部分,才是所謂的高微或是分析。
當時我因為是物理系背景,要用四個月跨考數學研究所,英文閱讀能力又不好,我是去請教補習班老師我的狀況後,他才推薦我讀Wade那本書。後來我聽老師的話,紮紮實實的K,剛開始一個上午,只能看2頁不到,但持續堅持,到考前也不過讀完Part 1的2/3而已。(當然,我其實有搭配其他的高微筆記和原文書)
他竟然說「那是個屁!」
我想,還模不清楚他的底,先稍安勿躁!只笑笑的回說「喔...這樣啊?」
不多久,考試的鐘聲響了,大家進入考場,考的第一科,就是高微(高等微積分)。
考試的時候,我看到題目會笑,因為太簡單了!
第一堂考完後,我想在淡江的地理環境不熟悉,中午就不去吃午餐了,怕來回耽誤時間。於是就繼續在教室準備第二科(下午)的考試。
過了半個小時之後,考生陸陸續續回來教室,雖然大家彼此不認識,有些考生還是互相詢問考試狀況。我一邊讀書,但也很好奇是否大家都覺得很簡單,所以耳朵也是豎直了聽...
竟然是一陣哀號遍野的慘況,包含...那位同學!!!嘿嘿,機會來了!
當他又靠近我的時候,我就主動問了,「剛剛的高微很簡單吧?你應該考得很好吧!」
他說,「很簡單?!不會吧?那很難耶!你...覺得...很簡單?」
「是啊!滿基本的,都沒超過『微積分』的範圍ㄟ!」
「真的嗎?怎麼可能!!!那我問你,....(某一題)...你怎麼做?」
我回應,「那很簡單啊!就用....(某某定理)...就搞定啦!(我還口頭分析使用特徵與原因...)」
「啊?」(表清呆滯、停頓!)「那....(另一題)...你怎麼做?」
我說,「喔!那一題啊!更簡單了,只要...(如何如何)....就搞定了!」
「不可能吧?你真的每一題都會?」「還好吧!只是微積分耶!」
他又陸續問了幾題,見我侃侃而談,還解釋解題線索與原因....
他...嚇傻了!「....」
只有默默回到自己座位,準備線性代數的考試了。
為什麼我會有這等表現呢?因為理念、形勢和運氣....
(1) 理念:我在教學生的時候,很重視基礎。我相信那是根本,所以我好好K「微積分」,考試之前,我把微積分讀了至少四遍!當時Wade裡面所教的定理證明、例題說明,我都很仔細去想「為什麼」,把前因後果想通!
(2) 形勢所逼:因為剛接觸連數學系學生都聽不懂的高等微積分時,我根本不知那那是什麼。由於高微看不懂,補習班上課筆記整理完之後,就放一邊,只能傻傻地看微積分(有點兒逃避高微)。儘管大家都覺得微積分和高頂微積分的內容看起來沒有關連性,但我只是想「既然稱之為『高等』微積分,想必基礎在於微積分」。
(3) 運氣:我放下高微不看,只熟讀微積分,到考前一周才發現,趕緊讀高微。那時雖速度突飛猛進,但是真正在考淡江之前讀懂的高微不到整體的10%。還好,淡江當年只考稍微深入一點的微積分而已。
所以,我展現出出人意料的表現。後來,七間研究所的考試成績放榜之後,我除了台大和中正大學的高微只有50幾分,其餘每一間的高微成績,沒有低於90分的。這在於考生平均30分的超級難科裡,是相當誇張的高分!
我只是把基礎練好了,後面的內容就如飛似的進展,突飛猛進。
就好像張無忌學會了「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之後,對於任何武學心法,腦中瞬息流轉,就能融會貫通,使出最高境界的其他拳術!當時,我的感受就如同這樣...真的,很爽!
我的理念就是,你如果理解並掌握了某些基礎的事物,那麼無論外界如何的變化,用再華麗的外表包裝(「任他巨力來打我」),你都還是可以掌握他核心的本質,並且一舉擊破!(「牽動四兩撥千金」)
這也才是掌握真正學習的精隨!
後記,至於我羞辱那位同學,只是順便的!
台大 物理系 榜 單 在 年輕闖王 尚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享】(讀書時間和成績並非絕對相關)
很多學生會有一個迷失:讀書成績要好,一定要花越多的時間!
根據我的經驗以及教學、心理學上的理論,是不一定的!
當然,在某個小範圍之下,時間的長度或許會和成績有某呈程度的正相關(或正比)。但是超過這個範圍,通常是不見得的!
在大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可謂是瘋狂接家教賺錢!同時期我基本上都有11個學生,把周一~周五的晚上,以及周六、周日全天的時間佔滿!(每個學生每周上課一次3小時)
因此,在大學裡上課後的自己時間,就變得很少,時間相對彌足珍貴!我更把握這些"稀有"的時間,再自己大學的科目上面。所以,成績一直都還算中上。(通常我在中大物理系的班上名次,排名9~12名)
時間管理的領域裡,有一個定律(帕金森定律),大致上是這樣說的:
你預先打算配置給某項任務(或事件)多少的時間,你就會把那樣的時間用完,用的剛剛好!
舉例而言,如果你打算用3小時完成某項任務,你就會在大約三小時的時候,把這項任務完成;但若你原先打算用一天的上班時間8小時完成它的話,你就會用這一天的時間把它完成。
所以,時間變短,我們心理上會相對珍惜、並有效利用!
另一個例子,是我決定要考數學碩士班的時候,只剩下四個月多一點點。當時我幾乎是從零開始,因為物理系和數學系要說的共同科目,大概只有微積分。但是很不幸的,「微積分」太簡單,不考!
而考試科目當中,還有一科叫做「高等微積分」,超級難!以讀數學本科系的學生來說,平均成績也只有30分左右。而我需要從「完全沒有基礎」到挑戰研究所的入學考試!可見難度相當的高...
當我決定要考研究所的時候,我就和周遭的家人、朋友宣示「我非台、清、交不念!」也因此,我的決心比人強!
但我很了解自己的特性,我當時專注力不強,每次坐下來,頂多專注2小時。而一天,頂多專注兩個時段!也就是,我每天讀書時間,僅有2或4小時。
那我其他時間在幹嘛?用各種方式紓壓,做自己喜歡的事!可能逛書店或看一些一班人所謂的「閒書」...
因為我認為,如果情緒不好、狀況不好,專注力一定不夠,讀書效果一定不會好!與其那樣「ㄍㄧㄣ」在書桌前恍神、發呆,不如幹一些「有意義」的事。
就好像,你一天讀10個小時,只有30%的專注力,不若我3小時讀書,卻完全專注其中!
(當然,讀書的時間之外,我花很多時間在思考,比如:吃飯、騎車、交通...的時間)
後來,我報名了淡江、中正、中央、政大、清大、交大、台大...等七間學校,每一間都考上,其中清交大還是榜首!(當時沒有非數學系的考試組別,我是硬碰硬拿到榜首的。)
其中最難的「高等微積分」,我除了中正和台大只能了50幾分,其他沒有一間低於90分!
所以,我要用自身的兩個例子,和大家來分享:
讀書的時間長短,不一定會決定你的成績!
PS:其實我還有很多例子,除了自己的還有同學、學生的例子,但我這次只分享兩個例子。未來有機會在分享我一些學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