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真的很重要,尤其是沒辦法標準化跟做QC的行業。
今天來談一些很接近玄學的東西。
我前幾年聽到一個例子,才知道這人到底多扯。跑去當高中代理教師,拿建中都不見得可以的教材,去教永春跟樹林以下程度的人。他X的是在開玩笑嗎?辯護之詞,通通是別人的錯,只要給他時間,他就可以教得很好之類。
屁話連篇,真的是鬼扯。
對老師來說,學生每年都來,但對學生來說,他這輩子就只有你,你的好壞決定他未來對老師這個職業的看法。
所以好的老師一定是保守,他絕不躁進、激進的改變教法,不是他不懂,是他知道學生未來不是他的實驗品,不能把他人的人生,當作實驗數據操弄。
我自己教,是每個班作微調,微調是指題目難易度稍微有差,教法略有一些變化,但都在基礎上調整。我才不敢突然拿一套超進步新穎,或是難度極高的試驗教材下去。
幹,換你家小孩被老師當實驗品,你要不要?
這就是我對各種支持激進教育內容改革的人,都是翻白眼的理由。不基於現狀邏輯的改革,必定會失敗,你怪家長怪體制都沒用,自己有小孩就懂,你會願意去試驗?
而且這些試驗法都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大前提,我不懂為何那麼多高談改革者,都忘記這個基礎。
我曾遇過一間新高中,物理化學老師是台清交背景,還都是第一志願高中上去的高材生。第一年,來補習的學生拿著學校講義來問問題,看到我跟朋友全部傻掉,「幹你怎麼拿建中題目去教PR60分的學生?」
很糟糕?對。但隔年,這間高中的老師,至少在數理上面,新教師講義很明顯的大修,教法聽下一批學生講,跟前一屆差很大。顯然這些老師願意聽學長姐建議,去修正自己的教材跟教法,10幾年過去,我沒在聽過這間學校的學生,抱怨教材難到看不懂,都變成真的是學生的普遍抱怨。
這才是好老師,會調整跟改變,一樣是建中台大一直線,這種人就比那個抱怨都其他老師不肯幫忙,學生都不聽的好太多。
各位同學、下一個世代的老師,做為一個也沒多少經驗的前輩,我提供一點玄學經驗。
有沒經歷過,突然打開一扇門,然後那一瞬間,學長姊、老師就開始接納你,不再愛理不理?
我只是第三志願高中,不怎樣的大學,還可以的研究所。但應該是夠拚,拚到一個程度之後,突然有一天教授問我的問題就不一樣,並放手管理實驗室,之後很明顯的,討論實驗問題時,教授的態度是基於尊重,而不是老師的立場。
為何?你踏進了下一個領域,被承認具有同等位階,站在那個起跑線上。頓時打開新世界,然後你會懂為何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沒進門的人身上。這種跨過門檻,好像進入某一種俱樂部的感受,自己要去體會。
教書也是,我是累積到手上名單破千後,瞬間領悟到一些事情。從那之後開始,我就沒有自編講義,也不再發明各種快速解法,因為對我來說一切都無意義。
在那一時間點後,我看到的不是名單上的成績,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性,教法會全部不同。既然我教的不是書,教的是人,那就不應該執著在書,而是放在人身上。
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是可以看到這副景象的,這種景色是體驗,不是用說的。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還沒走進這個領域,你就會繼續執著在特定教法。
這就是所謂的會招式,但還沒有功夫。有功夫後,就是無招無式,教材對你來講只是工具,用哪一家的都沒差。
「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心得] 讀兩年物理系的感想-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普通物理學實驗(上) E03. 波動基礎Introduction to Waves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2016台大普通物理實驗創意設計競賽-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台大普通物理實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台大普通物理實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台大物理ptt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進入夢想的研究所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放榜了!
三升一孩子都知道自己花落誰家,
不少孩子私訊詢問俐媽準備考語資班、數理資優班、電腦科技班、人社班、音樂班、舞蹈班、美術班、雙聯學制⋯的資訊,
去年有分享過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大家可以去看看
今年也陸續收到學長姐的投稿📇
以下是建中駱學長針對建中數資班的分享,
非常感謝他的大方慷慨!👍🏼
其他學長姐的投稿,俐媽一樣歡迎喔🙏🏻
———————————————————————-
📍 考進數資班有什麼優點呢?
🔆 主科老師會是比較有經驗的,幾乎沒有地雷老師。
三年不分班,會有電神互相切磋討論。
教學資源多,可以借用科學館做實驗、借競賽資料、想考數理科免修可以直接報名。
數理科目進度較快所以比較早上完,有更多時間準備大考。
📍 數資班的內容會不會比較難,成績會不會不好看?
🔆 數理科的內容會比較難,高一時課內最多到高二的難度,像我們班的老師是把必修和選修一起上。
某些科目段考較難,老師會調到比較高分,不用怕成績很難看。
我們這班的數理科老師高一還沒當過人,反而是英文和家政有人被當,所以在讀數理之餘也要顧一下文科。
📍 我是一個沒有超修的國三生,要怎麼快速準備考試?
🔆 初試:
認真寫考古題,就比較有機會過。
先寫完數資班的考古題,行有餘力再寫更難的科學班考古。我那一屆就有遇到差不多的題型。
初試會有沒準備的人來考,分數的標準差較大,只要考得好,T分數就可以多拉高一點(可以去看一下成績計算方式)。
初試有分數學和自然(沒記錯的話數學佔4成),數學會需要一些幾何觀察或代數技巧,我認為絕大部分可以用國中方法解出來。當然有些題目可以用高中方法算,但初試的題目多數還是設計成用國中方法就解的出來。建議不要從0開始拼高中數學,反而是刷考古題和看一下國中數學競賽技巧就好。
自然的部分也是多刷考古題,然後會發現各個領域的常考方向,主要是邊刷考古題邊加強自己國中基礎較弱的章節。
🔆 複試的部分變化較多:
數學佔複試4成,會出一些基本上不會看過的題目,每屆幾乎都有幾何證明,很重要。另外也會出數學遊戲,或尺規作圖,不要忘記帶圓規。我認為這裡比較難準備,因為範圍太廣了,只能確定的是加強幾何和作前幾屆的考古題。
物理和化學各佔複試的2成,都有筆試和實驗。
物理筆試會考一些標準的高二高三題型,但範圍較大,最常考的是運動學和力學,可以先讀一下好拿分。光學和熱學大多是國中的變化題,高中的電磁學與國中難度差較多,考的比較少。
化學筆試範圍有點多,建議稍微瀏覽高中各個章節,看過基本觀念,簡答題才不會空白,就算不會也要用自己有的知識掰出來。另外也有計算題,要寫整齊,細節也要嚴謹,因為我們的幾個化學老師是比較嚴格的人,所以不要讓會的題目被扣分。當然如果不會寫就盡量掰吧,老師還是會斟酌給分。
🔆 實驗的部分就要練習寫1次以上的實驗報告,建議要有基本的排版和模型在腦中。物理實驗大多很好懂。化學實驗如果沒學過就盡量掰。老師會在一旁觀察大家,操作器材也算一個分數,不要有危險行為。實驗不是每個人都做的完,數據也不一定很有參考價值,分數主要是在實驗報告裡的內容,如果實驗做不完記得先寫報告。
生物和地科各佔複試一成,我建議精熟國中內容就好,除非時間很多,不然不要花太多時間看高中內容。生物高機率會有辨別動植物器官、顯微鏡細胞等跑臺的題目,要對圖片有印象。
🔆 考試時不會就跳過(有時候錯題目怪怪的會送分,不要太糾結在文字)
簡答題不能空白,一定要寫。
如果有不會寫的難題不要太緊張,搞不好那一年特別難大家都不會寫。
✅ 再來是學習歷程的部分,學習歷程會用到競賽、專題等東西,不論最後有沒有要考數資,還是建議先從5科(數物化生地)中找到一個或多個有興趣(一定要有興趣,不一定是本來比較強)的科目,並加強他。
✅ 開學初會有能力競賽,奧林匹亞之類的,比較好選擇方向(除非5個科目都超強,但班上的確有那種神人)。
✅ 聽學長說歷年來數資班的升學率幾乎都是靠大考,能用科展或競賽保送的人佔少數。但建議還是可以多少參加競賽,就算有些只有初試過也是一個超大的加分,畢竟名額不多,學習歷程也用得到。
✅ 再來就是要關注人才培育計畫,大概在8, 9月可以去考,有台大、清大、中研院等等各科的培育。我是因為忘記報考所以學習歷程就少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學弟一定要記得有人培可以考。
———————————————————————
還有沒有學長姐願意補充?
俐媽代替學弟妹感謝您😊😊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台大明明學長姐學弟妹的經驗傳承很棒
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何我以前說過,我相信科學,但不相信科學家?
這個喔,嗯嗯...
我不知道在座多少人是這樣學的,至少在我念大學的時候,物理系教的第一個概念,叫做:
「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
重點不在於怎麼設定,也不是怎樣靠這個計算,而是「你有沒有認知到設下的條件,到底對結果產生何種影響,跟現實差異多少?」
理工科的朋友可能覺得這是廢話,我們怎麼可能不知道,但請恕小弟直言,真的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
我在中研院時做過一個系列的研究,內容是半導體相關的光、電與磁與表面性質,延續國外某個國際知名研究單位,據說對未來半導體、記憶體等等都有重大影響。有常看我講的應該知道,這個研究在10多年後,差不多2010年被同各研究單位,重量級大老發的論文判死刑,認為實驗雖然都正確,但方向可能錯誤。
嗯,醫龍裡面第一集的經典台詞「手術很成功,但患者死亡」
唉,其實我做這研究的第一年就知道,這整個系列都有問題了,只是別說老闆很難接受,所長他們也很難接受,美國跟印度等來的合作朋友也很難接受,我自己也是。所以最後傾向「這個年輕小鬼一定哪邊做錯了」,所以我也算了。
好了,公布答案,哪邊有問題?
「溫度」
我看過外國的實驗儀器,裝在真空腔體內的溫度計,是固定式的。而敝單位設備老舊,自己都要去車铣工件安裝,溫度計(Thermocouple)是很克難的懸掛在空中。任何人看了都會覺得是我做錯,我一開始也這麼認為。
但很早就發現,因為設備不好,每次都會碰到溫度計的位置,為了調整煞費苦心。累積大量資料的結果,統整出一個很奇怪但合乎邏輯的結論,那就是根據溫度計位置不同,整套實驗結果也不同(廢話),但某個錯誤的條件可以跟所有國外知名研究機關的論文結果符合。
蛤(*´・д・)?
總之,一不做二不休,把溫度計的位置全部調整固定做不同條件三次,結果發現依照各國研究的條件設定,死都做不出來,而做得出來的條件,與他們所說的差異甚大。
溫度差100度!
夭壽,假設這是高溫超導體實驗,差100會是多大,同業各位自己可以明白。
總之,我弄了很久後確定,其他國家的實驗室,因為設備齊全,固定所有參數,所以反倒漏了一點。就是基板的stage材料,跟加熱裝置與溫度計的差異。因為在真空環境下,溫度計升溫最大因素是熱輻射,使用加熱絲跟燈泡是不同的,而stage雖然都是不鏽鋼,卻有厚度之差。
也就是若我依照距離做梯度出來,光是stage差幾mm厚,燈泡放的近或遠,有沒有熱絲輔助,Thermocouple放哪,結果就完全不同。你說這廢話,看也知道?拜託,那是人家講了,所以你覺得這看也知道,沒做這實驗前看看,最好你知道差十萬八千里,每個做實驗的都會認為自己條件控制的很好。
這叫做後設認知,後來去教書後最常碰的理論,物理界很少人認真的去審視,往往因為固定的機器跟參數不變,就覺得結果應該也會不變,而當每次實驗結果出來「在預想範圍內」,就認為這不會有問題。
問題可大了,代表美國那家頂尖研究室,他們機器的裝設法,會讓Thermocouple測到的,跟你基板溫度差100度。原本認為製造出接近室溫可實用的材料,得在零下100度才有用,這是電影明天過後嗎?
好了,每個學長跟老師都會說,那一定是你哪邊沒做對。好啦,老師們,我早沒打算在學術界發論文當教授啦,直說好了。所有的條件我都調過,我一個人的實驗總數據比隔壁的整間還要多,熬夜不知多少次還被罵要注意身體,唯一可以做出跟國外實驗室相同成果的,只有「低溫」。
意即,根本沒有奈米性質出現,全部都是bulk的特性,而為了要驗證,我還額外做一系列,用單層、多層,厚度不同幾十個,去確認奈米性質的邊界在哪,結果出來的結果,只證明出這整套系列的數據,都不是奈米性質,全部都是塊材的低溫特性。
好了,我要講什麼?
這裡面出現了3個值得我們去想的東西
第一個叫做權威,當著作等身的專家,享譽國內外的研究單位做了個實驗,其他跟從的實驗室,顯然不敢挑戰,我還看到印度等較後進國家,發過點數很低的論文,說這實驗可能有問題,但更可能是自己哪邊弄錯了。
第二個是從眾,那麼多人都有相同的結果,就你不同,應該是你不對吧?啊就邊界條件不對啊,你們沒有用紅外線檢查,我有。然後有人理我嗎?所長跟指導教授都覺得,應該還是你哪邊弄錯了。XD
第三個是忽略基礎證據,其實指出有室溫材料可能的那篇論文,拿去跟塊材性質對照,曲線幾乎是一模一樣,只是scale差100倍。那麼我們應該第一個檢視的,是這個真的有奈米特性嗎?沒看到重要期刊刊登過類似論文。
我私下也有發信去問過作相同研究的國外實驗室,還真的沒人想過這個問題,因為越有錢的單位,都是買整套機器,由專人校正過,像我這種從頭到尾都要自己校正的很少,多半都是所謂的後進國家。有做的都覺得很怪,但一樣不敢質疑權威,畢竟你要拿論文畢業,走學術界路線,怎麼能初出茅廬就跟像是貝爾實驗室這種巨獸對幹?
====
如果連算最嚴謹之一的物理學界,研究都會有這種狀況,你怎麼能相信那些科學家說的科學,能百分百屏除所有疑慮?像是近年常見,邊界超大的暖化、全球氣候、環境等等研究,就我的標準來看,根本問題重重。但你一質疑,就會出現諸多的專業與否批評,因為你不是這行的。
更好笑的,質疑你越大聲的,九成以上都不是科學家。
我的經驗,在台灣跟學經歷比較有關,越是念頂大出身的,就越有這種「論文跟書本證據、國外知名研究單位說的,應該會比你現場作的正確」,的這種說法。在中研院我就遇過,台大來的暑期大學專題生,根本看你不起,死都不想動手,只想用理論描繪世界。要不是我們是學長,已經用鼻孔看人了。
科學界講究一致性,但這也很容易誤導你,因為當過去若是錯的,就會一直錯下去,很難被糾正。即便事後找到錯誤,也不會承認,而是用許多說詞,堆砌出一套完美的修正路線。
如果連科學界都這樣,你跟我說更複雜的人類社會,僅需要少量的社會研究,跟沒有實務經驗的純理論,就可以描繪一個天堂:
「其他人都要聽我們這些專家的意見改政策」
我當然覺得你在鬼扯啊!
我後來在教育界遇過很多學生,行為表現都是後設領域的東西,更多的狀況是,自己腦補跟修正記憶,美化經驗中的行為。而老師要怎樣搞定學生?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你也後設回去,誘導他們的思維,控制他們的行動,在老師的權威下,多半學生都會聽。然後,你就會發現,所謂的開放學生自由自在學習,更多時候只是一種,方便給你洗腦的手段。
真正的自由學習存在?還是,這只是邊界條件設立下的假象?你真的認為你看到的是真實?一切都只是一個虛擬實境下的遊戲?
我真的懷疑,那些天天發表教育高見的專家,真正的想法只是希望,學生腦袋可以空出來,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塞自己的思想,成就他自己的功名,達成他想要的社會。
因為,就我們這種死硬保守派理工人來看,有些工作的技能就是不能少,你沒有基礎訓練,學習不夠扎實,就是不會。人類不是可以替換的螺絲,每個長的都一樣,沒有教跟帶,知識經驗中核心的眉眉角角就是不會。
不會就是不會,跟數學一樣。
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普通物理學實驗(上) E03. 波動基礎Introduction to Wave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臺大開放式課程課程名稱:普通 物理 學 實驗 授課教師:普通 物理實驗 室課程連結:http://ocw.aca.ntu.edu.tw/ntu-ocw/ocw/cou/110S105. ... <看更多>
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2016台大普通物理實驗創意設計競賽- Hom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16台大普通物理實驗創意設計競賽. 253 likes · 1 talking about this. Community. ... <看更多>
台大 基礎 物理 實驗 在 [心得] 讀兩年物理系的感想- 看板SENIORHIGH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前提:
看我的ip就知道我是台大的,所以我講的也會以台大物理系為主
說真的,要我說一個綜合的感想,我實在也寫不出來
我的心得是片段的,比方說這門課怎麼樣,這門課是怎麼一回事...諸如此類的
綜合的就讀感想牽涉到太多人的因素,而這是會變的
這一屆的學生勾心鬥角不代表下一屆就不能和樂融融
並且這種事情算是"大學生活"的感想,而不是"就讀物理系"的感想
於是我認為,還是分課程寫較好
把每門課做概略的介紹,以提供學弟妹參考之用
----
大一的普通物理和普通化學,其實和高中差不了多少
能考上台大理學院的應該大致上都勝任愉快
(不過也有某幾位恐怖的老師會上些超水準的東西,想避開的話請洽NTUcourse版)
普物實驗的助教很嚴--物理系嘛,當然是以最高水準要求
除了少數非常難做的實驗外數據誤差超過20%的一律重作
全班寫報告寫的怨聲載道--格式規範很嚴格,不合的當個項目零分
但是紮實的訓練換來的是優秀的實驗技巧
普化實驗就要看被分到甚麼樣的助教了,我們那年的助教很放任,
報告遲教亂寫都不太會扣到分,於是輕鬆愉快
不過那些實驗的內容我是怎麼也記不住了
物理系的微積分沒有加入聯合教學,而是獨立開班
因此課程內容因老師而異
我們那年是把微甲當高微先修班在上的陳金次教授
他的習題我只會六成,最多八成,還好班上有強者提供解答
物理系學生在嚴密的互助會保護下高分過關的不少
而有些外系因為衝堂而來修這門課的....很多都慘不忍睹
大一還有一門計算機程式,教C++
教的也不會太深,到指標的一些基本應用而已
放入這門課的目的好像是"希望物理系學生將來能懂自己拿來做研究的程式"
(我覺得很奇怪啦....要這樣的話應該教fortran不是嘛...)
大一下有一門四學期的課開始了:應用數學
說是四門課,其實彼此沒有連續關係.
這門課可以說是物理系的工數
應數一教線性代數
應數二教常微分方程
應數三教複變,轉換,function space
應數四教偏微分方程和程式使用等等(因老師不同而有些變化)
這些課都是著重在計算
例如說線性代數:幾乎都是拿矩陣在做計算
微分方程:只要會解就好,那些理論不重要
複變&轉換:同上
我目前修到應數三,我甚至覺得這些課根本可以廢掉
因為很多比較淺的物理教科書都會在一開始教這門科目會用到的數學
(例如Griffiths的電磁教向量微積分,Shankar的量物教線性代數)
同時這門課讓我深深體會到讀物理真的不一定需要很好的數學,所以不要怕數學成為障礙!
和數學系"讀了高微才真正進入數學的殿堂"一樣
物理系的課程也是從大二開始才進入真正的物理學--四大力學
台大物理的配課是:大二修古典力學和古典電動力學,大三修量子物理和熱力學(統計物理)
力學是最刺激的科目,因為他有300年歷史了
所以早就發展出了各式各樣奇妙的數學工具
(例如說:高中力學的中心是F=dp/dt,但是在古典力學裡其實非常難得會用到這條公式
常用的是牛頓第二定律的變體:Lagrange或是Hamiltonian這些數學工具)
並且力學強調大量的計算--並且通常很複雜
即使你課本看懂,也不一定會解習題;即使你會解習題,也不一定考試寫的出來!
這門課在五年前曾經有全班2/3被當掉的紀錄
電磁學比起來就比較親切,不過我想這不是電磁學簡單
而是目前台大物理教電磁學的教授都把考試出簡單了
這門課和高中的差異就比較小,最主要的變化是引入向量微積分這個工具
讓問題從高中的高對稱性或是一維問題變成三維且不太具對稱性的題目
數學技巧增加許多
量子物理....這是我對台大物理系最不滿的一門科目
因為不想提太多數學,想要培養學生的直覺思考(教授說的,不是我說的)
於是這門課的數學教的破破爛爛
偏偏量子物學真正的系統化正是狄拉克將其數學體系完備後才完成的
很少有正常智商的人能夠幾乎不學數學體系而搞清楚量子力學的
於是連帶的這門課的觀念也教的破破爛爛,感覺很糟
熱力學我沒修過,憑看課本和聽學長說和旁聽幾節課得到的印象來說
熱力學的數學已經完備了很久了
因此課程的內容都是拿熱力學來探討各種情況
和古典力學相同,這門學科因為年代長久,也發展出了許多數學工具
不過聽過這門課的話會覺得物理學家對於數學的態度真的很隨便
統計物理本來是選修,今年入學的學生會變成必修
這門科目應該是高中生了解最少的物理--高中完全沒有提過它
主軸是根據一些統計量而定義出一些物理量,
然後把這些物理量和熱力學的巨觀物理量連接,研究問題
另外,除了普物實驗外,物理系還有三學期的實驗課:
基礎物理實驗(本來是兩學期,我們的下一年開始變成一學期)
電子學實驗(本來叫應用電子學實驗)
近代物理實驗
實驗課的感想因人而異而且差異很大,所以我想就不說了
唯一的共通點是:作業量很大,感覺很累
----
我覺得,物理系所讀的介於理想和現實世界之間
必須同時兼具在想像架構的世界體系中進行邏輯推演的能力,
以及處理現實世界問題時的聯想力和計算能力
這兩方面不需要都很強,也不需要有一方面特別強
如何自我溝通理論和現實,將想像運用在解決現實問題上,才是重要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5.19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