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可能一帆風順,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這幾年因為父母老邁,我常常要陪伴父母在急診室病房開刀房中出入,在痛苦的煎熬中,也感受到很多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幾年前媽媽發現肝癌,我想在開刀前去謝謝為她治療的醫生,就拿了一本書坐在放射治療室門口慢慢等,我想他總會下班走出來。
從白天等到黑夜,終於聽到有人問:
聽說妳找我嗎?妳等很久嗎?妳放心!我會盡力。請問妳看的是什麼書?
醫生笑了,
從此我和他們夫妻變成好友……
2019年是我最撕裂的一年,
10月裡有一天,醫生寫訊息給我:有空來一下醫院,媽媽的狀況我想當面跟妳說明一下。
那天我在三立附近出外景,趁著晚上進棚還有2小時空檔,我連滾帶爬趕到醫院,
醫生跟我說:媽媽這次又驗出2顆腫瘤,一顆比較危險而且有難度,因為離心臟不到2公分⋯⋯
當場我大哭崩潰腳軟,淚眼朦朧之際,聽到醫生輕輕說:
妳放心!沒有我做不到的!
他的夫人馬上走過來擁抱我,
在那一刻,
我彷彿看見漆黑夜裡的一道火花⋯⋯
當然,那次手術非常成功!
直自今日,我已經聽過好幾次的「妳放心」,
每每都讓我在無限驚恐中安靜下來⋯⋯
萍水相逢,
素昧平生,
素昧平生的愛,最難得!
#感謝台大醫院
#感謝台北榮總
#感謝淡水馬偕
#感謝振興醫院
#感謝所有醫護人員照顧我的家人
#感謝我的醫生好友們
#如果能有一刻希望能好好報答您們
台大癌醫急診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他生病的那一天
今天收到四本書,裡面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陳醫師您好
您的書(《ICU重症醫療現場》)出版前,我就在看您的FB,深受感動。
許多在ICU的場景,讓家人放手的對話,我身為一個癌童的媽媽,特別有感觸。
每一個決定,都不容易
每一位溫暖的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個管師… 都令人感激
拙作幾本,希望有機會,您能傳遞給需要的病人和家屬,稿費全捐兒癌相關基金會。
Karen
這本書的書名叫《當他生病的那一天》,是手寫的書名,封面是手繪的舊台大醫院大門(這個我一眼就認出來),一位女士,牽著一位穿足球衣的小男孩,往大門走去的背影。作者是Karen22,臺大公共衛生系博士、一位跨國企業的台灣區負責人,看到這裡,我竟然莫名的留下眼淚!
我合上書,思緒開始不停地轉動。
「當他生病的那一天」,這個「他」,
如果是我爸,這一天,我早已經準備好了。
如果是我自己,多年的ICU生涯,我腦子裡也曾想過好幾套劇本:時間長的、短的;意識清醒、不清醒的;能行動、不能行動的…. 倒也不是太困難面對。
如果是我太太,這個說真的,我還沒準備好,我總覺得,自己會比她先走。但是,以她堅強的個性、又是學護理的,我想,我們也能夠好好的面對。
但是,如果這個他,是孩子的話,一想到這裡,眼淚就會止不住流下……
「那一天」,我想都沒有想過,也不敢去想……
「你沒有想過那一天⋯⋯
當你以為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卻發現,上天給你更多的考驗。
你沒想到,那位活蹦亂跳,九歲的孩子,卻因為止不住的夜咳,在急診室的晚上,發現了肺部的一個小陰影。改變了你們的人生⋯⋯
一位臺大公共衛生系博士、商場女強人,在她剛離婚,面對人生的第二階段時,她的孩子,罹患了淋巴癌三期。」書的簡介寫到。
天啊!這個完全是我不想面對,心裡最脆弱的一塊!
「以往,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她,在調整生活比重的同時,重新認識自己。
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運用自己的專業,去跟醫生溝通,也和兒童病房的爸媽們,建立了不一樣的友情。
在面對生與死的勇氣中。她跟兒子小安,對生命、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看到這裡,我開始期待看到,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轉變、一個自己和自己對話、和老天爺討價還價的掙扎、一個重新衡量人生什麼才是重要的、願意用什麼去交換的體悟,這整個陪伴的歷程中,我們將會看到,一個從內疚自責到正向轉念的過程、一段段醫病信任與溝通磨和的過程…… 我是這麼想像的。
我還沒開始看這本書,但是,我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先分享。
我不確定我能不能一口氣把它看完,還是要中斷好多次?
感謝這本書的出版,讓我有機會思考、參考,我內心深處,一直在逃避面對的問題「當他生病的那一天」……
=====
我才寫完,就忍不住,一口氣看完了!看到凌晨一點半。
書中比我想像中,多了很多同理、關懷、互助、助人的溫馨場面,更多的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更多感人、有溫度的故事,整個血液腫瘤科病房,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有著許多小小勇士努力奮戰的故事、那些一夕之間被疾病逼迫長大的故事……
我就不破梗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台大癌醫急診室 在 賴士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的疫情急轉直下,確診和死亡人數不斷地飆升。 5月13日陳時中還投書國外媒體說可以幫助全世界建立醫療體系。5月17日陳時中還斬釘截鐵的表示不蓋方艙醫院,因為過去抹黑又嘲笑大陸的方艙醫院,現在總算鬆口要建類似美軍的野戰醫院或大陸的方艙醫院。5月19日陳時中還表示台灣的醫療量能充足,但是看到連台大醫院院長都公開喊話台大醫院撐不住了,雙北的醫院都十分吃緊,走道上躺滿病患,確診重症患者不斷的送急診室,有些人等不到病床就走了,有些確診者在家中等不到醫療照護就走了,很多癌症病患的開刀都被取消,改為藥物治療,醫護人員已經不堪負荷。新聞媒體充斥這些畫面,過去以為在歐美國家或印度才會發生的事情,現在活生生地擺在眼前,大家都在問怎麼會這樣,因為一年多來,我們不斷地被宣導台灣的醫療量能非常充足。
現在蔡英文、陳時中都說疫苗夠了,拒絕所有可以幫忙取得疫苗的管道,只准中央統籌辦理。疫苗採購已經延宕了一年多,決策失誤連連,完全無視民意渴求疫苗的焦慮心態如大旱望之雲霓,這時候民意對於採購疫苗還要政治操作已經深惡痛絕到極點,只要能救命,不要再講五四三。
蔡政府的疫苗採購如同走鋼索一般的危險,八月底前會有1千萬劑,是將國產疫苗算在內,明知道國產疫苗還沒有進入第三期的人體試驗,還在第二期試驗就把它納入疫苗穩定供給的數量,是將關乎國人生命的事情建立在未知的變數,八月之後更大的未知變數是施打國產疫苗的風險。
蔡政府堅持醫療量能足夠,很快的就已經被殘酷的事實檢驗。現在又堅稱疫苗採購的數量充足,同島一命,惟這一命是被蔡政府賭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