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傳的一篇文章,如果屬實,真的不簡單。
風向及網軍治國,可以嚐到甜頭,但對國家及民眾長遠發展,卻未必是好事。
===
轉傳
[走進歷史的真相]
今年5月,哈佛大學找彰化縣加入「卡介苗對武漢肺炎防護效果」研究計畫;6月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也宣布,要與彰化縣合作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想了解台灣社區感染程度。
許多人在問:為何不是台北、新北,而是六都之外的彰化?
也許只能是彰化。
台灣新冠肺炎第一個本土案例、第一個死亡案例都在彰化;這裡還有連續16年舉辦全縣萬人健檢的經驗,以及全台任職最久的衛生局長葉彥伯。
年省5,000萬元未來醫療支出
葉彥伯從偏鄉衛生所醫師做起,2004年起接掌彰化縣衛生局,經歷藍、綠4任縣長。這16年宛如一部台灣公衛發展史——三聚氰胺毒奶粉、塑化劑、頂新混油案與六輕空污案等,都發生在彰化。
葉彥伯也是全台唯一有公衛博士學位的衛生局長,平日還在台大開設「結核病流行病學」——這種台灣高盛行的傳染病,是他的博士論文主題;而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正是葉彥伯的碩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這對師徒,加上出身彰化永靖的六輕污染權威、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成為撐起彰化人健康的鐵三角——16年健檢,找出超過1萬個癌病變民眾,省下約5,000萬元未來醫療支出,也提升地方公務員的能力,有十多位衛生局同仁正在台大念公共衛生碩士。
彰化縣與台大公衛長期推動萬人健檢,吸引外國公衛學者前來取經。(圖片來源:王惠美臉書)
其實1999年後,台灣各縣市陸續開辦社區健檢,但有的做做停停、有的參與率低。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認為,持續系統化、科學化推動健檢的,當屬彰化。
彰化與台大公衛的合作經驗,每年還會登上4、5場國際研討會,去年還有14國公衛學者來健檢現場取經。
這3個人,如何把一個127萬人規模的社區健檢,做到世界知名?
首長、地方參與,如媽祖遶境
6月13日清早,「未來城市@天下」記者跟著詹長權搭上最早一班高鐵,來到今年彰化健檢第一站、「口罩套之鄉」社頭。
社頭國小前一天就用紅帳篷搭起報到處,彰化縣長王惠美、葉彥伯與陳秀熙早等在現場,8點不到,已有262位民眾報到。為拉開社交距離,檢查動線從有冷氣的大禮堂,拉到後排教室走廊;上百位穿桃紅上衣的衛生局所人員與黃色上衣志工,在各檢查站穿梭,確保流程順暢。
2005年開辦的萬人健檢有如彰化版「媽祖遶境」,首長、民代一定出席,民防、義消主動維持交通,社區民眾除了當志工,還有人扛來一桶桶豆漿、仙草冰,餵飽剛空腹做完健檢的民眾。
今年健檢原要取消,後來決定從4月延到6月、從30多場減少到27場。王惠美說,民眾因疫情不出門,全國癌症篩檢人數遽降15%到36%,彰化也少了10%到27%,才決定用鄉親熟悉的「傳統」作為解封儀式,也讓社區醫療回歸常軌。
16年,不只把健康檢查變成健康信仰,也推升了彰化衛生服務的細緻度:
插入健保卡,健檢項目就會印成一張表,民眾按表索驥,便能像大地遊戲般跑關做檢查;表上還有條碼,視力、體重量測結果,「嗶」一下就上傳資料庫,全自動化。
民眾依序坐在紅板凳上等抽血,前排一空,志工立刻吆喝大家往前移;早期用布簾圍成的子宮抹片檢查臨時診間,現在也改用一天租借費1萬元的輕隔板,「這樣才沒有隱私問題,」葉彥伯說。
第一年開辦健檢前,彰化傳出鴨蛋含有戴奧辛,決定放寬健檢年齡。結果民眾擠成一團,縣長被團團圍住;一場400人的檢查,從早上6點半驗到下午1點才結束;中途還因為跳電,X光機燈管燒壞,10幾萬元瞬間報銷。
現在參與人數不變、檢驗項目更多,卻只需一半的時間。早上9點最後一位民眾完成報到,5分鐘後報表就送到葉彥伯手上;10點最後一位民眾健檢完畢,接著開檢討會,隔天要接力舉辦的線西鄉工作人員,站在一旁聆聽。
「衛生局團隊向心力很高,葉彥伯專業受各方肯定,換了別人不一定做得起來!」詹長權觀察。
彰化縣衛生局團隊怎麼做?
第一步,列項目。
「地方健檢最困難的,是整合中央政策與地方需求,」陳秀熙說,健檢項目是中央癌症篩檢,加上地方成人保健。但過去健保署是「想到一種病就做一種篩檢」,台大公衛居中整合後,把彰化健檢變成「量販店」——每一場健檢有20多個項目,可篩檢癌症、能測三高等慢性病;還能隨科技進步或重大事件,隨時加測項目,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血清抗體檢測。
「健檢平台搭得扎實,加測什麼都方便,」陳秀熙說,為理清流程,2005年起陸續針對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等重大疾病,設計檢驗流程,十多年來開了120次會。直到現在,他仍每週帶博士生到彰化,與衛生局人員分組討論。
他舉例,前幾年,民間流行檢測骨質密度,但多數檢測方式並不準確;偏偏民眾不愛做子宮頸抹片,常上演「護士追著民眾跑」的畫面。陳秀熙便建議將骨質密度鑑定,安排在抹片檢查之後,作為誘因,之後再換成專業的骨密檢定車。
「衛生專業知識不斷進展,不跟學術界保持聯繫,專業能力會退化,」葉彥伯認為,健檢不能「有做就好」,這正是必須與台大公衛合作的原因。
第二步,抓資料。
健檢前一個月,衛生局會從中央資料庫下載彰化縣民的健康資料,找出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然而,各疾病分屬不同資料庫,光癌症就有4個,而且格式不一,衛生局同仁必須一筆筆下載,重新整併後,再串接縣民通訊錄——直到這一步,誰多年沒做健檢、誰又是某疾病高危險群,才水落石出。
名單彙整後,交給鄉鎮衛生所接棒。他們會寄出1萬多張名信片,甚至還試寄過白色明信片、有色明信片和彩色DM,結果傳統白明信片反應最好,因為「一看就知道是衛生局寄的!」儘管如此,仍只有3到4%民眾願意來;所以還要一個個打電話邀請,檢驗前一天再提醒,記得空腹、不要穿有亮片的衣服好做X光⋯⋯直到這幾年改用語音電話,才減輕第一線的負擔。
「做健康檢查最難的,就是讓民眾願意來,」葉彥伯笑說,第一年請民眾早上6點半來做健檢,民眾卻以為是詐騙電話,大罵:「哪有人透早做這種?聽你在給我騙!」
「永遠要優先關注不知道、不來的人。他們不是不願意來,只要好好解釋,他會聽,」葉彥伯說,局裡做過實驗,今年不來的,明年再問一次,大概10%會來。「對方了解、接受,都需要時間,」他強調,「溝通的過程就是衛教。」
溝通過程很慢,但他寧可慢,也不用縣府預算買贈品鼓勵民眾,「必須教育民眾,政府已經為健檢花了很多錢!」
由於第一線人員的不厭其煩,健檢從第一年的27場,做到現在一年100多場;參與率也從一成,成長到3、4成;今年加測新冠肺炎血清抗體,第一場31位也是全到。
這幾年,彰化人已漸漸把健檢當福利,甚至有2、3成民眾,時間一到,就主動打電話到衛生所預約健檢。也因為年年健檢,衛生局擁有8成民眾的電話號碼,成為防疫成功的關鍵。
第三步,整系統。
參與縣市健檢多年,陳秀熙認為最大的挑戰在於連結醫療系統。「很多免費健檢都『斷頭』,」醫療系統若沒有立即接手病患,就白白流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意義。
彰化的做法,是把醫療系統拉進健檢。
比如,衛生所不是寄給健檢結果給民眾,護士會先檢查健檢報告結果,將需要看診的部分寫好轉診單,註記掛號科別,2週後再請民眾來一對一講解;講解時,除了衛生所醫師,診所醫師也會出席,協助轉診。
「醫師看到病人有病變,然後去治療,才會認為篩檢真的有價值,」葉彥伯他的策略是,每增加一項社區衛生服務,就拉進一個盟友:替毒癮患者驗C型肝炎,就與獄政系統合作;做偏鄉老人流感接種,則與村里長與診所合作。漸漸把健檢從一個點,撒成一面網。
這幾年,還把幾所中部大學體育學系拉進健檢系統,趁發健檢報告時,請大學生幫民眾測驗體適能。
「什麼叫『心肺功能不好』?登階運動做下去會喘就是啦!」葉彥伯笑著說,「衛教知識用講的,沒用啦,要用體驗的!」
「學術研究不能做完就走」
彰化人在體驗「做得到」的衛教,詹長權與陳秀熙也在實踐有成效的公衛研究。
學術計畫大多3、5年結束,兩人陪著彰化縣走了16年,從一開始沒經費,做到拿下近年最重要的高教深耕計畫;連爭議最高的六輕空汙也直球對決,透過萬人健檢發現—與雲林六輕僅有濁水溪之隔的彰化大城鄉民,尿液含有多種重金屬。
詹長權與陳秀熙,用一個計畫接著一個計畫,將計劃的評估經費投入健檢項目,再將研究結果回饋給民眾,形成正向循環。「一方面替國家節省大筆研究經費,一方面訓練地方公務員,」陳秀熙強調,學界不能做完研究就走,一定要建立永續平台,持續提供新的健康服務,「這就是合作。」
而這項中央、地方、醫界、學界與社區的合作成果,今年還拿下美國公共衛生學院暨學程學會哈里森.C.史賓瑟傑出社區服務獎」,理由是「使公共服務與永續醫療照顧,能透過各種創新健康宣導與預防服務傳遞到社區」。
「我們不是做研究,而是做公衛服務,同時帶一點研究,」詹長權笑著說。
原來,真正的公衛實驗室,就在社區。
是不幸,也是幸。彰化因緣際會發生了這麼些指標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又適逢有這麼一位學有專精、有抱負又肯犧牲的衛生局長;從其良知,勇於任事,超前部署,反遭官僚無情批判、網軍恣意意詆毀。公道自在人心,天理必將伸張。
(您可以刪掉這份報導,就讓努力做事的人被消滅;也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那些人正在努力的實踐自己的理念與專業,讓台灣更好。)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藥師陳進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TAVAR 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由左至右)天下雜誌總編輯吳琬瑜、臺大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 副院長葉丙成| 一球入魂 投球比教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評價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TAVAR 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會員朋友們看過來 #TAVAR會員大會📣📣
#監事候選人介紹👥
從協會成立起,便為協會貢獻許多的重要核心人物台大陳教授
可和協會共同推廣XR核心技術研究與促進產學合作 🙌
┏✨#3號 監事候選人✨┓
#台灣大學資管系與資工系
#教授_陳炳宇
📌#個人簡歷
服務於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及資訊工程學系。
陳教授長期投注心力電腦圖學、人機互動、影像處理、創新創業等研究教學,目前為台灣人機互動學會理事長、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執行長與台大創創學程主任。亦曾擔任台灣電腦圖學與互動技術學會理事長與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
📌#參選理念
教授為第一屆理事與第二屆監事,期能連結TAVAR與人機互動與電腦圖學學會共同推廣XR核心技術研究;並協助TAVAR會員與台大及學界老師發展可能之研究合作以及與台大新創團隊之業務合作等。
📌#未來能提供協會之貢獻
連結TAVAR與台大以及人機互動與電腦圖學學會,共同推廣XR核心技術研究和學術交流。以期未來能有更多產學合作。
#為你支持的候選人加油打氣
#誠摯邀請投下神聖的一票!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蔡壁如抹黑陳其邁,其實凸顯其邁真本事】
中國國民黨爆發李眉蓁123頁論文中有123頁抄襲離譜事件,眼見友軍沈淪,民眾黨的蔡壁如竟瞎扯陳其邁投稿醫學期刊論文不符合學術倫理。然而,今天共同作者一一出面打臉蔡壁如,指證陳其邁確實對論文貢獻最大,到底不學無術的蔡壁如錯在哪裡呢? 我們可以詳細看看陳其邁這篇論文:
這篇名為:「如何遏止與鑽石公主號乘客接觸的62萬7386名台灣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大數據分析」“Containing COVID-19 Among 627,386 Persons in Contact With the Diamond Princess Cruise Ship Passengers Who Disembarked in Taiwan: Big Data Analytics” 的論文,今年5月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上,已經被引用16次。可免費下載,任何人都能去看。
作者除了陳其邁、依序還包括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處長簡宏偉、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諮議錢世傑,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任小萱、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許辰陽、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組長李純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楊怡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陳孟妤、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陳立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其中,詹長權為通訊作者。
文章中其實寫的很清楚,陳其邁、詹長權負責概念構思;簡宏偉、錢世傑、李伯璋、李純馥、楊怡婷、陳孟妤收集數據;任小萱、許辰陽進行統計分析;陳立昇、陳秀熙詮釋結果,各有分工,最後由陳其邁撰寫草稿。
事實上,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沒有用上什麼高深統計,前言討論也寫的扼要,精華就在於這篇文章的方法,包含「運用手機電子足跡掌握遊客移動軌跡」、「比對訊號鄰近接觸者發布細胞簡訊」、「結合健保資料庫進行國人健康追蹤」、「鎖定高風險族群進行RT-PCR篩檢」等幾項方式,而且不只是發想或實驗,而是真的由政府整合實地執行,成為世界首創。創新的方式和超大的sample size,就是這篇文章的賣點,因而在10天內就被期刊立即接受。
而這個方法,#一開始就是陳其邁想的啊!
作者之一,熟識蔡壁如的李伯璋就表示,他必須憑良心說話,這篇論文從計畫的架構、設計到執行都是陳其邁負責,因涉及跨部門之間的資訊與資料,也是陳其邁負責實際執行,他是主要的貢獻者。
通訊作者,合作想出方法的詹長權也解釋:陳其邁2月初投入防疫工作以來,經常一起討論面對疫情如何運用科技解決問題,並逐步提出不同想法。陳其邁整合政府跨部會跨部門,防疫工作牽涉到交通、內政、衛福等部門,幫台灣建構一個非常好的數位防疫的系統,「這整個東西都是他去完成的。」
詹長權表示,甚至連寫成論文的主意都是陳其邁提的,他說:「在學術界做事,就是看誰的貢獻最大?沒有陳其邁,怎麼可能做的成這個事情?就像我們指導學生,如果實驗都是他做的,當然就是他貢獻最大!」
一般來說,在研究機構裡面,#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才是整個研究計畫的主持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他們負責提計畫、爭取經費,指導研究,也須對論文負大部分責任。而 #第一作者(first author)則是對實驗、數據收集與分析貢獻最多的那個人,在研究所裡面通常是做這個計畫的研究生或博士後研究員。陳其邁「只」掛第一作者,以他提出實驗想法,統整各部會進行,緊盯數據回收的貢獻來看,當之無愧。
蔡壁如在從政後才去念碩士,研究的不是醫學,而是「政治人物使用臉書的效果」,過去在台大醫院服務的經歷,可能對她的研究能力磨練不大,竟然連學術界慣例都不太了解,只是凸顯她的無知,和陳其邁「政策控」的真本事而已。
更可怕的是,蔡壁如的主子柯文哲這幾天在雙城論壇繼續大談兩岸一家親,中國設定的主題竟然是「#中國教台灣防疫」,柯文哲全力配合以外,他的屬下更不斷攻擊陳其邁,因為陳其邁就是台灣防疫工作的實質統合者,這篇論文,更是台灣大數據防疫的代表之一。攻擊陳其邁,其實就是想打垮台灣的防疫成果,凸顯中國的優越。
這件事代表了,陳其邁確實是「科學治國」,而柯文哲大談的「It’s science」,其實是「柯學」而已。民眾黨為了選舉,為了討好中國,墮落至此,實在令人搖頭!
(圖片來源: 陳其邁 Chen Chi-Mai)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D-School 副院長/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葉丙成,受富邦悍將棒球隊於6/17開球,葉丙成教授表示很開心能受邀開球「邦邦5月的戰績表現 ... D-School 副院長/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葉丙成 ... ... <看更多>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臺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 副院長葉丙成| 一球入魂 投球比教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D-School 副 院長 /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葉丙成,受富邦悍將棒球隊於6/17開球,葉丙成教授表示很開心能受邀開球「邦邦5月的戰績表現,讓我們在創業、在人生 ... ... <看更多>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院長 在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由左至右)天下雜誌總編輯吳琬瑜、臺大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由左至右)天下雜誌總編輯吳琬瑜、臺大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泓仁、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D-School 創新長劉建成、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和主持人臺大國際企業學系教授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