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
台南是跟我姐姐去
我吵要看台南府
但找不到那個府
沒拆的在 孔廟南方? where?
我姐姐把台南歷史都翻一次
因為她妹妹想要看台南府
😂😂😂
幸好跟姐姐 客訴也沒得客訴
如果台南鄉親
你們家有還沒拆的城牆
可以借我拍照嗎 ? 🤣🤣🤣
#台南府執念
以下姐姐找的
雖然明鄭王朝在台灣設承天府,但『府城』由來,應該是1885年,從福建脫離,從台灣縣升格,建立台灣府,因為府的行政中心設在台南城,之後台南才被叫做『府城』。
不是之前就叫『府城』的原因很簡單,台南建城(或者說是築牆),是在朱一貴事件前後,大約1720年之後,既非鄭氏王朝的1665-1682之間,也不是清朝佔領後初期1682-1720之間。
同樣的,『台北城』,是1894年才被叫做『城』,因為那時候才有城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南的鳳凰城稱號,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台南地勢關係,從最早的龍脈因為河川改道、台江內海成陸地,而從游龍蛻變成鳳凰;至於最常被接受的說法,則是日本人在大正町(就是中山路)及府前路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鳳凰木也因此成為台南市舊城區種植最普遍的路樹,所以有鳳凰城的美名 孔廟東大成坊的入口,這株高大的鳳...
台南孔廟由來 在 陳文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個很特別的日子,我來說說這一天跟彰化的關係!
西元1895年(乙未年)的今天,日本近衛師團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一萬五千名裝備精良的日軍,與從苗栗一路抵抗下來吳彭年的黑旗軍、新楚軍跟吳湯興客家義勇軍約三千人,在八卦山下展開激烈戰役。日軍分成三隊夾擊鎮守八卦山坡的客家部眾,不到一天時間,日軍攻下了八卦山。
今天是日本殖民台灣史上第一個正面衝擊的慘烈戰役,八卦山戰役一百二十四週年的日子。2017年我在美國洛杉磯「全球客家會議」上,向來自全球各地客家鄉親演講「你所不知道的八卦山大佛」就是從1895年的今天開始講起。
那時我是彰化縣文化局局長,很多人知道八卦山上有大佛,卻不知原來彰化大佛的由來是跟客家鄉親,或說跟百年前今天,在彰化的保台之戰有密切關係。
我從彰化大佛由來,往前推到1895年八卦山戰役的慘烈,日軍雖打下八卦山,卻停留在彰化城駐紮一個多月之久(827-1002)。演講完後我向客委會主委李永得爭取經費,我認為應該要讓更多彰化與客家鄉親知道這段歷史。所以隔年(2018)的今天,我們舉辦八卦山戰役紀念系列活動。我到新埔義民廟請了兩支黑令旗回來彰化,一支供奉在八卦山上挖出八百多具遺駭的和平公園裡,另一支黑令旗則供奉在同樣挖出兩百多具遺駭的西門百姓公廟裡面。同時,也委託專業團隊正在進行「八卦山戰役」田野調查及相關史學研究。
今年我應「北美彰化同鄉會」之邀,到洛杉磯演講彰化百年歷史。其中一段再次提到八卦山戰役,演講結束後一位鄉親Tom Wu(吳東升先生)告訴我說他父親吳家潢先生就是當年八卦山大佛籌建委員會的主席。這真是難得機緣,吳家潢後來在美國過世,但他的妻子今年九十二歲身體健壯、記憶猶新。我立即把握機會到Tom Wu家中訪談林阿嬤,並翻拍了許多當年籌建的珍貴照片。這些資料改天我會寫專篇向各位報告。
雖說1895年的今天日軍以懸殊軍力渡河後,打下客家義勇軍鎮守的八卦山。但接下來一個多月日軍也因死傷眾多,導致的瘧疾流行,在彰化城內出現大量士兵死亡。彰化對殖民地政府日本人來說,真是個「惡化之城」!
彰化的民風剽悍,巷弄街戰,讓日軍死傷眾多。連陸軍大佐山根信成都病死在此。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疑似重傷(感染)駐紮一個多月,並留下永靖餘三館前與北斗行園等遺跡。10月28日北白川能久駐蹕在台南商人吳汝祥宅中過世,不久後吳汝祥也離開台南,遷居彰化東門街,並買下孔廟前的吳汝祥四連棟富宅。1903年日本政府拆了易守難攻的彰化城牆,並在八卦山上建立起了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神社與紀念碑。
1949年國民政府來了之後大量拆除日治遺跡,八卦山上的紀念碑與神社當然難逃被拆除厄運。只是這個曾死傷數千人的八卦山戰役,神社與紀念碑拆除後,地方諸多靈異傳說不絕於耳。
於是位於孔廟旁的善化佛寺發起籌建大佛工作以慰亡靈,商人吳家潢就在此刻擔任起這個艱鉅任務。據遺孀林老太太描述,那幾年他們捧著募款箱四處籌資募款建大佛,連西門彰化基督教教會做禮拜時,他們都站在門口向基督徒募資。八卦山大佛籌建從1956年到1961年,中間還歷經八七水災,共花了五年時間終於蓋成今天的八卦山大佛,而這也是往後的故事了。
許多人知道八卦山上有大佛,卻不知道1895年8月28日發生在彰化的八卦山戰役。這幾年來我一有機會就會不停的告訴身邊朋友八卦山戰役的故事。因為這場戰役不僅是客家人離鄉背井在彰化為守護台灣打的戰役,更是台灣歷史上首次最激烈的護台戰役。在亡國感充斥的今日,年輕朋友們要講守護台灣、團結台灣、保衛台灣,就不能遺忘一百二十四年前在八卦山戰場上,用生命、用鮮血、用家庭付諸革命,保台衛台的這些先賢先烈們!
向124年前今天,在八卦山上陣亡的客家義勇戰士們敬禮!
向吳湯興、黃賢妹等客家義勇烈士們及吳彭年的黑旗軍、新楚軍烈士敬禮!
並祈求百年英靈可以庇佑台灣,渡過中國威脅險境,讓民進黨與蔡英文總統完成建造台灣民主國之百年使命!
#台灣民主國
#八卦山戰役
#抗中保台建國必成
台南孔廟由來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厭世哲學家反駁朱家安:國文科為什麼不能「只教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
--
批判國文課,已經成了一個潮流,其中不乏「廢除文言文」的主張,朱家安是持此意見的代表人物。朱家安認為,「必修學分應該盡量只用於培養泛用型的才能」,因為很多人一輩子用不到文言文跟國學常識,所以國文課不應該教這些東西,只要教「基本的溝通能力」就好。(https://phiphicake.blogspot.com/2014/08/blog-post_25.html)
朱家安還認為,教國學常識跟文言文,只是在浪費高中生的時間。(朱家安8月11日 18:59的貼文)
如果按照朱家安的看法,「必修學分應該盡量只用於培養泛用型的才能」,這個觀點未必不可行,但必須請「所有學科」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制定課程。若按照這個觀點,我覺得數學科不應該教三角函數跟 Log,因為我的一生中從來沒用到這些知識,學這些真的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如果朱家安徹底信奉他自己的教育理念,那他就不應該獨獨針對國文科,一直強調文言文跟國學常識在浪費高中生的時間,而是應該一視同仁,也譴責三角函數跟 Log 在浪費高中生的時間。同理,他也必須譴責英文科、物理科、化學科、生物科、歷史科、地理科;因為這些學科中有太多課程內容是不符合他所提倡的「培養泛用型的才能」這個標準。(否則他就必須說明為什麼只有國文科要符合這個標準、其他科目不必的理由。)
(可笑的是,朱家安竟然在某一則留言中說,他不關心數學科,所以數學科怎樣他根本不必去討論。既然他都不在乎自己提出來的「必修課標準」有沒有被應用到每一個學科,那為何國文科要特別採納他的意見呢?根本黑人問號。)
朱家安還提出一個論點,就是很多大學生寫報告還常常寫錯字,搞不懂評論、心得、報告等文體的差別,所以高中國文科應該專注教導這些內容,不需要扯太多無實質效益的國學常識。(其實高中真的有教評論、心得、報告等文體的差別,只是考試不考,所以這個能力常被忽略,問題是出在考試制度上。)
若是按照朱家安的看法,很多高中生學完三年英文,還是沒有跟外國人溝通的能力,也沒有具備良好的英文寫作能力,所以英文課應該專注在基本的英文溝通能力即可,不需要背太多冷僻的單字,不需要選讀具有文學性的文章,也不需要讀英詩。
以上這麼說,並不代表我認為高中課程可以忽略培養基本語文能力,而是我認為這不足以作為「國文課不應該教文言文或國學常識」的理由。再退一步說,即使國文課真的廢除文言文或國學常識,只教白話文,難道老師就真的會花時間、花心力去把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給教好?(並不會,老師還是會生出一堆注釋跟補充,然後瘋狂趕進度。)
我不知道在朱家安的規劃下,必修課最終還會剩下什麼。如果朱家安認為可以把「全部課程」都列為「選修」的話,那好吧,我勉強接受。
—
朱家安還有一個論點是:文言文的所有功能都可以被「白話文」取代,所以我們即使不讀文言文,也可以學到所有該學的能力。
朱家安特地針對四個「護航文言文」的理由進行反駁:「增加語文能力」、「增加道德修養」、「傳承中華文化」、「一種美好人生」,他認為這四種理由都無法成立。
首先,我不否認「護航文言文」的陣營中,確實有人是以這四個理由來護航文言文,而且這四個理由都很牽強,難以成立。我要反駁朱家安的是,雖然這四個理由都不成立,但仍然無法推翻文言文的重要性,朱家安窄化了高中課程中學習文言文的意義與脈絡。
為什麼高中要讀孔子孟子出師表,而不是莎士比亞或屠格涅夫?這當然是由於地域與文化因素。在我們的社會中,不管你接受或不接受,這些文化就是佔據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學習這些內容有助於適應社會生活,比如你會比較容易看得懂「甄嬛傳」或「瑯琊榜」,比較容易看得懂《金瓶梅》或張愛玲,玩「三國無雙」的時候比較容易融入故事劇情,經過台南孔廟的時候知道孔子為什麼受到後人景仰,在人生迷惘時也比較不容易被一些江湖術士欺騙——這些都是文言文「實用」的地方(至少在我身上曾經發揮強烈的作用)。當然,以同樣的標準,我也支持納入更多台灣本土化或東南亞文化的內容,讓我們成為更有社會參與感的公民。
文言文選文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可能就是「背一堆沒用的注釋、修辭法」、「選的文章只偏重某些特定的風格跟意識形態」等等,這些副作用其實就是大家對文言文反感的主要原因,但這些都是可以討論跟改革的,無法作為「廢除文言文教學」的理由,除非朱家安能夠證明我們在社會生活或文化生活中已經可以「完全」不受文言文的影響,「完全」不必再接觸到任何文言文,所以不必學。(請朱家安或其支持者,勿以「個案」論證,而是從台灣的社會結構、文化結構的角度來論證。)
我要跟朱家安說的是:學文言文根本不會「沒用」,也不會完全是在「浪費時間」或「浪費青春」,你所學過的文言文早已經內化成你的一部分,讓你在生活中「日用而不知」了。
—
再來我要反駁「文言文」可以被「白話文」取代的說法。
有些朱家安的支持者認為,就算他之後的人生遭遇逼迫他必須讀《論語》,他還是可以讀《論語》的「白話翻譯本」就好,所以在高中學習文言文根本毫無用處。
我想,我們的國文教育最失敗的地方,就是沒有讓你明白——文言文根本不可能「只有一種解釋」!所以當然要學習解讀文言文的技巧!
舉個例子來說,孔子說過的「未知生,焉知死」這一句話,依徐聖心教授的分析,就至少可以有以下幾種讀法:
1.由反詰易為直述:(1)知生為知死的前提條件;(2)知生便可以知死。
2.由其問句直觀,即孔子並未回答子路的正問,而是順勢轉出另一個主題:(1)中止子路的詢問,表達一種存而不論的態度;(2)開啟一「無對性」的生活世界,即相信有一種貫通生前死後的總原則,故盡力於生前,方能有備於死後。
(徐聖心:〈論《論語》中孔子所體現的「心之無對性」〉)
雖然我不能確定孔子真正要表達什麼意思,但一個會讀文言文的人,是可以讀出各種深刻的可能性。這是「白話翻譯本」完全不可能取代的功能。
—
對此,朱家安反駁:文言文的「歧義」是缺陷,而不是價值。《論語》可能有辦法讀出很多有價值的詮釋,這些詮釋有價值,但是這不代表《論語》有價值。任何一篇寫得夠模糊的文章碰到一群夠努力的人,都可能生產出有價值的詮釋。
我完全不同意朱家安的看法,而且感到不可思議。
朱家安是個學哲學的人,他應該知道世界上沒有完全清晰透明、沒有歧義的文本,連西方哲學也沒有,就算是康德的著作,完全用白話文翻譯而成的《純粹理性批判》,對於他的每一句話,仍有無窮「歧義」之可能。
更荒謬的是,朱家安認為「歧義」是一種缺陷。這樣說來,我這一篇文章應該比康德的著作還要有價值,因為我這篇文章的「歧義」比康德的著作要少得非常非常多。
我的結論是,朱家安會有這麼多不可思議的論斷,是因為他被「實用性」的價值信念蒙蔽,看不到其他事物的價值,才會有文言文可以完全廢除的主張。
國文科不是不能批判,文言文不是不能批判,只是朱家安的批判難以成立罷了。
--
ps. 雖然我反駁朱家安,但我們還是朋友。
pss. 是他叫我不必留情面的,他是M。
台南孔廟由來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南的鳳凰城稱號,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台南地勢關係,從最早的龍脈因為河川改道、台江內海成陸地,而從游龍蛻變成鳳凰;至於最常被接受的說法,則是日本人在大正町(就是中山路)及府前路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鳳凰木也因此成為台南市舊城區種植最普遍的路樹,所以有鳳凰城的美名
孔廟東大成坊的入口,這株高大的鳳凰木,有翠綠茂密的葉子,上面開滿火紅的花朵,在紅磚牆的襯托下,紅綠對比顏色樹頂開滿一團團火紅的鳳凰花,看起來真是這一季的浪漫。
古蹟相互輝映的鳳凰花可說是台南特別的景觀,其中孔廟全台首學入口北側的鳳凰木,最具台南意象。很多人進入孔廟前一定會被這棵滿開的鳳凰木吸引拍照。另外台灣文學館曾是台南舊市政府的辦公室,當時建築前的兩棵鳳凰木是台南市重要的景觀,其它如台南公會堂前也有種植。
台南的鳳凰花約莫在每年的五月初開始綻放,大概到五月中下旬至六月初是第一波盛開,但是一直到十月都還能見到鳳凰花高掛枝頭。其中六月是全台各校的畢業季,鳳凰花開伴隨著畢業季的到來,當校園驪歌響起,鳳鳳花燃燒盛開,有如對學子告別校園最深情的祝福。
除畢業離別的祝福,在台灣,談起鳳凰花一定會想到台南市。因為台南舊城區內種植了鳳凰木達百年之久,對台南人來說,它是傳承城市記憶重要的象徵。
其實台灣的鳳凰木原產於馬達加斯加島,日治初期引進台灣。在日治的文獻中有兩種記錄:一是一八九六年由本多靜六博士(西元一八五七至一九二八年)由印度孟買領事館引進種子,隔年於殖產部的苗圃育種,另一文獻則為田中安定博士於新加坡領事館引進;鳳鳳木的命名則是當時日本著名的植物學博士三好學命名ほうわうほく,中文為鳳凰木。一開始於北、中、南的官府庭園種植,臺南最早種在安平稅關及英領事館。據當時的報紙記載,約在一九一○年,安平的鳳凰花開就頗負盛名。後來農業試驗改良所選擇當時長得好、樹圍壯碩的樹木種子做為行道樹育種。
台南和鳳凰花意象的連結主要源於一九一七年(一九一六年大正町(今中山路)道路開闢隔年),當時配合台南公園開幕,在大正町種植一百多株鳳凰木苗木,也因為這批種植成功,陸續成為中南部行道樹的選項之一,而大正町夏日火紅的鳳凰花,便成為當時代表台南的都市意象之一。其它種植地方有高雄神社參道、大社、台中大屯、花蓮花岡山……等。
日治時期大正町的凰凰木,經過十幾二十年,養成並木隧道的街景。每到夏天道路兩側就開出美麗的紅色花朵,形成炫目的鳳凰花隧道惜的是這街道景觀在一九七○年代因交通因素,兩排行道樹陸續砍除,那美好的畫面除了留在老一輩台南人的記憶中外,只能從老名信片中追尋了。
台南最美的一條鳳凰花道路消失了,雖然後來中山路在台南醫院那側也有種鳳凰木,但氣勢落差極大,美景再也回不去。或許因為台南夏日鳳凰花的印象太深刻,所以即使戰後,鳳凰花依然代表台南做為市花,台南市政府一度以鳳凰花為logo,成功大學也是。可惜在千禧年時台南市的鳳凰木得了傳染病大量死亡,還由民間團發起種植鳳凰木復育。
台南種植鳳凰木不少,舊市區主要在南門路(圓環至孔廟段)、台南運河、安平市政中心周圍、安南區本田路三段、安吉路三段、小東路、東豐路(東豐路段有好幾種不同季節開花的樹種)、健康路(忠烈祠附近)、大林路、中華東路、裕平路……等等。其中開花狀況較好的是運河兩側,在藍天白雲下水影相映,風情萬種。另外台1線新市善化路段,道路兩側有部份有稻田,拍起來是另一種田園的風格。
另外特別介紹一棵鳳凰老樹,這樹在左鎮草山青瓜寮。台南左鎮草山惡地形十分聞名,二寮觀日出更是台南著名的景點。在這人煙稀少的地方,卻有一棵老鳳凰木遺世獨立在山中的土丘上。土丘上有一間已無人居住的紅瓦土埆厝,土丘後方有一座已撿骨的墓,前後杳無人煙。這棵盤踞在土丘的鳳凰樹,樹根佈滿土丘,粗粗細細向外延伸,枝葉伸展多遠根就有多廣。靠近老樹,視線沿著向上的枝幹往上望,有說不出的震撼,在樹下可以感覺到樹旺盛的生命力。每年五月當紅色的鳳凰花盛開,荒山中那燃燒的紅與老屋在天地間構築一幅奇特的畫面,見過這景象應該一輩子難忘。每年花開時總會吸引來自台灣各地喜愛自然生態攝影的人前來朝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JIaHHldFq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