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假期剛好到台北,趁空閒時間到母校走一趟,雖然因為疫情被警衛擋在門口無法進去,仍然隔著圍牆繞半圈看著母校十多年來的改變。
雖然多了很多新大樓和氣派的校門,但醫院門口、「2」字頭教室、實驗室、大體解剖室、楓林大道、和學生宿舍彷彿時光凍結,跟記憶中的圖像幾乎一樣。
經歷昨天令人極度難過的國殤,看到許多同胞生命逝去,再看到去年希望台灣疫情爆發的同一群人見獵心喜的言論,心情覺得十分鬱悶,回到母校走走的確有洗滌心靈的效果,想起大學時期的青澀、熱血、對未來有無限的抱負,同時檢視現在的自己是否有成為當年期待的模樣,真心體驗到時光流逝的威力。
醫學生時代認為自己未來會為成為成人內科醫師,結果變成小兒科醫師;兒科住院醫師訓練時認為自己會成為開業醫師,結果變成醫學中心兒童急診主治醫師:年輕兒急主治醫師時認為自己做幾年會就會去基層診所,結果竟然做了十多年變成兒童急診科主任,生涯似乎都不符合自我預期,但我並不討厭這樣的改變。
感謝孕育我成長的母校「台北醫學大學」,我會帶著這份難忘的學習歷程,繼續服務人群,持續幫助急重症兒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台北 醫學大學 宿舍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名人堂-洪蘭
時常正面提醒 養成良好品格
(圖為示意)
朋友參加小學畢業六十年的同學會,回來後,跟我們說學校改變太大,完全喚不起兒時回憶。他說以前教室牆上都有「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標語,現在都不見了,取代的是外國的卡通人物;校門口的「禮義廉恥」四個字,也不見了。他有點傷感的問:那些教我們勵志的話為什麼全拿掉了?品格不是需要常常被提醒的嗎?
是的,實驗發現把正確的行為準則內化到小學生心中需要重複提醒,最好是每天耳提面命,直到它變成自動化為止。
七十年代美國反越戰鬧學潮時,許多大學生都要求學校取消舍監、門禁,把宿舍改為男女合住(coed),成績改為「pass/non pass」,甚至要求榮譽考試制度,不要監考。那時麻省理工學院做了一個實驗,想知道無人監考時,學生作弊有多嚴重?如果考試時,提醒學生他的榮譽和道德觀會不會減少作弊?
實驗者把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的考卷上印著「In God We Trust」提醒學生考試不可作弊;第二組的考卷上印著MIT的校徽和校訓,提醒他們作為MIT一份子的榮譽感;第三組是控制組,考卷上什麼都沒印。結果發現被提醒自己是MIT一份子的榮譽感成功阻止作弊,其次是小時候去教堂養成的道德觀,最差的是第三組,作弊最多。
所以品格養成除了父母的教誨、宗教的信仰之外,還需要時時提醒。因為人是健忘的,也是投機的,要暗室不欺心是少數聖人才能做到,但人性本善,一旦良知被喚醒了,善良就戰勝了邪惡。有個實驗甚至發現不需用到文字,只要畫個眼睛也有同樣的提醒效果。
這個實驗是在茶水間牆上貼一張眼睛圖片,雖然一杯咖啡才二毛五,還是有人不投錢就拿走咖啡。但是貼了眼睛後,投幣罐中零錢立刻增加了許多,表示只要潛意識感到有人在看,正確行為就會出現。品德的確需要常常提醒。
一個站在旁邊的朋友聽見我們在談標語,嗤之以鼻的說,那是威權時代的洗腦,你們居然還在懷念洗腦!
其實洗腦和價值觀內化,是一體兩面,只是前者是負面的語言,後者是正面的語言。研究發現用詞遣字很重要,它會改變我們的情緒:好的詞會聯想出其他好的詞句而導致愉快的情緒;負面的詞會引出更多負面的情緒,而使臉色陰沈。印歐語系中,有些語言的名詞有「性別」(gender),例如德文的太陽是陰性,月亮是陽性,而西班牙文則正好相反。研究發現這兩個國家小學生寫作文時,對太陽和月亮所用形容詞很不同:德國學生的太陽陰柔女性化,西班牙的太陽就很陽剛。
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和掌管思想的前額葉皮質有神經通道直接連接,所以文字會影響情緒。不知道現在為什麼會流行「報復性旅遊」這個名詞?當人因為疫情被關了好久,終於可以出去玩時,應該是很快樂的出遊,為什麼要報復?報復誰呢?自己的荷包嗎?
(作者為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台北 醫學大學 宿舍 在 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跌也換工?打造「不倒翁」社區】
基隆市的暖暖區目前的扶老比、獨老比、高齡化等指標都不是基隆市之冠,但是醫療、照護資源卻也不如都市化程度高的基隆市區密集;即便如此,官方人口統計顯示暖暖的老年人口也已經超過 10%,遠高於國際的老年化社會標準。
.
除了一般住宅外,暖暖區也有大型的公部門宿舍,包括軍方的眷村和退休人員宿舍、市政府、國營事業的宿舍,其中老人獨居的比例極高。如何透過居家環境改造,降低獨居長者在家中跌倒的風險,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
.
「左下角工作室」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投入台北醫學大學的「以照護為本的活力展齡創新結盟(A Care-based Innovative Networking for Active Ageing)」計畫,針對「在地老化」的議題從在地協作成立了「防跌工班」,並發展出「換工互助」的社區實驗/實踐。
.
然而「防跌工班」如何組成?又如何讓接受居家改造的長者,願意參與「換工」貢獻自己一技之長回饋社區?
.
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辦到的>>>https://slg.pse.is/39fvps
.
除了台灣在地共生社區案例,和我們一起借鏡日本經驗,打造不一樣的社區,開創讓每個人可以一起共生互助的生活環境!
.
【一起線上共學👉日本共生社區線上講堂】
銀享全球獨家邀請到日本大師 村岡裕先生親授,帶你一次掌握✨共生社區 X 地方創生 X 高齡照護✨實務經驗!
.
現在報名即可觀看完整講堂影片,同時,還可以免費參加11/20「線上LIVE直播交流會」與大師面對面,村岡裕先生將於線上LIVE直播親自回應提問!
.
前往報名>>https://lihi3.com/OQ725/fb
.
▎線上講堂精采內容介紹 ▎
.
📍主題:「不只共生,更要生涯活躍」
.
📍時間:即日起可重複觀看講堂影片至12/21止
(共2單元,每單元片長各40分鐘)
.
📍地點:線上(透過加入專屬臉書社團可觀看講座影片)
.
📍語言:日語搭配中文字幕
.
📍內容亮點:
❶製造人際互動的誘因,將居民們的日常生活融入社區服務中。
❷培養支援人際互動機制的工作人員,大家是「一起做」而非「為對方做」。
❸打造「大雜燴」型的共生社區,建構滿足不同年齡、族群共同生活的設施與服務。
❹創造以福利與就業為核心的生涯活躍社區,降低長期對政府補助依賴。
.
立即前往報名>>https://lihi3.com/OQ725/fb
.
▎同場加映 ▎與大師面對面「線上LIVE直播交流會」
.
📍時間:11/20(五) 15:00-16:00(60分鐘LIVE直播)
.
📍日本共生社區大師 村岡裕專務理事於線上LIVE直播親自回應提問,與學員做進一步交流與討論。#全程配有日文口譯
.
㊙釋出限量「實體現場」交流會名額,現在報名線上講堂,即可免費參加!
.
立即前往報名>>https://lihi3.com/OQ725/fb
.
▎優惠好康再加碼 ▎
.
特別推出「#組織型套票」,若有 #5人以上團報,就可以享有高達 #七折 的極優惠票價,#10人以上 就有機會參與「銀享巡迴」社區講座(限量),由銀享夥伴出任務,到社區和各位一起學習討論!
.
想要了解更多,歡迎私訊銀享全球粉絲專頁或來電洽詢:0906-170-209,鄭小姐。
.
#共生社區線上講堂
#銀享全球
台北 醫學大學 宿舍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上個月底有一名在成大醫院實習的醫學系學生、疑似因為過勞、回到宿舍以後突然倒地不起。
而學生家屬在事後發現、醫院沒有對實習醫生提供任何保障,一旦發生意外、只有學生平安保險、其他什麼補助也沒有,教家屬情何以堪.
一想到哥哥突然離開人間,說到激動處,一直哽咽,話都說不出來.
上個月27號,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七年級生林彥廷在成大醫院實習時,值班後隔天回到宿舍後,在浴室倒下,到清晨才被室友發現,急救後宣告不治,家屬疑懷疑似過勞死.
陪同在場的還有醫學生聯合會學生,拿出資料說明,我國實習生在醫院實習過程中,平均每個月需要值班8到10次,平均每周總工時往往超過100小時,遠遠超過勞基法規定的工時上限48小時,他們說工作時數太久,也容易發生猝死.
實習生在實習過程,因為不是勞工,也不適用勞基法,只有學生的身分,因此,發生意外,也只有學生平安保險的理賠,並沒有職災補助和勞保賠償.
為了解決實習醫生的問題,衛生署將從民國102年入學的醫學生,改變學制,改成6年學程畢業後,再到醫院實習一年,到時就有正職人員的身分,多一分保障.
記者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