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花3千500萬擴充台北通硬體設備,但卻無法承諾警消醫護住宿補貼?
👮🧑🚒🧑⚕ 台北市從去年推出「警消醫護加油棧」,提供本市警消醫護每晚 $1,600 的住宿優惠。隸屬市府的警消醫護,則可以另外向局處核銷,實質免費住宿。今年七月,市府更宣佈加碼,提供北市所有公私立醫療院所的醫護一萬名的免費住宿名額。
⛽「警消醫護加油棧」的經費補貼,是為了方便讓第一線防疫人員可以在業務繁忙時就近休息,免於奔波之苦。也讓這些暴露在染疫高風險環境中的警消醫護,可以暫時在外住宿,以防不小心將病毒帶回家中。這是一項立意良善的政策,也有其他縣市也紛紛跟進。
但是,我最近卻接到許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醫護人員向我反映,由於院方擔心預算不足,在接下來恐怕無法支應住宿費用,因此開始限縮醫護人員的申請。而台北市警察局也傳出,想要動支災準金支應住宿費用卻遭到反對,被要求使用民間的指定捐款支應。
我向主管捐款的社會局確認後發現,傳聞確有其事,在 7 月 30 日的民間捐款運用管理委員會的會議記錄中,警察局的提案清楚表示主計處要求警局「重新考量」,讓警察局成為唯一動用民間指定捐款支應的該筆經費的局處。
🤔🤔🤔 台北市的災害準備金真的不夠用了嗎?
市府今年度的災準金是17億5千萬元,根據主計處給我的資料顯示,截至七月底還剩下4億2千萬元。而針對「警消醫護加油站」已同意衛生局動支的經費為 2千600萬元 。衛生局表示,截至7/31已核銷經費 1千562萬餘元,但仍有單據持續核銷中。
我理解市府必須預留災準金以備不時之需(像是因應淹水、風災等),但防颱相關經費,多數局處早已預先匡列。以目前的狀況,市府仍然還有餘裕可以支應第一線防疫人員的住宿經費,倘若真的不足,也應該要向議會提出追加,我相信議會一定不會有人反對。
醫療量能的維護,是抗疫工作的核心之一,第一線醫護在這次抗疫中辛勤付出,不應該成為第二個柯文哲的疾管科——人前疼惜,人後苦毒(khóo-to̍k)。市府應該要做這些第一線防疫人員的後盾,不應該以撙節支出為由,以任何形式限縮、阻撓警消及醫護人員申請、核銷住宿費用。
🔎📑在已同意動支的災準金項目中,我發現其中有 3千500萬是用來擴充台北通的硬體設施。大家都知道,台北通在這次防疫中提供的功能,多半只是介接其他既有服務,提供加值利用。另外眾所周知的是,市府也在年初就動用 450 萬的二備金做「後疫情產業轉型政策白皮書」的內宣行銷案。台北市對加值服務的硬體擴張、對政令宣傳花錢不手軟,但在對於第一線防疫人員的照顧上好像顯得小氣了。如果市府的二備金、災準金已經不敷使用,需要追加預算,也請市府儘速提出。
疫情雖然看似趨緩,防疫警戒也降至二級,但所有的第一線防疫人員都仍嚴陣以待,為無法預料的疫情做足準備,我們也必須要給予支持,讓他們可以安心地繼續守護市民健康。我們不要求市府必須超前部署,但市府絕對需要適足部署。
🚫☀☂ 市府在防疫相關的費用上,千萬不能老是抱持「以最小成本」的想法。該給足的、能給足的,就應該要給足。如果有急需,就該儘快與議會協商,召開臨時會。議員們不擔心柯市長做事,但就怕市長總是口惠實不至,打傘天晴後。如果因為行政程序、內部研議,而讓防疫糧草不濟,紓困珊珊來遲,這才是我們所不樂見的情況。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TCar Test Dri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台北午後暴雨多處積水成災,然而在雨天甚至淹水的路況開車,有哪些該注意的?以及遇到危險狀況該如何處置?就讓德哥老司機來告訴你! 【92/95/98汽油怎麼加?網路去積碳的方法可信嗎?】: https://youtu.be/oYMKkfBWRVY 【更多得哥老司機系列】: https://reu...
台北 淹 水 狀況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雄連日暴雨。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等人,似乎見到機不可失,又發動了一波臉書攻勢。
但在地事終究要問在地人。而從我爸媽、親戚、朋友乃至於同學,問過一輪,在地人似乎對江啟臣的攻擊反應十分冷淡;反倒是我一些北部的柯韓粉朋友,還比較熱衷對高雄發表意見。
其實道理也不難,外地人是跟著媒體和網路操作在跑,而在地人則是從自己的體驗與生活史裡找結論。
在高雄生活了二、三十年以上的人,他們的生活史,其實就是一部與夏季暴雨互相博弈的歷史。從現在倒數回去,還有2018連續一個月的豪雨、2010 #凡那比風災、2009 #八八風災(莫拉克颱風)、2001 #七一一水災(潭美颱風)和1994的 #八一二水災(道格颱風)。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八一二水災,那時候我還在唸國小,大概是吳敦義市長任期的中段。那次是慘到什麼程度呢?我老家住後驛,陳其邁的蕃薯園隔壁那邊,整個地下室被灌到全滿。害我還要跟我老爸到他上班的工廠搬抽水機來抽。
八一二那次受災最慘的,就是岡山嘉興里,地名叫「五甲尾」。不誇張,那次嘉興里水淹超過一層樓高,淹到連中山高都路面浸水、雙向道路中斷。好里加在我爸的工廠在燕巢,比嘉興里早一個交流道下去,不然可能真的要上演中山高驚魂記了。
因為國小唸升學班的關係,班上同學來自三民區各角落,甚至有跨行政區就讀的。打電話跟同學喇賽都可以聽到(舊)高雄市各區的災情。三民區最慘的大概就三個區塊:高醫後面孝順街,寶珠溝匯流進愛河的區塊,滿滿淹一層樓。澄清路靠近交流道那邊,還有本館近殯儀館那邊也是災情慘重。再來就是鼓山靠近火車站(對,當時還有鼓山火車站,相當於今天的鐵路地下化/輕軌鼓山站)也是慘兮兮。
嚴格來說,後驛絕對不是高雄市區最會淹水的地方,如果我家的地下室都被灌滿,那地勢更低窪的,像澄清路、本館、寶珠溝、中都這些地方,慘到什麼程度真是難以想像。
這,就是將近三十年前的高雄。大家都知道高雄有一句俗話叫「不做不錯是我敦義」,而且老實說余政憲也不是多高明的縣長。1994水災過後,吳敦義還是順利連任再做四年市長,而高雄的治水建設也就繼續空轉四年。
到了謝長廷任內,2001的七一一水災,我老家的地下室又被灌滿了。高雄縣市整體的受災程度,與七年前的八一二水災不相上下。怎一個慘字了得。
但(舊)高雄市的治水政策,也是從謝長廷開始引進新思維和新的執行力。一個關鍵詞,就是柯文哲也很愛唸叨的「#海綿城市」。事實上海綿城市在台灣的祖師爺,就是謝長廷,還有他的手下大將、後來當過柯文哲的副市長(據說被柯糟蹋得很慘),現在又回高雄幫忙陳其邁的林欽榮。
當然謝長廷的努力很難一下子看到成效,所以七一一照淹不誤。一直要到謝長廷任期的後半段的2005年,他都已經升任行政院長以後,高雄的第一個滯洪池(本館的本和里滯洪池)才完工告竣。
萬事起頭難,有了示範案例,後續的海綿城市政策就比較上軌道了。陳菊大致上是延續謝長廷的做法,很快地,最嚴苛的考驗-2009的八八水災就降臨到大高雄頭上。
當時高雄縣市尚未合併。這樣講可能會有點傷害到(舊)高雄縣的朋友們,八八風災的時候,縣區受災非常慘重,但市區的狀況就明顯比1994、2001要好上許多。
那時候我家已經從後驛搬到凹仔底的大樓社區,靠近高雄巨蛋那邊。「凹仔底」顧名思義就是個地勢很低窪的地方;我很小的時候都還是一片稻田和埤塘(大概也是因此後來演變成「農」十六重劃區),必然的淹水重災區。
而來到2009八八水災的時候,凹仔底已經不太淹水了,連瞬間暴雨積水的狀況都有限。我記得那時候我在(舊)龍華國小當義工搬運物資,地上都是乾的。時間回到1994、2001絕對不會是這樣狀況。當然八八水災(舊)高雄市也不是完全倖免於難,市區邊陲的前鎮河、後勁溪流域還是有零星災情。但已足以證明,在謝長廷到陳菊這段期間,高雄市區的治水已經有相當的成效。
2010高雄縣市合併,帶來的是更嚴苛的治水考驗。縣市合併升格以後,高雄成為六都裡面面積最大者,也是全台第四大的縣市(前三名是花蓮、南投和台東)。
縣市合併了,正是必須花錢去彌補舊縣市之間的建設落差的時候。尤其治水這件事,河流又不分縣市,一旦合併升格,就沒有理由說我管好市區就好,縣區不關我的事這樣。
但是在馬英九政府苛扣之下,財政資源不增反減。其實都說海綿城市,海綿城市這四個字底下的潛台詞,是 #窮人治水。台北的那種資源無限的優勢,治水政策是這樣的:淡水河、新店溪、大漢溪、基隆河堤防蓋到恨天高,基隆河截彎取直,外加亞洲最大級的玉成抽水站,以人為的方式硬把市區的水抽到基隆河去。還不夠?二重疏洪道跟員山子分洪道,經費給它開下去…
但是台北市是從蔣介石時代就一路暴力砸錢治水,三五十年才有現在的規模。所花的錢,換算到今天的幣值,少說上兆起跳。而高雄升格以後能拿到的治水經費有多少?大概不超過五百億。
但窮有窮的搞法。說白了,任何人為的硬體建設,都是一種逆天的行為;硬體建設搞得愈多,就愈要用更多的人為手段、花更多的錢,去防禦天災。台北就是這樣一個惡性循環。高雄沒有台北的資源,但有比台北更多的空間,去重新思考都市與自然的平衡。
所以也就有以滯洪池為主體的海綿城市政策。從財政上講,挖滯洪池比蓋堤防、截彎取直和開鑿引水隧道,要便宜至少一個數量級。從人文和水文講,其實高雄在1970~1980年代的大規模市區擴張,填掉了很多天然埤塘;開挖滯洪池,也不過就是把原本就是埤塘湖泊的地方,還給自然界的水而已。
海綿城市雖然便宜,但是有效。
但任何的硬體建設都是要花時間的,尤其在經費拮据、資源排擠之下,花的時間更久。2010縣市合併,縣市交界區的治水政策,不可能三、五年就收功。
2018韓流崛起的那年,就是建設差一點點還沒到位,而又遇上諸多不幸因素和惡意操作,所造成的悲劇。其實2018~2019之間,是高雄剛好要進入基礎建設完工大爆發的轉折點,偏偏這年遇上了連續下一個月暴雨的不幸天氣。
要知道任何的人為治水手段,都是在阻擋一時的洪峰,但很難阻擋得了持續幾天、一個禮拜甚至整個月的強降雨。憑良心講,2018即便在如此長時間暴雨侵襲之下,高雄市區的狀態,並不比2009八八風災的時候差。而舊縣區的重災區,像岡山靠近典寶溪的白米、劉厝(網路名人四叉貓的家鄉),還有上面提到水淹中山高的嘉興,鳳山溪上游大東、鳳西一帶,仁武市區乃至獅龍溪上游一帶,都有顯著的改善。
比較有歷史感的老高雄人,在2018那個時間點,應該都知道市政府已經盡力了。我不會矢口否認說2018高雄完全沒有災情,像上面提到的嘉興還是淹了一下,茄萣彌陀永安等沿海地區也都有狀況。但,至少大家討論的焦點,已經從「哪裡哪裡淹了一層樓」演變成「路上多了幾個天坑」。這樣講雖然很消極很沒面子,但絕對看得到進步,而且進步不是一點點。
我倒是不怎麼建議檢討韓國瑜。因為韓國瑜在任也就那麼短短的一年半,而市府官僚憑著長年的經驗撐著,市政品質雖然明顯看得到下滑,但還談不上斷崖式的大崩壞。韓國瑜之所以被罷免,與其說是高雄市政崩壞,更多是因為他「吃碗內看碗外」,急著跑去選總統,以及選總統期間的各種誇張言行來的。
但這不代表韓國瑜被罷得冤枉。因為我們知道,韓國瑜是一個既無紀律性,也無責任心的人,是更不折不扣的政治無產階級流氓;他這一年半裡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擺爛和玩無本的政治博弈。短時間內,市政還可以靠著市府官僚體系的慣性撐持著,再給韓國瑜多做半年一年,「斷崖式崩壞」必然會到來。
時間來到現在,高雄又像2018一樣,遇到長時間的豪大雨侵襲,雨勢比起當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高雄的整體災情,比起當時似乎又輕微了一些。
說高雄完全沒有災情,未免也太粉飾太平,像鳳山區忠義里(算是整個鳳山最市中心的一塊,靠近鳳山高中、舊縣府和聖王公廟那邊)就有淹水一個車胎高的狀況。這邊的狀況比較複雜,畢竟地段太核心,對外排水只有已經水泥化且無任何行水緩衝區的窄窄的曹公圳。而要設置滯洪池的空地更是一大難題。只能盡力去找答案了。
至於山區的部份,我只能說,人定勝天這一套思想是靠不住的。還是一句老話,任何人類的硬體建設,其實都是一種逆天的行為;人為手段或許可以緩解平地都市區的水患問題,但是面對到高山大川,我們所能做的只有避災、救災,部落建設盡量避開高風險區域,而災前撤離疏散要及時。要完全扼止山區災害的發生,老實說,以人類的力量是不太可能的。
講了這麼多古,我只是想表達一個概念,就是不可能完美,講完美太臭美;進步的空間總是有的,但進步看得到,市府過去的努力看得到,市府對未來的規劃也看得到。再無限上綱式地苛責,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而無限放大現在的狀況,然後帶「#懷念韓國瑜」的風向,這就大可不必了,只會貽笑大方而已。
台北 淹 水 狀況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政府相關單位提早的各項應變。有政府、會做事!#韓國瑜上任台灣一定死!#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回顧】
一「年初蓄水最危急水庫現況曝光 鄭明典大讚:超前佈署成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69323203207749&id=584986081641475
有人想比一下中國和臺灣的防災狀況,稍微說一下以保持正常人的比例感。
臺灣的全國新聞是一個百餘人的偏鄉,與幾個部落對外道路中斷,還有三十幾個人先撤出之類的。然後你完全不必去擔心這些人得不到支援,必要時空投物資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甚至是在前一、兩天就開始緊急預防性撤離了。
而架往偏鄉的便橋被大水沖垮變成全國大頭條,而你光從那個畫面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實在不是便橋的問題。
然後好不容易在高雄市找到的陷坑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他差不多穩啦)說高雄市民想念韓國瑜哩。
這個過程不是說一定不會發現不幸的罹難者,但如果有一個就會是新聞了,所幸現在還沒有的樣子。然後我們碰到的雨量的等級可是比鄭州高喔。
我再說一次狀況,整個桃源區人口4千人左右,那瑪夏3千人左右,甲仙6千人左右(對比一下,面積比較小的苓雅區有十七萬人),而水患影響比較嚴重的當然不是整個區,而是其中的幾個部落。這不是說人少就不重要,而偏鄉也有其價值,我們救災與基礎建設也不是因為人少就放棄。但是當你開始無限放大時,就會因為政爭而讓人失去真正的現實感與比例感。
這可不是什麼死傷四處,甚至就市區來說,會淹/積水的區域就是特定的幾個,而且在按步就班的改善中,甚至就連2017到18選舉年被誇大罵成一團的淹水,其實影響的範圍遠比非高雄人刻版印象所想的小。只是那時大家有一種「不能因為只有那些地方會淹,就不重視」的想法,所以沒有理直氣壯的反擊。
又,因為滯洪池,有些傳統的積水地帶還沒有淹到,對於政爭很不方便,從此國民黨就和全臺灣的滯洪池結下了血海深仇,有機會和民氣的話就想要全部填掉哩。
鬥爭的結果就是讓一個和滯洪池有仇的韓國瑜當選,然後奇怪的治水讓一些理論上不會淹的地方,在相當輕微的狀況下也積水起來。但當然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你沒道理的鬥爭的話,人家自然也會找你麻煩,而你還真的有非常奇怪的治水策略。不過就算這樣,也不是在中國可以以任何標準算得上「水災」的事。
當然,鬥爭會繼續打下去,高雄各網路上的「高雄社團」與ptt會繼續亂搞一通,反正胡說八道一下就說「難道不能質疑喔」。當然不是不能質疑,但你聽白癡的質疑,結果就會得出白癡的政策結論,草包的侯選人,以及一事無成百花幾百億荒廢兩年的市政。
(然後就別提水利建設與遷村的事又有多少外地來的「正義之士」來亂搞了)
#勿忘剿匪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24288397914160&id=100009990430581
「從7月17日20時到20日20時,鄭州三天的降雨量達617.1公釐」
高雄、屏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10945946866224&id=100038524681600
林岳正:備註:
八八: 時降雨 最高值 145mm
鄭州: 時降雨 最高值 262.5mm
八八: 單日降雨約1400mm
鄭州: 單日降雨約650mm
八八: 三日降雨約2600mm
鄭州: 三日降雨少於1000mm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52475364892532&id=584986081641475
台灣時雨量200mm根本不算什麼,twitter上的小粉紅跑來跟我靠腰半天,一群沒見過世面的…
一
中國網路盛傳一個說法,『全中國只有一個城市不會每年淹水,就是青島,因為青島的城市中心下水道是百年前租借區時德國人蓋的,德國工程良心品質,經過百年還是比後來蓋的好』
可是青島人有出來闢謠,青島其實還是每年淹水,只是淹得沒有其他城市誇張而已
然後我要說的是,這次鄭州三天累計雨量六百毫米,也就是平均一天兩百,一天兩百毫米什麼概念?上個月搞到台北市淹水那場暴雨一個小時就下了兩百,你有看到台北淹死人嗎?而且台北淹還是因為排水柵堵了,一天兩百在鄭州那是五千年一遇,在台灣夏季根本稀鬆平常
要怪也別怪共產黨,反正你們也不敢,就怪日本人一百年前沒去鄭州蓋水利工程吧!我賭東北滿州國當年的日佔區也是不淹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9728088294069&id=100067706340838
台北時雨量200mm 6月才剛發生過,信義路小淹(跟鄭州比,在台北算不小),其他地方ok,還是管路沒清導致的。我們的島如果連這都不知道,是要怎麼討論這議題?
鄭州能不能給其他地方啟示?答案是不能。
沒有新聞自由的中國,你根本無法知道他背後的成因是什麼。用這個來做推論,那個自己寫一個小說當田野調查差不多。
我們的島如果連這個都無法認清,所有檢討都會變成無病呻吟,還可能誤導觀眾
。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6680556898250&id=1178304103
取笑災難實在不怎麼有品,所以就算我討厭中國也不會想拿來消費
而且其實也不要拿台灣的雨量去和他們比
簡單說一天下平常一年的雨量就會成災,只是台灣亞熱帶島嶼年雨量等級是 2500,鄭州是 600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393559943232&id=517843231
【回顧】
一「放颱風假機率曝!颱風盧碧明起逼近 氣象局預估「陸警範圍」出爐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63034647169937&id=584986081641475
台北 淹 水 狀況 在 TCar Test Driv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台北午後暴雨多處積水成災,然而在雨天甚至淹水的路況開車,有哪些該注意的?以及遇到危險狀況該如何處置?就讓德哥老司機來告訴你!
【92/95/98汽油怎麼加?網路去積碳的方法可信嗎?】:
https://youtu.be/oYMKkfBWRVY
【更多得哥老司機系列】:
https://reurl.cc/4aaDmD

台北 淹 水 狀況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10124三立驚爆新聞線 紅了百年的西門町回不去了?驚現店面大逃殺?
三立原影→https://youtu.be/gHnpzpadLc0
去年12/8央行睽違10年祭4大限令打炒房,市場買氣稍見冷卻,即便年底適逢購屋旺季,民眾出現觀望交易量受到影響,12月全台房市交易量較11月略減3%。桃園掉最多量縮7%,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量縮4~5%,台北唯一房屋交易量增3%。
房市兩樣情:台中區域出現,中古屋房價下滑1~2成左右,房仲業者評估,近期央行打房,導致清水的中古屋價格有下修1~2成左右,買方大多是有地緣性或在地工作的客戶!但是台中豪宅交易強強滾,台中7期的豪宅超越7字頭新板特區,其中最高價一坪97.2萬元居冠,已接近百萬。
去年一到四月,公司閒到抓蚊子,五月開始大逆轉完全想不到,一路忙到現在做不完的案子開不完的會…台商朋友錢沒有地方投資,今年還會繼續買!日本來台灣設outlet,周邊房子都漲一波,第三間選在台南,還會帶動一波。
打房對有錢人或是科技新貴工程師沒差,有錢人因為錢多買來出租或放著也開心,竹科工程師因為自住需求擴展到南科,房市會持續上漲。
但是,這波資金熱潮到年底會緩解,疫情緩解後可以出國,台商資金會往其他國家投資,另外科技廠廠房陸續完工,營造工、料雙漲也會緩解,所以一般小資族等年底,千萬不要追高。
陳泰源:央行打房後,房市最新狀況?不上車觀望,車票恐更貴?
政府打炒房,只打到成交量,房價打不下來,利率超低、熱錢過多、股匯雙漲、可選擇的投資工具不多,加上政府並沒有祭出打房價的囤房稅,導致目前平均開價不跌小漲,但不像之前賣方開天價。買方方面,總價1千萬以內,像是新北林三淡,中南部地區,成交量熱。但是整體而言是有帶動成交量。
土城某個小建案,委託仲介,從建照核發下來之後開始預售,賣到房子蓋好,直到去年上半年,始終賣沒幾間,原本帶看100組僅成交1間,後來下半年房市整體買氣旺,加上年底打炒房政策實施,裡面都是首購族居多,買的人沒有一個是投資客。
回不去了?紅了百年 年賺千億…西門町驚見店面大逃殺?
西門町從1896開市至今人氣不墜,紅了超過120年的台灣第一商圈,占地不過20公頃連一個中正紀念堂都不到,每年吸引3500萬人朝聖、創造1000億元商機,幾乎是全台北市三十多家百貨的年營業額總和,也因此過去西門商圈精華地段都是一店難求。
目前有高達16間總價破億的店面在市場上求售,就連過去精華地段”只進不出”的房東都開始考慮出售。根據最新統計,西門商圈2020年12月的待租店面共有92間,不只比4月疫情最盛時多出22%,更較去年同期暴增48%
家傳三代老店面求售:店面傳到第三代,看壞西門商圈的景氣,說服其他家人降價出售
另外一對長年居住美國的老夫妻,搬回台灣生活後,收租受到疫情影響越收越少,決心出售
買房不變原則被顛覆,蛋黃區不是唯一考量,店面回不去了!”脫北者”也會越來越多!
店面回不去了,以前忠孝東路走九遍是沒地方去,現在大型mall或是outlet吃喝玩樂一次滿足,以及電商購物那麼方便…,店面真的回不去
內政部統計,台北市過去1年的總人數創23年來新低,因為台北房價居高不下,大量購屋者寧可「脫北」,轉往新北。
陳泰源:西門町熱的時候,一根柱子可收三份租金,朋友真實案例!
有房仲同業身兼投資客兩頭賺,在2014年開始投資西門町店面,只買總價5000萬以下的店面投資,總價太高就介紹別人買,賺服務費。名下至少六間店面,專挑騎樓可出租的寬小店面,寬店面可1切為2,騎樓兩柱子也能出租擺攤,柱子一日三市能收三份租金,一間店面可收8份租金,至少30萬。6間至少180萬,光收租金就可負擔房貸。盛況的時候很多房客希望能簽長約,但他不願意,只一年一約,連年調漲租金。結果疫情爆發,店面租不掉,賠售也沒人敢買,他的店面過去成交價一坪700-800萬,現在跌到1坪500萬元不到,只能租給夾娃娃機店或是臨時攤販,月租金收入從至少180萬現在降到不到80萬,還得跟朋友借錢周轉。
有土斯有財!地主"台幣淹到眉毛"…慘被盯上 地主變苦主?
台中建商爆料,這波地主賺最多!地主於2003年在台中買了一塊當時每坪25萬元的土地,結果放到去年底賣給某集團,單坪竟然飆漲至350萬元,若是面積以1000坪計算,就整整賺了30多億元。
知名麻油雞老闆,都更一坪換兩坪,再賺12億!知名的麻油雞老闆鄭董,都更改建他的林森北路起家厝,歷經15年終於完成,24名地主可以「一坪換兩坪+一車位」,社區分回的可售戶22戶,賣掉又可入袋12億。
地主變苦主?台中廖姓地主發現有陌生人對其聲請支付命令5億6仟萬,還假冒他的身份向郵差詐領法院通知書;警察查出胡姓幕後黑手熟悉法律程序,已經對20多名地主詐騙,聲請支付命令共計25億6仟萬元!胡嫌先偽造高額借據,再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再派手下戶政機關調取地主個資,並持假證件,向郵差冒領法院通知文書!若地主在法院審核支付命令程序中沒有提出異議,一夕之間地主變苦主。
2021炒房轉向,跟這波台股創新高有關?住宅轉向土地?台南轉到嘉義?地主今年繼續旺?
台股衝破一萬六,台商熱錢慢慢從台股撤退轉進買地、屯地,尤其是工業用地!東南亞像是越南人薪水2萬8, 台灣人只要2萬4,台商回台設廠還是有利可圖。
台商朋友最近積極跑到嘉義,一次看好幾個工業區,因為南科已經滿載,台積電下游廠商會外溢到周圍縣市,高雄沒水庫,嘉義有蘭潭等,所以嘉義今年會步上台南腳步。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wtcLOz3VN_w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1/210124.html

台北 淹 水 狀況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流浪狗問題難解 飼主責任教育不可少】
#購買寵物前先上四小時的飼主教育
流浪狗問題,一直困擾著民眾,在今年35個辦畢里政座談會的行政區,有11個行政區都要求動保處列席討論解決流浪狗的問題,顯見問題的廣泛程度。韓市府今年度也動用了750萬元第二預備金來加強安置浪犬的能量,但我也擔憂,把浪犬送到收容所等後端處置,恐怕無法根治問題,源頭管理還是很重要。
浪犬除了野外繁殖之外,也有一部分是從家犬繁殖或家犬棄養而來,依據《動物保護法》,飼主應為寵物絕育,如果不絕育甚至私自繁殖,恐被裁罰5萬至25萬。但目前對於家犬的管制卻仍然過於鬆散,因為上述條文而被開罰的案件「有幾件?」動保處給的答案令人吃驚:「今年僅有2件...」顯然執行強度不足。
有登記才有辦法管理,我要求動保處嚴格依法行政,配合民政系統,落實寵物登記,此外也要建立飼主責任的概念,研擬「購買」寵物需經過飼主責任教育4小時的措施,並且落實絕育跟晶片登記。
【寶珠溝完工再跳票!潰堤水淹及腰】
#719寶珠溝大淹水的究責
大家還記得,在今年7月19號的時候,因為治水工程尚未發揮作用,導致十全滯洪池爆滿、寶珠溝也破堤,造成三民區災情嚴重。我檢視了寶珠溝排水整治與十全滯洪池公園工程,發現已在2017、2018連兩年被評核為乙等,原因皆為工程延宕、執行率未達80%。
在719水災時我就要求水利局提出說明,水利局也表示,兩工程原訂今年1月就要完工,但因為各種原因而將延遲到9月與11月完工。但現在已經10月中了,寶珠溝排水工程仍未完工,再次跳票!
在工期延宕的狀況下,719大水時寶珠溝施工僅用沙包堆在堤防破口,工程單位也因為機具仍放置在施工現場,而不便打開排水閘口,導致滿溢破堤,造成居民財產嚴重損失。對此我要求水利局,應對於「誰該負責?向誰求償?」提出說明。
【管線穿越箱涵 排水卡卡!】
#違法穿越管線應有罰則
高雄的淹水問題多年來一直難解,除了下水道的淤積問題外,多處的排水管線「穿越」問題,也是造成排水不通暢的原因之一。根據資料指出,高市水利局目前完成3分之2的雨水下水道普查,共計有逾4千支管線「穿越」2378處,其中三民區345處最多,鳳山222處其次、左營215處第三。
但是高雄對於違規穿越管線的公司沒有明確罰則,舉台北為例,如果未經核准,而將設施任意穿越下水道,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經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至其改善為止。而高雄僅有「應查報並通知各該法令之主管機關為『必要之處置』」!對此我呼籲,水利局應盡速具體改善管線穿越阻塞問題,對既有管線訂出明確限期遷管期程之外,也應在自治條例新增罰則,在舊有穿越管線完成遷管後,新違規穿越者應裁罰。
局長承諾會會去就自治條例修正增加罰則進行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