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博高架橋拆除第五日下午16:00工程進度達69.5% 宣告帝冠式車站—高雄願景館遷回提前在即
每日監控中博高架橋拆除工程進度及周邊交通車流狀況,是市府團隊時時刻刻不能放鬆的嚴肅課題,目前鋼樑切割吊運作業已近完成,正同步進行鋼柱切割吊運作業,工程進度至本日下午16:00已達69.5%,仍持續超前預定工進,隨著3月8日早上6:00站西路通車這一刻的即將到來,高雄願景館回娘家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這一路,走了有19年之久,於高雄的城市發展歷史,無疑是值得鐫刻銘記的一筆,同時也引發媒體的興趣與關注,市府不斷接獲國際友人傳達希望以影像紀錄此一盛事的期待,而今天我接受電視台記者的專訪,帶領媒體朋友走進工地,也希望透過鏡頭語言的呈現,能讓更多人關注這樣一件於高雄、於台灣均是意義深重的大事。
1941年啟用的舊高雄車站,屋頂是具有中國唐代風味的式樣,內部則有四根帝冠式的大柱,此種混用中、西方裝飾元素而顯得雄偉且華麗的「帝冠式」建築,不論是在台灣,甚或放眼國際,都是極為特殊的存在,2002年高雄決心保存它,成為全國首座為保存而遷移的火車站建築,也因此,她展開了這趟奇妙的旅程,時至今日,終於踏上了歸途,交通部鐵道局宣布即將在今年8月展開遷回作業,並預定於2022年1月完成定位與封固。
回想起當年的工程團隊,採取的是「總掘工法」,館體總重為3500公噸,約計1000輛砂石車的重量,每移動一次,均由工作人員在柱腳基礎上裝設水平千斤頂,並透過精確計算,同時朝固定方向推進的反覆架設和移動作業,而每一次的推進移動,也僅有60公分。願景館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那麼不容易!自2002年8月16日起至2002年9月1日,就靠著這樣的堅持與毅力,每天移動6.4公尺,共計耗費1 4天走完全程82.6公尺。
隨著工程科技的日新月異,並配合新高雄車站200年防洪計劃高程,工程團隊將採取「頂升工法」,先完成既有地梁補強,架設千斤頂第一次頂升1.8公尺,然後再一次進行既有基礎補強,第二次再頂升2.14公尺,總共頂升3.94公尺,接著施作基礎下的鋼承鈑及鋪設軌道並架設挪移裝置,先往北挪移4.8公尺,再往西挪移57.86公尺到定位點。
先頂升,後卸降---
高雄願景館回歸永久位置的移動路徑,將經過已完成之新火車站地下結構物,所以需先頂升3.94公尺,至永久位置後再卸降2.19公尺,以配合防洪計劃高程,將大幅提升工程的技術性需求。
配合滾輪及軌道作業的兩階段挪移---
為進行頂升作業,須採兩階段挪移方式,先於建築物下方佈滿千斤頂,鋪設向北之滾輪及軌道,挪移後,調整千斤頂位置,再鋪設向西之滾輪及軌道,挪移至永久位置;相較於19年前因無頂升作業,舊基礎旁無千斤頂裝置,裝設滾輪後可直接往東南向挪移至臨時位置,定位後願景館基礎將直接放置於新作混凝土基座上。
前一次,2016年春節期間,我主導相類似繁複的公共工程,那就是在8天期間,拆除台北市的北門高架橋引道;而今高雄的中博高架橋,承擔高雄核心都會區南北交通量的21%,僅略少於排名首位的民族路(30%),且施工影響所及除中山、博愛路外,還連帶擴及九如路及建國路等都會核心區的重要聯外道路,對於市民生活影響甚鉅,「最短工期、最小衝擊」是工務團隊的首要考量,因此,有別於過去台北選擇於春節期間進行工程,著眼於春節期間台北的交通流量僅為平日的1/3,市府團隊針對多年累積的假期車流量數據,進行縝密且科學的分析,認為春節雖長達7天卻非最佳施工時點,最後擇定於228連假施工,並與施工團隊經過十餘次的反覆討論,逐項確認施工排程及工期計算,並於24小時運作的專案應變中心隨時因應工程進度,研究加速工進的解決方案,即時決策、即刻執行,嚴格控管進度甚或超前,全速實現對市民的允諾。
透過鐵道局中博高架橋拆橋的即時影像回傳,高雄車站附近南北端的博愛路與中山路的建物視野,逐漸隨著鋼樑卸下而變得開闊,相信市民朋友也在這段施工期間日日見證高雄新站的改變,而根據車流資料分析,市民朋友透過交維計畫的宣導,已在228的3天連假逐漸適應替代道路,加上交通警察大隊、義交人員,每日提前於清晨6時站崗,並於交通尖峰時刻,提早在主要替代道路中華路、自由/復興路等部署疏導並加強拖吊勤務以淨空車道,即便上下班時間車流量增多,仍能保持整體車流順暢,除了感謝第一線人員的辛苦付出,更要感謝市民的包容與配合,同時也是高雄市民了不起的成就。
中博高架橋拆橋即時影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mzHwGhQ_0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北 市 防洪 高程 在 陳鴻源‧愛的行動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正橋~今天舉辦改建開工典禮!🎉
中正橋是永和重要的對外重要橋樑~每天的車流量龐大,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與城市發展,中正橋耐震能力已不符最新設計規範,橋底高程也未達防洪標準;且橋面寬度不足,導致汽、機車動線交織,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經過評估後,將興建跨河新橋,並同步整修民國26年完成的川端橋,形塑全新的河岸地景,將以新、舊並存的全新姿態,成為跨越雙北最新、最安全的橋梁。
#中正橋改建
#川端橋
#柯文哲市長
#台北市政府
#侯友宜市長
#新北市副議長陳鴻源
台北 市 防洪 高程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子島都市計畫公開展覽 明(2016/06/18)日凌晨起正式展開】
市府著手進行社子島都市計畫研擬,從2015年6月15日在社子島設立在地專案工作站以來,已屆滿一年,我代表柯文哲市長宣布明(2016/06/18)日凌晨起社子島都市計畫公開展覽,為期1個月。
市府自2015年6月27日由柯文哲市長親自領軍舉辦【社子島戶外開講】聽取民眾意見。其後設置【社子島專案辦公室】統整近17個局處單位,用以蒐取民意跟統籌計畫案進程;期間已歷經府內60次以上的專案會議,20場次以上的地區溝通座談,柯文哲市長亦親臨社子島5次之多。市府於2016年2月27、28日完成ivoting作業,社子島民與台北市民有接近6成之比例選擇【生態社子島】,作為研擬本都市計畫方案的參考依據。
社子島都市計畫研擬方案首要任務在於將社子島納入法制化的都市計畫的常規管理,朝以【生態、智慧、韌性及成長管理】的發展。社子島已經被禁建46年,不應是「一個城市兩個世界」,放任不做任何管理,導致全島近半世紀末違章建築式的使用,對台北市的現在及未來的發展以及現住戶的居住權益皆非市府所樂見。
【社子島都市計畫】包含變更主要計畫及擬定細部計畫,鑑於前【台北曼哈頓方案】以遊憩、娛樂為發展重心,全島填土至8.15公尺高程,開發填土量為1,625萬立方公尺,形同全島滅村,對環境衝擊過大,未能獲得環評通過。新修訂方案,則採配置貫穿全島的中央生態公園與水共生的空間骨幹,並提出配合區內重力排水系統規劃,採局部填土方式,開發填土量降為約600萬立方公尺(實際填土量尚需經環評審查)。整體規劃朝向【居住、工作、休閒及科研】複合功能發展,並以分期分區開發之成長管理手段。其中引進闢建【中央生態公園】,面積50公頃(等同兩座大安森林公園),兼具休閒遊憩、熱島效應的降低及調節滯洪功能。總計人均綠地面積達24.8平方公尺,遠大於台北市人均綠地之五倍(台北市人均綠地面積為5.10平方公尺)。
再者,居民所關心之社子島拆遷補償安置,該安置原則亦將納入【社子島都市計畫書】內載記,包含先安置後拆遷、分期分區辦理、多元彈性安置及規劃配套措施五項基本原則,以提供拆遷前、中、後之配套措施,全面安置拆遷戶。至於全島之容積率,在總量管控之下,住宅區容積率在都市地景、水廊及風廊環境考量下,依不同區位給予160%至225%之間,以提供多元居住型態選擇機會。
接續社子島的建設與開發,有四個重要法定計畫審定與核定工作接續同步啟動,包含:都市計畫審定、防洪計畫核定、環境影響評估審議、區段徵收計畫核定,預計2017年完成兩級都市計畫審定;2018年完成環評審查;2019年公告區段徵收用地取得,全區分為兩期開發,2020年6月預計進行第一期公共建設,包含興建專案住宅。
市府同仁這幾天正努力辦理都市計畫公展通知作業,依法定程序,明日將7500多封通知寄至社子島內土地所有權人,亦將公展書件放置於社子島工作站及福安里及富洲里里辦公處1個月,並預計於105年6月28日及7月5日晚上7時分別於富安國小及福安國中舉行公展說明會,歡迎各位鄉親親臨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