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建委員會專案報告質詢】
今(11)天商業處、財政局等局處在財政委員會就娛樂稅、公有閒置不動產、商圈及農產品牌、商圈振興等議題進行專案報告。我就「台北市 #友善店家 標章」以及「商圈發展統計指標」兩個議題提出質詢:
.
▊ 金紙店也是 #素食友善? 商業處友善店家標章執行要改進
.
商業處推出的「友善店家」共有15個標章種類,包括便利支付、性別友善、公平貿易友善等,原意是希望協助店家提升品牌形象與知名度,同時促進友善城市的發展。
.
但是,商業處將此業務委外辦理,委外單位並未具體告知店家各項目的要求與標準,執行單位實地檢查時,也未確實核實。結果居然出現了香燭金紙店申請到「素食友善」標章的怪事。
.
因此,我建議商業處,針對硬體設施相關的友善項目,應建置具體指標,讓店家能依照項目、數量勾選填寫;針對性別友善、寵物友善等富含反歧視精神的標章,商業處也應訂定指導手冊,清楚告知店家標章的意涵、注意事項與服務建議。此外,商業處也應該設立核實細項的 SOP 予執行單位。
.
商業處承諾,未來會加強核實機制,清楚記錄各個服務項目的內容與數量,避免店家與執行單位之間的認知落差。商業處也表示,針對寵物友善等反歧視標章,也有持續動保處等單位合作,發展輔導手冊、盡可能協助店家完善服務。
.
▊ 商圈振興政策應做更科學的全年度調查
.
疫情以前,市府商業處就經常舉辦商圈振興、商圈發展的活動。在疫情稍緩時,商業處也持續推動。每一次的報告,都是會告訴我們活動期間的營業額、參與人次、媒體曝光度等等資訊。但是這些活動真的有用嗎?
.
答案是不知道,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商圈的經常性統計調查。
.
商圈需要的是長期的輔導計畫,這仰賴對於商圈常態消費行為的理解,但商業處以「商圈是通俗概念性名詞,無明確範圍」為由,遲遲沒有進行相關統計。可是,商業處網站、商圈自治會針對商圈均有定義明確的地理範圍。顯然,問題不是商圈沒有明確範圍「無從計算」,而是市府沒有建置指標。
.
事實上,國內就有對商圈的長期調查案例。像是逢甲大學每年都會針對逢甲商圈進行發展調查,並將結果與建議提交給市府參考。而他們也會依商圈發展的狀況滾動修正統計指標。藉由密切而長期的商圈調查,能夠從數據分析中清楚呈現近年旅館業、智慧科技行銷興起的趨勢,如何帶動商圈商機。
.
商圈發展需要科學化的統計及研究,才能更精準的針對不同商圈的特色與困境,提出具體輔導計畫。台北市對商圈的輔導政策要有效,也必須要有經常性統計調查。因此,我希望商業處可以著手建置相關指標跟調查。
.
商業處表示,目前市府補助雖確實以短期目標為主,但商業處也會盡量克服技術上的困難,建置長期、客觀的基準,朝向科學化、智慧化的統計發展。我希望商業處能夠說到做到,讓未來的商圈輔導工作,能夠建立在更有效、確實的科學基礎之上。
.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問政報告 https://yingmeng.pros.is/report2020fw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