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棒的生日禮物~中西醫聯合會診治療下 確診母子康復出院 🎂
昨天接到令人開心的消息,友人的小孫子跟女兒在台北榮總接受「中西醫聯合會診」的治療方式下康復出院了,今天是黃弟弟1歲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喔✨
5/23黃弟弟的保母被通知確診新冠肺炎,5/24黃弟弟開始發燒,5/25黃弟弟確診新冠肺炎,隨即黃弟弟被送進台北榮總治療。友人打電話告訴我這消息,電話那頭的聲音是那麼的焦慮與擔心,除了安慰之外,我想到這麼小的小朋友如果肺部出現後遺症怎麼辦?由於我一直促進將中醫納入新冠肺炎治療方式之一,去年三軍總醫院採取「中西醫整合治療方式」治癒新冠肺炎病患,有很好效果,還避免肺部纖維化的情況,因為台北榮總有中醫科,我便建議友人跟醫院提出中西醫會診的診療方式,希望小朋友能有更完善的治療,也能避免肺部出現後遺症。後來在病房照顧小朋友的媽媽也確診了,一樣也採中西醫會診方式進行治療,聽到母子昨天康復出院了,真的很開心。友人全家都很感謝醫師及護士們的照顧,今天是黃弟弟的生日,我想這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去年起我就不斷強調,希望衛福部能促進中醫參與治療新冠肺炎,但除了少數醫院外,基本上中醫仍被排除在外。台北榮總從去年作為新冠肺炎責任醫院,醫治新冠肺炎的病人不在少數,這次也是友人聽了我的建議,跟醫院提出要求,台北榮總才有這例「中西會診方式進行治療」的成功案例,而且黃弟弟可能是目前全台年紀最小一位接受「中西會診方式」康復的案例。
我再次衷心呼籲讓中醫納入新冠肺炎治療方式,也期望有更多的醫院願意踏出第一步,接納中西醫會診的方式治療新冠肺炎確診者,大家一起為防疫而努力。
媽媽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908097769/posts/5644532055620342/?app=fbl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908097769/posts/5644565858950295/?app=fbl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908097769/posts/5648224741917740/?app=fbl
這場戰役沒有人是局外人
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成立「台灣中醫防疫醫療國家隊」,全國各縣市共有2371家中醫院所提供遠距醫療,預計有7500位中醫師共同守護民眾健康,並附全國22縣市中醫師公會電話。
民眾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或高風險者,有問題可以先「致電」公會諮詢,不要跑去現場喔,諮詢完他們會再看怎麼來安排與協助。
諮詢時間:平日9:00-17:00,不是24小時。
新聞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523597
▶️ https://www.vghtpe.gov.tw/News!one.action?nid=8012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面對死亡愈來愈多人有不同的反思。每段生命都有終點,但當面臨這一天時,你願意終日躺床上,無論有無意識、痛不痛苦,都要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等醫療器材;強迫灌食、打針、抽痰...只求生命可以延長嗎? 致力推廣「尊嚴善終」的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親身經歷無數個病...
「台北榮總出院時間」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台中榮總出院時間 :: 現在要去哪裡提錢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臺北榮民總醫院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Re: [新聞] 白色巨塔風暴延燒!彰基10醫師「被離職 - PTT推薦 的評價
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86本土案例,其中包含總統府志工,總統緊急採檢確認陰性;5家醫院院內感染,專家:病毒防不勝防,醫院內確診或院內感染難避免,建議採檢陪病者;疫情在社區爆發,陽性率增37倍至2.2%,千名病例中7成來自萬華相關】
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依舊嚴峻,除了各地方政府自行召開記者會之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9日)宣布,因全台升為三級警戒,會在每日午加開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宣布每日防疫進度。
今日新增295例確診個案,其中286例本土、9例境外移入,新增確診個案中有一例死亡。本土案例中具萬華活動史者84例、台北茶藝館60例、獅子會7例、彰化水果盤商4例、宜蘭遊藝場2例、關聯不明者63例、其他已知感染源38例、疫調中28例。
今確診個案中,有一名是總統官邸負責照顧退役工作犬的志工,總統府緊急採檢總統蔡英文與其他幕僚、維安人員共25人,結果全數陰性。總統官邸昨日全面消毒,現也已經暫時停止志工相關支援作業。
此外指揮中心今日在記者會中證實,目前已有5家醫院出現病患在入院後確診、醫護在社區染疫,甚至院內感染的情形,包含北市和平醫院、板橋亞東醫院、高雄仁惠醫院、台北某洗腎中心,以及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
■ 新增286例本土案例、其中一例死亡
今(19日)日新增的本土案例中,有155例男性、13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到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在5月1日至19日。居住地新北市157例(中和區40例最多)、台北市87例(萬華區40例最多)、桃園市17例、宜蘭縣8例、彰化縣6例、基隆市5例、高雄市及台中市各2例、新竹市及雲林縣各1例。(見今日全台新增病例圖)
今日新增的本土案例包含總統府志工,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在晚間6點50分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表示該名總統官邸志工是負責照顧退役工作犬,平時住在新北市中和區,沒有萬華活動史,最後一次進入官邸在5月11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40分,期間沒有進入過總統起居寓所,也沒有與總統接觸。張惇涵說,醫療團隊已經組成專案小組,緊急採檢包含幕僚與維安人員25人,目前皆為陰性。
張惇涵進一步說明,目前有84名總統府員工為這波疫情的相關接觸者,已採取居家辦公、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正密切監測總統與相關人員健康狀況。
另外新北市多日以來成為新增病例最多的縣市,市長侯友宜在記者會中表示,今日確診數比起昨日上升,中和40例(註:因計算時間不同,新北市統計為41例)、板橋35例、新店21例為最多的三個地區,侯友宜坦言:「各區有上升的趨勢,新北市的疫情非常嚴峻。」
不幸的是,今天新增一起死亡個案,70多歲女性在萬華工作且獨居,平時有心血管疾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此案15日出現虛弱無力、倦怠時,家人有去看她並聯繫防疫車輛送醫,但她拒絕就醫,因此最後家屬也僅協助提供生活物資後離開,兩天後(17日)去住所探視發現沒有生命跡象。目前家屬都沒有症狀,都會列為居家隔離,是台灣第15例COVID-19死亡案例。
■檢驗陽性率一週內暴增37倍至2.2% 1,286例本土病例7成來自萬華
行政院今天中午也召開院會後記者會,與會的衛福部疾管署署長周志浩進行簡報分析近日以來的疫情發展,他指出,一週前疫情控制平穩,通報陽性率(每檢驗100人中出現陽性的比率)僅為0.06%,上一週增加為2.2%,約增加37倍。自5月11日後,短短一周就累積1,286例本土病例,13縣市也都出現新增本土病例;其中萬華茶藝館相關者佔本土病例的7成,顯示各地區的案例大部分都來自於該處傳播而來。
周志浩也分析指出,這波本土病例中,40歲以上女性比例佔81%最多,數據比以前高,也擔心年紀比較大的人可能因慢性病而有比較高的機會產生重症。
■指揮中心再發布萬華區活動史細胞警訊
由於每日新增不少具萬華區活動史的確診者,莊人祥今表示,今天下午3點,會針對4月20日至5月19日之間在萬華熱區停留較久且有前往外縣市的民眾發送細胞警訊,提醒收到簡訊的民眾,如果近期有發生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症狀,儘速聯絡當地衛生局進行採檢。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補充,這次的簡訊是以上次發送萬華區60萬人作為基礎,經過數據分析後,針對還是有較高風險者所發出的警訊,匡列時間則延長至5月19日。
今日全國防疫會議亦要求各縣市政府確認轄內是否有熱區(較多確診者前往的地區、確診數達一定規模比例),盤點設置採檢站之地點和數量,並將資訊回報指揮中心,以利評估和協助。陳宗彥呼籲,採檢以身體有症狀、去過高風險地區的民眾為主要對象,「不是大家一窩蜂去,效果不大,」且採檢站設置於熱區,無疑似症狀者勿前往,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增加各縣市熱區快篩站點 避免高風險者移動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因應這次疫情加開的社區篩檢站,有台北市5個、新北市4個、桃園市2個、彰化縣1個(行動採檢站、其餘設在醫院內)等,其中雙北與彰化是使用快篩試劑,其他則是PCR檢驗。
至於是否由指揮中心每日統一公布各地採檢站的位置和數量,陳宗彥表示將與地方政府討論後再視情況處理,原則上尊重地方政府對疫情的判斷和考量。另外,指揮中心將儘速訂定採檢後送就醫之作業流程,供地方政府依循,原則上採檢後先至防疫旅館或檢疫場所等待,若確診,接到通知後6小時內要移至集中檢疫所或醫院。
陳時中也表示,觀察雙北目前設置快篩站的狀況,台北市快篩陽性率從10%以上,到昨天4.6%,篩檢人數也都有1,000至1,200人,找出來的確診個案有58人,快篩站的地點選擇得很恰當。新北市的部分,篩檢量能原本較少,昨日增加到一日可檢驗600人左右,陽性率也從5.5%下降到2.9%。不過陳時中說,板橋區的篩檢人數較多,陽性率也較高,加上新北市的範圍較大,建議可以再多設置篩檢站,避免高風險者大範圍移動。(見台北市、新北市快篩陽性率圖表)
因此,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宣布再新增三處社區篩檢站,加上原有板橋、土城、永和、樂生四處篩檢站,總篩檢量能可達1,700人。新北市新增三處社區篩檢站如下,預計明日(21日)啟用:
〔泰山輔大篩檢站〕
*負責醫院:輔大醫院
*服務區域:新莊、泰山
*篩檢量能:每日300人
*地點:新北市泰山區貴子路69號
*服務時間:08:00發號碼牌,09:00開始依序篩檢
〔中和社區篩檢站〕
*負責醫院:永和耕莘醫院
*服務區域:中和、永和
*篩檢量能:每日200人
*地點:山北市民活動中心(新北市中和區莊敬路49巷29弄2號)
*服務時間:08:30發號碼牌,09:00開始依序篩檢
〔新店耕莘篩檢站〕
*服務醫院:新店耕莘醫院
*服務區域:新店、中和
*篩檢量能:每日200人
*地點: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362號
*服務時間:08:30發號碼牌,09:00開始依序篩檢
■5間醫院出現院內感染,和平醫院全面停診
由於近日多家醫院傳出院內確診與院內感染消息,羅一鈞今在指揮中心統一說明,他表示,院內感染的醫院共有5間:
〔新北板橋亞東醫院〕
5月13日指標案例確診,陸續有同病室、病房病患、家屬、看護,以及在急診隔壁床的病患確診。目前一共有14例確診,確診者都是在指標個案出現後匡列的範圍內,目前177人匡列中,中間也會不斷採檢至5月29日。
〔台北和平醫院〕
5月13日,和平醫院2名有萬華活動史的病人住院,19日新增2名確診病患、1名看護,前者與13日確診者之一為同病房病患,後者是同病室其他床的看護,總計5人屬於院內感染,和平醫院全面停診到5月28日。此外,有3人在全院800名員工篩檢時確診,他們都有萬華活動史,研判是在社區被感染,並非在院內傳染。
〔台北某洗腎中心〕
目前1人確診、4人快篩陽性,指標個案的護理師有萬華活動史,院內11名工作人員、71名病患居家隔離中,現已完成10名工作人員檢驗,等待結果。
〔台北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
14日1名門診護理師因參與進香團確診,而18日、19日陸續檢出居家隔離中的1名醫師、1名護理師確診,一共3名醫護感染。
〔高雄仁惠醫院〕
維持2人確診,指標個案具有萬華活動史的行政人員,在全院擴大採檢後確診1名護理師,目前93人持續隔離中。
其他院內確診事件:
〔台北台大醫院〕
昨(19日)傳出10名工務人員確診,在全院進行抗原快篩後,傳出10名醫護抗原快篩陽性。羅一鈞說,為了解決偽陽性的問題,醫護篩檢時還會同時驗病毒核酸PCR,要等PCR陽性才會列入確診,目前先等結果再進行評估。
〔台北萬華社福機構〕
1機構住民曾在5月10日至13日在和平醫院住院,與和平醫院的最早兩名確診個案之一為同病房病患。13日該病患確診,衛生單位要匡列這位住民,當時他已發燒送醫確診,因此對機構進行匡列採檢。昨日一共採檢22人,包含3位住民、19位工作人員,PCR皆為陰性,會持續居家隔離。
〔台北榮總醫院〕
1名手術房清潔工確診,目前匡列接觸者採檢均陰性。
〔花蓮鳳榮醫院〕
1名護理師14日前往亞東醫院陪病,因此被匡列,在亞東醫院隔離,目前一採快篩陰性、二採陽性,後續會在進行第3次採檢,但初判應該算在陰性,居家隔離47人已解除隔離。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表示,這確實是目前最困難的挑戰之一,社區出現許多確診案例,有各種可能會進到醫院,很難即刻找出個案。如果民眾有住院需求,已要求各醫院要篩檢病人陰性後才能住院,「但其實陪病者沒有篩檢,而且陪病者就算限縮成1人、採取實聯制,還是有風險,且陪病者不可能永遠固定同一人,是不是換了人就重新篩一次,這些都是執行困難的地方。」
此外醫護也有在社區染疫的風險,他坦言很難預防,「原本專家小組討論要讓醫院針對醫護每週都採檢一次,但大醫院全院就7、8,000人,執行上很有困難;目前是針對高風險病患的照護醫護,每5到7天採檢一次,只是病毒若從社區來,其他醫護染疫的風險也是一樣高的,現實跟實際還是有執行落差。」
黃玉成提醒,「我們現在最擔心的,參照國外的經驗,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還是最難處理的地方。這些住民幾乎沒有行動能力,在院內病毒若傳散出來會非常可怕,一定要小心謹慎。」而有沒有辦法積極預防?他表示美國針對公家機關、醫院等機構都採每2週篩檢一次,但台灣若要做到每2週採檢一次,就很難用病毒核酸PCR採檢,而得改用快篩,而且篩檢的頻率要更高,才能讓準確率提升,這樣或許就能達到防範院內感染的效果。
■ 全國防疫會議:公布中央、地方共同政策,澄清防疫假訊息
因疫情升溫,自今(20)日起每日上午固定召開全國防疫會議,由指揮中心與22個縣市政府之副首長和衛生局局長共同商討抗疫對策。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未來將確保中央與地方防疫資訊和作法一致。
陳宗彥說明,與各縣市的防疫會議後記者會重點是讓民眾知道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共識和決策,並澄清假訊息和錯誤資訊;若有急迫事項需要即時通知,亦會在上午公布,但與疫情最新進展之有關資訊仍留待下午記者會說明。陳宗彥重申,近期假訊息增加,危害整體防疫的措施和策略,將影響民眾正確了解疫情。指揮中心本日更正2則錯誤資訊:
●惡意人士冒用疾管署和疾管家名義成立社群,指揮中心呼籲疾管家LINE官方帳號(有盾牌標誌)僅有一個,民眾勿受騙加入冒名社群。冒名詐騙行為可能違法《刑法》第339條之4的加重詐欺罪,可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並無網路流傳之「政府不願購買某公司3,000萬劑COVID-19疫苗」一事,請民眾勿轉傳不實訊息,以免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或《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最高可罰300萬元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
指揮中心強調,若民眾不確定消息正確性,應保持「多疑、多查、不亂傳」的原則,可透過第三方查證工具(MyGoPen、美玉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LINE訊息查證)確認,或到疾管署官網澄清專區(http://at.cdc.tw/3pGv10)、地方衛生單位網站查詢。目前中央也請刑事警察局成立專責隊伍,與地方政府合作對抗假訊息。
■ 北市即日起飲食攤商改外帶或外送 強化篩檢並增設加強版防疫旅館
昨日台北市萬華區4個社區快篩站共檢測1,271人,陽性58人,佔4.6%。柯文哲說明病情潛伏期有2到7天,「現在看到的其實是一個禮拜前的狀況」,但至少顯示目前作法有效,疫情並未擴散,不過在全面施打疫苗前不可輕忽放鬆。
台北市發布行政命令,即日起超市、夜市、地下街、攤販和市場的飲食類攤商全面改採外帶或外送,避免接觸傳染,市府將加派人力稽查。黃珊珊也說明,針對佩戴口罩的取締,衛生局已授權各機關自行開單。
在篩檢方面,市府已要求醫院急診應同時進行快篩和PCR檢測,快篩陽性者搭乘防疫巴士送至集中檢疫所和徵用的「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以防PCR檢測者有2到3天的等待期,讓民眾緊張不安或確定PCR陽性後再耗費系統能量通知及後送。
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目前增加2家業者約250間房間,明中午後會繼續加開。防疫專責旅館安排醫護人員監測健康狀況,也有警察值班確保安全,並請國軍化學兵支援,在入住者離開後馬上消毒,提升房間週轉率並確保環境衛生。
昨日,台北市徵召退休醫護人員投入防疫前線,報名者有1,121人,市府將安排安心檢疫所人員提供訓練,完整訓練期原為1星期,將縮短時程,儘快到防疫專責旅館服務。
柯文哲表示,在全國防疫會議中主要向中央確認疫苗供給狀況,知道時程和數量才能安排施打進度。他也向市民解釋,疫情應會再延燒一段時間,但避免群聚就可阻斷傳染鏈,不過「疫苗才是最終解決辦法」。
■下一批疫苗何時再來? 五、六月皆有可能
COVAX平台配送的41.04萬劑AZ疫苗昨日抵台,外界關心再下一批疫苗何時來?
周志浩表示,衛福部每週都跟國外保持密切聯繫,努力進行磋商,希望儘早或是供應更多,還未簽約的部分是否能採購「談成一件事情其實很不容易,」他多次強調,疫苗還沒上飛機之前都是未知數,一旦確定會第一時間告知國人。
衛福部次長薛次元表示,台灣已採購訂有合約的部分,AZ疫苗有1,000萬劑、國產疫苗1,050萬劑,莫德納疫苗505萬劑,COVAX平台則有476萬劑,「五月有可能(來台),六月可能性更高,但多少(量)沒有把握。」
國產疫苗目前第二階段臨床實驗尚未完成,如何採購?周志浩表示,國外的疫苗也是採用預購制,買的時候也還在進行臨床實驗中。國產疫苗要等國內藥政機關許可後,才能交付。
莊人祥表示,昨(19日)接種1萬7,132劑AZ疫苗,也有較多的疑似嚴重不良反應通報,共有8件,其中一例接種41天後昏倒,診斷腦幹出血,現仍在加護病房。莊人祥記者會後表示,該案是一名6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病史,接種後沒有不適症狀,但41天時昏倒,送醫診斷為腦幹出血。「疫苗沒有類似的機轉,一般而言不會認為是接種疫苗導致腦幹出血,比較可能是個體本身的潛在疾病導致,因此初步研判跟疫苗無關。」他也表示若家屬有疑慮,同樣可以申請VICP(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由專家來研判。(文/陳潔、林雨佑、陳德倫;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何柏均 ;攝影/楊子磊、余志偉、蘇威銘、鄭宇辰)
#延伸閱讀
【守住醫院、才能守住更多人:雙北疫情外溢全台,社區聯防如何儘速補位】https://bit.ly/3uZVaWG
【清院不封院、防疫更細緻,從SARS到COVID-19,和平醫院為何仍是台灣疫情關鍵槓桿?】https://bit.ly/3uQGgC8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社區篩檢站 #集中檢疫所 #院內感染 #快篩 #假訊息 #疫苗
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art4 #肺腺癌成因及術後恢復
「真的不知道,很多都原因不明。」
昨天回診時我忍不住問了醫師到底為什麼會得肺腺癌?他這樣回答。
當時我跟醫師講到這幾天半夜都會醒來,感覺好像是吸不到氣、潛意識想要用力吸一口氣,然後就因為肋間微痛醒了。
才術後一週,深呼吸時肋間會微痛是正常的。肺部手術後肺功能一定會下降(腹腔手術有時更嚴重),所以一定要靠運動訓練。
「妳有每天走路嗎?走多少?」
「我每天都有走一萬多步,大概六公里。」
「那還不錯。妳是一次走完嗎?」
「大多是這樣⋯⋯」
「不要一次走完、要分次。你想想,你一次走完一萬步、其他時間在幹嘛?是不是大多數都坐著?那還是短淺呼吸。而且一次走六公里,其中可能有一半時間是缺氧的。總之就是要多動。」
醫師指著我出院時的X光片:
「妳看,妳是開左肺、術後微微積水是正常的,但妳連右肺也有一點點,這代表妳其實在術前應該就很少運動,對不對?」
(昨天回診時的片子就好多了!殘存的一點點積水幾乎都沒了~)
我很慚愧的說是⋯這一兩年真的較少運動,因為忙碌讓體力不好,真的術前爬爬樓梯就會喘。
「那個喘不會是這個造成的(指肺部病灶),因為你這太早、不會有症狀,所以就是運動不夠。我有很多病人,術後隔天就拔管出院,呼吸也不覺得特別痛,那一看就是平常都有在運動的。還有個病人術後一個月就可以回去跑馬拉松,那都是平常運動量很大的。」
(Ps. 這裏插播一下:如果近期內有要做肺部手術,我建議可以先開始運動,對術後恢復會更好!)
#運動量這麼大怎麼還會得肺腺癌?
「不是有運動就不會得肺腺癌!很多其實都是原因不明,尤其是像你這樣的不抽煙女性。可能空汙有些影響,但大家都吸一樣的空氣,為什麼不抽煙女性得到肺腺癌的機率會比男性高呢?所以現在研究可能跟基因有關。這基因指的不是家族遺傳基因(那當然是高危險族群),指的是我們女性肺部的組成結構,似乎特別容易受到肺腺癌的破壞。」
「基本上能在初期發現的女性都跟你一樣,是做了LDCT發現並及早處理的。像妳這樣的 #0期原位癌,在病理上 #切掉病灶就算治癒不需要化療,所以 #判定上不認為是癌症、不算癌症病人,也沒有重大傷病卡。接下來就是好好運動、練習深呼吸,這最重要。」
「 #多運動本來就是好事 #對每個人都好。」
這是醫師給我的最後醫囑。
⚠️然後在這裡我要做個澄清:
我說打噴嚏胸背像被卡車輾過😂
真的只有剛手術完時跟隔天⋯
而且是用比較詼諧的誇飾法形容
(想讓大家輕鬆一點:彤雯姐還會講笑話欸!應該不用太擔心她!)
我術後隔天就能下床日行萬步了
你們說如果真的無時無刻都痛死能走嗎?
但是媒體報導時都抓那句當標題😂
掐頭去尾讓沒看我原始文章的人
以為這個手術會痛到像被卡車輾過
這害我被我醫師唸了😢:
「這幾天病人都很緊張的問:是不是會痛到像被卡車輾過。😠」
冤枉啊大人😩我是寫給我粉絲看的!
媒體拿去用失去原意造成醫師們的困擾我真的很拍謝🙏🏻~
手術醒來哪有不痛的?而且可以打止痛
痛一下換一條命不是很划算嗎?🙄
只要努力走路運動,減少痰的堆積,就會恢復得很快!(我都覺得我很認真了,但醫師說我還可以運動更多一點、會恢復得更好!)
這裏我要跟我的醫師 :
#台北榮總胸腔外科 #許瀚水教授 對不起🧎♂️(我跪)
真的不痛啦😖醫師不要生我氣😖
話說他實在是位很棒的醫師⋯大家知道我年輕時跑醫藥,到現在二十多年結識的醫師起碼幾百位。很多「名醫」技術很好,但不見得會留給病患很多時間。
#許瀚水教授是真的視病猶親
每一位病患他都一視同仁,詳細解說。昨天他的下午診看到六點多,還是非常有耐性的一句句解釋給病人聽,很多話即便說過很多次,他還是會再三叮囑。我在外面等了兩個半小時吧,真的看到每一位病人他都一樣。
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
對醫師來說也許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台刀,但對病人來說,誰會不緊張?能詳細解說、撫慰病人及家屬,許教授真的做到讓人安心。所以我也立刻推薦我的好姐妹掛他的診,下週就要去追蹤她健檢出來的肺部異常現象。
㊗️福大家都平安健康
#早點發現早點治療是最重要的事
Ps. 影片是術前醫院發的 #呼吸訓練器,可以看到我只能吸到第二顆球上來一下下就沒氣了😂。跟我一起接受課程的男性,每個都可以吸到三顆球上來。當然男女本來就有差,但我真的需要漸進式運動,讓自己的肺擴張愈來愈好❤️
(ps. 這東西我的醫師叫我們術後不要馬上用,以走路跟深呼吸練習代替,以免傷口還沒完全復原時因為用力不當反而有反效果。所以這是我術前在練習時錄的,大家不要誤會喔!)
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面對死亡愈來愈多人有不同的反思。每段生命都有終點,但當面臨這一天時,你願意終日躺床上,無論有無意識、痛不痛苦,都要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等醫療器材;強迫灌食、打針、抽痰...只求生命可以延長嗎?
致力推廣「尊嚴善終」的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親身經歷無數個病床邊上演的真實故事,透過她臨床的第一線觀察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生命有極限、醫療也有極限,只有面對死亡,我們才能學會如何真正活著。
被截肢的阿嬤給我的省思
陳秀丹醫師分享,當她在台北榮總當總醫師時,遇過一個病人是一位阿嬤,送醫時因嚴重的敗血性休克,已意識不清。施予各式各樣的急救措施後,仍無法恢復意識,加上兩隻腳都已壞死,為了保命,最後鼠蹊部以下部位以及手指頭全都截肢。
當時因為阿嬤心律不整,陳秀丹醫師想替其做心電圖,卻突然發覺「阿嬤根本沒有雙腳及手指能夾心電圖的導線」,又想到這個被自己救回來的老人家,會是一個沒有雙腳、沒有手指頭,只有頭與軀幹的人;而當阿嬤呼吸器用到期限,將轉到呼吸照護病房時,她的兒子與陳秀丹醫師開玩笑說道:「醫師,我們沒有錢可以辦出院,我要去賣外幣才行。」
「到底我們救人是要把病人帶到什麼樣的境界?」陳秀丹醫師說,上述的案例給她很大的省思。當醫師把病人救回來,理論上應該要有生活品質;而若急救只是讓病人「痛苦、苟延殘喘」地活著,生活品質及尊嚴全部失去,她認為,這樣的醫療結果是失敗的。
陳秀丹醫師提及,英國醫學會對醫療的目的有一個定義:「醫療的目的是要增進病人的健康,或是減少傷害。」一旦無法達到如此的目標,治療的正當性即消失,此時若撤除或不給予維生醫療,是既不違法、也不會違背倫理原則。
「醫療的本質是行善,」陳秀丹醫師進一步說,當給病人的是無止盡的痛苦時,此時的醫療就成了一種「惡」。
病床上的你,希望如何被對待?
陳秀丹醫師坦承,很多人平常沒有好好孝順父母,等到雙親身體出狀況,他們無法面對父母即將往生的事實,希望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彌補過去的失責,所以要求醫師搶救到底。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理由,包括為了維持父母還在的假象;為了領取退休金、高額保險金的私心;害怕他人指責不孝等錯誤觀念,都讓這些家屬要求醫師無論如何都要急救,不願意放手。陳秀丹醫師透露,上述都是真實案例。
「真正的孝順是平常就要做的事,」陳秀丹醫師強調,父母親還能說話、走路,子女就應該多陪伴;有空時給父母打個電話、陪他們看看電視、聊聊天,而不是整天當低頭族滑手機,這些都是能做得到的。
「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陳秀丹醫師指出,人要將心比心,作為子女、親屬的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假如今天躺在床上的人是我自己,我希望被怎樣對待?
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如果有一天她老到、病到不能吃,死亡就是無法避免時,我不要被插鼻胃管,也不要被打點滴;如果心跳停了,我也不要做心臟按壓術。」
陳秀丹醫師說明,台灣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可以保障國人生命末期不要受苦;也有《病人自主權利法》讓國人遇到五種情境時,能選擇有尊嚴地自然老化。
《病人自主權利法》5大可終止或撤除急救的適用對象:
末期病人
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永久植物人狀態
極重度失智
病人疾病狀況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者
「你千萬不要以為你的兒子很孝順你,他就會完全聽你的。」陳秀丹醫師連忙說了好幾聲「不」,她表示,很多孩子在父母親面臨緊急關頭時容易失去理智,可能旁人的一句「唉呀,你怎麼沒有急救?」就會讓他們內心動搖。
陳秀丹醫師呼籲,每個人都該好好重視自己的善終權,平時就應跟家人談論生命無常之事,以及因應對策。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等方式,簽署預立醫療指示,及早為未來的善終準備。
不只手要寫,嘴巴也要說,能讓周遭的人都知道,未來你的家人也就比較沒有壓力。」除了預立醫療指示外,陳秀丹醫師說,更應「廣為宣傳」,包括孩子、親友在內都應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主張。到真正發生狀況時,就能讓這群了解自己意願的親友團,當自己「善終後援會」的成員。
「善待你周圍的人,就好像他明天即將離你遠去。」陳秀丹醫師如此總結道。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更多早安健康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日於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質詢時表示,陳水扁前總統的醫療需求須盡速解決。林委員強調,根據台北榮總的報告,目前對陳水扁前總統健康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讓他回家進行"居家療養"。
林委員也引述「監獄行刑法」第五十八條條文內容指出,「受刑人現罹疾病,在監內不能為適當之醫治者,得斟酌情形,報請監督機關許可保外醫治或移送病監或醫院。」因此,他要求法務部在收到台北榮總的正式醫療報告後,不論是以彈性裁量,或是修法的方式,都要盡速找出方法,來解決陳水扁前總統的醫療需求。
林委員指出,北榮已表示由於陳水扁前總統已在院內停留半年以上,超出一般"急症"就醫的時間,遲早需要辦理出院,且其健康況狀,也不適合再返回北監。此外,北榮也曾在今年過年期間,向吳敦義副總統,與王金平院長報告過陳前總統身體狀況,並做出讓陳前總統回家休養的專業醫療建議,而吳、王兩人也均未表示反對態度。因此,法務部應採取更彈性的作法,不要讓此問題繼續拖延。林委員說,假若陳前總統進行"居家醫療",那其實法務部可考慮在他家門口派駐法警,作為戒護。或是也能更改現行法律條文,擴大保外就醫的適用範圍。總之,應努力以更彈性的思考來找出一條出路。
對此,法務部則表示,由於家庭不是醫療場所,因此陳前總統按現行規定是否能進行"居家醫療",仍有待討論。但無論如何,在法務部收到北榮的正式報告後的三個星期內,一定會就此問題作出結論。
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邀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曾金陵、法務部部長曾勇夫、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林芳郁、副院長陳天雄及精神部心身醫學科主任周元華報告「陳水扁前總統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就醫近況及身心健康情形」,並備質詢。
-----------------------------------------------------------------------------------------------------------------------------
口頭質詢─
根據北榮對陳水扁的住院過程簡報和出院建議,陳水扁患有重度憂鬱症、重度呼吸中止症,有口吃、非典型帕金森氏症和大腦輕微萎縮等症狀。報告中表示,家屬的支持有助於改善陳水扁的病情,因此建議陳水扁居家療養(home care)或到離家比較近的醫院治療。
▶對此,蕭美琴質詢指出,依據周醫師的專業判斷,陳前總統目前患重度憂鬱症及潛在的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法務部堅持將陳前總統送回北監,但包括長時間的燈光照射,空間狹隘、趴在地上寫字及24小時監控等,是否導致病情惡化,是否存在自殺的風險?精神部心身醫學科主任周元華答詢表示,陳前總統回北監確實是不恰當的。他有重度憂鬱症,且病發原因與居住北監有密切關係,自然不建議送回北監,如果現在回北監,「自殺的風險肯定是很高的」。
▶質詢法務部次長陳明堂及矯正署長吳憲璋,應該拋開成見,從專業及醫療人權的角度,審慎積極處理。次長陳明堂答詢表示,會在收到榮總正式書面報告後三個星期內做決定。
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臺北榮民總醫院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臺北榮總為提供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間,除了病情得到專業照顧外,在長青樓11樓、12樓病房及遊詣居日照中心光線的人因照明上,亦因應不同情境而提供不同色溫的燈光,讓住院病人 ... ... <看更多>
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Re: [新聞] 白色巨塔風暴延燒!彰基10醫師「被離職 - PTT推薦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信仰等於一切)時間 Sep 12 03:23:19 2022 推噓10 推:11 噓:1 →:11. PTT推薦. 彰基真的是白色巨塔白色力量. 凡舉醫療體系台大醫院長庚醫院榮總醫院等等. ... <看更多>
台北榮總出院時間 在 台中榮總出院時間 :: 現在要去哪裡提錢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以下是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在台北市北投區的臺北榮民總醫院(中正樓住院組)ATM詳細資料,包含金融機構名稱、地址、縣市、鄉鎮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