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十五日想說一說廖亦武的故事
在路上/廖亦武
隔著一張茶几與廖亦武對坐,59歲的中國流亡作家在我們面前斟酒。起初的對答遲疑而謹慎,暗暗的房間,亮晃晃的攝影燈打在作家臉上,簡直是審問。
作家神情略顯不安,硬要拉著編輯廖志峰入鏡受訪,「你過來這兒坐舒服一點。」「這樣的訪談會不會讓你想到監獄問口供啊?」「欸,」作家木訥地應了一聲:「一般採訪之前,我都要喝一點,暈暈浮浮就無所謂了。」語畢,在杯子裡倒上了高粱,推到我面前。
「這次來台灣挺不容易啊,您出發前還被扣在法蘭克福機場。廖志峰在臉書上講這個事,有人還留言說是否梅克爾緊縮難民政策,要逐走廖亦武了?」
他解釋自己拿的是大陸人民進出台灣簽證,可護照卻是德國政治難民護照,2個對不上,在機場被櫃檯扣下來,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可他在中國有申請出境20次遭拒的紀錄,不免讓人往政治迫害的事實去聯想。
廖亦武是當今國際文壇中深受注目的華人作家,2001年,在中國出版《中國底層訪談錄》被視為反動書籍遭查禁,2008年,該書借屍還魂,出版英譯節錄本《吆屍人》,讓他在西方一夜成名。書籍不容於中國書市,卻有英、法、德等20幾種譯本,他出版《洞洞舞女和川菜廚子》《毛時代的愛情》等書,獲獎無數,2012年獲法蘭克福書展「德國書業和平獎」,歷年獲獎者有蘇珊‧桑塔格、帕慕克等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前哨站,此後,諾貝爾文學獎開獎前夕,他的名字亦屢屢在賭盤上,成了熱門人選。
流亡作家來台不易,出中國更難。2010年,他第16次申請出境獲准,前往德國參加國際文學獎,回國前,友人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抱著他哭,勸他不要回去了,但他堅持在母語環境寫作,「劉曉波當時獲和平獎,我認為情況可能要轉好了,沒想到我完全估計錯誤,我一下北京機場,就被請進了北京派出所。」異議分子余杰、冉雲飛三番兩次被刁難,他四次申請出國訪問遭拒,隔年,索性一個登山背包,擺一本《周易》《史記》和一把簫,穿越過中越邊境,逃了。作家始終在路上。
「我在雲南生活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對雲南太熟悉了,我買通黑社會,知道他們在河口經常放人出去,販毒的、大宗賭博、賣淫集團,都可以出去。我花了五萬塊人民幣,偷渡後交錢,他們一邊數錢沒錯,然後放行,」他講一講笑出來:「還好我名聲沒有劉曉波、艾未未來得大,不然肯定是不行的。」他坐火車到河內,待了3天,腦中好幾套劇本:德國大使館或美國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要不行,就給德國駐京記者打電話,讓他寫個新聞,變成國際事件。
他一關闖過一關,最後還是在河內機場給拿下。越南海關見他拿單程機票,要他再買一張返程票,「當時是有點冒冷汗,他們說如果不買,就要把我移送中國海關。那機票特別貴,先後給了黑社會這麼多錢,私下留了一千多歐元,幾千人民幣,不得已把所有錢掏出來。當飛機起飛,著實鬆了一口氣,我當時有點缺鈣,腿都有點抽筋。」許久不寫詩的他,在飛機升空的剎那突然有寫詩的心情:「一個嬰兒誕生在天空。」
重獲自由的一刻他想到的是詩,讓他入獄其實也是詩。他在六四前夕寫長詩〈大屠殺〉,隔年入獄,然而他說自己不懂政治,只是浪子。詩人1958年出生四川鹽亭,童年在文革中渡過,教書的父母被遊街示眾,他逃家流浪,「像一條狗一樣到處竄來竄去」,改革開放恢復高考,他考不上大學,當過煮飯工,開過大卡車,也開始寫詩。偶然間聽到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urg)的〈嚎叫〉,腦袋轟一聲炸開了,「他的詩第一句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頭腦被瘋狂給摧毀』,我就想我們連瘋狂都沒瘋狂過,他媽的還摧毀。」
60年代的美國嬉皮給了80年代中國詩人學習榜樣,他開始路上的生活。他在女人身上踏開一條大道,也四處晃蕩,「四川到北京5天4夜的慢火車,我就鋪報紙睡硬座下面。聽到有人談論詩歌,就從別人的褲襠底下探出頭來,一面看他們的褲襠,一面聽他們談詩論藝,」他恨恨地說:「媽的,那時候中國就是沒有毒品,要不肯定去了。」
1989年初夏,他受邀到北大朗誦,世界正沸騰,而他對天安門上群眾激情與狂歡無動於衷,打道回四川。6月2日,四川涪陵也開始騷動,小街上都是持槍的武警,敏感的詩人覺得惶惶不安,在3日下午寫了長詩〈大屠殺〉:「向學生、工人、教師、攤販開槍!掃射!掃射!瞄準那些憤怒的臉、驚愕的臉、痙攣的臉、慘笑的臉、萬念俱灰和平靜的臉掃射!」
詩歌如籤詩,預言了8小時之後發生的事。隔年,他和一班哥們籌拍詩歌電影《安魂》在重慶被抓,被判4年。「人生前半段只是一個短暫的上午,一個懶覺睡到十點,還沒弄清活著是怎麼一回事,就該吃午飯了。」他曾如此描述自己的嬉皮青春,然而他的人生一下子就天黑了。
黑牢記憶在出走德國後寫成《六四.我的證詞:從先鋒派詩人到底層政治犯》,該書英文書名叫做《為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乍看浪漫的書名來自殘忍的際遇。他在獄中哼歌被獄卒逮到,被罰唱滿一百首,唱不滿,獄卒拿著電棒要他把舌頭伸出來:「精神戀愛不過癮,還是親親歌裡的妹妹吧。」「感謝上帝,我的記憶力超群,唱至30多首就卡殼了,」他回憶道:「於是獄警命令幾個勞改犯人把我按翻在地,用呼呼飛旋的電棒戳入我的肛門。我還能說什麼感謝話呢?生活多值得回味,我居然在胯間的陣陣炸裂中還能叫出文革中的時代最強音:『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
極權要他閉嘴,但他還是要說,不管是在獄中,或出獄後。他在獄中和高僧拜師學吹簫,出獄後賣唱維生。邊緣人格只能和邊緣人做朋友,他出版《中國底層訪談錄》,書籍旋即遭官方禁止、銷毀,卻成為盜版市場的暢銷書—他在台北國際書展,來的多半是北京慕名而來的粉絲。書中受訪對象,有底層攪和的朋友,也有獄友的故事,「在監獄那些人不斷地說他們的故事,殺妻碎屍的,從糞坑逃獄的,我夢都夢到他們,他們講了幾十遍,我不可能忘記。像惡夢一樣追蹤我,我只好把他們寫出來。寫出來才能擺脫這個惡夢。」寫作像遺忘,也是見證。
我們看他的手稿,因為獄中紙筆珍貴,文字跟文字之間沒有縫隙,簡直是螞蟻一樣。在中國,他多次遭警察抄家,幾百萬字手稿被奪走再寫,寫了再被奪走,「每次大禍臨頭,我都懷著索忍尼辛在《古拉格群島》被抄去手稿時的同樣想法:『立即發表!』」他戲稱自己細細小小的字跡是螞蟻體,「一個人和國家機器做抗衡,像螞蟻面對一座山,螞蟻是不可能推翻一座山,但螞蟻可以寫下來,若干年後,這座山砰然倒下,這本書會留下了。」而他9月即將出版的小說就是《輪迴的螞蟻》。
他極其喜歡螞蟻這個意象,人面對浩瀚宇宙,渺小如螞蟻。2014年,他和中國藝評人結婚,生下的女兒就叫書蟻,楊書蟻。「跟著媽媽姓?」「對,螞蟻順著楊樹爬得比較高嘛,那個意象才對,跟著我姓廖,一點意義也沒有。」「但你不需要子女傳宗接代?」「我需要啥傳宗接代,估計知道我的人就很多,有我的書就夠了。」
比無知更恐怖的是漠然,問他六四都是近30年前的往事了,不怕後來的人愈來愈不在乎了嗎?他扛出了孔子,「知不可為而為之,當今世道再混亂,也混亂不過春秋戰國,孔夫子都逃亡了13個國家,如喪家之犬,但他還是堅持文化傳承。」他笑了出來:「我因講真話坐牢,但人一輩子還是講真話舒服一點。我講真話,做一個真性情的人,最終結果也不是太慘是吧?」始終在路上的詩人似乎停下了腳步。他住家旁有德國最大的森林,森林有湖,湖裡有人裸泳,夏日裡,他總是推著嬰兒車,帶女兒散步,女兒睡覺了,他就停下來讀書,整個夏天又讀完一遍《紅樓夢》,他說,那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時光。
全文見留言連結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閒聊]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扛幾樓〉全詩公開-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洪萬達- 一袋米要扛幾樓 星期五,完全黑暗的學生劇場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獨/火影迷因詩〈一袋米要扛幾樓〉 詩作獨家公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火影迷因變成詩!《一袋米要扛幾樓》奪文學獎作者現身PTT網 ...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一袋米要扛幾樓〉奪第24屆臺北文學獎現代詩組首獎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一袋米要扛幾樓奪台北文學獎首獎作者親回PTT全跪了 - 三立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一袋米要扛幾樓」迷因成文學獎首獎!作者PTT現身親自回應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新聞] 「一袋米要扛幾樓」 台北文學獎現代詩首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閒聊]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扛幾樓〉全詩公開-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Re: [閒聊]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扛幾樓〉全詩公開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動漫迷因《一袋米要扛幾樓》奪臺北文學首獎作者親回網狂賀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Re: [閒聊]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扛幾樓〉全詩公開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新聞] 「一袋米要扛幾樓」 台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引發討論 的評價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搭上列車,讓我們以不動的姿勢,一起移動。(下)
──讀湖南蟲《一起移動》
◎小編林佑霖賞析
「我發現我特別容易在一個東西不見的時候去寫。比方我寫父親,是他生病、過世之後;寫當兵、寫戀情,也都是在退伍後、分手後。都是那個狀態已經消失、在生命中已經過去了,才大量地寫它。人總在事物、狀態、階段已經不復存在,甚或身處困頓,才會特別有感觸。有時候一件事情發生了,一直放著,始終就會卡在那邊,直到真的把它寫出來,對我來說才算結束。」
湖南蟲自己曾經說過,他寫作的題材通常都是已經失去的東西,但從湖南蟲的作品來看,他書寫的題材不只是失去的東西,還有「失去的東西還沒有得到的時候」。他的情詩寫還沒得到愛情的焦慮徬徨,他書寫的失去其實是從獲得而來,這或許與他偏愛的意象「末日」有關連性。
末日是象徵萬事萬物毀滅,歸於虛無,但他筆下的末日卻是「那時我們都剛醒來/剛認識空氣裡瀰漫的氣味叫做: /昨天是世界末日」〈宇宙〉、「世界末日周歲剛過 /冬至這一天 /許願繼續活下去」〈偽戀愛〉,湖南蟲寫的末日並不是真正的末日,而更像是一個新生的世界,如聖經中的洪水退去,諾亞方舟登上陸地,準備開始一個全新的生活。「哭泣的時候/眼底畫面洶湧/告白如同製造/最大的災難/一起搭而上方舟好嗎?」〈告白〉。
湖南蟲筆下的末日有兩種象徵,一種是當處於當下的窘境/泥淖無法逃離,期待末日的毀滅並非是真正追求完結,而是設下停損點。另一種末日象徵新生,彷彿在這樣的時刻,他才敢邁出腳步去達成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都是為了去達成「一起移動」。
相信移動都是為了向某人某事某物,靠近或遠離。寫詩也是。
「移動」這個意象在他的詩中時常出現,移動當然代表的是前往某個地方,或是要完成/去做某件事,但當他在詩中反覆強調移動這個意象的時候,我們更該注意的其實是「不去移動」,靜止代表的是什麼?回到他詩集中的偷偷移動,寫我們面對愛時的不知所措,在原地張望不知該往哪裡去;想他在談到父親與過往戀情時說的:
「有時候一件事情發生了,一直放著,始終就會卡在那邊,直到真的把它寫出來,對我來說才算結束。」這才是移動真正的意涵,移動象徵生命中/命運中必然會發生、經歷過的一切,也同時代表的我們從過往的回憶、從現在的窘境中邁向未來。
如果移動象徵著生命中/命運中必然會發生、經歷過的一切,那我想與你一起移動,是彆扭的迷斯粹男孩,所說出最自然、最真摯的告白。一起移動不只是說我們要一起經歷美好,而是我們要一起經歷幸福、挫敗、白天、夜晚、快樂、悲傷,是我們搭上這輛命運/神的列車,而你恰恰坐在我旁邊的位子。��「搭上列車,我們以不動的姿態/一起移動。」,〈一起移動〉作為詩集的同名詩作,清晰地點出了整本詩集的核心,閱讀這本詩集的同時可得小心一點,「但不知何時會有人掉落/敲醒神,打翻列車/完成意外的潑墨。」在神睡醒之前,讓我們跟著湖南蟲一起移動吧。
一起移動 ◎#湖南蟲
搭上列車,我們以不動的姿態
一起移動。在銀色金屬盒子裡
我們如彈珠靜置
核心有各色瑰麗顏料,鮮甜
但極樂時有毒,能滾出不同的光――
我們像冬眠的蛇不動
偶爾因為神的翻身而互相觸碰
第一節車廂有卡通彩繪
藍天破了一個洞,裝置緊急求救鈴
白雲灰了,像等一下就要下雨
大樹從塑料椅背後長出來
兩個女學生,就靠著平面的樹討論學長
剛剛剪壞的髮:「好醜、好醜,
可是我們仍然愛他。」女學生頭上
有一對比例失真的蝴蝶在飛
蝴蝶背對的方向
一個男學生不讓另一個男學生下車
車轉彎,所有人一起傾斜了身子
除了某些文字劃開心事、
袒露出血滴,第五節車廂看不到一切
不真實的事物:電磁波、輻射塵、
某些災區裡瞬間死去上百人,開出的大花……
接受讓位的孕婦抱著肚子
觀察角落那個女人輕聲提醒孩子
車上不可以吃糖,孩子的苦表情讓她想起童年
最快樂的一天。還有另一個老人
她看不到他的少年遊
只看到臉上有斑像髒掉的雪
遲遲不化掉,也像坐她對面的瘦男子神色破碎
她看不到他口袋裡收著殺意
一起移動,不管你想著
等會兒要去買治療熱病的藥
還是米,堅硬的內裡,有流動的水的記憶、
土地的記憶。冷風在車廂裡竄
像神熟睡的呼吸。神的夢裡
我們每次分離都慎重完成道別,每一次
見面都記得好好親吻
神知道我們都沒有機會再見面
我們彷彿預言世界的星圖,一起移動
但不知何時會有人掉落
敲醒神,打翻列車
完成意外的潑墨。我們抬頭
看見角落有監視器如月
提醒我們適時犯罪――
認真撫摸彼此粗糙的地方
琢磨心地,做為最後的辨識
-
◎作者簡介
湖南蟲,本名李振豪,1981年生,台北人。樹德科技大學企管系畢業。作品曾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九十七年度散文選》曾獲得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有個人新聞台「頹廢的下午」。曾出版散文集《昨天是世界末日》《小朋友》與詩集《一起移動》。
-
美術設計:FB@Sorrow 沙若
圖片來源:FB@Sorrow 沙若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8.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湖南蟲 #移動 #用書寫放下回憶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八九年六四前夕,廖亦武寫了一首長詩《大屠殺》,坐了四年的牢。
香港維園連續辦了三十年的紀念活動,今年也不獲准舉辦。像是小說《1984》那樣,回憶是有罪的。
大規模的記憶清洗工程就要開始,哪怕是用血也要洗刷乾淨。
明天,自由廣場紀念活動,能多記住一天是一天吧。
《在路上/廖亦武》
隔著一張茶几與廖亦武對坐,59歲的中國流亡作家在我們面前斟酒。起初的對答遲疑而謹慎,暗暗的房間,亮晃晃的攝影燈打在作家臉上,簡直是審問。
作家神情略顯不安,硬要拉著編輯廖志峰入鏡受訪,「你過來這兒坐舒服一點。」「這樣的訪談會不會讓你想到監獄問口供啊?」「欸,」作家木訥地應了一聲:「一般採訪之前,我都要喝一點,暈暈浮浮就無所謂了。」語畢,在杯子裡倒上了高粱,推到我面前。
出國頻被拒 帶史記和簫偷渡
「這次來台灣挺不容易啊,您出發前還被扣在法蘭克福機場。廖志峰在臉書上講這個事,有人還留言說是否梅克爾緊縮難民政策,要逐走廖亦武了?」
他解釋自己拿的是大陸人民進出台灣簽證,可護照卻是德國政治難民護照,2個對不上,在機場被櫃檯扣下來,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可他在中國有申請出境20次遭拒的紀錄,不免讓人往政治迫害的事實去聯想。
廖亦武是當今國際文壇中深受注目的華人作家,2001年,在中國出版《中國底層訪談錄》被視為反動書籍遭查禁,2008年,該書借屍還魂,出版英譯節錄本《吆屍人》,讓他在西方一夜成名。書籍不容於中國書市,卻有英、法、德等20幾種譯本,他出版《洞洞舞女和川菜廚子》《毛時代的愛情》等書,獲獎無數,2012年獲法蘭克福書展「德國書業和平獎」,歷年獲獎者有蘇珊‧桑塔格、帕慕克等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前哨站,此後,諾貝爾文學獎開獎前夕,他的名字亦屢屢在賭盤上,成了熱門人選。
流亡作家來台不易,出中國更難。2010年,他第16次申請出境獲准,前往德國參加國際文學獎,回國前,友人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抱著他哭,勸他不要回去了,但他堅持在母語環境寫作,「劉曉波當時獲和平獎,我認為情況可能要轉好了,沒想到我完全估計錯誤,我一下北京機場,就被請進了北京派出所。」異議分子余杰、冉雲飛三番兩次被刁難,他四次申請出國訪問遭拒,隔年,索性一個登山背包,擺一本《周易》《史記》和一把簫,穿越過中越邊境,逃了。作家始終在路上。
「我在雲南生活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對雲南太熟悉了,我買通黑社會,知道他們在河口經常放人出去,販毒的、大宗賭博、賣淫集團,都可以出去。我花了五萬塊人民幣,偷渡後交錢,他們一邊數錢沒錯,然後放行,」他講一講笑出來:「還好我名聲沒有劉曉波、艾未未來得大,不然肯定是不行的。」他坐火車到河內,待了3天,腦中好幾套劇本:德國大使館或美國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要不行,就給德國駐京記者打電話,讓他寫個新聞,變成國際事件。
學嬉皮浪蕩 像條狗竄來竄去
他一關闖過一關,最後還是在河內機場給拿下。越南海關見他拿單程機票,要他再買一張返程票,「當時是有點冒冷汗,他們說如果不買,就要把我移送中國海關。那機票特別貴,先後給了黑社會這麼多錢,私下留了一千多歐元,幾千人民幣,不得已把所有錢掏出來。當飛機起飛,著實鬆了一口氣,我當時有點缺鈣,腿都有點抽筋。」許久不寫詩的他,在飛機升空的剎那突然有寫詩的心情:「一個嬰兒誕生在天空。」
重獲自由的一刻他想到的是詩,讓他入獄其實也是詩。他在六四前夕寫長詩〈大屠殺〉,隔年入獄,然而他說自己不懂政治,只是浪子。詩人1958年出生四川鹽亭,童年在文革中渡過,教書的父母被遊街示眾,他逃家流浪,「像一條狗一樣到處竄來竄去」,改革開放恢復高考,他考不上大學,當過煮飯工,開過大卡車,也開始寫詩。偶然間聽到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urg)的〈嚎叫〉,腦袋轟一聲炸開了,「他的詩第一句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頭腦被瘋狂給摧毀』,我就想我們連瘋狂都沒瘋狂過,他媽的還摧毀。」
60年代的美國嬉皮給了80年代中國詩人學習榜樣,他開始路上的生活。他在女人身上踏開一條大道,也四處晃蕩,「四川到北京5天4夜的慢火車,我就鋪報紙睡硬座下面。聽到有人談論詩歌,就從別人的褲襠底下探出頭來,一面看他們的褲襠,一面聽他們談詩論藝,」他恨恨地說:「媽的,那時候中國就是沒有毒品,要不肯定去了。」
寫詩入黑牢 獄卒惡整電肛門
1989年初夏,他受邀到北大朗誦,世界正沸騰,而他對天安門上群眾激情與狂歡無動於衷,打道回四川。6月2日,四川涪陵也開始騷動,小街上都是持槍的武警,敏感的詩人覺得惶惶不安,在3日下午寫了長詩〈大屠殺〉:「向學生、工人、教師、攤販開槍!掃射!掃射!瞄準那些憤怒的臉、驚愕的臉、痙攣的臉、慘笑的臉、萬念俱灰和平靜的臉掃射!」
詩歌如籤詩,預言了8小時之後發生的事。隔年,他和一班哥們籌拍詩歌電影《安魂》在重慶被抓,被判4年。「人生前半段只是一個短暫的上午,一個懶覺睡到十點,還沒弄清活著是怎麼一回事,就該吃午飯了。」他曾如此描述自己的嬉皮青春,然而他的人生一下子就天黑了。
黑牢記憶在出走德國後寫成《六四.我的證詞:從先鋒派詩人到底層政治犯》,該書英文書名叫做《為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乍看浪漫的書名來自殘忍的際遇。他在獄中哼歌被獄卒逮到,被罰唱滿一百首,唱不滿,獄卒拿著電棒要他把舌頭伸出來:「精神戀愛不過癮,還是親親歌裡的妹妹吧。」「感謝上帝,我的記憶力超群,唱至30多首就卡殼了,」他回憶道:「於是獄警命令幾個勞改犯人把我按翻在地,用呼呼飛旋的電棒戳入我的肛門。我還能說什麼感謝話呢?生活多值得回味,我居然在胯間的陣陣炸裂中還能叫出文革中的時代最強音:『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
極權要他閉嘴,但他還是要說,不管是在獄中,或出獄後。他在獄中和高僧拜師學吹簫,出獄後賣唱維生。邊緣人格只能和邊緣人做朋友,他出版《中國底層訪談錄》,書籍旋即遭官方禁止、銷毀,卻成為盜版市場的暢銷書—他在台北國際書展,來的多半是北京慕名而來的粉絲。書中受訪對象,有底層攪和的朋友,也有獄友的故事,「在監獄那些人不斷地說他們的故事,殺妻碎屍的,從糞坑逃獄的,我夢都夢到他們,他們講了幾十遍,我不可能忘記。像惡夢一樣追蹤我,我只好把他們寫出來。寫出來才能擺脫這個惡夢。」寫作像遺忘,也是見證。
獄中紙如金 字跡細小如螞蟻
我們看他的手稿,因為獄中紙筆珍貴,文字跟文字之間沒有縫隙,簡直是螞蟻一樣。在中國,他多次遭警察抄家,幾百萬字手稿被奪走再寫,寫了再被奪走,「每次大禍臨頭,我都懷著索忍尼辛在《古拉格群島》被抄去手稿時的同樣想法:『立即發表!』」他戲稱自己細細小小的字跡是螞蟻體,「一個人和國家機器做抗衡,像螞蟻面對一座山,螞蟻是不可能推翻一座山,但螞蟻可以寫下來,若干年後,這座山砰然倒下,這本書會留下了。」而他9月即將出版的小說就是《輪迴的螞蟻》。
他極其喜歡螞蟻這個意象,人面對浩瀚宇宙,渺小如螞蟻。2014年,他和中國藝評人結婚,生下的女兒就叫書蟻,楊書蟻。「跟著媽媽姓?」「對,螞蟻順著楊樹爬得比較高嘛,那個意象才對,跟著我姓廖,一點意義也沒有。」「但你不需要子女傳宗接代?」「我需要啥傳宗接代,估計知道我的人就很多,有我的書就夠了。」
比無知更恐怖的是漠然,問他六四都是近30年前的往事了,不怕後來的人愈來愈不在乎了嗎?他扛出了孔子,「知不可為而為之,當今世道再混亂,也混亂不過春秋戰國,孔夫子都逃亡了13個國家,如喪家之犬,但他還是堅持文化傳承。」他笑了出來:「我因講真話坐牢,但人一輩子還是講真話舒服一點。我講真話,做一個真性情的人,最終結果也不是太慘是吧?」始終在路上的詩人似乎停下了腳步。他住家旁有德國最大的森林,森林有湖,湖裡有人裸泳,夏日裡,他總是推著嬰兒車,帶女兒散步,女兒睡覺了,他就停下來讀書,整個夏天又讀完一遍《紅樓夢》,他說,那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時光。
抗議諾貝爾 斯德哥爾摩裸奔
嬉皮講孔子,以為老了,但他把杯子換成碗公,斟酒,推到我面前,喝開了,講起2012年為抗議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共產黨員莫言,在斯德哥爾摩裸奔的事。他在商場電梯脫光衣服,順著停車場竄出來,「我跑了60米,衝上台階才讓國王的衛隊給拿下,當我赤身裸體穿越斯德哥爾摩廣場,我感覺特別high,警察的呼喊聲特別遠,星星月亮都在天上,我當時很得意,我終於超越自己,」老嬉皮對自己做的事充滿激情,他嘿嘿笑了2聲:「結果被關了一晚,我可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牢都坐過的人。」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洪萬達- 一袋米要扛幾樓 星期五,完全黑暗的學生劇場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一袋米 要扛幾樓 星期五,完全黑暗的學生劇場,我下課,對於 剛剛虛度的兩個小時感到十分厭倦。因我埋首寫字 顏ㄇ大喇喇地靠過來,閱畢, ... ... <看更多>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獨/火影迷因詩〈一袋米要扛幾樓〉 詩作獨家公開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獨/火影迷因詩〈 一袋米 要扛幾樓〉拿臺北 文學獎 首獎詩作公開https://game.ettoday.net/article/2236457.htm. ... <看更多>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 在 [閒聊] 台北文學獎〈一袋米扛幾樓〉全詩公開- 看板C_Cha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