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6年(1957年)4月14日,台北市第一屆國民學校學生合唱比賽大會,假西門國民學校大禮堂舉行。大會由台灣省教育會和台北市教育局合辦,省教育會理事長游彌堅主持,參加的學校有三十所,參賽學生達兩千餘人。
音樂能夠陶冶性情、豐富人生,在整個教育中佔著極重要的位置,因此,台灣小學生的音樂教育,一向為國民學校所重視,而這個活動對國民音樂水準的提高,幫助很大。
當年舉行第一屆國校學生合唱比賽的西門國民學校即今西門國民小學,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98號,創立於1915年3月(日治時期),最初校名為「台北第五尋常小學校」,計有12班,六百餘日人子弟就讀;同年9月改名為「台北城西尋常小學校」。之後在1922年4月改名為「台北市壽尋常小學校」。
1943年,班級數增至33班,從建校至光復前,計有8位校長主持該校。
二戰結束後,1945年11月15日,代理校長陳清諒接收該校,致力遣送日人子弟返國。
1946年2月,壽尋常小學校正式更名為「台北市龍山區西門國民學校」,周有進為學校改名為「西門」之後的首任校長。
1968年7月,台灣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西門國校遂更名為「台北市龍山區西門國民小學」。同年8月奉教育部指定為自然課程實驗及健康教育示範與指導。同年11月成立附設西門托兒所。
1973年8月,西門國小奉教育部指定為資賦優異兒童教育實驗研究學校,而在1978年入學的我何其有幸,成為資優班的一份子,在西門結識了一班一輩子的好朋友。
台北市在1990年進行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龍山區、雙園區大部份地區及城中區、古亭區小部份地區合併成為萬華區,因此,西門國小於1990年3月12日更名為「台北市萬華區西門國民小學」,並於同年8月成立附設幼稚園。
台北市西門國小資優班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民國46年(1957年)4月14日,台北市第一屆國民學校學生合唱比賽大會,假西門國民學校大禮堂舉行。大會由台灣省教育會和台北市教育局合辦,省教育會理事長游彌堅主持,參加的學校有三十所,參賽學生達兩千餘人。
音樂能夠陶冶性情、豐富人生,在整個教育中佔著極重要的位置,因此,台灣小學生的音樂教育,一向為國民學校所重視,而這個活動對國民音樂水準的提高,幫助很大。
目前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98號的西門國民小學,創校於1915年3月(日治時期),創立時之校名為「台北第五尋常小學校」,計有12班,六百餘日人子弟就讀;同年9月改名為「台北城西尋常小學校」。之後在1922年4月改名為「台北市壽尋常小學校」。
1943年,班級數增至33班,從建校至光復前,計有8位校長主持該校。
二戰結束後,1945年11月15日,代理校長陳清諒接收該校,致力遣送日人子弟返國。
1946年2月,壽尋常小學校正式更名為「台北市龍山區西門國民學校」,周有進為學校改名為「西門」之後的首任校長。
1968年7月,台灣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西門國校遂更名為「台北市龍山區西門國民小學」。同年8月奉教育部指定為自然課程實驗及健康教育示範與指導。同年11月成立附設西門托兒所。
1973年8月,西門國小奉教育部指定為資賦優異兒童教育實驗研究學校,而在1978年入學的我何其有幸,成為資優班的一份子,在西門結識了一班一輩子的好朋友。
台北市在1990年進行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龍山區、雙園區大部份地區及城中區、古亭區小部份地區合併成為萬華區,因此,西門國小於1990年3月12日更名為「台北市萬華區西門國民小學」,並於同年8月成立附設幼稚園。
台北市西門國小資優班 在 台北市西門國小家長會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0.09.25.台北市西門國小@視聽教室【109學年度資優班親師座談暨個別輔導計畫】 ... 台北市萬華區大理國小家長會孩子開心上學,父母熱心參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