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南丁格爾陳姿妃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陳姿妃,一個看似浪漫與唯美的名字,卻是幾乎與志願服務劃上等號的年輕女子,已經在世界各地,經常自費參與台灣路竹會執行的國際醫療援助計畫,在貧困、戰亂、災後復建的國家或地區進行醫療救援工作。
陳姿妃獲選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三月八日在台北市劍潭受獎,陳姿妃表示,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好,所有的服務只是盡本分而已,也感恩許多人一起為社會大眾種下心靈福田淨土。
接受副總統呂秀蓮道賀頒獎的十大女青年當選人分別為方翠筠、余麗娟、林依依、林聖芬、柯佩鳳、陳姿妃、陳詩欣、張鑾英、楊淑怡和蔡銀娟,她們在不同工作領域中服務人群,不但有具體成就,而且表現傑出。
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當選人由副總統呂秀蓮親自頒獎;呂秀蓮表示,當選的十大傑出女青年來自各行各業,她以女性為榮,不過,女性成功的背後也要感謝男性的支援。
陳姿妃在台北榮總、振興醫院共服務六年多,後赴澳進修心臟護理,在當地做社區志工。
陳姿妃畢業於澳洲阿得雷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是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慈濟醫院兼任督導,慈濟護理雜誌執行編輯。
她在澳洲攻讀碩士時,參與澳洲當地的志工團隊,在假日時經常前往老人院關懷需要關愛及醫療的老人。
剛從東非索馬利蘭完成護理指導與訓練的陳姿妃,回想起結業典禮當天,索國學生所說的話「因為Cristina(陳的英文名字)的努力與教導,我們覺得『台灣』就像是我們的第二個家一樣溫暖」。
她說,「當我聽到時,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感動,真的很感動。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存在與努力,原來已經深植人心。」
她說,做國際救援常苦於被誤為來自大陸,在非洲五個月一大收穫是「現在他們會說,嘿,這女生是台灣來的!」
這是讓她記憶最深刻的場景,陳姿妃表示,「我只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應該的,從沒想過有任何報。」當天,眼淚數度在陳姿妃的眼眶中打轉。「我想,當我離開索馬利蘭,即便我已經白髮蒼蒼,這裡的一景一物一人,仍是我最美麗的回憶。」
真心奉獻非洲的陳姿妃,長期致力於國際醫療服務,獲得十大傑出女青年,可謂實至名歸。
碩士畢業時,陳姿妃曾陪同學前往泰北地區,深刻感受到當地對醫療資源的殷切需求,當時她下定決心,若今生行有餘力,將會投入這些醫療資源貧乏地區的義診。
自此,台灣的原住民部落、外勞收容所、育幼院有她的足跡;非洲甘比亞、馬拉威、南亞斯里蘭卡、中南美洲多明尼加與海地、亞洲柬埔寨、泰北或澳洲、東非索馬利蘭,將服務過的國家串起來,幾乎橫跨大半個地球。
活潑開朗的她,雖然在護理和國際賑災中,面臨到各種悲歡離合,在國外即使內心淌血,仍堅守崗位發揮專業救助災民,但是這些經驗,卻更堅定她繼續參與跨國界醫療服務的心。
每年的春節、新年、耶誕節,她多是在這些國家度過。慈悲、喜捨與奉獻,讓她歡喜走上服務人群的不歸路。
忙碌的情況就像是一顆陀螺,不停的在打轉。
陳姿妃說,「在海地服務時,當時正處於內戰,醫療團身旁還有荷槍實彈的軍人保護。」在南亞海嘯期間,陳姿妃與路竹會以及慈濟醫療團隊,兩度前往斯里蘭卡參與救災行動。
陳姿妃投入服務領域達廿年,從台北榮總到南亞、非洲、中南美、泰北,救助足跡遍及半個地球。看盡災難悲苦,最令她震撼的是南亞海嘯。
她說,第一次隨路竹會赴斯里蘭卡叛軍區,「沿路都是白幡布、收容所睡滿人」,景像嚇人,當地拒絕外援,「孩子拿槍對著我」。她回台灣每天惡夢,但隔不到十天,又隨慈濟赴災區蓋大愛屋。
去年八月,陳姿妃隻身前往非洲索馬利蘭協助建立當地護理體系以及訓練國家醫院的護理訓練。
抱病參與服務的陳姿妃,忘記身體的病痛,在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國家,協助建立制度化、標準化的護理體系,讓病患能獲得最妥善的照料。
「朋友都擔心問我有錢嗎?我說精神糧食很夠!」
她感嘆說,中國組織在衣索比亞服務,吃好住好,到索馬利蘭有出差費,還有「艱苦津貼」,「但他們不想待,很難理解我為什麼自願過去。」
當地的醫療資源缺乏,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也都處於學習階段,雖國家醫院對外援物資不珍惜與缺乏管理制度,陳姿妃並不灰心,她從零開始,以醫院管理改革為起點,成立示範病房、設計了索國國家醫院病例管理系統、帶領護理人員自己動手釘製病歷櫃、工作分配板、衛教看板、建立財產清冊,列管醫療護理器材、制定消毒物品運送流程、設立垃圾分類制度、為病床編號、探病時間管理。
結業典禮合影時,陳姿妃被邀請坐在主位,兩旁為索馬利蘭官員,感謝她半年來不放棄、無私的付出。今年一月陳姿妃回台,她說,「我擔心七個示範病房會不會在我不在時,全部鬆散退步;也擔心行政主管沒有全力督促。」
「另一方面,我又期盼他們能夠在我不在的一個月內,將醫院剩下的六個病房做改革整頓作。」
令人欣慰的是,二月重返非洲時,見到七個示範病房不但保持很好的制度與環境,甚至還帶領其他的病房一起改善。她說「這真的是令人高興的結果,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
很多訪客到醫院病房,都很驚訝與讚賞病房新的改革面貌,且拚命詢問:「是誰改變了這一切?」學生都很驕傲地回答:「我的老師,Cristina。她一個人在這裡教導我們,她來自台灣」。
訪客稱讚說:「她一定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可否請她永遠留在索馬利蘭?」陳姿妃聽完後,除了感動外,還是感動。
陳姿妃說,能夠順利的完成護理訓練的任務,背後付出許多的艱辛,除了組織以外,隻身在異鄉也要克服水土不服、文化差異。
台灣的伙伴也不斷鼓勵,希望埋在非洲的種子,在注入活水後,總有一天可以發芽茁壯。
有了改變,就會有希望。有了精神支柱,讓陳姿妃心情低潮時,可以平常心面對,讓自己心境歸零。大家相信,這一條改變非洲醫療之路相當漫長。不能因此灰心喪志,澆熄熱忱。
秉持著護理專業,在醫療的義診服務、護理教育及抗煞防疫,陳姿妃實踐「醫療無國界」的真理,並且用她柔軟的手,撫慰災難人民的創傷,也燃起貧窮心靈的溫暖希望。
這就是陳姿妃,台灣的南丁格爾。她說,未來她還是會不斷參加國際醫療行動,為整個地球盡心,為接受她醫療協助的人點燃一把愛的火。
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的女性,分別在食品科學及生物化學、婦幼維安、科技成就、捍衛弱勢、消防、醫療賑災、運動競技、抗疫保健、和繪畫藝術等領域貢獻卓著獲獎,獎勵雖輕卻意義重大。
這次的十大傑出女青年選拔,由
中華民國歷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協會、財團法人真善美基金會、中國青年救國團主辦。(2007-03-09 夸父老鷹🦅,Cidal Palang 吉達兒 巴狼、Wagi Qwali 瓦紀瓜歷)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北市消防局接獲民眾檢舉,有人違法監聽消防救護頻道,又在網路直播分享,涉嫌洩漏傷患個資。而警消經由畫面找到一位張姓男子,他聲稱是要監控疫情,也不知道違法。雖然已經刪除影片,但消防局堅持提告,警方也以涉犯電信法移送偵辦。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
「台北市消防救災」的推薦目錄:
台北市消防救災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北市警消出動23輛消防車輛、2輛救護車,共74名救災救護人員到場,火勢在凌晨2點多撲滅。
#六張犁社會住宅 #YNE
台北市消防救災 在 壯闊台灣 吳怡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替代役】
前幾天,我和鄭同學通了電話。他大學畢業後申請替代役,到花蓮的消防局服務。成功嶺之後,他接受兩週的醫護訓練,便開始十個月的服勤生活:做五休二,24小時待命、生活在分隊裡的宿舍,跟正職消防員一起出勤。十個月裡,他跑了140趟救護、10趟火警,負責處理外傷、急救。
如果不怕辛苦,鄭同學為什麼選擇替代役?還特別挑選在雙北市以外服役,表示一定會跟著救護車出勤?他說,他不想當兵浪費時間,但想做「有意義的公共服務」。我問他,那一年中,如果可以改變一件事情,會是什麼?他說,希望自己當初可以獲得更多專業的訓練。
無論義務役、軍事訓練役、或替代役,都可以是有意義、對社會有幫助的經驗——但我們必須重視實質的訓練。尤其是政府要保障所有服役的公民,能夠學習到有用的防衛技能,而不是「割草掃地浪費時間」。
17日我出席中研院社會所舉辦的「亞太地區的軍事和平民社會」國際學術工作坊。
我在會中提出一個想法:政府應該以消防替代役為基礎,改進為「民防替代役」,讓公民有機會參與有意義的社區防衛訓練,這個試驗將是邁向真正全民防衛的第一步。無論面對意外事故、天然災害或戰爭的威脅,社區與個人都能具備應變合作的能力,這才是一個韌性國家的基礎。
我想像的替代役——無論稱為「民防役」、「社區防衛役」或「災防替代役」——可以由警、消、甚至特種部隊共同訓練,具備在混亂當中救災、維持秩序、組織社區的能力。目前1993以前出生、待服一年替代役的,仍有大約三千人;1994之後出生的役男,則有4-6個月的替代役選項。我們可以從這裏,以自願的方式嘗試一種新的役別與訓練方式。
民間力量是國家安全無可或缺的關鍵要素。國防事務千頭萬緒,但相對而言,民間幾乎毫無任何準備。因此,何不從社會中的替代役開始?國防不只是國軍的事;從內政部負責的替代役,我們可以嘗試建立起社會與國防的關聯。
中研院的中國效應小組長期研究中國對台灣社會的影響,2019年的調查發現,在兩岸議題當中,重視國家安全甚於經濟利益的人高達58%,反觀比較重視經濟利益者則只有31%,這是七年以來趨勢的首次反轉。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來自於我的團隊所委託執行的台北市民調:市民對於台灣的國防能力沒有共識。64%的泛綠支持者認為目前的軍隊有能力防衛台灣;但只有10%的泛藍支持者以及33%的中間選民這樣認為。
但是,我們的民調同時顯示一個跨越黨派、年齡以及性別的共識:如果全面改善訓練內容,70%的民眾願意支持半年到一年的義務役。
台灣正在產生一個新的意識:民眾更加重視國家安全,儘管對國防能力持不同意見,但不分黨派的多數人都願意抵抗入侵、捍衛我們的生活體制。
「民防役」將與軍隊扮演不同的角色,從這個試驗開始,我們可以想像一種新的國防。這樣的國防絕對比較辛苦,因為它不是買飛彈就可以解決的;這樣的國防絕對比較困難,因為需要我們放下政治分歧,攜手合作;但這樣的國防也絕對值得,因為我們清晰地看見,台灣的人民願意一起維護家園的和平。
社會準備好了。
#社區災害應變從民防替代役開始
#當兵跟替代役都不要浪費時間
#proofofconcept
台北市消防救災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北市消防局接獲民眾檢舉,有人違法監聽消防救護頻道,又在網路直播分享,涉嫌洩漏傷患個資。而警消經由畫面找到一位張姓男子,他聲稱是要監控疫情,也不知道違法。雖然已經刪除影片,但消防局堅持提告,警方也以涉犯電信法移送偵辦。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50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台北市消防救災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北市一名自稱工程師的嫌犯,竊聽台北市消防局救災無線電,在網路公開直播,消防局接獲檢舉,報警抓人,而嫌犯落網後,聲稱是要監控疫情才會直播,不知觸法,但北市消防局不姑息監聽行為,堅持提告,警方依違反電信法,將人移送偵辦。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50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台北市消防救災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南投集集發生了芮氏規模 7.3 強震,震源深度僅有八公里,全台有感嚴重搖晃,造成2415人死亡、11305人受傷;台中石岡水壩斷裂,超過 10 萬間房屋倒塌;位於台北松山火車站附近的東星大樓也斷成兩截,造成87人死亡。
「我在現場聞到瓦斯味道,我要求說,趕快切斷瓦斯,同時開始灑水。那時候連消防栓都被壓在房子底下,所以就要從附近到聯勤總部的一個池子抽水送到這邊來,不斷地澆水。澆水時候呢,當然民眾有不了解的,也有人說你為什麼在這個時候不救人,還澆水,那房子不是陷在底下,如果人在這裡,水澆下去不把他們淹死嗎?那我告訴他們,這是絕對不能停止。」
當時擔任台北市副市長的歐晉德,回想起九二一地震時在東星大樓的救災現場,仍止不住哽咽。即使救災指示可能受到質疑,仍然必須與時間賽跑,在最快的時間之內將傷害減到最低。在救援過程中,我們看見人們不放棄希望的人性光輝,同時也看見了建築工程的種種弊端。而身為大地工程專家的他,在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選擇了「在建設之中如何讓環境更好」的第三條路,甚至因此發掘了《看見台灣》的齊柏林導演,以空拍攝影紀錄下台灣環境的保存與變化。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長、前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回顧九二一救災當晚的心情、北宜高速公路的建設,以及與齊柏林合作拍攝台灣空照的過程。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長、前台北市副市長 歐晉德
#九二一大地震 #回顧 #podcast #歐晉德 #九二一 #地震 #東星大樓 #看見台灣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台北市消防救災 在 消防局打火生力軍「消防機器人」首投入救災-民視新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民視即時新聞】昨晚(29日)新 北市 樹林發生回收場大火, 消防 局首次投入生力軍「 消防 機器人」。只要接上水線,就能變成水砲塔透過搖控執行灌救, ... ... <看更多>
台北市消防救災 在 北市消防第二大隊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北市消防 之友會陳正義榮譽理事長 至第二大隊頒發工作 ... 項目包含:消防安全設備、容留人數、避難疏散與救災 ... 區域聯防、強化救災安全管理精進救災戰技、提升OHC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