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寫給未來的信》📝
#台北市心理健康衛生中心
#專欄 #生死 #面對死亡 #道別
✏️有病人告訴我:#死亡最可怕的,不是生病的辛苦,也不是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是再也沒有了未來。沒有未來意味著,無法再參與、無法得知、無法見證、無法創造關於自己與他人以及世界的任何點滴,是一種無以言喻的可怕與空虛。我們總以為,還有明天,而且明天自然會來臨,然而當面對死亡的事實即將發生,該如何面對?
🔖寄不出去的名信片
三級警戒降級後的周末,我和先生帶著女兒到城市近郊的山裡走走。走進山裡,來到一個頗知名的紫色森林園區,園區裡用花草、用香氣、用裝置藝術以及心靈活動營造著讓人心靈鬆緩的氛圍。在蜿蜒向上的花園步道左側,有幾個目的地不同的信箱,可以讓旅人在明信片上寫下隻字片語,把心意寄送到心之所向的目的地,有人想寫給友情、有人想寫給愛情、有人想寫給自己...當心思化為文字被手寫在紙上,就像看不見的意念幻化為具體而有溫度的物件,能真實切意的被感受。再往上走一點,來到了年輪郵局,是可以指定明信片要寄往哪裡的地方。然而,有一面牆上卻放滿了沒有寄出去的明信片,其中有張用娟秀的字體書寫的吸引了我的目光,店員說:「這面牆,是留給那些『寄不出去』的明信片。」。
誰會寫一封寄不出去的明信片?那該是沒有對象可以收件吧!那張娟秀字體的,是一位媽媽寫給女兒的信。她的女兒還未出世,母女尚未謀面就過世了。信裡寫著:「從妳來到我的生命,我沒有一刻不想像著妳的樣子,以及未來我們一起生活的一切畫面,那會是多麼的美好,可惜,妳提早離開了。雖然我沒有真正見過你,但妳真實存在過我的身體裡,謝謝妳曾經來過我的生命,我永遠會記得妳,會想妳,並且帶著對妳的愛,繼續過未來的每一天。」這位媽媽,寫了一封寄不出去的信,緬懷她那沒辦法參與她未來的女兒,然而,這封信延續的雖然不是生命本體,但 #未出世的孩子卻以媽媽記憶裡愛的形式參與著媽媽的未來。
📥一封寫給未來的信
一樣是一封寫給女兒的信,曾經有個病人,是因為自己要提前離開寫了一封寄往未來的信。
一位單親媽媽因為癌症末期住進5A安寧病床,那是在走廊的底端。那段時間,常常可以看到她漂亮的兩個女兒出入5A,只要有空,就到病房陪媽媽。
有天下午,看她一人在病房,我約了這位媽媽出來大廳曬曬太陽活動,也藉這個機會跟她聊聊天。她有著纖細的身體,但是兩隻腳因為腫瘤壓迫的關係,水腫地好嚴重,光從病房走到大廳,足足花了十幾分鐘,但她一個聲響都沒吭,看她皺著眉、咬著牙走的樣子,渾身散發出一種堅忍的生命力。我好奇這樣堅忍的女人,怎麼面對她的生命以及即將來臨的死亡,甚至是還有兩個年輕的女兒,身為母親的她心情如何,有跟女兒談生死?又該怎麼安排身後?
她坐上大廳的按摩椅,揉捏模式的力道剛好提供了疲憊的身體一個溫柔的承接,淋巴水腫的雙腳不適合按摩,只得把腳抬高,讓體液回流,稍稍緩解雙腿的沉重感。大概是這個輕鬆舒服的氛圍,我和她自然而然地聊了許多,她告訴我,現在的她,有種身經百戰後的坦然,但她曾經非常的不甘願,老天為什麼要這樣硬生生地把眼看逐漸要好轉的生活又給剝奪。單親的她,辛苦養育兩個女兒,一個剛出社會,一個還在念書,都還不是讓她能真正放心的時候,而且她曾經跟大女兒約定好,要牽著她的手走紅毯。聽上去很八點檔的戲碼,在病人身上真實發生。來到安寧以前,她用「#死纏爛打」來形容自己的抗癌歷程,什麼方式只要能多活一天她都願意,因為,她寧願這麼辛苦,只要一息尚存,她就有機會達成跟女兒的約定。
她,就是那個什麼都不怕,就怕沒有未來的病人。
怎麼辦呢?她又怎麼會願意來到安寧呢?解鈴還需繫鈴人,是她的大女兒,不忍心媽媽這樣受苦,出聲喊停。一次,在兩個療程中間的休息空檔,大女兒約她到陽明山二子坪步道走走,那裡是她們母女三人「女生約會」的秘密基地。體力不如前沒關係,對她來說,女兒才是一直以來她努力的動力,女兒也是她幸福的來源,只要能再跟女兒相伴走走,都是老天眷顧了,她心想:「我會繼續努力的!」,可不料,女兒卻向她開口: 「媽,#不要再這麼努力了…」,「妳這輩子都在為我跟妹妹而努力,#妳都沒有好好為自己過,現在明明已經很辛苦了,但妳卻覺得不夠還要繼續努力,妳覺得妳在努力,我看著卻像在折磨妳自己…妳這樣,我不捨得…我很希望妳是牽我走紅毯的人,但比起這個願望,我更希望未來的每一天,換我陪妳開心的過…只要妳不要再這樣受苦就夠了…」。她說她當下震驚的無法思考,她從未想過自己這樣努力反而給女兒帶來壓力,而且她真的從未想過什麼叫做為自己,那一天,她們幾乎再也沒有對話地下山。
幾天後,她想通了,牽手走紅毯只是儀式,但當自己好好過生活不讓女兒擔心、#可以更勇敢的面對生死,這才會是留給女兒真正的禮物。於是,她決定,善待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日子,好好治療但不苟延殘喘,直到了需要停止的時候,就把自己交給安寧團隊,再不舒服,都還能積極爭取有品質的生活,而身後就在陽明山花葬吧!她說:「這樣只要女兒想我,就到陽明山,就能想到我們『女生的約會』,去那裡看媽媽,也看看山林,就不會那麼悲傷了!」然後,她提筆寫了一封給女兒的信,她沒告訴我信的內容,但她說,那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待女兒要結婚時再看,裡面有留給女兒的結婚祝福。如此,她就不怕沒有親身參與到女兒的婚禮,因為她相信,她的祝福,會被女兒牢牢記在心底,永遠永遠…。
🕊心理師的呢喃
這個故事聽上去很美,而我真正想傳遞的,是人類在 #面對死亡恐懼的心路上每個人有不一樣的坎,但都一樣脆弱無助。然而, #人類的心靈有尋找出口的能力;如同故事裡的女兒看見母親的受苦而萌生與母親對話的勇氣,這是一次冒險,但也帶來改變,讓母親用不同的方式面對自己的害怕,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而我們被感動也覺得美好的,正是他們因為愛彼此而來的勇氣與智慧,在最後留下一個有亮點的生命故事。
#歡迎追蹤我的IG
#hearinnervoice
#心理師的呢喃王映之心理師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解開照護枷鎖:人生必修的長照課,照顧家人你一定要知道的事」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綾 (Nalin Chen)(心理師)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陪伴照顧者的枕邊書。 長照專家、郎祖筠、譚艾珍…… 走過照護路的他們,真心推薦。 讓身為照護者的你明白: 女性不...
台北市心理健康衛生中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解開照護枷鎖:人生必修的長照課,照顧家人你一定要知道的事」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綾 (Nalin Chen)(心理師)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陪伴照顧者的枕邊書。
長照專家、郎祖筠、譚艾珍……
走過照護路的他們,真心推薦。
讓身為照護者的你明白:
女性不一定擅長照顧、
陪伴質比量更重要、
千萬不要離職……
更讓你知道:
不要輕忽身心症的可能、
可以哭沒關係、心理師並不可怕……
除了照顧別人,也要照顧自己。
面對家中的年老長輩,
照顧者,其實可以不必再疲勞、焦慮與自責。
被照顧者,也可以有機會有尊嚴、獲得更專業的照顧。
就讓心理師陪你撕掉照顧悲歌的標籤,
陪你卸下照護枷鎖。
作者簡介:陳乃綾
關注「自我照顧、長照議題、長者心理健康、情緒壓力調適」的諮商心理師,來自高雄市,喜歡接觸大自然、運動、緩慢呼吸、生活在當下。相信每件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每個生命的淬煉,將使你更堅強。享受走入社區與大眾分享心理健康照顧的自由工作者。
曾任:衛生局自殺防治安心專線線上督導、台北市生命線諮商心理師、愛長照專欄作者。現為看見心理諮商所/大專院校兼任心理師、社區整合照顧中心/企業講師,帶領日間照顧中心、社區關懷據點的照顧者支持團體。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北市心理健康衛生中心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年首度發布糖尿病全球報告指出:近30年來全球糖尿病患人數增長快速,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為糖尿病患。WHO 更示警,糖尿病大幅擴散,主要因為全世界發生「飲食、行動和生活方式」改變,並公開呼籲全球展開相對應的預防與治療。
因應如此,針對台灣目前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國健署多年持續推動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即是透過醫護團隊,提供營養及衛教諮詢,並叮嚀病
人定期追蹤,不讓糖尿病成為威脅國人的殺手。糖友們可選擇「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認證之診所,即可獲得專業醫療團隊所提供全方位的糖尿病整合照護及治療。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擺脫以往單用藥物,少衛教的觀念,以跨領域、整合式的專業照護為主軸。
坐落於桃園大溪的張輝鵬診所是桃園第一家「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示範診所,張輝鵬醫師表示,「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多科別、專業整合照護,含括各科的醫師(新陳代謝科、心臟科、眼科、外科等)、護理師、營養師、藥師、甚至是心理醫師及運動教練等;以跨領域、整合式的團體照護來維護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這樣的模式與以往看診差異性在哪?張醫師舉例說明,「過去糖尿病治療方式較繁複,若有其他器官病變不適,常常需要多科看診,如:眼睛病變需另外掛號看診眼科等等,現在有了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治療方式也躍升為升級版,以眼睛病變來說,像我們的病人,診所第一線就可初步幫病人進行眼底攝影檢查,不像以往還需要另外求診眼科,不但減緩舟車勞頓及等候時間,病友們也能透過全方位的衛教指導,提早預防併發症的發生。」而且根據台北市醫生公會2012年學術會刊記載,積極控制血糖,並且搭配定期眼底病變檢查,可以減緩76%眼底病變。(註:http://www.tma.org.tw/ftproot%5C2012%5C20121115_11_30_57.pdf)
另外,「診所服務範圍除了看診外,服務病友的活動相當多,有小團體4-8人衛教活動,含括胰島素施打衛教、飲食營養及運動衛教;還有,也會透過定期舉辦大型病友會的支持團體來建立與病患良好的互動。」張輝鵬醫師點出共照網的優勢。
醫:血糖一旦控制好 併發症就少
而且掛上「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診所,都必須經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初階認證,因此糖友們加入糖尿病共照網,能透過醫師、衛教師、營養師及藥師等團隊共同照護,擺脫以往單用藥物控制血糖的觀念,強化飲食與運動端的重要性,而且根據研究證實,於糖尿病共照網診所就醫的糖友,可以大幅降低以下風險:死亡率下降約四成、截肢風險下降五成、並降低各種併發症發生之機率。
「共照網診所」+「糖尿病找共照網站」,實體結合網路,完整KO糖尿病
此外,除了「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診所外,為提升民眾對糖尿病共照網的認知,今年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及賽諾菲共同架設『糖尿病找共照』網站,邀請知名藝人天心擔任宣導大使,民眾進入網站不僅可一次獲得糖尿病全方位治療、飲食、運動的資訊,且輸入住家區域即可搜尋到附近政府認證的共照網診所,相關資料請上網搜尋「糖尿病找共照」。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18/diabetes/
除此之外,為提升眼底病變檢查之重要性,現在只要到糖尿病共照網宣導網站觀看宣傳影片,且按下「我要捐贈」之按鈕,每一人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將會捐贈,並購買盲人專用血糖機捐贈予盲人重建院。
【相關影片】
治療糖尿病,偏方有效嗎?糖尿病醫師3招穩血糖
https://youtu.be/2dYwEe_vl4E
與癌症、脂肪肝相關,控制糖尿病,這運動最適合
https://youtu.be/YV3WC9r075Y
造成糖尿病、動脈硬化,腸漏症絕對別吃...
https://youtu.be/cTEk8Bso1V4
【相關文章】
糖尿病專科醫師推薦:15種控血糖食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531
與病共處近30年,糖尿病醫師:50%糖尿病併發脂肪肝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540
糖尿病飲食怎麼吃?7種抗糖尿病明星食物大公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703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台北市心理健康衛生中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黃惠萱 心理師
內容簡介:
「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最深的疼痛與吶喊。
一本給女兒,也給媽媽的母女關係療癒書。
「只要和媽媽相處超過三天,我們就一定會吵架。」
「我無法忘記媽媽對我的批評、謾罵與控制……」
「我怨恨媽媽,但看她流淚,我的心卻好刺痛。」
世界上,再沒有一種關係,
如同母親與女兒之間,緊密複雜、幽微又糾葛。
當帶傷的女人成為母親,當所有心理困頓在家族裡代代相傳,
身為女兒的妳,有機會將彼此的傷痛劃上句點。
★完整收錄20種令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
★38種給女兒的自我療癒方式。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讓「每一個媽媽」的成長創傷被看見,
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女兒」都能被擁抱。
曾經,那個好小好小的妳,媽媽就是妳的天地,妳的全世界。
媽媽微笑,妳的心就暖成一片;媽媽蹙眉,妳感覺心灰灰;而媽媽一哭,妳也跟著掉淚。
小小的妳,很想好好保護媽媽,更想一直擁有媽媽的愛,但……
「我身上像是多長一顆心,隨時準備照顧媽媽。」──憂鬱型的母親
「大家都欺負媽媽,只有我為媽媽抱不平……」──懦弱型的母親
「媽媽,我過得好,是不是會傷害到妳?」──嫉妒型的母親
「媽媽說她都是為了我好,可是我一吃東西就狂吐。」──控制型的母親
「我在每個愛我的人身上,尋找媽媽的味道……」──缺席型的母親
「最應該保護我的人,卻看著我被爸爸性侵……」──旁觀型的母親
「小時候我字寫不好,媽媽就說我是雜種、蠢豬。她用棍子打我的手,甚至用針刺我的手。」──殘忍型的母親……
20個真實案例,每一篇都令人唏噓,甚至噙滿淚水。
女兒即使脫離母體,卻往往有條無形的「心理臍帶」,連結母親與女兒,讓彼此成為聯繫很深,但又糾葛不已的生命共同體。
黃惠萱心理師在這本談論母女關係的書裡,探討20種讓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與一般談論此類型的書不同,除了女兒的困境,黃心理師更細膩分析母親在成長環境中所受的種種貧乏與創傷。母親不是不愛女兒,但她可能是沒有能力;母親也不是不回應女兒,但她可能身上滿是傷……
而當女兒覺察母親所帶來的桎梏與傷害,除了理解母親當年的困境,並在相處上,立下情緒界限外,女兒也需先放下罪惡感,例如「媽媽養我很辛苦,我不是應該多體諒她?」「媽媽是因為愛我才這麼做,我怎麼可以生她的氣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尋自我,讓「自我的碎片」回家,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妳」都能被擁抱……
作者簡介: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目前於黃偉俐診所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擔任專欄作家。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曾任職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團體帶領者。
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作者粉絲頁: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台北市心理健康衛生中心 在 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傾聽each來| Taipei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傾聽each來, 台北市。 24565 個讚· 709 人正在談論這個· 330 個打卡次。提供心理健康促進相關資訊/活動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