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們搬家了,現在要來揭曉我們搬到哪裡了👉
那就是 JustCo Coworking Space - 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很多人一定會很好奇,為什麼我們明明有辦公室卻還是選擇搬到這樣的共享空間?
我想先和各位分享,我自己很喜歡共同工作空間的幾個特點:
第一,它令我感到生氣勃勃。你會看到不同產業的人在這工作。我自己身為一個創作者,發現只是待在家或是太安靜太安逸的地方創作,不一定對自己是最好的。我反而喜歡處在一個公共空間,你會聽到身旁的人窸窸窣窣在討論不同的事情,這樣的氛圍就讓我覺得充滿了靈感。
再來是我覺得一個團隊要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之前有辦公室的時候,我們會花費很多額外的時間在打掃、維護和整理。來到這裡,應有盡有,很多的事情其實不太需要擔心,只需要專注在工作上。這對於現在的知識工作者來說,是很大的福利。
最後則是它所創造的Community,我很看重這一點。
因為這裡有很多新創產業的夥伴會和你擦肩而過,拿杯咖啡時也有機會和別人聊上兩句。加上JustCo也會舉辦產業之間的聯誼活動,讓大家可以認識彼此。還記得我之前在參觀另外兩個據點時,就遇到了好久不見的朋友,更讓我覺得在這應該會有更多巧妙的緣分會發生。
經過種種的考量,也期待團隊可以更好,我們最後選擇了民生建國的據點。除了寬闊有質感的公共空間,明亮的落地窗,這裡有很大的會議室,能夠讓我們在這舉辦實體活動。另外,只要身為會員,還可以在台北的三個據點自由進出做辦公。對於喜歡嘗試不同風景的我來說,也相當喜歡這樣的辦公體驗。
歡迎大家有空的話可以來這裡參觀看看!
如果你來到民生建國的據點看到我也不要太驚訝,因為我可能正拿著筆電在寫我的下一本書 😎
同時也有4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
「台北共同工作空間」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Nash,神之領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IKEA Taiwan 宜家家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情報] 台北大安共同工作空間- 看板soh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趣工作共同工作空間Keepworking Coworking Space - 首頁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共享空間台北、共同工作室、辦公室費用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共享空間台北、共同工作室、辦公室費用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甜家共同工作空間Best Co-working Space in Taipei 2022! 的評價
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Nash,神之領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看看我工作的地方吧👍
連上廁所都能看到大巨蛋耶,還可以邊工作邊看101呢,整個心情都好起來了欸,算是目前用過最滿意的地方,推推推🔥
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1Usyu9y-UU/hqdefault.jpg)
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IKEA Taiwan 宜家家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整天穿著睡衣、隨意在家裡走動,一開始在家工作 WFH 簡直是美夢成真。但幾個月後,這對夫婦開始想念在辦公室時和同事們的互動時光。
「何不和其他也在家工作的朋友們分享空間?」
一起來看這間閣樓公寓的多樣生活面貌~ 白天是絕佳的共同工作空間,晚上則變回兩個人的溫馨小窩。
IKEA新生活靈感日曆全新登場,天天給你佈置好點子↓↓↓
https://bit.ly/2TwdIk5
==========================================
IKEA 官方網站http://www.IKEA.com.tw
IKEA Taiwan 宜家家居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IKEA.Taiwan
我們是來自北歐的IKEA,由Ingvar Kamprad先生於1943年在瑞典的小村莊「Agunnaryd」創立。經過數十年的辛勤耕耘,我們成了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現在,你可以在全球超過40個國家找到IKEA!
在台灣IKEA有六間分店,在台北有新莊店、新店店、內湖店,你也可以在桃園、台中以及高雄找到我們!
現在就透過IKEA Taiwan宜家家居頻道中各種精彩影片更加了解我們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_0sICcY744/hqdefault.jpg)
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台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者前方不遠處,無數個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poe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上是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 我在你左右
作品透過男性畫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刻畫,呈現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 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藝術家透過猩猩作為在都市正常運作之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在都市興起的治理實踐下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 人-人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 塵埃落定時
作品試圖呈現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又或只是內在狂放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 1.2.3魚你躲好了沒?
作品將魚缸中的觀賞魚比擬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人在自身主體性的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的孤獨感。
黃淑蓮 Sometime 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作品回應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所產生的極大矛盾中內在強烈的衝突不斷,將人們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刻。該如何明確知道自身定位及最佳舒適的姿態為何?及「我是誰」成為最大的提問。
陳嘉壬 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日期 Date|2021/08/0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TgqN2lzuCo/hqdefault.jpg)
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趣工作共同工作空間Keepworking Coworking Space - 首頁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趣工作共同工作空間Keepworking Coworking Space 。 11874 個讚· 12 人正在談論這個· 31 個打卡次。「趣工作Keepworking」是台北最舒適便利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 ... <看更多>
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共享空間台北、共同工作室、辦公室費用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共享空間台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共同工作室、辦公室費用、共享空間台北就來求職招募就業資訊站,有最完整共享空間台北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台北共同工作空間 在 [情報] 台北大安共同工作空間- 看板soh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共同工作室開放中
交通: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337巷6弄2號
科技大樓站步行2分鐘
UBike:台大後門站、科技大樓站 步行2分鐘內皆可抵達
環境:機能便利,附近兩間大學(台灣大學、國北教)
藥局、五金百貨行
便利商店很多,吃的超多
租金:一個座位,3000元/月
一張桌子,5000元/月
有包廂可供團隊租借,另洽
共有10個座位(5張桌子),
附100M/20M無線網路,
事務機投影機可使用,
有適合4~8人的小型會議室可租借, (進駐者每月可免費使用兩次)
但無法提供商業登記使用,
另外這裡也嘗試作了一些概念,
是開放空間結合咖啡吧的概念,
形式為:
單日票 200/人 附飲料一杯
可於開放空間內待整天,
因為空間內禁止外食也不提供餐點,
故可外出用餐後返回,
開放時間為每日 12:30~21:00
------------------------------
作空間是因為
本身是業餘的業餘獨立工作者, (平面設計兼文字工作者,
正朝向業餘的獨立工作者邁進,
因為咖啡廳泡久了內心一直有種想法,
認為應該要有比咖啡廳更適合待整天的空間,
因為自己也無法忍受偷溜出去吃飯的罪惡感,
所以就嘗試作了一個有咖啡的共同工作空間, (還是有咖啡但可以放心出去吃飯,
空間不大,
不過是依照心目中最適合跟別人一起工作的環境打造,
同樣也希望能變成另一個獨立接案者的基地,
朋友圈的關係這裡也會蠻常出現許多案主,
所以也希望能在這裡嘗試作到媒合的效果, (如果可能的話,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其實出社會沒有多久,
可能還有很多考慮不足的地方,
但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方式能協助讓SOHO環境變得更友善一點,
可能有點過於理想,
但我想身為SOHOer,
天馬行空應該是件很合理的事,
所以很不自量力的來這裡邀請大家,
如果有興趣來一起嘗試看看新的工作形態,
歡迎來這裡一起工作, (聊聊天也好,
更詳細的資訊都在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workisstudio1/photos_stream
https://www.facebook.com/workisstudio1
其實不知道這樣會不會被當成廣告文,
不慎觸犯版規的話煩請版主告知一下,
會立即刪文,
以上,
不好意思打擾了,
預祝大家接案順利,
不再遇到無薪比稿,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90.1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ho/M.1408030742.A.7AE.html
※ 編輯: Howie0417 (1.162.61.120), 08/15/2014 19:55:55
謝謝各位給的建議,
可能是我表達不夠完整,不好意思,
固定座位的部分是可以全天使用的,
因為自己也很常熬夜,
深知夜深人靜才是效率最佳之際,
所以只要先登記便可以於深夜時段(00:00~09:00)工作,
平常09:00就會開門讓固定座位的夥伴能自由進出,
前面所述時間限制部分僅為單日票的工作夥伴們而已,
因此以這樣使用方式包含水電各種花費作的訂價,
其實已經是很吃緊的了,
另外,
原文也有提到有提供團隊租整間的方案,
沒有特別解釋是因為,
希望這裡會是一些一直以來都是單打獨鬥,
鮮少有機會能與人交流的獨立工作者,
因為基本上如果有能力租整間的團隊,
的確現在也已經有很多比這裡更好的地方可以選擇, (完全不否認,
而自己想做的則是比較希望能凝聚一些可能還找不到夥伴的朋友們,
我想這可能才是我心目中共同工作空間應該要能達到的功能,
而不只是剛好大家分租一個地方在一起工作而已,
大概是這個樣子囉,
還是相當感謝以上幾位的指教與建議,
如同前面所說的確自己可能還有很多設想不足的地方,
只好麻煩各位繼續大力給予指教了,
謝謝:)
※ 編輯: Howie0417 (1.162.61.120), 08/15/2014 22:09:41
※ 編輯: Howie0417 (1.162.61.120), 08/15/2014 22:10:28
補充說明: 其實裡面是禁止外食也不提供餐點的,
就是希望保持環境清潔在固定的水平,
※ 編輯: Howie0417 (1.162.61.120), 08/15/2014 22:16:38
謝謝囉~
※ 編輯: Howie0417 (1.162.61.120), 08/18/2014 02:52: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