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位台灣出身的奧林匹克選手】
今天七月三十日,東奧開始進行田徑賽事,台灣的田徑選手也正陸續應戰。
台灣的田徑選手,你可能記得過去的楊傳廣、紀政。
或這次參賽的楊俊瀚、鄭兆村、黃士峰、陳奎儒、謝喜恩、陳傑。
#台中海線出身的奧運選手
事實上,參與奧運田徑的首位台灣出身的前輩選手,是張星賢先生,就出身於現在的台中海線,這位前輩還指導過楊傳廣和紀政。
張星賢先生,出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臺中廳塗葛堀支廳。
塗葛堀原址為大肚溪出海口附近,大約在水裡港(龍井麗水里)的南方,因豪雨成災導致村落流失,加上大肚溪河道改變,塗葛堀這地名已隨歲月消失。若以現代行政區的地理眼光來看,可以說張選手是台中海線出身。
#藏不住的運動天份
張星賢先生在小時候,遇過特別著重體育和美術的日籍恩師,種下他對運動熱情的種子,而他也展現了運動方面的天份,曾被日籍教練邀請進入足球隊,而後又加入田徑隊練習。
張星賢考上台中州立台中商業學校後(即現在的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參加建功神社祭典的田徑大會,當時的比賽就在現今的台北新公園競技場舉行。張星賢先生在三級跳遠跳出13公尺15,贏下了金牌。但在這面金牌之前,其實他因經驗不足夠,不曉得怎麼調節體力,早上跑完一千五百公尺就吐了出來,可是意志堅強的他,仍在下午堅持參與三級跳遠還拿到了獎牌。
隔年日本田徑名將南部忠平到台灣巡迴指導,分享奧運比賽的經驗。那時南部忠平身穿日本奧運代表選手服和早稻田大學的服裝,嶄新又精神,讓張星賢留下深刻的印象,發願成為一流選手,開始織起了奧運之夢。
#積極爭取奧運出賽
他持續參與了許多田徑比賽,成績相當突出,不論在日本還是台灣,都是名列前茅的優秀,甚至成為參與明治神宮體育大會的唯一台灣人,但仍因殖民地身份而被歧視影響了代表入選的機會,他也曾因此憤憤不平,許下了「我要打敗在台灣的日本人,代表日本參加國際賽!」的願望。
畢業之後幾經思考,他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就學,並加入早稻田的田徑隊。因在跳遠項目較難出頭,張星賢開始專攻中長距離,並以400公尺中欄及1600公尺接力兩項目入選日本奧運代表團,在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於7月31日下午2時30分,張星賢在400公尺中欄預賽第一組出賽,跑出57秒,分組名列第四,雖然未能晉級複賽,張星賢仍舊成了第一位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台灣人。這屆奧運之後的1935年,他進入滿鐵工作,並持續爭取1936年的柏林奧運代表機會,很微妙的是,因為他在滿鐵工作之故,雖然出身台灣可是卻代表滿州出賽。而後他成功爭取柏林奧運出賽機會,擔任1600公尺接力第二棒,預賽成績第四名未能晉級。
張星賢先生回憶兩屆奧運比賽,仍舊忘不了在現場所受到的撼動,運動場邊的加油聲、音樂與賽場氣氛,讓他一輩子醉心田徑比賽,這成了他一生當中最閃耀的珍寶回憶。他當時幫粉絲簽名,必在自己名字後面加註台灣。
#同時期的台灣女子選手
在張星賢活躍的同時間,另一名台灣女子運動員,也備受矚目,是彰化的林月雲女士。以爆發力著稱的她,囊括日本八十公尺跨欄、跳遠、三級跳遠女子組的金牌。也被視為參與1936的柏林奧運和1940的東京奧運的熱門選手,可惜1936年時,林選手感染肺炎成績不理想,而1940的東奧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停辦,林選手最終與奧林匹克擦身而過。
#流轉人生與不熄的奧運夢
再回到張星賢選手的故事,畢業後考進滿鐵的張選手,一路升任北京車站副站長並持續參與當時華北地區的田徑比賽,甚至辦理「北京選手權大會」(即北京田徑錦標賽),並做了許多的運動推廣,也四處代表滿鐵出賽。而後日本戰敗,張星賢先生先至日本,再回台灣。在38歲這一年,又入選第七屆全國運動會台灣省代表隊,且擔任總隊長,隨副總領隊謝東閔,代表台灣省到上海市參加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雖然已38歲又主職管理,仍獲得跳遠銅牌,在三級跳遠則拿到第四名的優異成績。
從代表日本、再到代表滿洲、最後代表台灣,在大時代的命運之下,張星賢四處流轉。
但他念念不忘的,還是奧運之夢。
照理說,以張星賢出身名校早稻田、還曾參與兩屆奧運的學經歷,理當受到重用,但因為國民政府和日本當時的氣氛,曾為日本效力的台灣人,多數無法被國民政府信任,因此張星賢一直無法進入真正的核心。
一輩子渴望奧運夢的張星賢先生,再沒能代表國家參與奧運,連擔任奧運教練職都無法如願。雖然如此,他還是以他豐厚的歷練,指導過陳英郎、楊傳廣、紀政等田徑名將。
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的「我的體育生活:張星賢回憶錄+張星賢日記及書信」,這套張星賢的人生記錄裡,不論日記還是書信,都寫滿他對運動的熱情,這份夢想的力量,支撐他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今天奧運田徑項目開賽,不曉得已脫離紅塵的張星賢先生,是否也在場邊觀賽?
再說到張星賢先生的私人家庭生活,張選手育有四子,也繼承對運動的天份。長子張光男擅長網球,二兒子張輝雄醉心棒球,三兒子張昭洋為橄欖球好手(附註:張星賢就讀早稻田時,曾任日本橄欖球代表隊隊長的柯子彰爲同寢室友,柯子彰曾教張星賢橄欖球技巧),四兒子張昭平則與父親一樣馳騁田徑場。
一代傳一代,對運動的火光仍持續燃燒,早已超越命運的無奈和肉身天命!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