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外語。學ㄅㄆㄇㄈ 這條路。》#你不寂寞
在英國這十幾年,常常收到不同年齡層的人私訊問:「請問Ting要怎樣把英文學好?」「要怎樣學習外語能力?」。首先,我必須很誠實告訴大家,我國中跟高中時期從來不是什麼學霸,考試一直都是我最痛苦的事情。但很幸運地,我爸媽從來不逼我唸書,都順著我的興趣發展,導致我雖然國中高中學業成績都是班上倒數,但靠著美術、音樂等術科,一路順利用「推甄」方式升學,考上我最喜歡的大學室內設計系。即使壓根不是學科成績好的學生,卻從來沒有參加過聯考。
我也要很誠實的說,小時候我學外語的經驗一直都很痛苦!不管是美語班、日文班、德文選修課、法文社團...沒有成功過。直到我長大後常常自助旅遊、到海外當志工...等,才因為「生活需求,衍伸學習慾望」,開始真正自己主動地學習大幅進步。因此,對於要怎樣學「外語」這件事,或是怎樣考出好成績,對我來說,真的無法提供嚴格的訓練表格跟方式。
正因為自己有這樣成長的學習經驗,我更能體諒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即使小時候的我英文極差,雖然當年我的國文課老師對我超頭痛(我每次國文考試卷,最後要課文背寫那30%,都直接空白交卷,當年也太反骨)。
不過現在的我,竟然是靠著文字工作,還能在英國本地人圈子裡,當孩子班上的家長代表,即使沒有外籍先生幫助也能立足在英國生活。這一點,我替自己的成長感到欣慰。
每當我收到很多「學英文」的教學平台、app、線上課程邀約時,我都欣然拒絕。因為真的要把外語學好,不能死逼,「環境」才是最重要的一環,不然下課後、畢業後通通還給老師了。
---------
同樣的!現在居住在海外的我,#困擾的事跟大家相反。我要怎樣提供「學習中文」的環境給我的兩個孩子?在沒有外籍先生幫助增加外文能力的我,反之(正向的思考),至少我們可以提供「全中文對話環境」給小吐司跟小可頌。
從老大哥哥在我肚子裡開始,我都只跟他說中文,甚至我們家到現在都有強制規定!「進家門後,或是看到爸爸媽媽,只能說中文(台語)!」現在小吐司7歲半了,我敢說他的中文還有母語程度流利。
因為老大在家完全只說中文,因此妹妹也會跟著說,即使現在他們都上學了,一下課看到我,都能自動切換成中文頻道。
BUT! 事情說到這裡,總是還要有個轉折BUT。他們兄妹兩個中文對話聽說能力很強,但是根本是「文盲」,家裡有大量的中文書,可是他們都還是要我唸給他們聽,或是開點讀筆及app朗讀同步。不像是英文書,他們都已經可以自己閱讀了。 #學中文的讀寫 是我頭痛的事情。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問「在家完全不說英文,那他們兄妹的英文怎麼學?不就很差?在學校聽得懂嗎?會不會跟不上」別擔心!如我一開始說的「學語言環境最重要」他們兩人在學校的英文不用我擔心,整天6小時全英語上課,現在他們英文程度應該都超過我了。
再把話題拉回來,#在海外要學中文怎麼辦?
很幸運現在網路資源很多,很多出版社也都有各種厲害的教材,仿間也不少ㄅㄆㄇㄈ的教材。或是拖疫情所賜,不少老師也都開了Zoom或google classroom 的遠距教學。我住在文化大熔爐的倫敦,也有超多厲害的中文老師、中文學校、中文團課給大家選擇。
#歡迎各家老師團體在留言處打廣告我自己也很有興趣知道
我自己目前的做法跟經驗,以我家孩子的性格跟年紀,單靠遠距上中文,沒跟老師面對面很難有維持長久的興趣。找中文家教對於經濟上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因為兩個人年紀不同需要分開上。英國價格大概是30分鐘£25-45不等。團體班對我家孩子來說,目前我還在物色中,因為覺得很不錯的團班,打聽之後大多是在家不說中文的小朋友為主,所以我跟其他家長們主要的需求有一點不太一樣。
#學ㄅㄆㄇㄈ還是拼音 #繁體中文
我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我是台灣人我只會ㄅㄆㄇㄈ,加上他們正處於在學校學phonic打好英文基礎的年紀,我不想要讓拼音跟phonic混淆他們。再來,我深信把ㄅㄆㄇㄈ寫好,非常有助於之後他們寫繁體中文的筆畫。(我不專業的中文老師,如果有誤請見諒。)
#至於學中文的目標期待是什麼?
我的理由也非常單純,就是他們以後回台灣能自在地跟人溝通!至於讀寫的程度期待要達多好?我只祈禱到他們18歲以前,有台灣的「小學畢業程度讀寫」,我就非常心滿意足了,不,是超級超級滿意了。未來他們是不是有需要更好的程度,就等待他們自己有一天有動力自己主動去追求,才會學的扎實。
-------------
先說好,以下不是業配。純粹是個人的分享!#FUNBOX
今天要來跟大家開箱!來自瑞典🇸🇪小馬跟安娜夫婦,專為 #海外台灣爸媽共創的 「Fun Box」。 沒錯!就是我們當年年少輕狂時追的circus 團體小馬,還有精通中英,把金庸巨作翻譯成英文版的Anna夫婦。是不是很神奇的組合。話說我會主動分享無利益關係的Fun Box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看見他們的用心!也彷彿看到自己跟先生在異鄉的努力。光是這個努力,我就覺得要介紹他們給大家認識。
更別說circus 團體的小馬耶!我跟老公當年2008年來英國求學時,每週約會行程之一,就是吃著台灣泡麵看circus一解思鄉之情。想不到當年電視裡娛樂留學生的小馬,現在也成了兩個孩子的海外父母,更不用說在疫情之下,#瑞典阿爸 的好多分享都讓我們很有感觸。
同樣住在中文(尤其注音符號)資源少的歐洲,他們夫婦深覺給孩子們好玩有趣的學中文資源太有限。比如說因為疫情,台灣郵政停飛快一年,我當初訂閱的親子天下小行星期刊,已經整整9期都沒收到 >< 沒有出版社願意花大錢郵寄過來。 於是,小馬跟安娜!乾脆!自己共創「 #夥伴文化」
我也算是從2021年初就看著fun box從箱子選色、打版、甚至問卷調查填寫,一路看著fun box誕生!身在🇬🇧英國的媽媽肯定要支持!開箱的瞬間滿滿雞皮疙瘩的感動~~「RESPECT」3個月才一期,真的是慢工出細活。
----------------------
Fun and Company 伙伴文化 <-----點這裡
我今天開箱的這一盒第一版,早已全數售光。
因為早在5月就開放訂購了,但因為歐洲疫情持續長達一年半,又加上英國🇬🇧脫歐!6月2日fun box就從瑞典🇸🇪寄出,但卡在DHL被踢皮球般的對待,直到7月20日我才收到這盒珍貴的fun box。但因為剛好遇上外婆離世,我直到8月才終於利用暑假開箱了。不得不再次稱讚小馬跟安娜,謝謝他們夫妻親力親為!這等待的一個半月裡,都會不斷主動通知我們英國訂戶,也讓我們安心了解進度!再次感謝他們的用心。
如果收看到這裡,你剛好也是海外媽媽,也想支持一下這份用心的事業,大家可以搜尋關鍵字。我就不貼連結了,因為每次一貼外部連結,臉書就鬧脾氣。(攤手)
#真心分享推薦FunBox的幾個優點:
✔ 每三個月寄一次,沒有進度壓力。
✔ 共3本中文童書繪本,幫父母們精心挑選,主題性十足!
✔ 保證不會收到你已經有的書!提供換書服務。
✔ 1本獨家設計ㄅㄆㄇ遊戲書,
✔ #為生活學習都在國外的孩子量身定做。
✔ 1本歐洲首創中文兒童手工藝期刊。
✔ 4個親子手作工藝,大小朋友一起體驗中華文化。
✔ 環保包裝!一起愛地球。
✔ 而且英國還免運費!yeah!
✔ 獲得了小馬跟安娜的親筆簽名 #我與偶像最近的距離
#更新
小馬本人竟然私訊給我,說要提供折扣碼給我的粉絲們!結帳時輸入「fun50」可以折大約5歐的價格,然後用這個折扣碼的朋友,新的一期收到時還會加送第一期,也就是我照片中分享的ㄅㄆㄇㄈ注音符號遊戲書喔!只到8月31日。(我沒有任何分潤利益,請安心)
可頌法文翻譯 在 法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布列塔尼離人之第五季 🎵
「離人放逐到邊界,彷彿走入第五個季節 ,晝夜亂了和諧 ,潮泛任性漲退 ,字典裡沒春天...。」
週末 ,又到了介紹喜愛法文歌曲的時候 (咦 ?!過去有這種習慣嗎? ^^ ),這裡是Saint-Suliac ,法國布列塔尼半島北邊濱海小鎮,離知名海盜城聖馬洛(Saint-Malo )或迪南(Dinan)不遠, 是官方認證159個「法國最美小鎮Les Plus Beaux Villages de France」成員之一, 也曾代表布列塔尼入圍全法國各區最愛小鎮票選,在地方小有名氣,但相對純樸平靜許多。
而這小鎮也是今天要分享的新歌 ,歌手Ours 《第五季 La 5ème saison》的背景地 。「Ours 」中文直翻譯為「熊 」,是法國名歌手阿朗・蘇頌 (Alain Souchon) 二兒子 ,學的原本是平面設計, 2007年出道 ,他的嗓音不似林志炫那般清亮 ,低沈沙啞柔軟磁性甚至有點髒 ,但輕輕柔柔的聲線聽起來很溫暖舒服 ,他的作品不多,個性低調也不上電視宣傳 ,跟Lily Allen 和Vanessa Paradis合作的歌曲曾紅極一時。
Ours 的《第五季 La 5ème saison》 跟何家文作曲,厲曼婷作詞,曾收錄在張學友專輯中,後再由林志炫翻唱成經典的《離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故事背景都在寒冬過後,心裡的春天尚未真正到來的第五季裡 , 描述一個人旅行遠方 ,在海濱回憶往事點點滴滴,兩人世界曾吵吵鬧鬧甜蜜又悽涼的感覺,歌詞都有想挽留過去 ,回到那曾經歡樂故地兩人世界的強烈意念 ,只不過《離人》歌詞東方溫柔婉約,帶有被現實隔絕消極被動牽腸掛肚的無奈, 而《第五季 La 5ème saison》 則在輕快旋律中,有著對未來積極浪漫的期待。
從2015年起連續幾年,來過布列塔尼半島五次,都曾覺得自己是變成愛上ㄧ地後就不願更改渡假點的退休老人了...,要不是因疫情所限,本該2020年會再來一回 總有些玩不夠的fu。
2015年以前,總認為這裡又遠又冷又常下雨、布列塔尼半島曾是自己在法國歐陸本土裡最不熟悉的一塊,後來發現這半島上的高速公路不收費、開車只需計算油費省好多錢、有海、有城堡還有好吃道地的可麗餅、美味蘋果酒等等地方美食,風景又綺麗神秘俱特殊地方風情,因為亞洲移民觀光客不多,在這裡被當成寶常遇到親切友善的人...。
看MV聽歌的同時 (在留言區連結《第五季 La 5ème saison》MV youtube網址) ,順便回憶一下布列塔尼的海邊...。
可頌法文翻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週 4/15-4/20 這五天,正是奧斯卡會員如火如荼投票的日子,得獎名單將於美國時間下週日揭曉。如果你有一張選票的話,你會投給誰?
我必須說,在看完《#父親》(The Father)之後,若純粹以表演水準來衡量的話,我會把最佳男主角投給《父親》的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最佳女配角投給同一部片的奧莉薇亞柯爾曼(Olivia Colman)。另外,我還會將最佳美術設計獎投給這部作品。
以心理學角度來說,近幾年沒有一部談失智症的電影比這部還好。觀眾直接穿上失智老人的鞋子,透過第一人稱視角,將一個失序世界的錯置時空重新建構起來,然後又眼睜睜看著所有你賴以為生的符號與記憶、人際連結、自我身分,一一崩解,而你卻無力回天。
過往我們常常在影視作品當中以病患家屬或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來「旁觀」一位失智症患者的心智瓦解,然而這部片卻打破這樣的常規,以第一人稱視角親身經歷那種真假莫辯的困惑。電影並不是直接告訴你角色遇到什麼事情,而是讓你成為角色,被動式地接受一件又一件事件的揭曉。這不僅維持整部片的懸疑張力,也讓角色想要逃離或改變現狀顯得徒勞,更添一種情緒上的無助。
就算整部作品只有少數角色(大概一隻手數得出來,這部分就非常典型的舞台劇),且大多由日常對話構築而成,但一點也不顯得枯燥。而這一切首先要歸功於新導演佛羅里昂澤勒(Florian Zeller)的劇本和調度,真難想像這才是他的第一部電影,簡直是才華洋溢。澤勒是一位年僅41歲的法國劇作家兼小說家,他這次將自己的法文劇場作品改編為英語電影劇本,並首次執起導演筒,卻毫無生澀感,劇本的流暢度與英式優雅也絲毫看不出法劇的原身。
導演下一部電影作品《兒子》同樣改編自自己的劇場作品,已敲定由休傑克曼和蘿拉鄧恩演出,非常令人期待。(導演的家庭三部曲除了《父親》、《兒子》之外,還有一齣《母親》,也許未來也有機會搬上大銀幕。)
而提到《父親》勢必得讚嘆兩位戲精爐火純青的演技。安東尼霍普金斯交出生涯代表作(是的,比《沈默的羔羊》和《教宗的承繼》更好),讓人看見病患除了「受病魔之苦」、「引人乞憐」之外,更加立體作為一位人的性格——包含他喜愛的歌劇音樂,以及心情好的時候還會跳起踢踏舞來的老紳士魅力。
奧莉薇亞科爾曼也是今年入圍奧斯卡女配角當中最強的,若不是前年才以《真寵》爆冷拿下影后,本屆應該輪不到《夢想之地》的尹汝貞。她那眼神一閃不禁潸然淚下,卻試著裝作沒事的哭戲真的是出神入化,從《真寵》的傲慢女王到《倫敦生活》的怪異後母,再到這部裡面心累卻充滿關愛之情的女兒,真的是當代最傑出的表演者之一。
另外也不得不頌揚一下這部的美術設計。整個故事都發生在同一個公寓場景,但每場戲之間,背景都會有一些細微變化。可能是牆上的畫作不同、床上的毯子顏色不同、椅子跟桌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變的,催眠觀眾在一個自以為清醒的狀態下,世界卻已不再相同。當意識到的時候,其實這才驚覺你以為從頭到尾是同一個場域,在故事中卻早已換了三個地方。整部電影彷彿讓觀眾玩每幕之間的「大家來找碴」,道具和家具擺設彷彿成為角色之一,起到關鍵的劇情作用,觀賞上跟《我想結束這一切》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部片本週末開始口碑場,下週正式上映(場次資訊請參考 采昌國際多媒體 ),期待大家看完後告訴我你們覺得如何。同檔期的還有一部衝奧片——《夢想之地》(Minari)。但這部我覺得比較像是給美國人窺奇早期亞裔移民生活的溫馨小品家庭詩篇,整體不過不失,但除了整體演員表現在水準之上之外,鏡頭語言和所傳遞的意念並沒有太讓我驚艷之處。
倒是五月初有另外一部入圍奧斯卡的《阿依達的救援行動》(Quo Vadis, Aida,拉丁文原意為「阿依達你要去哪裡?」),講的是一名聯合國翻譯官眼中的波士尼亞大屠殺事件。這部非常震撼人心,拍得非常穩健,也不會過於說教。在私人情感與國族政治之間的平衡掌握得非常精準,也不過度剝削慘絕人寰的煽情畫面,絕對足以和《辛得勒的名單》、《盧安達飯店》、《索爾之子》並列為戰爭屠殺悲劇的必看片單。若有更多奧斯卡會員們有機會看到這部的話,也許它會以黑馬之姿拿下本屆的最佳國際電影也說不定。
-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亮票:
游牧人生>父親>花漾女子>芝加哥七人案>猶大與黑色彌賽亞>靜寂的鼓手>夢想之地>曼克
其實本屆入圍的我都蠻喜歡的,不管誰得獎都為他們開心。
下週預計會上一個Youtube直播談奧斯卡預測,希望也會有機會再發文做逐項次的分析和預測,請大家拭目以待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