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這一週一忙又隔了一陣子沒寫寫東西。這組圖前兩天在個人臉書上有分享過了,跟往常一樣,粉絲團會寫得更深入與一些延伸的東西。在寫到正文之前,還是再一次的說明,因為我自己有個人與團隊的相關事情,加上有 臉書、粉絲團、IG、官網(個人與團隊)都要負責到一些事情,所以現在我的模式是:
個人臉書:想到啥就寫啥,基本上輕鬆不正經為主。
IG : 現在作品擺放的地方,作品中會有一些自己的心情與想法。限時動態則紀錄個人生活發生的事情。
臉書粉絲團:會寫一些很正經,較多字的內容,更新頻率不定,主要是寫下來,希望以後自己也能回頭看看每一個時期都寫了些什麼。
所以如果你想看我的作品,那麼還是會以 IG 為主囉。
好,回到了照片,以及這次要分享一些跟燈有關的事情。
這次的拍攝其實在疫情前就有約好了,但沒想到隔了三個月才拍完。服裝上的設定偏性感,但至於要怎麼拍就是自由發揮了。心中在設定的光線中其實有想過幾種,有一種是主體較暗透過背光或頂光的方式來勾勒線條跟身型的光影,這種較為隱晦,也就是看的細節更少,但想像的空間就會更多。
但後來看了一些近期蠻流行的聚光燈的表現手法後,就設定了其中的一種以聚光燈為主的拍攝光法。另一種,則是無規律的光線拍法,而這一種,下次有時間再分享給你們。
在拍攝前,用了燈光模擬軟體先構想了一下佈燈的位置,不得不稱讚現在軟體的強大,雖然實際場地跟拍攝一定會有很多的變素,但模擬的可靠度仍是相當的實用的。當然附上的燈光圖你會發現跟模擬圖有一些差距,這差別就在於場地以及現場工具上的差別而做出的調整方式。
由於我本身是拍攝婚禮婚紗為主的,其實這主題的棚拍,多以柔和均勻的光線為主,因此不太需要太多的限制光的工具,所以我的棚內就很少「擋」光的器材。要知道一件事情,所謂的「控光」光具,顧名思義,就是將光線「控制」著,而這個控制除了有光的強度、軟硬度、有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光能「照在哪裡」與「不照到哪裡」。因此你可能看過一些商業棚的棚拍範例照片中,有很多板子擋來擋去的,很大的重點就是避免光跑到不想要的地方去。
你有這樣的概念後,就會發現,小空間的優點,在於你很容易在空間中反彈光線,因此做出大面積與柔和的光線是簡單的,跳燈可能就解決了很多問題。如果你想要有一樣的光線,換到了一個很大的空間,你就會需要更多的燈與更高的出力。然而,大空間的優點,則在於光隨著距離衰減的原理之下,空間一放大你就有更多位置來把每個區域的燈分別做出來,而基本上很容易做到不互相影響(或是影響感覺不到),你要知道光一出來,他就是會彈來彈去的,有時候這些反彈其實影響不大,但有時候反彈到不想要的位置或顏色,其實也是困擾的事。
所以這次的圖片中,分多個燈主要是照亮人物不同的位置,各有其燈的任務,而有顏色的部分,則就是要控制到照亮的範圍,以及影響到的區域。
而,你會發現這次用了閃燈跟持續燈兩種光線,很單純就是把手邊有的燈拿出來組合用,其實我更人會更傾向用同牌子的光來做,因為顏色每一家都有點不一樣,但所幸的是這些燈的基本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做起來後期不會太難處理。這次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聚光筒的持續光出力是非常不夠的,導致了我在光比的運用上很受限制。可以看模擬圖中原本的設定是較 low key 一點的,但閃燈的最低出力還是比聚光燈來的高,因此權衡之下換了一個方式來呈現。但後來在修圖的過程中發現即使不走 low key,用聚光燈來上個眼神的點綴光,其實也是有另外的美感在。這就是玩燈好玩的地方,總會有些新的想法。
其實要做到差不多的概念,其實也可以不用到這麼多燈,畢竟現在後期修圖有很多空間能做,核心的眼神處有做到其實就可以了。分區的怖光更能把人物的各處細節表現出來,只是說這些細節是否對畫面的美感有加分的效果,這個不同的人、造型、服裝、氛圍,都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你會發現,我在講燈光,不會一直來跟你說這個光叫什麼名字,這用了什麼器材與配件,出力是多少,我會把前因後果跟想法都講過一次,因為我會覺得我呈現的這個畫面,是把我的想法用光線表達出來,這是很個人的感覺。在認識光線時有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先懂的怎樣的光給你怎樣的感覺,而當你拍攝時,則要能去想像這個時間點你應該給眼前的這個人怎樣的光去表現。譬如說這張照片,你覺得可能更適合對比強烈一點,陰影更多一些,更有野性一點的光,那麼是不是可以抽掉幾盞燈,或是改用硬光去表現,這些都沒問題,只要「你能想到」,那麼總有光能達到的方法。
好了,簡單的方享自己的一些用光心得。
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
下次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
可靠度是什麼 在 財經狙擊手 - 股市阿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CB電子產業股價為什麼漲翻天?
#按讚支持分享不用開起小鈴鐺
🌟看看 PCB 族群的布林軌道👉 https://cmy.tw/009isl
自五月中以來,3189 景碩股價翻倍成長100%、2368 金像電成長86%、3037 新興股價成長40%...
他們的共通點就是都是 PCB-電子產業。
❓甚麼是 PCB 電子產業
簡單來說,PCB 是所有電子產品主要零件之一,負責固定電子零件、提供零件電流連接,直接影響電子產品的可靠度及性能,難怪 PCB 會稱為「3C產業之母」。
❓為什麼 股價不斷創新高
隨著各式新興科技應用出現(例如:5G、AI人工智慧、物聯網、電動車)
各式各樣的應用在升級與汰換上都出現龐大的需求,使 PCB 產業在技術面、需求面都有提升成長。
而當你知道整個 PCB 產業供應鏈時,你就會比別的投資者多懂一些邏輯,因為需求總會反映在價格上。
再來,你要知道「銅箔基板」是 PCB 的基本原料,也因為上游有不同材料,會造成各家廠商製造的基板不同材質,伺服器、手機、晶片需要的各不相同。
🔸PCB產業上游 → 各類組成材料供應商
🔸PCB產業中游 → 各類電路板製造商
🔸PCB產業下游 → 各類電子產品營運商
(詳細廠商請見圖)
當你了解 PCB 產業時,再搭配水哥技法-阿水一式
這是一款由布林通道技術+籌碼分析組成的APP,所有起漲潛力股票,你都不會錯過!
下載布林通道APP👉 https://cmy.tw/009isl
可靠度是什麼 在 EE Times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邁向智慧工廠,迎接傳感器技術時代!】
📣今天上午10:00 開講!
想知道 #5G 發展對工業帶來什麼影響嗎? 邁向傳感器時代的轉捩點,要如何利用感測器技術打造真正的智慧工廠🏭呢?
手刀報名 >> https://eetimes.pse.is/3cfdhp
隨著工業無線技術的普及,以及5G📡傳輸平台的發展,工業物聯網已經慢慢從通訊技術慢慢走向傳感器技術。工研院調查顯示,目前不論是需求端的製造業或供給端的感測器產業,皆已意識到 #工業物聯網(IIoT)發展是大勢所趨,在此趨勢下勢必將帶動更多工業感測器的應用需求,其估計將帶動全球工業感測器產值由2018年34.8億美元,成長至 2022年53.9億美元。
此次的 #線上研討會 將與大家分享工業傳感器的技術,像是氣體、水質檢測方案以及測振動檢測方案(CbM),同時也會跟大家介紹 ADI 高可靠度的無線及有線傳輸方案,藉由這些方案來減少人力與時間,實現真正的智慧工廠。
-----------------------------------------------------------------------------
演講日期:2021年7月13日 (二)
演講時間:10:00 a.m. - 11:30 a.m.
演講嘉賓:
✨ 艾睿電子 資深應用工程師 王國丞/Oliver Wang
抽獎好禮:咖啡機、空拍機、超商禮券等多項好禮!
可靠度是什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記得自己在授課的過程當中,曾經有一次很認真的,跟所有的同學分享一個重要的觀念。
我說啊「在人生裡,適時的自我懷疑,其實是一項美德」。當我話講完之後,就有一位同學皺著眉頭,非常不解的舉起手。
他就問我說:「老師,你這麼說的意思,不就是讓我們活在一種沒有自信,懷疑自己的狀態嗎?」
「那這樣的觀念,跟你平常跟我們分享,說要『相信自己』是不是有所抵觸?」的確喔,他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
而且我想可能在你心中,你也常常會有這樣的矛盾。就是我究竟是要保持一定的審慎、自我懷疑;還是我要對自己非常的有信心,認為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只要想做的,一定能夠完成。
當然了,以你的聰明才智,我相信你可能想到,它真正的重點是什麼。它真正的重點是在於我要能夠分清楚,什麼時候要懂得懷疑自己;而什麼時候要有自信。
可是這樣的觀念跟說法,那就好像是你的伴侶問你:「到底你喜歡看,自己喜歡看的『漫威電影』;還是你比較喜歡看,我喜歡看的『文藝愛情片』呢?」
這時候安全的答案,就叫做「都喜歡」;但是事實上,這也是一個很投機的答案。所以呢關於喔,到底我何事要相信自己,我何時要保持一定的自我懷疑?
關於這個部分,其實早在1932年,有一個心理學家巴特.雷特,他給受試者聽一個美國印地安的傳說。
請他們在未來的一年裡面,每隔幾個月回來,對於研究者重述一次,自己聽到的故事內容。
結果巴特.雷特發現喔,這個故事內容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越來越不像原始的情節,反而會變得越來越像受試者,在自己的成長背景裡,會聽到的故事。
原始故事是這麼說的哦,你稍微花點耐心,我很快的跟你講一遍。
兩個來自於依谷拉克的人,沿著一條河獵捕海豹,他們彷彿聽到陣陣廝殺聲,於是躲了起來。直到一艘載了5個人的獨木舟靠近,他們才現身。
這些人希望他們幫忙一起去戰鬥;一個人同意,另一個則決定回家。之後的故事發展,會讓人有一點摸不著頭緒。
打鬥的時候,有人聽到另一個人說,這些人其實是幽靈;和戰士一起走的那個人遭到了襲擊,但是沒人知道什麼,或者是誰攻擊了他。
他回家後,告訴族人事情發生的經過,說他和幽靈打鬥。結果隔天早上,不明的黑色物質,從他嘴巴中流出來,他一命鳴呼!
聽到這裡喔,這個故事是不是有一點古怪,而且寫的方式,也有一點不太有邏輯;所以呢,不太容易理解。
結果隨著時間過去,這些受試者開始喔,就把這個故事,改得讓自己更容易理解。受試者改的故事的版本,通常比較短、比較有前因後果。
有很多跟原本不合邏輯的細節,全部被刪掉。甚至於,這幽靈變成了敵人,或者是外星人;而且通常會變成是這個故事的主軸。
如果你還記得的話,這個故事原本的主軸,是兩個來自於依谷拉克的人。還有一些人,把他們詮釋成為僵屍;儘管在原本的傳說中,幽靈指的就是幽靈,沒有僵屍這回事。
甚至於,有人認為那一個人快死的時候,有得到好好的照顧,海豹獵人變成了漁夫,原本說的河變成了海,黑色的物質被說成要脫離靈魂,或者是吐出來的血塊。
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這個故事還開始出現新的角色、新的圖騰,和原始故事裡沒有的新意義。
比如說,有人在一年的過程當中,慢慢的把這個故事,改編成一趟「朝聖之旅」;或者是「以死獻祭」的故事。
其實「記憶」在本質上,不僅是有瑕疵,而且還會不斷的自我改變。
你除了會帶上你「現在」這個濾鏡,就是現在的認知跟習慣,去看待你的過去之外;你的記憶也很容易受到「社會感染」。
也就是說,其實你不斷的把別人的記憶,跟自己的記憶放在一起;有很多的研究都發現,記憶是可以被滲透、是可以被塑造,而且會隨著時間不斷的演化。
所以呢,它本質上,已經完全跟你第一次聽到的客觀事實,也就是那個故事,完全的脫鈎了嘛!
記憶是不固定的,也不會持續一輩子,反而比較像是一場夢。當你日有所思的時候,你就會把新的元素,放到夢裡去加油添醋。
你覺得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比較不會去管它是否真的發生過;而這些研究,令人感覺到最震驚的就是哦,記憶竟然那麼容易的被篡改。
一件事情只要多說幾次,就可以改寫你的人生故事,這就是「三人成虎」喔。而更奇怪的是喔,當一個記憶被改變之後,你反而對於「被改變後的版本」會更加深信不疑。
你想想看身旁的朋友,跟家人和媒體,對於你的所思所感,不停的疲勞轟炸,那你的回憶,到底有幾分是真正的真實呢?
有多少的內容,是真正來自於你自己,還是那些前人流傳下的故事,在餐桌上分享的消息;而在這裡面真實跟虛構的比例,到底有多少?
所以這些心智的狀況,它在心理學裡面,就叫做「錯誤訊息效應」。
我們的記憶其實是不可靠的,而且在社會感染的影響底下,我們對很多事情的想法跟看法,其實是會受到我們所處環境,的不斷的加油填醋,或者是扭曲。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碰到有人他告訴你,他對一件事情是100%的肯定;尤其是這件事情,是他自己記憶當中,那個過去他深信不疑、曾經發生的。
那麼這個時候,你覺得有幾分真實呢?
所以呢,回到自己身上,如果你現在面對的事情,它要依據的、它依賴的,是你所謂的「過去經驗」,而且是記憶性的經驗。
那這個時候,在你心中那些深信不疑的部分,可靠嗎?
然而,如果你面對的事件跟挑戰,是那些你過去已經反復操練過;甚至於在近期,已經反復操練過很多次的。
那麼這個時候,當你還要再面對一次的時候,你是不是可以給自己更多、更大的信心呢?
所以呢,我常常說喔,其實「保持適當的自我懷疑是個美德」,這真正的意思就是,當我們承認我們的記憶其實不可靠的。
當我們也承認,我們其實很容易受到社會感染的影響,而造成了「錯誤訊息的效應」。
那這個時候,自己那種直覺似的、不假思索的,覺得肯定是那樣的,那些部分;在我們把這些部分,化為實際的行動之前,先暫時的停下腳步一下下。
問問自己,或者是反思一下,或者是反芻一下;甚至於是自我懷疑一下。那麼你可能就會看到,同樣一件事情,它不同的可能性,或不同的面向。
然而,如果你今天要面對的是技術性、是能力性的,而不是觀念性的,這些任務的時候;其實如果你的技術跟能力,已經有長時間的操練跟累積,那麼這個時候,何妨相信自己。
就像是如果你是個籃球員,當你已經累積了無數次的罰球經驗,這個時候比賽之中,你又站上了罰球線;其實此刻的你真的不要想,相信自己投籃就對了。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 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可靠度是什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溝通與人際當中,我們常常聽過一種說法,叫做呢你是不是能夠從別人的立場、別人的角度,去觀看他所「在乎」的事情。
或者是從他眼睛,去認識他所認知的世界,那這個聽起來呢,都對!那很多人也都覺得自己能夠做到,那我們現在就做一個小小的實驗。
如果你正在聽這一段內容,你手邊允許的話,我邀請你喔,拿一張紙放在你的額頭上面。
如果你放好的話,這個時候請把你平常寫字的那一手,拿起一支筆。然後呢,在這張紙上面寫一個英文字母,大寫的「E」。ABCD的「E」,好!你現在寫好了嗎?
如果你寫好的話呢,你把這一張紙拿下來,從你的角度你看一下,剛剛你在你的額頭上面的紙,寫下的那個「E」,當自己看那張紙上面的「E」的時候,它是正寫的還是反寫的呢?
如果你把這張寫著「E」的紙拿下來,你看到的是正寫的,也就是你剛剛是從觀看者的角度,寫這個「E」。所以呢,你剛剛在寫的過程當中,有留意到從別人的角度,看這個「E」是不是正寫的「E」。
這也就意味著,你在人格特質裡面,具備有一種叫做「觀點取替」的能力。所謂「觀點取替」的能力,也就是你能夠設身處地的,從別人的觀點去看待事物。說的更白話文一點,就是你是不是能夠為別人著想。
雖然這樣聽起來,「觀點取替」似乎是一種人格特質,但是事實上,它可以透過後天學習。而且經過有效的學習,把它運用在我們生活之中,這樣子你就更能夠去瞭解。
比如說,為什麼當你在很認真的跟一個人,講一件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他的臉上可能會有一點意味深遠的笑,而那「意味深遠的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一點呢,當你具備了「觀點取替」的能力;或者是你學會,什麼叫做「觀點取替」的話。你就能夠有效的去解讀,他的那個意味深遠的笑,究竟是同意你、輕蔑你,還是他心中有別的不同的想法,只是他在壓抑自己,告訴你這件事。
其實當我們進入成年之後,我們多多少少都有具備,站在別人的立場,這樣的心智能力。在決策的時候,去考慮別人的想法跟感受,只是如果隨著壓力、緊急的程度,當你沒有很有意識的去拓展「觀點取替」,或者是,當你沒有經過有效的學習。
讓你能夠知道別人這麼說、這麼做,他的「出發點」究竟是什麼的話。那他很有可能就成為一個,你腦子裡面知道,它是「對的」的一種理論,而不是你能夠展現出來的行為。
所以呢,如果回到我的教學工作,精準的去說,我倒不是在教你「同理心」。因為,如果你有聽我先前的內容,我對「同理心」這三個字,其實是有一點點意見的喔,那當然有我的一個概念跟架構,你可以去聽我以前的內容。
如果回到今天,跟你分享「觀點取替」,那麼我真正用心的,想帶給你的,其實是這種「觀點取替」的能力。「觀點取替」的能力,不等於你在了解對方出發點的過程當中,你必須要認同對方。
它純粹的只是做到了解,因為「了解」到「認同」這個部分,很多人會混淆。會以為哦~那我在「了解」他的過程,或者是我在傾聽他的過程,我在試著了解他,為什麼做這件不合理的事情的過程當中;在那個「了解」,好像就等於我要同意他,它其實是兩回事。
打個比方吧,我可以知道別人為什麼說謊,但是不等於我得「接受」,或「認同」他的說謊是合理的;甚至於我得接受他的謊言,為我造成的傷害,這些都是可以分開來的。
但是,如果我們至少能夠做到第一步,叫「觀點取替」。那麼我們對於別人的狀態,就不會有誤判的可能,當我們能夠正確的去判斷別人的狀態,那麼之後要做任何的協調跟引導,才會是一個相對適當的方向。
所以呢,今天跟你分享「觀點取替」這個概念,如果你想要進一步的學習,怎麼樣真正的去理解,別人所釋放出來的訊息,他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也就是他的言下之意,或言外之意的話。
那麼我會很鼓勵你,可以好好把握,我今年最後一期的『 高難度對話』課程。今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麼樣正確的去理解,別人所釋放出來的訊息。甚至於去判斷他的訊息可靠度、可信度到底有多高,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讓共識成為你們之間,自然而然可以前去的地方。
特別是11月6號的這一門課,是我在今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在我錄音的同時,我們這一期課程的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能夠在教室裡見到你。
無論如何,你會不會踏進教室,或許透過今天的分享,你可以試著幫自己長出,或者是有意識的去學習,怎麼樣從別人的認知角度,去看待他的世界,理解不等於認同。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剛剛跟你分享的,11月6號的『高難度對話』。那麼我們在影片說明當中,都有相關的連結。
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可靠度是什麼 在 梁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815全台大停電,林全:無關備轉容量
一、什麼是「備轉容量」?
二、林全說「無關備轉容量」,是真的嗎?
1.備用容量(Reserve Margin)
◎定義:各發電機組正常發電情況下,可提供之最大發電容量(即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與每年之「最高小時用電量」(即系統尖峰負載)之差額。
◎公式:備用容量=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系統尖峰負載
2.備用容量率(Percent Reserve Margin)
◎定義:為每年備用容量占每年尖峰負載之百分比。
◎公式:備用容量率=備用容量÷系統尖峰負載 ×100%
◎性質:
(1)備用容量率愈大,系統供電愈可靠;但投資愈大,供電成本愈高
(2)備用容量率愈小,則可靠度下降,甚至限電
◎備用容量率目標值:目前為15%
3.備轉容量(Operating Reserve)
◎定義:當天電力系統實際發電容量,扣除當天最高用電量
◎公式:備轉容量=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系統瞬時尖峰負載(瞬間值)
◎性質:
低於90萬瓩為限電警戒紅燈
低於50萬瓩為啟動限電黑燈
4.備轉容量率(Percent Operating Reserve)
◎定義:為每天備轉容量占每天瞬時尖峰負載之百分比
◎公式:備轉容量率=備轉容量÷系統瞬時尖峰負載(瞬間值)×100%
◎性質:
(1)台電每日7:00 前公布今日「預估尖峰備轉容量率」
(2)備轉容量率低於6%為供電警戒橘燈
--
[Reference]
台電官網
--
若喜歡我的影片,記得訂閱、分享或按讚,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感謝你!❤❤❤
每週一、四晚上九點新影片上架!
--
歡迎訂閱 ▶ http://bit.ly/2reFtOY
記得按右邊的鈴鐘🔔
有新的影片上傳會通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