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歐洲:漢堡篇1]
先說,本篇真的有點長、但蠻好看的😆😆適合大家睡前慢慢欣賞~
好的,終於在宣告三級延長的這一天,我開始了我們的神遊歐洲旅程了!!
好興奮啊~~巫呼!!(有點哀傷.....)
.
在抵達漢堡之前,我要恭喜各位
因為此時正是漢堡最美的季節。在經歷漫長的冬天後,
春天的薄霧終於緩緩降臨歐洲,樹林與教堂的尖塔的輪廓顯得模糊,連人行道上的人影都變得不太真實。
.
然而,在經歷過幾個霧濛濛的日子之後,
你就會驚喜的發現,久違的陽光開始照耀在古老紅磚上,緊接著
就是花團錦簇的季節惹~
.
好的,先來介紹一下這座城市吧~
漢堡位於德國西北方,全稱叫「漢堡與漢薩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
這個頭銜,正是來自於中世紀北德最有名的海洋商業同盟:漢薩同盟(Hanse)
德航漢莎航空(Lufthansa),其實就是「天空漢薩」的意思。
.
在中世紀,大約有三百個沿岸城市加入了同盟之中,裡面的商人有錢到能購買自治權、贊助君主、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海軍!
時至今日,你仍然能在漢堡感受到一種港口城市獨有的氣息----開放、包容、放眼世界......
.
而且,該死的有錢.....
當我們沿途看了不曉得多少輛法拉利、保時捷、藍寶堅尼呼嘯而過,一座巨大的綠色尖塔出現在了我們眼前
是的,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景點----漢堡市政廳。
.
漢堡市政廳是整個城市的中心。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座建築物的時候,真的是被震撼了。
這座市政廳真的是非常巨大!你很難相信一個市政廳規模竟然可以超過白金漢宮,任何照片都無法精確描述見到它的震撼
一些解說會告訴你,這棟建築落成於1898年、是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
但很少有人有辦法告訴你其中的細節,那些華麗大理石雕飾與銅綠色屋頂間的人像們到底是誰
.
嗯,我也不行(被踢飛)
那些國王什麼的實在是太多了啦~但,我卻可以告訴你位於正門、最重要的兩個人是誰
就是這兩個人奠定了漢堡這座城市。其中一個人留著一把大鬍子、拿著一把巨大的寶劍
而他下面的名字,則寫著Karl der Grosse(卡爾大帝)。
也許他的德文名字不是太有名,但他的法文名字就有名多了:charlemagne。
.
是的,
漢堡的建城史,自查理曼始。
.
西元799年,當時的教宗利奧三世遭受羅馬民眾攻擊,
當時民眾認為教宗已經死了,就隨便把教宗給拋在路邊。
但卻萬萬沒想到,教宗其實只是因為失血過多、昏過去了!
差點被殺掉的教宗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但是放眼整個歐洲,到底誰才能夠保護他?
最後他終於找到一個最好的保護者,那就是加洛林的查理。
.
為了感謝查理,西元800年的聖誕節,當他在聖彼得大教堂參加彌撒時,
教宗突然拿出了一頂皇冠、戴在他的頭上!
眾人見狀,紛紛大喊:「奧古斯都查理,承上帝之命、致和平的羅馬皇帝萬歲!」
.
這是中古世紀最重要的一次加冕,在經過西羅馬滅亡這麼多年後
西歐如今終於有了皇帝。而查理曼(那個「曼」(-magne)就是大帝的意思)也成為基督教的保護者,從此肩負起向異民族宣教的任務。
在加冕之後10年,法蘭克帝國的疆界就來到了遙遠的易北河畔
.
在那個時代,易北河是歐洲的極北之地,充斥著野蠻的薩克森人與異教徒
但也許真的是信仰驅使著查理曼的手下跨越這條河流
在河的北岸建立一個簡單的防禦工事,名字:哈瑪堡(Hammaburg)
.
另外一個雕像,則是12世紀的偉大君主:紅鬍子腓特烈
他賜給這座城市港口特許權,從此讓這座城市變為經濟重鎮。
而兩座雕像的上方,則刻著金色的城市銘言:
「Libertatem quam peperere maiores digne studeat servare posteritas.」
意思是「後人謹以尊嚴,守護先人爭取之自由」
.
這句話是要提醒後人,自由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必須要付出巨大代價才能爭取、而要更努力才能勉力維持。
也許這段格言,正象徵著漢堡曾經有過的那段被佔領的屈辱歷史
沒錯,在歷史上,漢堡曾經被法國佔領過
而佔領的那個人一樣,是鼎鼎大名的法國皇帝:
.
拿.破.崙.
到底之後的情況是怎樣呢?漢堡市民在拿破崙手下究竟經歷多少抗戰?
為什麼這個城市豎立著巨大的俾斯麥雕像?而巨大的港口城怎樣塑造了末代德皇
威廉二世的野望?
喝點大西洋飯店(Atlantic Hotel)的招牌龍蝦湯,我們明天再見吧~
#在漢薩城當然就是要吃海鮮
#而且據說這是按照1909年的食譜做出來的啊
PS:上個禮拜,這個在家旅行的系列引起廣大迴響,
竟然真的有漢堡的朋友打算來場直播導覽!!!
目前預計是在本週日晚上,想跟團的人請注意日後幾天的訊息喔~~感恩XDD
再PS:抱歉抱歉!剛剛有幾張照片可能有版權問題,以防萬一先將它移除、改成其他公版照片。這是我的失誤,不好意思!!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古 法 拿破崙 食譜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話說前一陣子,我因為得到一個日治時期的蟹肉飯食譜,所以想要去超市購買蟹肉罐頭來當作食材試做。結果等我到了超市,我發現......怎麼除了豆腐乳,所有罐頭類型的保存食物都清空啦!
(然後讓我感到更逗得是,我其實還是找到蟹肉罐頭......不過是給貓吃的,事實上,大部分超市都只有賣貓吃的蟹肉罐頭,現在是怎麼樣?貓吃得比人還好?)
說真的,雖然疫情仍沒有停止的跡象,但我實在覺得沒有嚴重到要囤積罐頭食物的狀況。
這麼說吧,一般天然狀況下的新鮮食物,通常幾天後就會腐爛,而罐頭裡面的食物竟然可以包存好幾年,如果以營養價值來看,罐頭食物早就變質的不像話(但熱量倒是因此提高,有利於生存),所以一般情況下,真的沒必要使用罐頭食物呀。
事實上,罐頭食物的發明,也真的是因為緊急情況的發生,而這個緊急狀況就是戰爭。
拿破崙,法國有名的軍事家,他曾經有過一句名言:「軍隊靠著它的胃部前進。」
中國古語有言:「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因為任憑多麼精銳的軍隊,只要發生斷糧,立馬就土崩瓦解。而對於進攻方的部隊,當戰線越遠離己方陣營,補給的難度也隨之提高。所以除了確保補給線的安全通暢,通常還有兩種方式解決軍糧問題。
方法一:在佔領區就地蒐集食物。
拿破崙時期的法國軍隊,一個連(大約100多人),都會分配8~10人進行糧食探索。而如果遇到城市,更是毫不留情地榨取物資。項是有次拿破崙的軍隊在人口僅6000人的霍爾市,就蒐集了6萬份麵包、2270公升的酒、10萬捆乾草,用以供應大軍。孫子兵法也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武器由本國供應,糧食在敵國蒐集)」的紀載。
方法二:攜帶保存期限高的糧食,而這就是罐頭誕生的起因。
雖然古人早就用鹽醃、煙燻、乾燥之類的方式,延長了食物保存期限。但說真的,通常都很難吃而且沒營養。
當拿破崙率軍征戰四方,由於很多食物會在漫長的旅途中腐爛變質,於是他懸賞12000法郎,好提供給能發明防止食品變質技術和裝備的人。
結果有一位叫尼古拉·阿佩爾(Nicolas Appert)的廚師,提出將食物裝在玻璃瓶保存的方法。
首先將食物裝入瓶內後,,必須「非常仔細地」將開口封上,阿佩爾甚至強調:「食物能否保存就取決於密封的程度。」接下來將瓶子丟入沸水鍋中加熱,然後蒸煮數小時(有些食材甚至要更長的加熱時間),最後再用線加固或用蠟封死封口,就能盡可能保存食物而且維持原本的風味。
法國海軍曾經試用過阿佩爾的瓶裝食物,結果表示:「裝在瓶中的清湯非常好喝,水煮牛肉味道稍淡,但肉質十分可口;青豆沒有加鹽就能獲得保存,蔬菜保有新鮮的風味。」
阿佩爾的發明在當時來看,簡直是突破性的發展,因為如果前面所提:以往大部分保存期長的食物都會發生變質。
比如大航海時代,就有乾到比餅乾還乾的麵包、因為鹽漬而縮小到沒有人能認出來的牛肉乾(而且還超級重鹹,估計會讓味覺當場麻痺的那種死鹹)。
所以阿佩爾獲得拿破崙頒發的獎金,之後更開設了一間工廠,在巴黎把它的瓶裝食物當奢侈品販賣。
不過阿佩爾沒敢跟拿破崙說的一件事情是......其實他還向拿破崙的死對手─英國,提供食材保存方法。
因為在阿佩爾發表他的保存食物著作後的3個月,英國商人使用同樣的技術,也就是「盡可能阻絕食物與空氣之接觸,並配合食材進行加熱」,還與鐵工廠合作,使用錫罐來裝食物(至此,罐頭正是以我們熟知的外型亮相)。英國商人甚至公開承認:「我的技術是某位外國人是傳授的。」
所以拿破崙並沒有因為罐頭而變得無往不利,畢竟它的對手很快地也擁有相同技術。這也是戰爭現實且殘酷的一點:不要太指望一項新發明可以迅速終結對手或戰爭,因為通常你的對手也會很快學會相同的技術。
說到底,現在既沒有糧食供應危機,也沒有到戰爭的緊急狀態,何況現在囤積的罐頭,總有一天還是要在過期前解決,而已經習慣新鮮食物的現代人,其實面對過多的罐頭食物,只怕會很倒胃口吧?
所以不如我們盡可能以平常心看待目前的疫情,雖然的確是容易讓人感到心慌,但不也因此,我們需要部限於慌亂的思維來面對現況嗎?
最後,我還是想說
.
.
.
.
.
.
豆腐乳沒遺落在架子上,大家有想過豆腐乳的感受嗎?還有,貓都可以吃蟹肉罐頭,人竟然還買不到蟹肉罐頭,當真貓星人比地球人高上一個等級?我不理解呀!
圖片為:發明罐頭食物的尼古拉·阿佩爾(Nicolas Appert)
古 法 拿破崙 食譜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hristophe Pelé x Karen Torosyan四手聯彈
一個是當今最受注目的巴黎兩星主廚, 一個是2015年世界麵餅派pâté-croûte(註)冠軍, 兩人正好都出新書, 在合寫的日本作者增井千尋Chihiro Masui的牽線下, 辦了一場四手聯彈的媒體餐會.
地點就在目前巴黎我最喜歡的兩星餐廳Le Clarence裡. 我受邀去湊個熱鬧.
先介紹一下餐廳本身所在的建築. 這是一棟建於19世紀末的貴族豪宅, 鄰近香榭大道, 帶有濃厚的拿破崙晚期的風格: 粉色系色調, 線條華麗, 弧度優美的石砌樓梯, 閃亮描金的鑄鐵捲花欄杆, 氣派的花紋大理石地板, 古典油畫人像, 復古手工厚羊毛地毯… 我最喜歡的是圖書室這一塊, 整片的骨董書牆, 讓人想順手牽羊.
背後的主人是波爾多五大酒莊之一的Château Haut-Brion莊主, 當今的盧森堡王子Prince Robert. 餐廳酒單好, 不在話下. 光是自家的酒完整年份排下來就很驚人了. 偷偷告訴大家, 酒單上有好幾款我偏愛, 市面上不好找的香檳酒莊Jacques Selosse.
插話一句: 地面樓還有一間葡萄酒專賣店, 酒款不是非常多, 卻選得很好, 價格也算合理, 是巴黎買酒的好地方.
如果有機會來這裡吃飯的話, 建議你: 用餐前喝香檳, 或是用餐後喝咖啡, 要求上二樓的大廳, 那是一間寬敞明亮, 法蘭西風格貴氣逼人的沙龍. 舒服得很.
Le Clarence主廚Christophe Pelé以即興創作出名. 餐會開始前甚至沒人知道菜單 – 除了知道客座主廚Karen Torosyan一定會出他拿手的冠軍麵餅派.
這次地主主廚C. P. 端出的作品有些是平常這裡就有的, 如韃靼醬鳳螺, 陳年comté乳酪烤泡芙, 海膽-烤旱金蓮花-香料醃漬肥豬肉片lard de colonnata.
這回比較精彩的是4款不同做法的小螯蝦: 酸模醬汁水煮小螯蝦與胸腺天婦羅(這道組合意外但是還不錯); 焗烤小螯蝦佐香草; 生小螯蝦佐生蘑菇和波菜; 玉米餅-小螯蝦-牛肉清湯-黑松露.
這位號稱不用鹽做菜的主廚用最新鮮的食材和其他方式調味(魚子醬, 乳酪, 醃漬肥豬肉…), 讓每一道菜嘗起來都明亮細緻而不失滋味.
客座主廚Karen Torosyan則做了兩個派: 黑毛豬-鴨肉-鵝肝派, 蘇格蘭鮭魚-蘑菇-波菜-黑麥. 兩個派當然都相當出色(雖然我有點懷疑珪魚派的餅皮沒有完全烤熟).
插話一句: 麵餅派這個傳統熟食店的東西最近兩年在巴黎又紅回來了, 不知為什麼, 被搞得很現代, 有時尚感, 不少餐廳都用來當招牌. 小胖子的新餐廳A l’Epis d’Or; 裝修後重新開幕每年發布法國最高文學獎龔固獎的Drouant; 還有把肉醬派高級化奢侈化的Nicolas Arnaud, Le Boudoir… 也都做得相當好.
我翻了一下C. P. 的書, 部分的照片和我過去幾次在Le Clarence餐廳嘗到的菜幾乎一模一樣, 表示照片和實際的菜品非常一致, 並沒有為了出版而美化菜色和擺盤. 還有, 這本書出了英法兩個版本, 也很明顯是想攻占英語食譜書市場.
客座主廚Karen Torosyan的出身頗有趣的, 原籍東歐亞美尼亞人, 18歲移民布魯塞爾, 在比利時的brasserie工作, 2010年成為布魯塞爾Bozar restaurant主廚, 2015拿下世界盃麵餅派冠軍Champion du Monde de Pâté-Croûte, 2017年拿到米其林一星. 他這本書有50多個食譜, 不是只有麵餅派.
下次去布魯塞爾我倒是想去嘗嘗他的餐廳Bozart, 感覺是個手法嚴謹有度的廚師. 不然是很難將麵餅派如此傳統的東西做到這麼精準到位的.
註: Pâté-Croûte或Pâté en Croûte指的是外面用麵餅皮包住內餡, 送進爐子烘焙. 通常是長條形, 然後切片販售或上桌食用. 熟食店常見, 因為會擺上好幾個鐘頭, 甚至隔夜, 所以肉餡往往是肉和鴨肝, 像這次餐會裡的鮭魚餡則非常少見, 而且魚肉能烤到如此精準的半生熟度, 可見主廚功力.
#ChristophePele
#KarenTorosyan
#LeClarence
#BozarRestau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