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紅,在大阪。
從紅椅頭開始一路紅,
夕陽紅,古蹟紅,料理紅,熱情紅,水果紅...
屬於這城市的紅,往這世界傳遞。
#台南紅椅頭アンイータウ観光倶楽部
你覺得台南的紅,還有什麼紅嗎?
台南市政府観光旅遊局は台南の印象を広めようとするため、7月30日から8月26日まで、「情熱の赤、宴の赤、マンゴーの赤、夕日の赤、古跡の赤」を主題にした広告を、梅田地下街の丸柱に掲出する。「台南の赤」をみんなで楽しみましょう!
|
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於大阪梅田地下街丸柱上設計一系列的台南印象,分別以「情熱の赤、宴の赤、マンゴーの赤、夕日の赤、古跡の赤」五個主題呈現,將在7月30日至8月26日期間刊登,歡迎分享你所喜愛的台南の赤。
古跡古蹟分別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尋幽探秘:九龍水塘群】
提起金山郊野公園,自然會想起「兒孫滿堂」的大群猴子。除了食用遊人帶去的食物,牠們還在園內覓食野果,飲當地的淡水。今時今日,我們只要扭開水龍頭,自然有源源不絕的淡水供日常使用。但曾經,水並非垂手可得的天然資源。
大家還記得2015年在沙中線土瓜灣地盤範圍內,發現到幾處古井嗎?經考古發掘確認為結構比較完整的南宋時期的水井。如果說南宋的古井距離我們很遠,其實直到一個世紀前,九龍半島的居民仍依靠打井取地下水和收集雨水,供日常使用。然而井水漸漸無法滿足九龍半島人口增加和城市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大規模收集雨水、山水等自然淡水資源。在九龍半島一座興建大型水塘愈發必要。九龍水塘建成後徹底改變九龍半島居民的用水模式,並提高了生活水平。
九龍水塘始建於1901,歷時近十年在1910年竣工,系九龍半島第一座水塘。有別於常見的直線形堤壩,九龍水塘的堤壩設計成弧形。如此水壩的壓力可引導到堤壩底部,減輕上層負擔。2009年,古物古跡辦事處將九龍水塘主壩、主壩水掣房、九龍水塘記錄儀器房、溢洪壩和溢洪壩記錄儀器房列作法定古蹟。此外,附近還有三處水塘,分別為石梨貝水塘(1925年建成)、九龍接收水塘(1926年建成)及九龍副水塘(1931年建成)。
一脈相承的關係
石梨貝水塘位於水塘群的最高處,肩負匯聚雨水的使命。當雨水超過其載負量,水便會經主壩流往九龍副水塘和九龍接收水塘。他們之間持著不可分離的關係。石梨貝水塘更於1929年擴建,可見其重要性。
古跡古蹟分別 在 浪遊工作室 - Stephen's Trav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哈薩克南部,奇姆肯特,突厥斯坦及周邊»
哈薩克地大廣闊,東南面阿拉木圖周邊主要是天山山脈的美景,北面首都地區主要是後現代化的動感都市以及寧靜的西伯利亞平原,南面則主要為哈薩克的絲綢之路歷史文化流域。
哈薩克的南部,當地人會稱之為「德薩斯」,因這地的文化就像美國德薩斯州一樣自由奔放。地形也相似,這裏主要的環境都是沙漠以及草原。蘊藏在這遍地域之間是零星的歷史文物,古人的陵墓以及當年曾經繁華過的古城遺跡。
奇姆肯特(Shymkent)是這區域最大的城市。一般到這邊旅遊都會以此城為據點。在距離奇姆肯特市170公里的突厥斯坦(Turkistan)建立了一座名叫霍賈・阿哈邁德・亞薩維(Khoja Ahmed Yasavi)的陵墓。他是當時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而這座陵墓在中世紀帖木兒時代開始興建,到至今還未完成。但即使如此,這座陵墓在哈薩克人民的宗教意義非常重要。到過三次突厥斯坦等同到過一次聖城麥加。而在突厥斯坦以南70多公里則安葬着這位哲學家的導師,阿雷斯坦・巴布之陵墓(Aristan Bab Maosoleum)。陵墓的設計同樣獨特,也有不少信徒前來朝聖。
而距離奇姆肯特12公里的塞蘭(Sayram),是一個烏兹別克族的小鎮。這裏遺留下不少陵墓古跡以及古代宣禮塔。當中有着這位著名伊斯蘭哲學家父母的陵墓。規模雖不及這位哲學家宏偉,但在當時來說,他的父母也是非常著名的哲學家以及老師。所謂「有其父母,必有其子」。
而就在這周邊是兩個古絲綢之路的古鎮遺跡,分別是索倫遺址(Sauran Ruins)以及奧特拉爾遺址(Otrar Ruins)。兩者都曾經是繁盛的古鎮。但經歷時代變遷,再加上天災,地震,列強侵略,現只剩下遺跡。在走遍遺跡之中可感受到當年絲綢之路時代曾經的繁盛。
到南哈薩克看古蹟文化,最特別之處便是其原汁原味,原生態的一面。古跡,以及陵墓在經歷時代的變遷仍然矗立着,沒有怎樣被修葺過,也沒有太多的翻新過,更加大部分不用門票。至於講解,在古蹟前放了一個QR Code,用手機掃一掃便可看到解讀。只是在一些市郊地方數據接收比較弱一點。
對哈薩克的絲綢之路歷史有興趣的人仕,南哈薩克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值得一遊!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或照片,請記得給我的page一個like,再在選項上轉為「搶先看」(See First)。也歡迎share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