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屏山文物徑
最早的「香港人」即香港原居民,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像新界大家族鄧氏,早在明朝,已建村定居元朗屏山。
香港有多條古蹟文物徑,元朗的屏山文物徑是首條,長約1.6公里,蜿蜒於坑尾村、坑頭村和上璋圍之間,可信步或騎單車遊覽,看點當然是過百年歷史的中國傳統建築,邊行可邊告知小朋友香港早期宗族聚居的面貌故事,尋找香港的根。
為人熟悉的屏山鄧氏後人,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說,從國外留學回來決定定居香港,現已四十多年:「不是我keep住祖屋,而是祖屋keep住了我!」最近他更向古物古蹟辦事處申請評級,要求將自己的祖屋申列為二級建築物,希望可以妥善保留極具價值的鑊耳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
古物古蹟辦事處文物之友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昨天到來的朋友,以及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支持。昨天很多行家前輩、孫德榮館長、還有一眾文物之友出席,我這後輩獻醜了。相片、錄影館方同事還有時間處理,期望在網上都可以分享下。
博物館講座須更紮實史料及嚴謹分析。要逐張逐張相去找、每個訪問又要逐句逐句去覆檢資料,在這「呃Like」的年代,能有這「揼石仔」的機會是難得的。 小弟不才一年最多都只可辦到一次。希望下年再找機會在博物館見到大家。
﹣﹣﹣﹣﹣﹣
主題:回眸半世紀:中文學校的築蹟與社區網絡 ﹣六十年代左派學校教育口述史
地點:香港文物探知館
主講:馮智政
Fung Ho Yan Ann
推介:保育活化@歷史建築--香港文物保育政策通識教材
http://www.amo.gov.hk/b5/teaching_kit.html
古物古蹟辦事處文物之友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內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上水一帶以低地和丘陵為主,高山不多。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上水與粉嶺、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並在1980年代開始發展現代化新市鎮。上水發展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由附近屋邨前往鐵路車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昔日,附近村民會集中在石湖墟進行交易。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古洞不但是地區名稱,亦是一條村。在青山公路旁有古洞村公所。古洞村不是原居民村,大部分村民在1949年前後,從內地逃難而來,因親戚朋友的關係,定居古洞村。這位置一帶又稱石仔嶺。有那裡開廠的人表示稱為石仔嶺是由於挖到地下深處,滿地都是石仔。泥不夠肥沃作耕作。沿河上鄉路一直北行,至河上鄉排峰路交界轉入河上鄉排峰路直上,便可到達河上鄉。村公所旁邊是鄉村式酒樓,成為了村民飲茶及的士司機吃午飯休息的地方。從前由於古洞是墟市,曾有四、五間酒樓。石仔嶺花園 位於新界上水古洞附近位置,前身是英軍軍營,後來被改建成多幢 安老院 舍,由於環境清幽,因此不少郊遊人士都會到來稍息,成為了該處的一個景點 。石仔嶺花園有古洞「老人村」之稱、由前英軍石仔嶺軍營改建的石仔嶺花園,園內有十六間樓高兩層合共廿五棟安老院舍,已有十六年歷史,有近一千二百長者入住,但因政府發展新界東北而面臨「滅村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