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湖牽水車藏(狀)174週年文化祭 ]
感謝文化部長鄭麗君與文資局局長施國隆、委員林茂賢老師等人專程來參與「口湖牽水車藏」174週年千水車藏文化祭,部長下午3點抵達後,眾人便偕同當地居民於下寮仔萬善爺廟參與挑飯擔儀式,挑飯擔為每年口 湖、四湖萬善爺廟周邊14個聚落村民,肩上扛著扁擔挑飯菜徒步前往廟前進行祖靈祭拜,保有早期農業時代純樸的民俗祭典,展現慎終追遠的人文意涵。
隨後於我們於「口湖下寮萬善 同歸塚」進行點燈儀式,「口湖下寮萬善同歸塚」在民國95年公告成為縣定古蹟,為見證174年前水災侵襲口湖的重要文化資 產,於口湖、四湖下寮仔萬善爺廟的「口湖下寮萬善同歸塚」號召民眾點燈,透過大 家雙手在古蹟旁所點起的燈火共同緬懷先人。
緊接著ㄧ行人前往金湖港口觀看施放水燈,施放水燈意涵於邀請水中孤魂接受普渡,施放水燈前須在岸邊進行祭禱及念經,水燈抬上船 筏後開往海中進行施放,如若水燈能漂流越遠則能招來越多水魂接受超渡,為牽水車 藏(狀)中重要儀式。
施放水燈含有緬懷先祖及期望更多水魂能夠超度之美意。
天公作媒,天氣出奇的好,託三間廟主委、理事長與當地居民,以及老師和文化處同仁們用心的策劃與執行,整個行程非常順利,也期待明天7/10的頌經儀式ㄧ樣順利圓滿。最後再度感謝今天與會人士
文化資產局 無形文化資產組組長 林滿圓、研究員陳佳君、科長廖健雄、秘書室主任林旭彥,
以及林承緯、黃文博、蔡宏明、呂欣怡、陳逸君老師,和日本學者金菱 清、福田 雄及學員們的共同參與。
「口湖牽水車藏(狀)」於民國97年由雲林縣政府登錄為本縣無形文化資產,更於
民國99年7月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指定成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 重要民俗活動。而祭典的由來,根據記載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1845年)農曆六月初 六大雨不停,初七忽然狂風大作加上暴雨襲擊,奪走口湖、四湖沿海地區數千人的性 命,為緬懷百年前水患中罹難的先人,本民俗活動最特別的是家家戶戶在路旁放置的 水車藏(狀),數以千計的沿著公路排列,場面十分壯觀,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
#國家指定重要民俗
#口湖牽水車藏文化祭
#發現部長第一次挑飯擔便很上手👍
#自發性的地方民俗文化祭典
#現場老外朋友好投入
#愈在地愈國際
口湖牽水車藏文化祭 在 鐵打的貴婦 Stacie Chen 陳璧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陪鄭麗君部長進行「口湖牽水車藏(狀)」挑飯擔、萬人塚點燈、觀放水燈等儀式,再回到金湖萬善爺廟與學生進行糊水狀體驗,並送上文化處地方文史相關書籍,16:40順利完成原訂祭典儀式,跳上車快馬加鞭趕搭17:14南下高鐵赴下一個行程,同仁光速飛車,途中還超越了同行嘉義高鐵站部長專車,17:11安全抵達,3分鐘衝上車對鐵打的而言並不難,可惜這次時間太逼人,線上購票不敢付款,扼腕⋯⋯高鐵人蔘難免有失手的時候😅,不過無論如
何,我們盡力了🤝
從容買好1730的票,時間很充裕,心想應該會遇上部長ㄧ行人,走到小7 果然鄭部長就在眼前,應該說我就處出現在眼前😜 短暫寒暄,再次互道再見,這麼突然的巧遇,我想這回部長應該對口湖牽水車藏文化祭更為印象深刻了吧⋯⋯😁
#感謝今天是個太陽日
#沒有白趕只是不到最後一刻不放棄的執拗
口湖牽水車藏文化祭 在 鐵打的貴婦 Stacie Chen 陳璧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口湖牽水車藏 174週年文化祭 ]
「口湖牽水車藏(狀)」在民國97年透過雲林縣政府登錄為「一般民俗及有關文物」,更於民國99年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指定為國家級「重要民俗口湖牽水"車藏"(狀)」。堪稱全台,甚至是東南亞最大規模的水難祭典。
「口湖牽水車藏(狀)」的系列祭典儀式,至今已有174年歷史。今年將於國曆7月9、10日(農曆6月7、8日)分別於口湖鄉金湖萬善爺廟及蚶寮萬善祠辦理超渡科儀、放水燈及牽水車藏(狀)。
承襲往年口湖、四湖下寮仔萬善爺廟將於7月9日辦理徒步挑飯擔祭祖、夜間萬人塚點燈等活動,此活動為國定之民俗活動外更是全台獨有,更加凸顯出悲憫祈福求安之文化精神,活動本身除特殊性與歷史意涵外,且富含世代文化之傳承美意。
落實文化傳承從教育做起,縣府這幾年也積極與地方團體、地方國中小積極合作推廣「口湖牽水”車藏”(狀)」,讓孩子了解「口湖牽水車藏(狀)」的故事,也辦理糊水車藏(狀)DIY及融入「口湖牽水車藏(狀)」的硬體字練習本,讓學童更加了解地方鄉土歷史與民俗,未來我們也將繼續透過與地方合作進行教育推廣,讓這項民俗文化繼續於地方傳承下去。
上週7/3 也於金湖萬善爺舉行記者會,當天雖然飆著大雨,三間廟主委,鄉鎮公所人員,村長、里民,民意代表與學校單位眾人齊聚一堂,顯現174年來大家對這個重要民俗的重視,當天安排了糊水狀DIY,體驗當地居民百年來的習俗,透過主委講解也進一步了解水狀的典故。
在ㄧ連串的口湖牽水車藏文化祭當中,首先上場的是今天於金湖國小舉行的台日文化資產座談會,我們歡迎遠道而來,由日本東北學院大學金菱清教授帶領的研究成員,這是金菱清教授第四年對口湖牽水車藏祭典的參與,其團隊也ㄧ年比一年擴大,席間同學們的報告,展現對口湖牽水車藏這民俗祭典長達174年傳承的高度敬重,在此特別感謝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林承緯教授,居中扮演著最關鍵的引導人,長年來投入此重要民俗國內與國際研討推廣。
今日台日學者交流座談會內容;「災害所存在的永恆性:牽水狀儀式的重演與承繼 」,災害における永遠性:祭礼の再演と継承,由研究日本災難記憶及災後民俗研究的金菱清教授及口湖鄉成龍國小教師,來為台日災後民俗議題而促成的國際交流。
牽水"車藏"(狀)緣由自清道光二十五年口湖一帶發生大洪水,災難帶來傷亡慘重,牽水"車藏"(狀)儀式是一個表達對174年前先民受災的追思過程,除了緬懷先人之外,也透過這項重要民俗去思考環境、生態與人類共生的重要議題。
明後兩天7/9、7/10 ,ㄧ年ㄧ度的文化祭典將陸續登場,按往例將吸引數萬人的參與,文化部長鄭麗君7/9確定到場,而這也是鐵打的文化處長首次參加,返鄉後,每一個重要民俗從無缺席,也相信唯有身臨其境,親身參與過程,才能了解地方民俗的文史脈絡,認識人們與這塊土地的情感。
#口湖牽水車藏
#國家指定重要民俗
#無形文化資產
#與環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