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洪奎 專欄】回顧多桑世代
本年5月27日,《自由時報》刊載盧世祥先生悼念本土耆宿黃天麟一文,提及「多桑世代」這一名詞,應能讓不少國人滿懷感慨,憶起逝去的文明時代,早已消失的社會規範。
所謂多桑,是日語對父親和尊長的敬稱。而盧文所指多桑世代,是意謂受日本教育,具有紮實學養和人文根底老一輩台灣人。《自由時報》9月3日另有一篇沉痛檢討教育政策社論,則對這一名詞有更明確具體介紹。
#回顧多桑世代 #品格教育 #進步價值 #修身課程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浪LIVE直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隨性頭頂一副眼鏡的鄭老師,國中就被診斷為先天性弱視,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觀看這個世界。以美術學校為志願,他左眼觀察遠方場景,右眼聚焦近處作畫,即使在升學主義掛帥的求學生涯中頻頻受挫,手中的畫筆始終沒有停下。得到受日本教育的父執輩與母親的支持,鄭老師赴日專攻插畫,畢業作《和平的希望》是該校五十年來第一...
「受日本教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浪LIVE直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轉錄]為何很多受日本教育的老一輩台灣人,都很懷念日本? 的評價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若還是受日本教育台灣人會什麼不一樣??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受日本教育的93歲潘阿公, 說起日治時期 的評價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大阪"中華學校"歷經70年頭! 中文教育受國外矚目學生家長大讚 ... 的評價
- 關於受日本教育 在 2023.06.26 黃智賢夜問1034集台灣受日本「奴化教育」嚴重 ... 的評價
受日本教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登輝秘錄
#罕為人知的關鍵歷史
李前總統辭別人世已逾一年。連假還有一天,我想推薦這本《李登輝秘錄》,邀請大家一起回首李前總統與台灣交織的波瀾壯闊人生。
作者河崎真澄先生1987年至今一直在日本《產經新聞》任職,早在1996年首次民選時就來台採訪,2002年到2006年間則擔任台北支局長。長期在台,讓他有機會密切訪問李前總統,取得許多寶貴的口述資料。
河崎先生試圖讓讀者認識更真實的李登輝,藉著他的筆桿,展現了李前總統對政治與處世的思慮,也更完整呈現那些至今依舊牽動台灣社會與國際關係的決策如何產生。
李前總統時常被與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相比,然而兩人對於民主的看法南轅北轍。李光耀曾勸李前總統考慮兩岸統一,李前總統回憶這段往事時回應:
「最重要的是民主化,台灣的前途應該由台灣人自己決定。」
每一次深入了解李登輝前總統時,當年野百合學運的往事歷歷在目。我總是會想,如果當時總統不是他,換成一個對民主與台灣主體並無認同的總統,廣場上是否也會上演鎮壓學生與民眾的悲劇?歷史的結果是否會不同?
本書帶入大量人物對話,讓李前總統的多面性更加鮮活。如果是我們,面對那些抉擇又會怎麼選擇呢?
請容許我邀請各位,透過閱讀,一起感受阿輝伯與台灣歷史的關鍵時刻。
#三種李登輝
李前總統出生於台灣、受日本教育成長,而後加入中國國民黨,並一路成為國民黨的領導者。
作者認為李前總統身上具有三種人格,分別是:
-受日本哲學與基督教信仰影響的李登輝教授
-熟知中華帝王權術的李登輝政治家
-熱愛台灣鄉土的阿輝伯
#李登輝教授
除了為人熟知的武士道精神,李前總統也承恩師柏祐賢教悔,接受西田幾多郎哲學與京都學派薰陶。
李前總統曾說自己當時隻身前往京都帝國大學求學,無親無依,柏老師不僅教導學問,也啟發他關於人生與人如何生存,更給他無比的勇氣與鼓勵。
返台後,李前總統在台大農學院任教,熱烈地講述有關農業改革的內容。他的家族就是大地主,在徵收中失去大量土地。
他認為自己之所以走上農業經濟學,並支持農業改革,是因為:「從小總會看到每年拿著禮物來拜訪祖父的佃農,拜託『請今年再讓我耕作』的情景,就想到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多不公平的事。」
李前總統除了在大學授課,也兼任台灣省農林廳的經濟分析官員。他信奉現場主義,從南到北進行現地調查與農業指導,身穿工作服騎著腳踏車拜訪農家,以扎實的田野資料擘劃農政改革。
#從被憲兵帶走的調查到從政之路
然而,1969年,李前總統在住家遭全副武裝的憲兵帶走,心想可能一去不回,便簽下幾張支票交給伴侶,供家族短期內支用。
李前總統被帶到警備總司令部,每日自一大早便偵訊到深夜,一周之後,無罪飭回。
數年後,李前總統才曉得這個令人驚懼的過程,其實是他受到拔擢,躍入內閣之前的身家調查。
1972年,李前總統入閣擔任負責農業經濟政策的政務委員;然而自此,開啟了在國民黨內四面楚歌、腹背受敵的歷程。
身為戰後台灣最年輕的閣員,同時也是少數的本省人,外省人對於李前總統的嫉妒和不滿與日俱增。
往後,李前總統升任台北市長與台灣省長。省長任內,他尤其發揮現場主義的精神,親自前往水庫等建設工地視察。他說:
「台灣省主席的立場,就是從第一線,讓農業與工業能同時成長的重要任務角色。」
李前總統也應用城市外交經驗,與美國各州擴大交流,這成為日後以農業水產展開貿易與技術等經濟交流的務實外交基礎。
自稱「蔣經國學校畢業生」的李前總統,初繼任總統之時,隨即迎來蔣宋美齡要求暫緩決定主席人選的挑戰。
然而李前總統爭取國民黨內大老,回應蔣宋美齡的挑戰,讓黨內深感蔣宋美齡仗著是蔣介石夫人因而展現出旁若無人的態度,令人反感。最終使李前總統順利取得國民黨黨主席之位。
#阿輝伯與寧靜民主革命
成為總統後,李前總統隨即面臨學生的民主抗議,要求萬年國民大會下台與召開國是會議等四項要求。
李前總統指示內政部長許水德與日本警察官僚請教如何因應大規模抗議活動,並指示一定要遵守建議,避免傷亡。
而後又透過在總統府與學生進行會談,藉由錄影並在廣場播放,讓學生願意相信,和平散去。
面對國民大會改選的問題,李前總統以提供全新住宅與高額退職金作為交換,使國大代表同意退職。他笑著表示:
「當時國民黨非常有錢,當然要把錢用在讓台灣能民主化。」
國大代表改選之後,也就等同可以廢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台灣的民主進程也持續朝總統直選、政黨輪替前進。
邀請大家閱讀此書,了解三種不同的李登輝,想想如何面對中國壓迫下變局中的台灣。
受日本教育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民進黨是煽起仇恨的政黨?
我前幾天在手機的Google新聞中看到一則新聞,這則新聞報大致的意思是: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說民進黨在發展過程中,以仇恨煽動選民。其實,吳子嘉是外省第二代,他與郭正亮同屬於許信良派,2016年,吳子嘉和郭正亮等人一起推動廢除民進黨台獨黨綱,這是大家記憶猶新的事。對於吳上述這樣的發言,許多人的解讀當然會認為是要給民進黨難看。只是這樣的講法有效嗎?
二、殺人與仇恨之間的關係
其實,我長期觀察台灣的政治發展,吳子嘉所說的民進黨煽動仇恨造成選民的反彈乃至把民進黨當做敵人是所謂的深藍與退休的老公務員,以及地方派系在選舉時被民進黨打跨的福佬人乃至桃竹苗的甚多客家人等,總人數並不多,不過,這倒是反映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外省第三代並沒有具有與這些人相同的感覺與感情。那麼,為什麼會如此?當然,李登輝的上台與民進黨執政的教育政策的方向改變是有所影響的;別無他鄉可以選擇,只有台灣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唯一故鄉,也是主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李登輝與民進黨上台以後,沒有殺過半個國民黨人,反而對白色恐怖中被國民黨迫害、殺死的外省人加以幫忙。如此一來,只要民進黨沒有屠殺國民黨人乃至外省人,那麼要外省第三代產生仇恨是很難的。縱然要用過去的事實來醜化民進黨,而民進黨如果選舉輸了,它是會把政權交出來,它不會像國民黨一樣,霸佔政權不放。因此,無論吳子嘉要怎麼說民進黨煽動仇恨,民衆的接受度是不會很大的。
但是,吳子嘉應該反過來看看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民進黨無論犯什麼錯,有非常多的選民就是不會投給國民黨,原因很簡單,因為太多的福佬人與客家人的親人在228被殺、在白色恐怖遭殃、因為舊台幣四萬元換新台幣一元,財產被國民黨搶走而一貧如洗、白色恐怖時代,常常聽到某某人被抓走、而自己受日本教育的父母親要被學校老師說是受奴化教育的人、只是對國民黨不滿發個牢騷,就可能被警察以違反違警罰法被警察抓到警察局關七天……,這就是許多台灣人對國民黨的仇恨。所以從黨外到民進黨的發展,只要把人民仇恨之心喚起,就一定會當選。其實,民進黨為了擴大版圖,已經慢慢在改變當中,而這樣的做法甚至引起許多支持者的不滿,但是這些支持者會支持國民黨嗎?impossible!我建議吳子嘉可以對深綠乃至中綠的人做民調,我敢保證有50%左右的人希望國民黨滅亡,從台灣消失。李登輝時代,本來,大家期待在李登輝領導之下,國民黨會變成台灣國民黨,並希望兩黨政治能夠因此形成,但是李登輝卻是被國民黨狠狠地丟出去。而國民黨人對民進黨與李登輝會有那麼大的仇恨,只不過是因為民進黨與李登輝透過民主要弄掉國民黨的特權與公務員的不合理的高所得與不中立罷了。
三、許派只不過是回到本來的面貌而已
其實從我的立場來看,吳子嘉與郭正亮這些許信良派其實是隱藏在民進黨當中的隱性統派,民進黨與許派是互相利用,民進黨利用許派,使選民覺得它是往中間靠,而許派則是利用彼此的合作搶立委等等資源,沒有想到因為國際抗中局勢的形成,台灣人民越來越賛成獨立,所以民進黨就跟著選民稍微回到原本的立場;而且很清楚的是,外省第三代在政治權力與社會資源分配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並沒有被以政治的方式加以剝奪。台灣人很厚道的是,只要你認同台灣、要在台灣生活下去,台灣人就會把你當作台灣人,第一代的廖中山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這個緣故,許派要再利用民進黨的空間就越來越小,所以乾脆就開始顯露出真面目,開始罵起民進黨(不過,這不是現在才開始)。
四、國民黨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它才是真正的仇恨製造者
民進黨曾為了選舉獲勝,煽起人民心中的仇恨之火,但是這個仇恨在選舉完後,就被隱藏起來,但對於有過被嚴重迫害乃至親人被殺之經驗的台灣人來說,他們不可能允許像張亞中這種外來政權想法的政黨存在,相反地,民進黨的煽動卻不會被新一代的台灣人(例如外省第三代)繼承,因為民進黨雖然患了權力病,但至少不像國民黨與共產黨一樣,兩手都沾滿了鮮血。
五、解開中國歷史謎團的關鍵—心中充滿仇恨的老外省人
被國民黨殺害、迫害的人,要忘記被殺、被迫害的仇恨,大致是經過幾代的和平生活之後,其子孫才會泰然處之,不然就是像舊中國政權的誅九族,讓亡者無後,那麼就沒有子孫會記得這個仇恨了。
其實我一直想從心理學的角度乃至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下吳子嘉乃至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的社會性格與政治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因為這對於解開中國歷史的盲點,會有很大的幫忙,如果解開這個盲點,中國史將會有一個全新的面貌。
受日本教育 在 浪LIVE直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隨性頭頂一副眼鏡的鄭老師,國中就被診斷為先天性弱視,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觀看這個世界。以美術學校為志願,他左眼觀察遠方場景,右眼聚焦近處作畫,即使在升學主義掛帥的求學生涯中頻頻受挫,手中的畫筆始終沒有停下。得到受日本教育的父執輩與母親的支持,鄭老師赴日專攻插畫,畢業作《和平的希望》是該校五十年來第一件外國人獲得校長賞的作品。
歸國後從插畫到平面設計、展場佈置、印刷,甚至跨入室內設計,老師豐富的職涯可比越級打怪,快速密集地練功,技能與經驗值瞬間飆升。人生歧路上不斷拓展的專業領域,都成為他與微縮模型相遇的行前準備。
進入微縮世界的契機,是一張偶然看到的照片。昭和感的工務店門口,陳列了鋼彈、R2D2、瓦力,尋常街景中熠熠著不凡刺點,竟是日本職人荒木智的微縮作品。
-
出品|中華文化總會
片頭動畫|白輻射影像 Whitelight Motion
影像團隊|做好文化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中華電信、華南銀行
平面攝影|林政億
文字撰寫|王巧惠
#中華文化總會 #匠人魂 #微縮模型大師
------ 一起興風作「浪」 ------
APP store:搜尋「浪Liv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anglivetw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anglive.tw/
浪Live | Website : https://www.lang.live/
受日本教育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店名:淡水老牌阿給
電話:02 2621-1785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6之1號
營業時間:am05:00 - pm14:00(賣完提早打烊)
公休日:星期一
關於:
【阿給的由來】
「阿給」是台灣淡水老街鼎鼎有名的小吃,是道地的平民美食,得名於它的食材:油豆腐(板豆腐經高溫油炸),日語叫「あぶらあげ」,簡稱「あげ」,國語音譯為「阿布拉阿給」,簡稱「阿給」。
在1965年,受日本教育的楊鄭錦文女士,無意間看見日本人用油豆腐包食物來吃的靈感,又不想浪費所剩餘的食物,進而發明這奇特又受歡迎的平民小吃。
楊鄭錦文女士(楊樹根之妻)是淡水著名小吃「阿給」的發明人。據稱,楊鄭錦文與丈夫楊樹根早年在淡水中學大門的海關宿舍旁,以販賣炒飯、炒麵、炒米粉與刨冰等小吃維生。
1965年(民國5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為了不想浪費賣剩的食材,而想出將油豆腐由中間切開,填進已調味過的肉燥冬粉,並用混和紅蘿蔔絲的新鮮魚漿封口蒸熟這種特殊的料理方式,最後再淋上楊樹根先生自製的辣醬,就成了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阿給。
1994年(民國83年)退休後,阿給事業才交由女兒楊惠珠接掌。
淡水阿給,是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有名的小吃之一。
阿給(日語:揚げ(あげ))的做法是將油豆腐的中間挖空,然後填充炒過的冬粉(有些店家使用的是沒有炒過的冬粉)、浸泡過滷汁,以魚漿封口,加以蒸熟,食用前淋上甜辣醬或其他特殊醬汁。
材料:油豆腐、冬粉、肉燥、魚漿、醬汁
作法:將油豆腐切開,冬粉與肉燥炒到入味,將冬粉填入豆腐包中,以魚漿封口。
口感:層次分明、醬汁獨特。
#淡水老牌阿給#阿給#あぶらあげ
.
受日本教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單元主題:三代童軍家庭
吳英聲校長1932年新竹出生,今年84歲。
1969 台北市五常國小校長
1975 台北市日新國小校長
1980 台北市明倫國中校長
1990 台北市大同國中校長
1992 台北市大同高級中學首任校長
1997 台北市大同高級中學校長,屆齡退休
2002 北極星藝術研究會會長
2012 社團法人臺灣美術協會名譽理事長
個人畫展:
2005 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至誠至美-吳英聲油畫展」
2012 藝境畫廊邀請「浩氣心象-吳英聲82歲台灣風情油畫展」
2014/11月預計 中正紀念堂 第三次個人畫展
吳校長,早年家境清寒,在日據時代國中時期,開始接觸童軍運動,當時稱為少年團、青年團,孩童的他只想著如果被選為團長就有免費制服可以穿,所以他就開始參與,光復後就中斷童軍運動的參與。一直到擔任老師被分發到五常國小,因為要協助台北市童軍會的活動,而又再度接觸童軍運動,一直到大同高中退休。退休後較少參與童軍服務,而專心從事油畫創作,開過二次個展,作品已被歷史博物館收藏。
吳杰成夥伴,52歲 Louis Wu
1996 醫學院醫學系畢
1996 -2012 台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內科醫師研究
2012 -2014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資訊研究所 碩士畢業
2014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資訊研究所 博士班
父親是位童軍大老,退休校長,繪畫大師,吳校長自小又是受日本教育,自然對子女的管教是非常嚴格,家中子女對英、日語、音樂從小都有被嚴格要求著,現在杰成夥伴如何看這位父親,即使他現在已經是位醫生,但他仍覺得無法達到父親成就一半,這無形的壓力,他如何抗壓、面對。從小跟著父親玩童軍,小學曾經參加小狼,後來因為醫生工作的忙碌而中斷三十幾年,現在為了陪伴小孩而再次加入童軍家長服務員。
吳明玲小狼 今年11歲,
2012校內英文演講比賽 優勝
2013校內繪畫比賽 優選
2014 校際多語文比賽 第三名
明玲參加西松國小幼童軍,有一位很優秀的爺爺,還有一位醫生爸爸,明玲注定遺傳著優秀的基因,杰成夥伴對明玲的管教,並沒有特別要求,而是隨著她的興趣就是陪伴著,這也是為什麼杰成會再次加入童軍,就是因為明玲對童軍有興趣,而跟著加入家長服務員。問了明玲為未來人生規劃,回答出連主持人也驚訝、讚嘆的答案,這個答案發自她內心的愛、發自她對環境、動物的關懷。聽過之後大家也會和主持人一樣的驚訝與讚嘆。
戶外活動報導:服務羅浮暨台灣ATAS聚會
此次聚會結合第十三次全國羅浮大會,在陽明山舉辦,時間是2014/08/23下午四點,訪問了主辦人 #黃冠融 夥伴,還有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的監事 #朱俊彥 團長,台南市童軍會副總幹事 #胡智雄 團長。
受日本教育 在 若還是受日本教育台灣人會什麼不一樣??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cmw5566 wrote:日本若是沒有輸掉二次...(恕刪)純就教育回答, 如果受繼續日本教育, 台灣人的英語發音M 老是唸成e-muN 老是唸成e-nuR / L 發音總是分不清楚有個笑話美國 ... ... <看更多>
受日本教育 在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受日本教育的93歲潘阿公, 說起日治時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受日本教育 的93歲潘阿公, 說起日治時期, 那是段非常辛苦的日子, 家裡的米與牛都被政府徵收, 幾乎沒有東西可以吃,只能用薑沾鹽, 阿公還開玩笑說, 連衣服也是一補 ... ... <看更多>
受日本教育 在 [轉錄]為何很多受日本教育的老一輩台灣人,都很懷念日本?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本文轉錄自 dotZu 信箱]
作者: inosen (inosen) 看板: T-I-R
標題: Re: [閒聊] 為何很多受日本教育的老人,都很懷念日ꔠ…
時間: Sat Sep 13 18:51:44 2003
※ 引述《stgtg (天才與白痴之間)》之銘言:
: 我很不解,以前的教科書總是說日人欺壓台灣人民,可是李前總統和一些受過日式
: 教育的老人,包括我身邊的人,他們總是認為日本的統治比國民黨權力統治要好,到底
: 什麼原因,讓他們緬懷日本人統治的那段歲月?
很多部分大家都說過了,其實還有幾個方面可以值得大家思考
1.有可能是對日本及國民黨政權統治感受比較的結果
這個多是大家所提的,在1945年左右,中國尚未來接收臺灣前,成立臺灣調查會
準備接收臺灣,有一個半山連震東(連戰父親)在開會後,最後發言一段:
諸位大的問題已經談過了,本人擬關於臺灣的小事提出一說。臺灣人的生活有許多地方是
良風美俗,接收以後,我們應設法維持。台人經過日本多年的訓練,過的是新生活,臺
灣人有洗澡的習慣,很清潔,勤儉,不打牌,不舉行登報結婚,離婚者亦少,坐洋車不必
還價,在一些瑣碎生活上比較直率,希望能夠保存。臺灣人做人無所謂『心眼』,而『心
眼』兩字在臺灣語中就沒有。臺灣問題的前提,是一定要收復。收復以後,亦必須比日本
人好,臺灣人需要自由、幸福、平等,相信一定可以做到。最後,還希望散兵遊勇不讓帶
到臺灣去。(參見:臺灣調查委員會第2次座談會紀錄》(中國第2歷史檔案館),《民國
檔案史料》1989年第3期第25~29頁)
這些在中國人接收臺灣後,幾乎全都應驗了,臺灣人因為沒心眼,被中國人鬥,因為
要自由平等幸福所以有228,因為有散兵游勇讓臺灣人很受不了。
而更大的災難更在國民黨潰逃至臺灣後,開始搞白色恐怖,連一般人在家都要擔心
是否會被帶走,這是日本時代的一般人民所不需擔心的。
加上國民黨的貪污腐敗,特別是司法方面連臺灣調查委員會的人都承認日本人
在司法上尚稱清明,所以人民都服氣(其實就是說日本司法清明)
我在1930年代的臺灣日日新報上還看到一個南投地方的街長貪污一筆小金額的錢
被發現,竟然自殺。這簡直是今日的我們匪夷所思的。
2.經歷日本統治世代的差異。
我們可以發現,在1920年代以後出生長大,其少年期是在戰爭期間長大的,
特別是大正期昭和前期出生者,多是對日本統治甚為懷念的一代,因為這些人
受的教育是日本的皇民化教育,他們之中,有很多人真的在那時候認為自己是日本人,如
某中研院相關人士,他在自己的傳記中曾說自己十歲前沒聽過台語,父母為使
自己的小孩學會純粹日語,都相約不講台語,到戰後時他還問父母說怎麼我們
還沒被遣送回日本,那父母才說我們是臺灣人。想來甚是可悲,臺灣如果按照趨勢發展
或許今天成了琉球人那類的日本人。
而那些1895年後出生,在1920年代擅場的人,如賴和,蔣渭水,及許多社會運動者
對於日本的統治未必就有那麼高的認同,他們發現自己是被歧視的,是被差別對待的
而他們的父祖輩是清朝長大的,基本上對日本人還是有他族的感覺。
但是,他們的抗爭基本上是在日本帝國統治的遊戲規則中來玩,要求的是與日本內地人
民的相同對待。
世代的說法可以參照周婉窈的相關文章。
3.階級的差異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除了一般民眾外,特別是戰前地主階級(受日本教育比例及程度也很
高)他們的子弟在戰後,也是對於日本統治較為持肯定的看法。
其實,基本上這些階級出身的人在戰前基本上是日本為了鞏固統治,而承認這些人地主
的地位,跟日本在內地承認地主階級而達成其明治維新所產生的田舍紳士一樣。
台灣在1930年代初期所產生的臺灣文化高峰期很多是這一階層人所創造出來的。
這些人在戰後,是被國民黨排斥的,日本時代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及遊戲規則通通被
國民黨重新洗牌,如228後重新培植一批新的階級在地方上,所謂地方派系,
這些原先的人中有的被殺,有的則在土改之後,逐漸喪失其經濟力連帶對地方的
影響力也降低。這些人很多是相當討厭國民黨的。
以上淺見
加上國民黨的貪污腐敗,特別是司法方面,那些中國的臺灣調查委員會的人
--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the ques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14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29.23
... <看更多>